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龙公司:从网游到教育平台,刘德建的企业创新与探索
你难以定义网龙属于何种类型的公司。从现金流方面来看,它是一家网游公司。然而,刘德建提及最多的战略方向是由高科技驱动的教育平台产品。倘若从企业内部架构与文化的角度去观察,它又仿佛是一个具备超高开放度和容错率的创业孵化器。很难描述刘德建是何种风格的企业家。他拥有优秀商业领袖的所有气质,眼光精准,决策果断,深谙管理之法,还具备高超的风险管理能力。他多次从创新中获取超额回报。然而,当采访结束后会发现,他的创新驱动并非源于商业本身,更像是一种本能,是对更美好世界孜孜不倦的探索。
正如2016年度华人经济人物盛典组委会对刘德建的获奖理由:
他做过一笔交易,这笔交易金额为 19 亿美元,令人震惊。然而,他更坚信只有知识才能够改变命运,只有思维和眼界才能够创造财富。
他转身去做一件事,那就是用技术来改变传统的教育与学习模式。他希望借助互联网+的这种方式,去打造出一个全球最大的学习社区,让学习能够融入到每一个人的生活当中。
他是新一代中国企业家国际化的典型代表。他进行了接连不断的海外收购与投资,成功进军了 150 多个国家与地区。他不仅为这些地区提供了资金,还凭借中国智慧对西方管理进行了升级。
在独家专访的两个多小时里,刘德建未曾提及“情怀”这两个字。很多时候,他满怀兴致地与我一同探讨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而那正是我所认为的一个企业家最为接近情怀的时刻。
生意人和“老小孩”
世人皆知刘德建,大约始于三年前那起天价收购案。
2013 年 7 月,百度花费 19 亿美金将网龙孵化的 91 无线收购。这一收购行为创下了互联网行业的记录。在 2007 年,刘德建买下 91 手机助手的雏形“PC Suite”,当时仅仅花费了 10 万元。这可真是一本万利啊。
刘德建并非首次向外界展现他的商业眼光。2003 年 11 月,他用 2050 万美元现金把自己一手打造的游戏门户网站 17173 卖给了搜狐,在那个时候,这同样被当作天价。
在这两笔交易后的十年期间,网龙开发出了《幻灵游侠》《征服》《魔域》等很畅销的网游。并且在 2007 年,网龙在香港主板实现上市,融得的资金超过 16 亿港元。
这些交易案令人血脉偾张,而在其背后,刘德建似乎一直都很淡定。百度收购 91 无线之后,《新京报》对网龙 CEO 刘路远进行了采访,他表示,网龙员工称呼刘德建为 DJ,DJ 并不怎么激动。甚至在消息公布的当天下午,刘德建就从福州总部跑到了国外,只给员工留下了一封内部邮件,邮件中表达了对员工的感谢以及叮嘱他们不要作评论。
刘德建感到快乐的是事情本身。在 2016 年度华人经济人物颁奖现场,刘德建称自己是“最快乐的企业家”。其原因如下:其一,有机会去做自己擅长的事;其二,能够享受设计,涵盖网游设计、办公大楼设计以及教育课程设计;其三,把最喜爱的前沿科技运用到教育中,从 3D、AR、VR、MR 到各种各样的仿真模拟。
资本已证明刘德建是优秀的生意人。外界对他赞誉有加,称其“眼光超前”。刘路远评价道,他能从早期商业的一些小事情中察觉到机会,并且有胆量去尝试,将机会扩大,使之成为一个可操作的事情。
最亲近的人却说,他“骨子里是个老小孩”。每个周末,刘德建都要挤出时间到自己的私人电影院看电影,助理会特意在行程表中安排学习绘画或钢琴的时段;网龙的办公楼内,娱乐设施十分完备,有室内外泳池、射箭馆、篮球场以及电影院等;刘德建把公司办公大楼建成了《星际迷航》中“企业号”星舰的模样,这座建筑在 2008 年开始奠基动工,到 2014 年完工,造价高达 1.6 亿美元,这是因为他是个“星际迷”。
网龙的相关人士向我透露,DJ 更为关注的并非公司管理方面,而是稀奇古怪的领域。例如,他会思考如何去探索宇宙,以及怎样改变生命基因等。他拥有着极为庞大的梦想,大概就是要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
这种广泛涉猎的兴趣以及独特视角,或许让刘德建在十几年来对行业保持着适当的疏离。然而,他却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和高效的决断力。他既敢于冒险,也敢于舍弃。
2002 年开始进军网游,起因是刘德建对《石器时代》上瘾般的体验;他卖出了 17173,凭借杀伐决断的行事风格,为后续的网游业务储备了充足的现金;2006 年,刘德建果断改变网游收费模式,使得《魔域》成为网龙到目前为止最成功的作品;91 无线最初不被看好,但能够坚持下来,完全是因为刘德建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改变。
我一直在改变,从未停止。最好的机会来源于找到创新的价值。刘德建如此说道。
2013 年卖出 91 之后,网龙的战略重心开始向“互联网 + 教育”领域进行转移。接着,网龙成立了教育业务子品牌“网龙华渔教育”。而这个目前外界仍难以理解的新方向,正是刘德建商业创新的最新实践。
教育创新者or社会实验家
网龙的教育项目始于2013年,华渔,取义“授人以渔”。
华渔不是主要经营流行的“互联网+教育”这类产品。刘德建把它定义为一个平台。实际上,他所从事的事情比听起来的那个概念要细致很多。
华渔的核心产品包含 VR 编辑器,此免费工具能被 VR 从业者广泛使用。刘德建为此投入资金,邀请专业视频和游戏团队制作优质教育内容,并且借助 VR 开放平台引入外界的高质量内容。若优质教学资源足够充裕,学生就能通过 VR 达成一种超现实的学习环境,例如能直接感知太空中的星系,或者进行深海体验。
https://img1.baidu.com/it/u=277892913,1294689643&fm=253&fmt=JPEG?w=564&h=364
我们制作了许多用于学习外语的 AR 工具。其中有一张小小的卡片,小朋友点击它,就会出现一个动物,这样他们可以一边跟动物玩耍,一边学会读那个单词。在学习生物的时候,VR 能够让小朋友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细胞中,在前后左右可以随意地进行放大和缩小操作,从而观察整个细胞的发展和变化。
教育为何需要如此多的前沿技术呢?刘德建进行了解释,他说从认知以及记忆的角度来看,调动的感觉数量越多,给大脑留下的印象就会越深刻,相应地,学习效率也就能够越高。
在他的版图设想中,VR和AR只是个开始。
目前社会上大部分产品都在涨价,而仅有电子产品在降价,这是机器人进行大规模生产所带来的好处。我认为,随着使用的人数不断增多,价格会迅速地降低,最终能够让更多的人使用到这些高科技产品。只有将其应用于教育领域,技术才能够对教育起到辅助和改变的作用。
刘德建在大的战略方向上为华渔确定了“合作+并购+融合”这一基本路径。借助前两个步骤,能够达成规模的拓展。之后,再凭借网龙在技术方面的积累,实现统一的整合。
2015 年,网龙完成了对英国普罗米休斯的并购,普罗米休斯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教育硬件厂商。刘德建为普罗米休斯的原有产品规划了网络化的路径,到 2016 年实现了扭亏为盈,凭借这一成果在 150 多个国家奠定了业务基础。
华渔的终极愿景是成为一个面向未来的社区,这个社区是终生学习的,能够服务人生各个阶段的学习需求。
我希望以移动互联网的形式,把知识传授给小孩,同时把做人的价值观也传授给他们。教会他们怎样获得快乐,怎样保持健康,怎样与父母相处、与朋友相处以及和团队合作。让他们拥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机会。这就是我的社会责任感。刘德建向我表达了这样的想法。
知识型企业与开放文化
网龙总部在福州,福州是一个温暖舒适的福建城市。它与其他一线互联网企业不同,远离北上广深。这里没有雾霾,没有高昂的房价,也没有糟糕的交通。同时,这里也远离了核心城市所享有的资源聚集。
尽管如此,在刘德建的描述里,网龙的员工和北京五道口那些富有创意且掌握前沿技术的年轻人是一样的。 网龙的员工与那些年轻人并无差异。 网龙的员工在某些方面和北京五道口的年轻人没有不同。 网龙的员工与北京五道口那些年轻人在某些特质上没有区别。 网龙的员工与北京五道口那些年轻群体在某些方面并无二致。 网龙的员工与北京五道口那些最具创意和掌握前沿技术的年轻人们在某些方面不存在差异。
网龙的大部分员工都乐于接受新文化,也愿意拥抱新技术。他们时常会产生一些极为疯狂的想法,并且其中有许多有主见且有才华的年轻人。
这得益于刘德建对网龙企业文化的定义。其三,管理方面是透明且扁平化的,每个人都可以借助内部的 IM 工具直接与刘德建取得联系,一旦出现误解,也能够迅速进行澄清。
我们公司有这样的习惯,平常的时候管理较为宽松。然而,如果创意不足,就会严厉批评。管理宽松意味着上班时间相对自由,并非严格的坐班制,也不是从事保安或生产线的工作,你们做的是设计。一个月究竟能想出几个好主意,这对我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不然的话,你来上班又有什么意义呢?刘德建说道。
在这种氛围下,鼓励创意且进行内部孵化。网龙内部逐步实现了事业部化。员工会跟着项目进行流动。内部流动的速度相对较快。创业失败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也比较小。
员工使用的是公司已积累的技术,尝试成本较低,大概几百万。即便失败了,也只是损失几百万而已,这对公司来说没什么大问题。要是员工能从中学到东西,我会很开心,我们可以再做一个,这没关系。
刘德建偶尔会反思试错的尺度。有时候他会觉得自己做得有些过了,也就是失败的情况稍微多了一些。然而,人要成长,这是确实无法避免的。不然的话,就只能请非常优秀的人来做这件事了。可是,在中国这个阶段,非常优秀的人倾向于独立创业。如果一个人能搞定所有事,能融到钱,能组建团队,又努力、又聪明、又有技术,这样的人我确实搞不定。我没有能让他特别想要的东西,除非我能给他一个更快的平台和更好的团队。
那么,有没有机会争取到这部分最优秀的人呢?刘德建向我阐述了一个面向未来的设想:用类似金字塔的方式组建人才团队。对于足够聪明的人,让他们尽量只去做最聪明的事情,只去做只有他们能做的事情,这样就能发挥出最大的力量。
比如我去招一位最棒的美术总监,一个月只需让他为我工作四天,那我就会给他发放一个月的工资。这意味着,他在原本的公司依然能够领取一份完整的工资,既不用离开原来的公司,也不用离开原来的城市,仅仅通过远程沟通和指点,就能够拿到我所给予的一个月工资。如果能让他在网龙获得一个极高的、不均衡的回报,只需花费很少时间就能赚到很多钱,那么他就很难拒绝我。
我很喜欢刘德建对人才的定义。他认为人才没有权威,却充满自信。人才对未知的挑战有自己的解决方案,并且愿意去探索和表达自己。
若想了解更多刘德建对网龙、行业以及创新的理解,可阅读以下本次的独家对话实录。
凤凰网称,外界对网龙有两点印象,其一为顶尖的游戏公司,其二为做一笔大交易。然而,在这几年间,网龙具体在进行何种工作,实际上难以清晰地看出来。当下,其主要的业务结构以及公司战略究竟是什么呢?
刘德建称,当下网龙的业务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公司主要的现金流业务为网络游戏,并且在网络游戏领域陆续推出了新的产品。其二,游戏对于公司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业务,公司也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然而新的尝试往往伴随着风险。目前,公司约有两千多人从事游戏业务。
第二,关于教育方面。我认为可以将公司定义为首先类似于一个工具型的公司。我们研发了大量的工具,使得不同教育领域的人群都能从中获取所需。这些教育领域涵盖了 K12 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当他们使用我们的工具后,能够借助网络、更炫酷的技术以及更有目的性的教学设计而从中获益,就如同插上了翅膀一样。
因此,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底层设计工作。在这两三年的时间里,从今年年底开始一直到明年上半年,这将是我们多产品推出的阶段。我们规划,到明年年底之前,全球将会有一千万的老师在使用我们的产品。如果能够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就会成为全球最大的教育内容分发机构。在以往,这是一个尚未被涉足的领域。
https://img2.baidu.com/it/u=3485257867,11607063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600&h=400
凤凰网:你的意思是,在教育这部分,网龙是在创造新的需求?
刘德建表示,以前老师上课是关起门来进行的,学生对此也不是很理解,老师无论讲什么都可以。而现在,如果老师讲错了话,学生在底下通过百度一查,就会说“老师你讲错了”。因此,过去那种旧的教学方法如果不进行改变是不行的。在这个时候,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需求,他相信 90%的老师是需要获得帮助的。
我们要帮助这 90%的老师,去实实在在地分享优质的资源,去切实地分享优质的教学手段,去直接使用优秀的教学设备。
凤凰网称,从股价方面来看,当下教育模块的潜力尚未显现出来。并且,看起来资本市场好像也并不对这个概念持看好的态度。
刘德建称自己相信无论怎样都能赚到钱,他所在意的是让每个人都来使用他们的工具。他们与别人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不会只考虑如何赚钱,而是把工作做得极为细致。倘若这方面做好了,网龙有机会成为一家 50 亿、100 亿乃至 1000 亿美金的公司。
凤凰网:教育这部分将来会上市吗?
刘德建:我们目标是两到三年内教育模块独立上市。
凤凰网询问为何要将教育模块单独拿出来进行上市,而不是将其放置在网龙内部呢?
刘德建:我希望网龙慢慢地变成一个控股公司。
对于团队而言,一个从最初一无所有到能够上市的公司,这并非仅仅是钱的问题。它会给员工带来极为强烈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非常重要,对于优秀人才来说更是如此。
对我而言,在管理方面确实会简便一些。它有一点类似公司内部的事业部化,我在管理时也会觉得轻松。无论你做得好还是不好,都有各自的数据可供参考。所以我觉得这就是我目前所选择的方法。
凤凰网:从资本市场的角度,你认为现在的股价是被低估的吗?
刘德建称,从网龙上市到现在,他个人未曾卖出过任何股票。倘若他在短时间内不卖出股票,那么股价的高低对他个人而言没有什么差别。而何时会有差别呢?那就是当他明天想要卖掉股票去购买一个豪宅之类的时候,他就会对此十分关注。
现在有一些并购方表示,他们愿意或者要求部分并购以网龙或者我们做教育的子公司的股票来确定。有好几个人跟我说要网龙股票,然而我拒绝了,原因是现在的股价不理想,还不如给现金。我们的好几例并购案都是直接采用现金交易,正是因为这个缘故。
这说明我个人觉得网龙目前的股价处于被低估的状态,我认为它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前提是你要认同并理解公司正在做的事情,要明白公司所做事情的独特性,明白这个机会的独特性,还要明白我们是否有执行力去完成新的使命。
凤凰网:那么对“教育”这件事本身,你是怎么看的?
刘德建说:我时常讲,倘若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真的怀有期望,那么我觉得你应当期待他能够幸福。
你可知现在有多少小朋友不开心呢?父母让其学习了诸多东西,历经艰辛考上了一所好大学,毕业后去找工作,接着便一辈子不快乐。他们不知如何与他人打交道,不懂得表达自身情感。没有一颗感恩之心,没有知足常乐的心态,小孩子难以快乐起来,而这些方面都无人教导。
在现在的社会,说得夸张些的话,即便小孩子什么都不会,也必须要学会做人。
真正需要培训的内容包括:怎样获得快乐,怎样保持健康,怎样与父母相处,怎样与朋友相处,怎样进行团队合作。这些内容都很重要。
很多知识,等他们长大后是很容易获得的。我从未见过 25 岁的人不会背诵乘法口诀。那么,又有什么必要在他们 3 岁的时候就逼迫他们一定要学会呢?怎样让小孩子获得价值观并且学会生存,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凤凰网询问:倘若要教育自己的子女,一年时间里仅能掌握一项技能或者选定一个主题,那么你会作出何种选择?
刘德建:对外感恩,对内知足常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