贵州殡仪馆米粉爆红:美食魅力超越生死,恩格尔系数在中国的新解读
有人说,恩格尔系数不适合中国。「民以食为天」,不管有钱没钱,吃饱吃好都是我们的人生大事。
旅行也是如此,风景和美食同等重要。
尤其在这近几年,大家渐渐察觉到“吃”是一件事情,它既能够让肚子感到饱足,又能够让人们获得情绪方面的价值,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越来越多的宝藏小城也因美食而被挖掘。
比如:因烧烤爆火的淄博;因麻辣烫爆火的天水......
而最近,又有一个地方火了。出圈原因也让很多人都惊讶。
贵州有一家殡仪馆,其做的米粉味道十分美味。正因如此,许多人都冒充逝者亲属,前往殡仪馆排队购买米粉。最终,殡仪馆无奈之下开始限制凭票购买米粉。
初看新闻,好奇极了,这米粉究竟有多好吃?
让人能好吃到将生死都看淡。打开评论区后会发现,在贵州,去殡仪馆吃粉这件事并非个例,也不是新鲜事。
殡仪馆的热闹程度堪比结婚。人们为了美食,能豁达开朗到这种地步。大概只有贵州才会有这样的情况吧。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样做是不是对死者不太尊敬呢?而殡仪馆的米粉师傅却说:“丧属忙碌了一整天,能吃上一口热乎的东西,心里就会感到温暖。”
殡仪馆原本是生命结束的地方,然而因为米粉摊的热闹而变得与众不同。人间的烟火气息在殡仪馆的各个角落都能感受到。所供应的米粉通常分为蹄花、酸汤、辣鸡、脆哨这四种,在贵州的粉店里实际上属于基本的配备。
但这碗粉存在差异。一位网友称他曾两次前往殡仪馆,当时心情悲痛,然而直到现在回想起来,给他带来最大慰藉的是那碗热气腾腾的米粉。“身边的人已离去,但粉的味道依旧未变。”
突然理解了《寻梦环游记》中的那句台词:死亡并非是终点,被遗忘才是。然而在贵州,一直被铭记的,长久难以忘怀的,除了亲人之外,还有那碗粉。
如果你到贵州朋友家去旅游,倘若他们当中有人邀请你去殡仪馆吃一碗粉。千万不要感到恐惧,好的东西是不会区分阴间和人间的,一碗米粉承载着贵州人的各种情绪。
热闹的米粉王国死亡与喜庆,都与它有关
贵州人喜爱嗦粉。他们可以三天不吃饭,然而却不能三天不嗦粉。所以,在贵州,“嗦粉”已然成为了一种社交的环节。
支起一张桌子,一锅热汤散发着香气,几盆作料让人看得口水直往下流。无论离家有多远,拉近彼此距离的最好办法,就是相约去吃一碗粉,仅仅一口,回忆就能够如潮水般汹涌地席卷而来。
哨子散发出的香味钻进了鼻尖,接着一勺辣椒油被浇了进去,味蕾瞬间被激发了活力。那裹满了汤汁的米粉,被吸溜着送进了嘴里。
于是,味蕾被征服了,记忆也被打开了闸门。米粉迅速且猛烈地攻占了你的四肢百骸,让你猝不及防。
等反应过来时,一碗米粉已经被吃得干干净净,连汤都没剩下。摸着自己饱腹的肚子,忍不住发出一声喟叹:“真好。”
贵州米粉具有独特的魅力。你会发现,贵州人对米粉极为喜爱。不仅在殡仪馆的场合,在婚宴上也会以一碗米粉作为主打菜品,或者将其安排在最后登场。
别人在疯狂内卷婚宴等级的时候,别人在哭天抢地无法接受的时候,贵州人已经用一碗看似朴素却又温暖的米粉,把生与死连接了起来。
去过贵州的人,都曾被一碗米粉征服。在全国范围内,爱嗦粉的地方有很多,然而为何贵州米粉能够多次脱颖而出且被人喜爱呢?
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只有你到过贵州,才会懂得贵州米粉的美味。贵州米粉由于其特殊的配料和调味,在外地始终难以被复制。
酸汤在其他地方很难完美复刻,脆哨在其他地方很难完美复刻,辣子在其他地方很难完美复刻,折耳根在其他地方很难完美复刻,木姜子在其他地方也很难完美复刻。
这可以解释为何殡仪馆的米粉通常是最好吃的。它一直很稳定,一开就是几十年。原材料每天都现采,品质有保障。所有贵州人所思念的家乡味道都汇聚在这一碗粉里。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气候湿润,山泉水质清冽。本地种植的籼米,例如桂朝米,其黏性适中。用这种籼米制成的米粉,口感柔韧,同时米香浓郁。所以,贵州的米粉那么好吃。
贵州在 2000 多年前,也就是先秦时期,就开始在贵州的山地里播种稻米。到了明清时期,湖广等地的人大量来到贵州,把籼米也带了过来。这样一来,南北方的种植技术和烹饪技术就在这里相互融合了。
贵州的米粉讲究古法制作。传统米粉要经历泡米这道工序,还要经历磨浆,接着要进行蒸制,之后还要进行晾晒等多道工序。
兴义米粉注重“三磨三浆”,其米浆的细腻程度极为高,制作出来的成品薄得如同蝉翼,并且能够长时间煮而不会软烂。
许多老店到现在依然坚持每天现榨鲜米粉,以此来保证口感弹滑。并且这种现榨鲜米粉与机制粉的干硬有着非常鲜明的对比。
贵州的米粉,其好吃的秘诀在于辣椒。《中国食辣史》记载,贵州是中国最先将辣椒摆上餐桌的地方。历经几百年“以辣代盐”,使得贵州人与辣椒的关系极为亲密。
贵州位于云贵高原。这里海拔落差较大,气候湿润且多雾,昼夜温差较为明显。这样的环境使得辣椒的生长速度得以减缓,同时促进了糖分以及风味物质的积累,从而形成了“辣中带甜、香而不燥”的特点。
贵州人说:“要是三天不吃辣,走路就会像打蹿蹿一样。”辣椒已然融入贵州人的血液之中,并且成为了定义这片土地的味觉基因。
粉面馆中常备着油辣椒和煳辣椒。贵州本地的干辣椒,像遵义朝天椒,被碾碎成粗颗粒。同时配有菜籽油、芝麻、花生、姜蒜末。有时还会加入豆豉或花椒来增添香味。
煳辣椒犹如被炭火亲吻过,散发着焦香,极具原始野性。它选用的是皮薄肉厚的本地辣椒,比如花溪辣椒。将其直接放在柴火灰烬的余温中进行焙烤,或者在铁锅中干炒,直到表皮变得焦黑,内里变得酥脆,然后用手搓碎成粗粝的颗粒。
贵州人深知“冲突即和谐”的哲学,除了辣椒之外,还要加上木姜子、折耳根、芫荽等。木姜子油会与番茄发酵酸结成同盟,折耳根碎会混入辣椒蘸水,芫荽末总是在汤粉起锅前 30 秒登场。
这一碗碗贵州米粉,就像交响乐终章前那悠扬的长笛独奏一般,丰富且多变,它才是那独一无二的贵州味道。
贵州米粉的经典美味四大流派羊肉粉、还有牛肉粉
在贵州,贵州的每一座城市的大街小巷里,走不到一百米就必定能找到一家卖米粉的馆子。贵州有无数种米粉,这些米粉像星星和棋子一样分布在贵州各地。
羊肉粉种类繁多,有牛肉粉、酸汤粉、红油素粉、卤粉、猪脚粉、辣鸡粉、鹅肉粉、豆花粉等,数不胜数。
提到贵州时,最为经典且流传最为广泛的,便是牛肉粉与羊肉粉。这两种米粉已然成为贵州米粉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类了。
01.贵州-羊肉粉
在贵州米粉的江湖里,羊肉粉占据着极高的位置,并且拥有众多的拥护者。在贵州吃羊肉粉时,最为讲究的便是那一锅保持着原汁原味的鲜羊汤。而对于羊汤来说,它最为喜爱的就是放养的山羊。
山很高,水很清,草很鲜。羊从小就生长在这充满山野气息的环境中,它们饮用的是甘甜的泉水,食用的是药用的草。
贵州的羊肉粉分为遵义流派、水城流派、兴义流派和金沙流派。遵义流派有其独特风情,水城流派有其独特风情,兴义流派有其独特风情,金沙流派也有其独特风情。
/ 遵义羊肉粉 /
逛过遵义街头的人都知晓,羊肉粉在当地所处的地位。说遵义人是被一碗羊肉粉给唤醒的,这种说法一点都不过分。
遵义将羊肉粉做到了极致。它无疑是贵州羊肉粉领域的老大哥。其主打原汁原味,除了葱花外,甚至可能都没放盐。
羊肉粉与牛肉粉存在差异。这种粉的外观粗如竹筷,然而入口时却既糯又滑,只需一唆,便能体会到那种轻柔的韧劲。
配上鲜浓的羊汤,还有肥瘦适中的羊肉,一碗下肚后整个就元气满满。在嗜辣的遵义看来,这已经算是非常“清淡”的了。
鲜羊肉,若仅用慢火炖煮是不行的。需要将其捞出来,用石板进行压制。这样能把入了味的羊肉压得紧实且有韧劲儿,之后切片,才会有结实的口感。
https://img0.baidu.com/it/u=3192742902,1098632878&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642
清晨的羊肉粉摊勾勒出这座城市独有的烟火气息。一口汤,能带来鲜美之感;一口粉,能带来平淡中的幸福感。
/ 六盘水羊肉粉 /
六盘水的水城羊肉粉,其做法别具一格。当地人喜爱在熬制羊汤的过程中加入老母鸡一同炖煮。
本地的黑山山羊被用于制作羊肉。这种羊肉肉质鲜嫩,没有膻味。当你喝一口羊肉米粉汤时,既可以尝到羊肉的香气,又能够品味到一份醇厚的鸡鲜。
出锅前,会加上一勺酸菜,同时还有羊肉片、辣椒油、香菜。这样做出的水城羊肉粉,既有鲜香,又透着微酸,滋味层次变得更为丰富。
上桌前需来两勺辣子。一口下去后,会大汗淋漓,感觉十分过瘾。搭配羊肉粉的辣椒有两种,分别是细辣椒和粗辣椒。所以不同的店,其代表作也各不相同。
/ 兴义羊肉粉 /
兴义羊肉粉的味道更为清淡。兴义处于黔、滇、桂三省交界之地,此地的饮食习惯深受云南影响,在口味方面格外带有几分清新的特质。
这儿的粉,看起来白嫩嫩且细溜溜的,很像云南的米线。它吃起来十分弹牙,也很有嚼劲。
兴义羊肉粉带有一股酱香味,这一点最为特别。每家都有独家秘方,那金红色的酱汁混入汤头后,香味就散发出来了。
兴义的羊肉独具特色。每片羊肉的厚度都很均匀,并且会预先进行腌制,之后将其放入煮透的粉中。
上桌前,需要加上一系列能提香的佐料。其中,脆哨是不可缺的;薄荷叶也是不可缺的;折耳根同样不可缺;干辣椒也不可或缺。
一碗羊肉下肚后,浓郁的酱香与鲜辣味相互融合。这样一来,羊肉原本的腥味完全消失了,这种味道实在是太绝妙了。
/ 金沙羊肉粉 /
贵州羊肉粉有“四大门派”,其中之一是金沙羊肉粉。它凭借粗粉与糊辣椒面的搭配,在众多美食当中显得与众不同,独树一帜。
金沙羊肉粉注重细节。米粉方面,稍有差异,味道就会不同;原汤也是如此,稍有变化,味道就会有很大差别;羊肉若有不同,味道也会随之改变;辣椒哪怕有一点差别,味道也会相差很远。
沙土镇的米粉,其粉粗得如同竹筷一般。它微酸且鲜滑,还带有大米的清香,入口便会融化。羊肉经过大铁锅炖煮之后,口感软硬适中,细腻无比,膻味也不重,那汤汁更是鲜香美味。
金沙羊肉粉的灵魂在于那一口糊辣椒面调料,只有这样吃才会满口生香。
本地干辣椒被炒熟后碾成细末,然后用羊油熬制成油辣椒,这样做出来的才更有“羊味”。
02.贵州-牛肉粉
/ 花溪牛肉粉 /
贵州的牛肉粉当中,花溪牛肉粉最为出名。在贵阳的各个街巷里,都能看到“花溪牛肉粉”的招牌。
早年的时候,贵阳牛肉粉没有被称作“花溪牛肉粉”。1976 年,花溪十字街出现了第一家牛肉粉摊铺。这一家牛肉粉摊铺就是花溪粉的前身。
一碗地道的花溪牛肉米粉,粉、汤、牛肉必须完美融合。牛肉选用精致黄牛肉,并且经过十余种香料秘卤。
讲究“一清二白三红”:其一,汤汁清亮,能够见底;其二,米粉洁白,细腻且滑溜;其三,面上有一层红彤彤的辣椒红油在漂着。
在选料方面,牛肉粉通常会选用生长在云贵高原的黄牛肉。这种黄牛肉的纤维较为细嫩,并且膻味极其轻微,尤其适合用来炖汤。
煮牛肉的汤用以打底。手工制作的米粉,其质感爽滑且柔韧。上桌之前,再添加煳辣椒粉、芫荽以及泡菜等配菜。一口嗦下去,能让人感到超级满足。
/ 黔西牛肉粉 /
黔西牛肉粉是黔西的重要标志。它选用优质的米粉当作主要食材,把黔西当地的小黄牛肉当作臊子,用辣椒和蔬菜当作辅助材料。虽然制作起来不复杂,但是用料方面却很讲究。
优质的肉臊需进行精细制作工序。先把牛肉改刀切块,接着反复清洗后放入事先加热的清水中,用温火熬煮,直到肉汤沸腾。然后加入八角、香叶等调料并搅拌均匀,再继续焖煮,直至肉汤泛白,肉香四溢。
取出熟透的牛肉,把熬煮牛肉的原汤留存下来,用作烫粉的汤头。当日制作的牛肉先进行封存,然后静置一夜,之后再改刀切制。这样切出的肉粒,外观完整且不塌软,口感饱满且有嚼劲。
粉的制作有严格要求,使用的是“发粉”。首先要用温水把粉泡开,接着用冷水冲洗,通过多次冲洗让其尽快冷却……如此“发”出来的粉,呈现出晶莹透亮的状态,口感筋道且顺滑。
/ 安顺牛肉粉 /
在安顺等地,还有以红油汤头著称的红烧牛肉粉。
安顺的红烧牛肉粉和贵阳招牌的清汤牛肉粉不一样。安顺的红烧牛肉粉会把牛肉与豆瓣酱、糍粑辣椒一同进行炒制,使其变得香且上色。
把卤汁浇在煮好的细米粉上,然后将其与卤汁一同放置。接着加入一勺红亮的辣椒红油。搅拌均匀之后便可食用,此时香辣的味道十分过瘾。
大坨牛肉很实在,还有鸡杂、鸡蛋和筋。嗦一口那入味的牛肉粉,味道极为深刻,深入心底。连汤带粉都被快速吸入。吃完之后,还留有一点意犹未尽的感觉。
贵州,一万种米粉总有一种你喜欢
贵州的米粉除了有羊肉粉和牛肉粉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种类。当更换了一种“浇头”后,味道便进入了完全不同的境界。
/ 素粉 /
素粉是贵阳人的小面。它在贵州美食界宛如“素颜美人”,看上去很简单,却凭借独特的风味让无数食客的味蕾为之折服。
这碗被称作“素”的干拌粉,其骨子里蕴含着市井的荤香。在早年缺油少盐的岁月里,老辈人会用碎腌菜、酥花生、油爆黄豆在粗瓷碗中堆砌出一番江湖景象。
如今在蜂窝煤炉子旁,铝皮餐车上早已摆放好了肉沫脆哨、辣子鸡丁、红烧肉臊。这些菜肴汇聚在一起,就如同是一碗活生生的黔味浇头博览会。
红油在纸碗里翻滚,带着酸粉一起;炸黄豆在齿间破裂,发出清脆声响;大头菜丝裹着肉末,在舌尖横冲直撞。
卤水是素粉味道醇厚的关键所在,它将香料的浓郁与鲜美融合在一起。当夹起一筷子米粉时,米粉被红油和卤水满满地裹住,让人忍不住就将其嗦完了。
/ 肠旺粉 /
大肠与猪血组合在一起,其读音和“常旺”相近。吃上一碗肠旺粉,能让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兴旺发达。
猪大肠在卤汤中滚了三十年,变成了琥珀色。咬下去时,先是清脆的口感,随后转为软糯。肠壁中夹着的脂花早已化作了美味的醍醐。
嫩血旺在汤里颤巍巍地卧着,它比豆腐还要滑。用木勺轻轻地一碰,它就绽开了细密的气孔,然后裹着红汤往喉头滑去。
酥脆的脆哨碎沉淀在碗底,它暗藏着玄机,硌开了满口的脂香。浸饱汤汁的豆腐泡,一咬就会飚出滚烫的鲜。
这碗中红白相互碰撞,在贵阳人的唇齿之间已经鏖战了百年。当跑堂伙计提着长嘴铜壶去续汤的时候,青花碗的边沿溅出的红油点子,早就把半座城的晨光染成了极为泼辣的朱砂色。
/ 辣鸡粉 /
黔南的翁安,独以一碗辣鸡米粉最为出圈。
贵州的辣子鸡和川、湘的辣子鸡不一样。川、湘的辣子鸡是用干辣椒来炸制鸡丁,而贵州的辣子鸡则是用口感独特的“糍粑辣椒”与鸡肉一起炒制。
所谓“糍粑辣椒”,就是将辣椒与仔姜、蒜瓣一起捣碎,使其变得黏黏糯糯的。在炒鸡丁的时候,它能够与鸡肉充分地交融在一起,味道辣而不猛。
舀半勺酸菜汤来溜缝,在辣味的余烬之中,木姜子散发出神秘的柠檬香。辣鸡米粉这种食物,无论吃多少碗都不会让人觉得腻。
/ 猪脚粉 /
https://img2.baidu.com/it/u=494897221,876553429&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08&h=374
贵州的猪脚粉,是深夜里咕嘟着热气的江湖救赎。
煤炉之上,黑铁锅正在炖煮着琥珀色的浓汤。卤猪脚在那红亮的汤汁里时沉时浮。拆骨肉颤巍巍地挂着胶质,仿佛裹了一层琉璃壳。
把猪脚整个放入粉中,那肥糯糯且颤巍巍的猪皮映衬着清亮亮的汤,每一口都能带来胶原蛋白爆棚的快乐。
将猪脚切开后,便可称作“蹄花”。在脂肪与汤汁相互交融的过程中,有着入口即化的绵软之感。蹄花米粉也散发着香气。
/ 鹅肉粉 /
鹅肉粉的味道要清淡许多。挑选鹅肉时,要选用三年以上的老鹅,然后用文火慢慢煨煮,直到骨头酥烂、肉质软烂。
捞起后晾凉,将其片成巴掌大的薄片。脂膏如同月光般凝在绛红肉丝之间,在弹软之中藏着山禽独有的韧劲。
埋头啜汤之时,酸味首先劈开了晨起的混沌。随后,鹅肉那醇厚的味道裹挟着米香渐渐漫了上来。与此同时,木姜子的辛凉突然从鼻腔中杀出。
/ 怪噜粉 /
怪噜粉的食材十分独特。米粉是这场味觉盛宴的主角。豆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小白菜也不可或缺。西红柿同样有着自己的作用。鸡蛋为其增添了一份风味。腌菜丰富了口感。糟辣椒更是增添了独特的味道。
怪噜粉独特风味的关键在于其酸辣浓郁的味道。并且,会依据个人喜好添加肉末、火腿肠等食材,以此来进一步让口感和味道变得更加丰富。
/ 酸汤粉 /
贵州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是三天不吃酸的,走路就会像打窜窜一样。因此就有了味道劲爽且能开胃的酸汤火锅以及酸汤粉。
常见的酸汤一般是由野番茄熬制出的红酸,以及米汤发酵而成的白酸。红酸汤自身带有果香,味道更为醇厚。白酸汤的酸味十分充足,味道更为清爽。
米粉与酸汤相融合,这是一种绝妙的搭配。每一根米粉都能被酸汤充分地裹满。酸汤中充分释放了辣椒醇厚的风味。这种酸辣的组合,既具有开胃的效果,又能让人过瘾,使人欲罢不能。
贵州的部分米粉的想象空间比黑洞还要大。在贵州,除了常见的呈条状的米粉之外,有些米粉并不具备米粉通常的样子。初次见到时,还以为是另一种美食呢。
/ 卷粉 /
卷粉主要是以榕江卷粉和铜仁卷粉为主。它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个大大的、白色的春卷。
在特制的蒸具上铺上米浆,要铺得均匀且米浆很薄,对米浆厚度的把握要恰到好处,若米浆过厚,口感就会欠佳,若米浆过薄,就容易破裂。
把蒸具放进热气腾腾的蒸笼里,高温很快就把米浆给蒸熟了。没过多久,一张洁白如玉且薄如蝉翼的卷粉皮就新鲜地出炉了。
这卷粉皮质地较为柔软,并且富有弹性,还散发着淡淡的米的香气。在粉皮还热的时候,将用肉末、莴笋、香菇等炒成的馅料撒在上面。
先将其卷成一个形状,这个形状是白白胖胖的,就像一个“小枕头”。接着配上用卤水、辣椒等特制调配的蘸水,那味道令人回味无穷。
/ 米皮 /
这里像是陕西的凉皮,外形扁宽,是一种米浆蒸熟后切好的扁粉。
米皮很薄且很宽,上面浇上辣子鸡丁浇头,同时配上炸黄豆和酸萝卜作料,拌在一起后,味道又香又辣。
遵义人每天都会吃这种美味。米皮又白又软,吃一口感觉细腻且有弹性,味道酸辣爽口,还能开胃。
/ 米豆腐 /
米豆腐的形状和质地都像豆腐一般,但其实这却是米粉。
梵净山出产的优质陈年籼米是主要原料,辅料有石灰或碱以及菜油。两种米豆腐的做法较为相似,一般包含选料、浸泡、磨浆、煮浆、成型、笼蒸这六道工序。
老米豆腐需用文火来煮浆,等到浆变成凝固状后要迅速把锅起掉,接着用菜油搅拌并揉制成个状和条状,之后一层一层地放入蒸笼里进行蒸熟。
/ 凉虾 /
凉虾是用米浆滴入凉水中冷却而制成的。它的形状头粗尾细,摸起来滑溜溜的,就好像是灵活的小虾一样。
凉虾常与红糖水一起食用。贵州的红糖水,是以当地优质的甘蔗当作原料,通过传统工艺熬制出来的,它色泽红亮,甜度也适中。
缓缓地把红糖水浇在凉虾上,使得红糖水的甘甜和凉虾的清爽实现了完美的融合。尝一口凉虾,再尝一口红糖水,甜味与米香就在口中相互交织在一起。
可以单独浇上酸汤,也可以单独蘸上蘸水,从而做成一碗酸汤凉虾。它在夏日是消暑的必备之物,吃上一口,便会浑身舒爽。
/ 裹卷 /
而在安顺人心中,裹卷粉是“永远的神”。
米面做成的卷皮很薄,薄得如同蝉翼一般。将折耳根、萝卜丝、豆芽卷在其中,然后刷上酱料,那酱料的味道既有甜辣,又带有一点酸。
这里的酱料有五种可供选择,分别是鸡辣椒、青辣椒、油豆豉、肉沫豆腐干以及香菇肉沫。不论选择哪一种,入口皆香气扑鼻,口感爽口且不会腻人。
/ 夺夺粉 /
夺夺粉是安顺小吃界的一个隐藏高手。它虽是粉,但也被称作米豆腐,其形状是方块状的。
吃起来的感觉如同小火锅,并且能够添加许多配菜。像冻豆腐、魔芋、藕片之类的,味道麻辣鲜香。
配上蘸水后,味道非常美味。夺夺粉必须一起吃才会有热闹的氛围,大家你争我抢,充满了乐趣。
/ 凉粉 /
小锅凉粉对于贵州人来说是一种乡愁。当他们出门在外,离开了家的时候,最想念的就是这一碗粉。
凉粉 弹弹,被放置在一口小小的砂锅中,用猪龙骨汤将其煮沸,其精髓在于汤里的霉豆腐,这种霉豆腐闻起来臭但吃起来香。
有一勺秘制的油辣椒。一锅粉,刚端上来时,它在咕噜咕噜地翻腾。吃起来的味道是烫、辣且香。
/ 剪粉 /
做好的粉皮被剪断,接着加入众多食材,这样就形成了一碗味型丰富的剪粉。
好吃的剪粉,看上去薄如蝉翼,实则Q弹筋道,口感特别顺滑。
接着放入豆腐乳,再加入辣油,接着倒入花椒油,随后放上甜酱,然后加入折耳根,再放入酸菜,最后撒上香菜等。这些佐料的量很多,都快要把粉给覆盖住了。将它们搅拌均匀后食用,味道又辣又爽口,很快就能吃完一碗。
小尾巴
米粉,是贵州人思乡的最大载体
是在家时的每一餐
是离了家就吃不上的思念
而来贵州游玩的人啊
去嗦一口米粉
无数食客爱上了这种
独一无二的鲜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