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2025-3-12 08:25:51

心灵医生系列:心灵瑜伽与自我反省的深度探索

https://img2.baidu.com/it/u=4090624328,3972190326&fm=253&fmt=JPEG&app=138&f=JPEG?w=754&h=1023

《心灵医生系列 心灵瑜伽:和心灵有个约会》:反省意味着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审视与检查,并且做出相应的评价,以此来改正自身的过失。孟子曾经说过:“仁者就如同射箭一样,射箭的人先端正自己的姿态然后才发射;发射却没有射中,不会埋怨胜过自己的人,而是反过来从自身去寻找原因罢了。”仁者在立身行事时就像射箭那样,射不中目标,不会责怪比自己技艺高超的人,只能从自身去探寻原因。当今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加德纳指出:内省智能是多元智能中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智能。内省智能强的人能够做到自我了解,能够意识到自身内在的情绪、意向和动机,也具备自律、自知和自尊的能力。通过这些,他们可以了解自己的优劣之处,并且能够谨慎地规划自己的人生。然而,很多人都欠缺自我省察的能力。这是为什么呢?一是由于“道德无知”,对“是非善恶与好坏”的认知模糊,无法分辨这件事该做,不能不做;那件事不该做,不能去做。比如,有时我们在并无恶意的情况下说了某些话,导致别人不开心,甚至伤害到别人,然而我们却对别人为何不开心,或受到伤害全然不知。二是因为不肯大方地面对过失。犯了错后,只考虑遮掩。遮掩的方式有很多,像狡辩,像抱屈,像怨天尤人,像避免再提及,还说别人也这样呢。总之就是没有勇气去面对。原来人的意识通常是向外的,总是把意识投向自身之外的人和物上,却很少会自我反思。比如我们很轻易就能批评其他人,说某某做得不对,某某是坏人。总是在评判他人的时候,把自己给遗忘了。

https://img0.baidu.com/it/u=3566105169,1678163688&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9

心理学上有个“归因理论”,意思是人普遍存在“防卫归因”的现象。个人常常把成功归因于自身内在的特质,而把失败归因于外在的客观环境。当与别人发生冲突时,倾向于将过错归咎于他人,以此来保护个人的自我尊严。这样的结果会使自己无法拥有自知之明。道德的困难其实在于能够自我反省,能够承担责任,不把过错推给他人,不向外在环境诉苦。反省是一种学习能力,而反省过程就是学习过程。倘若能够持续自我反省,并且竭力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中学到失败的缘由以及不完美的根源,然后全力进行纠正,那么就能够在反省中保持清醒,在反省中明辨是非,在反省中变得富有睿智。生活中的每一个时刻都是我们学习的契机,正如孔子所说:“观过而知仁。”在日常生活中,当看见人家犯错或者发现自己有过失时,要做出深刻的反省,以此提醒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只有具备这种学习能力,才能成就真正的学问。肯进行反省才会有进步。正所谓:“智者事事反求诸己,愚者处处外求于人。”相比之下,内部控制者比外控制者不仅成绩好、有进步、行动轻快,而且日后的成就也较大。自我批判能力越强,通常智慧和精神境界就越高,也就更有能力创立伟大的事业,像苏格拉底、孔子、孟子、释迦牟尼等杰出人物就是很好的例子。内省能力形成后,意味着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已从不成熟状态过渡到了成熟状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灵医生系列:心灵瑜伽与自我反省的深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