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毕业班教师分享学生新起点与爱的教育读后感
我是刚带完高三毕业班的教师。学生们完成了中学阶段为理想而奔赴的历程,开始踏上人生新的征程。有的学生进入了师范院校,准备日后走上三尺讲台;有的学生光荣地迎来了“运 -20”飞机,迈出了飞行学员的第一步;有的学生顺利考入警校,立志成为一名为人民服务的警察……在分别的日子里,我们没有流泪,只有满满的幸福与感恩。我重温了三年前与他们一同读过的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我觉得这三年的时光,就如同我们一起读过的这本书一样,仿佛一首诗。暑假之际,学生们即将开启高中学习之旅。我向大家推荐了一本书,它既简约又丰富,名为《爱的教育》,并约定在开学后一起交流阅读的心得。
这本书写的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安利柯的日记。从 10 月开学的第一天开始,一直到次年 7 月最后一天考试结束后。这整整一个学年的所见所闻,包含了老师、亲人、同学、朋友、朋友的父母、城市的劳动者、士兵、国王等等。他们在每一个文字中都非常活跃,传递着一种难以看见的力量。这种力量既温柔又朴实,然而却能够撼动人心。它就如同《论语》里的每一句“子曰”那样,宛如春风化雨一般,在无声无息中滋润着万物。接着,我们一同穿越那文字的丛林,去寻觅安利柯父亲口中的“诗意”。
教室里的小崇拜犹如一首诗。卡隆正义,他身边始终不乏朋友;罗贝蒂见义勇为,即便跛了脚,也没人敢笑话他;斯塔尔迪坚持原则,即便被打得鼻青脸肿,在同伴们心目中仍是钢铁英雄;泼莱可西战战兢兢,却能获得奖章,还让父亲浪子回头,成为父亲的骄傲……不论贫穷还是富贵,不论疾病还是健康,只要心怀真善,就可成为英雄。
https://img1.baidu.com/it/u=3823375946,4144553932&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707
书桌上来自父母的信是一首诗。热爱学习吧,世界各国众多孩子都在以百种不同形式学习着相同东西,这样人类才不会陷入野蛮。爱你的母亲吧,践踏这最神圣的人类情感是可悲的。爱你的老师吧,他们献身于许多将来会忘记他们的孩子们的美好事业。爱你的祖国吧,作为它的骨肉和灵魂,为它而战是一种神圣的快乐……这些话语都在雕琢着少年的心灵。
每一个刻意隐瞒的举动都像是一首诗。母亲看到卡隆刚刚丧母,内心悲痛,所以不让卡隆看见“我”与她牵手,还推开了“我”。几个孩子一起去探望病重的小泥瓦匠,代洛西在门前摘下了奖章并放进衣袋,这是因为他不想让可怜的托尼诺想起自己无法学习的现状而伤心。
每月故事是一首诗。帕多瓦的小爱国者,将收到的钱币砸回施舍者身上与脸上,把被践踏一地的祖国尊严捡起;伦巴底的小哨兵为打探敌情而献出生命,其精神留存于那高树之上;撒丁岛的小鼓手失去左腿,却成功传达军情找到救兵挽回战局,获得上尉称赞……无论是亲情、友情、爱国情,还是普通人与人之间最淳朴的感情,都如高山之雪般圣洁,引得少年们纷纷为之付出一切……
诗具有轻盈且治愈的特质。教育的诗意体现在它能自然而然地促使孩子去学会爱,学会包容,学会自强。班上的罗曼琳同学骄傲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父亲:“我的父亲不善言辞。然而,当他看到拄着拐杖摔倒的老太太时,他会毫不犹豫地跑过去搀扶;当同事无法到岗时,他也会二话不说地去代班……父亲让我懂得了沉默是金的道理,也让我明白了责任感的重要性。”赖俊鹏同学和张泽培同学发现宿舍楼下的学长在烧衣服玩,他们不惧被报复的危险,将此事报告给了宿管,成为了班里的小英雄。吴福忠同学在讲台上发出誓言,他报考空军飞行员,早已做好了为祖国牺牲的准备。书中流动着的理解、正义、家国情怀,已经深深印刻在学生们的心灵深处。
https://img2.baidu.com/it/u=1795054161,652425489&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47
诗具有高贵且动人的特质。教育所蕴含的这种诗意,使得教师甘愿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全心全意地陪伴学生。不信的话,看看书中安利柯所说的这段话:或许,无论历经多少年,当我回想起老师时,他一直都会是如今这般滑稽的模样。将来,倘若我遇见了他,会向他讲述这件让我终身为之感动的事情,而后怀着深深的敬意去亲吻他那花白的头发。陈妍言同学在读后感中写道:那样的一本小书,也许最适合离童年最近但已不在童年之中的青春少年去品读。在句段中进行回忆,通过回忆去发现,在发现中加以理解,这样才能更清晰地梳理懵懂成长中的曲曲直直,看清来时的路。
教育是默默的,教育是默默无闻的,教育是饱含温度的,宛如一首流动着的诗歌,而这首诗歌需要人们用一生的时间去细细品味。
(作者系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教师)
《中国教育报》2024年09月11日 第10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