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2025-3-13 11:26:42

平成时代金融动荡:泡沫经济破灭与银行重组的30年回顾

平成的 30 年对于金融界而言,是一个遭受泡沫经济破灭直接冲击的时代,金融界一直忙于处置不良债权,多年积蓄的体力被消耗殆尽。在这段时期,有大量金融机构破产,多达 21 家大型金融机构经过多次重组后,整合形成了三家超级银行和若干个金融集团。并且,还出现了至今仍在困扰银行经营的通货紧缩。日本银行实施的金融宽松政策促使贷款利率走低,这进一步加大了银行的收益压力。平成时期,银行面临着诸多困难。

地价暴跌近90%

平成元年(1989 年)12 月 29 日,日经平均指数达到 38915 点,这是历史最高记录。然而,仅仅过了九个月,到 1990 年 10 月 1 日,日经平均指数居然跌破 20000 点,跌幅达到 50%。泡沫经济出现了崩溃的情况。从 1991 年开始,地价紧跟股价快速下跌。

1990 年商业地产价格达到顶峰,之后持续下跌了 15 年,到 2005 年才停止下跌并趋于稳定。日本不动产研究所调查统计的东京等六大都市商业地价指数表明,这期间的下跌幅度达到 87%。尤其在 1992 年,年度跌幅达到 15%;1993 年,年度跌幅接近 25%,冲击力很惊人。

下跌的时间很长,下跌的幅度很大,这是战后的日本人从未经历过的情况。日本有一个特有的“土地神话”,即房地产价格永不下跌,但这个神话由此破灭了。当时,银行一直在向那些对房地产投资非常痴迷的非银金融机构和房地产商大量发放贷款,最后这些资金出现了崩盘的情况。

在日本,银行放贷很大程度上依赖房地产担保。若贷款企业用于担保的土地评估价下跌,融资限额会被下调,有时还需追加担保。对于非银金融机构和房地产商而言,地价下跌是致命打击。不仅这些企业,一般企业也开始遭遇同样问题。当业绩下滑时,如果碰到银行不愿放贷,那么资金的周转就会马上处于艰难的境地。

银行不良债权处置总额达100万亿日元

企业的资金周转恶化,很快引发了破产大潮。1990 年,企业破产负债总额达 2 万亿多日元。1991 年紧接着而来,负债总额猛然升至 8 万亿日元以上。1997 年以后,负债总额超过 10 万亿日元。2000 年,创下 24 万亿日元的历史最高记录。10 万亿以上的状态一直持续到 2003 年。经济形势十分惨淡。

银行能够利用利润结余来承担贷款风险(损失)。在日本,有价证券,特别是股票的浮盈,也就是账面价格与市价之间的差额,是一个很大的风险缓冲器。1990 年,全国银行的有价证券浮盈规模约为 50 万亿日元。股价下跌后,这笔丰厚的收益在 1991 年缩减到了 38 万亿日元,1992 年又缩减到了 20 万亿日元,最终在 1998 年完全消失了。银行为填补企业破产的损失,曾通过变卖股票来兑现浮盈,然而讽刺的是,这种抛售行为使得股价进一步下跌,引发了恶性循环的现象。日本银行为了阻止这种恶性循环,在 2002 年不得不做出决定,采用购买银行持有股份这一非常手段。

1992 年,泡沫经济破灭不久,银行的不良债权总额(包含过期债权等)达到 8 万亿日元。1993 年,不良债权总额膨胀至 13 万亿日元。1995 年,不良债权总额又膨胀至 40 万亿日元。到 2002 年,不良债权总额达到了 52 万亿日元。此时,在贷款总额中,不良债权比例达到了 8.6%的峰值(是全部存款性金融机构的总规模)。如果要对不良债权进行处置,银行就会自然而然地逐渐失去财务余力。从泡沫经济破灭开始到现在这段时间,日本金融界依靠自身的财务力量,最终处置的不良债权总额已经超过了 100 万亿日元。这个数额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 20%。

推进金融重组与注入政府资金

处置不良债权的结果是很明显的。银行的自有资本被消耗完了,最终处于资不抵债的状况。这也就意味着银行会破产。

文末的年表展示了平成时代主要银行破产与重组的概要情况,图表 3 有相关内容。1997 年 11 月,北海道拓殖银行破产,同时山一证券主动停业。此时,银行相关人士以及金融监管人士开始大声呼喊“金融危机一触即发,日本经济正面临最大的危机”。就在这之前不久,三洋证券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以此成为导火索,短期金融市场快速收缩,直接冲击了拓殖银行和山一证券。破产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1998 年,日本长期信用银行、日本债券信用银行曾被摘牌并收归国有,许多地方性银行也陷入了绝境。

这个时期,银行筹措用于处理巨额不良债权的资金时,通过合并来进行整合。同时,政府建立政府资金框架(扩充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的整合给予了有力支持。存款保险机构注入的政府资金累计达 13 万亿日元。此外,还有赠予性注资 19 万亿日元,以及收购不良债权 6 万亿日元,政府总共投入了 38 万亿日元的巨资。日本银行向山一证券和日本债券信用银行投入特别融资,这些投入带来了损失,该损失约为 2000 亿日元。

1998 年长期信用银行破产时正式构建出了针对银行的政府资金注入制度。泡沫经济破灭已经过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措施滞后背后的原因,与几年前政府向经营破产的 7 家住房金融专门公司注入资金有关。当时,在被称为农林族且拥有强大政治力量的国会议员的背后支持下,围绕责任问题,农林系统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展开了争斗。最终,政府在 1995 年 12 月注资 6850 亿日元来处理住房金融专门公司的破产问题,从而平息了这一事态。

住房金融专门公司是民间非银金融机构,而非存款性银行。所以,不应该动用税金去救助他们,这引发了国民的不满。国民和政治家都因此患上了“政府资金过敏症”,主管金融行政事务的大藏省威信扫地,最终甚至演变成大藏省解体,金融行政部门被剥离到金融厅的事态。

雷曼危机爆发之际,美国注入了大量政府资金,达 7000 亿美元之多。这些资金不仅救助了银行,还对非银金融机构进行了救助。其结果是,金融系统迅速得以恢复,并且政府资金也平稳地被回收。这与日本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苦于信贷减少和利差收窄

泡沫经济破灭后,所有企业都开始压缩债务。于是,银行的放贷量持续减少。在 2002 年到 2004 年期间,贷款总额同比降幅超过了 8%。直到 2006 年,贷款量才停止下跌。这与地价企稳的时期是一致的。因为企业的资金需求减少了,所以贷款利率自然会不断下降。日本银行为帮助企业维持资金周转而下调了政策利率。这使得银行的贷款利差(贷款利率 - 存款利率)发生了变化,从泡沫经济破灭前后的 1.8%开始一路走低。最终,该利差降到了目前 0.2%几的水平(依据全国银行协会调查数据)。

银行的本业是贷款。收益率下降必然会对决算产生影响。超大型银行纷纷发展海外资金业务,从而减轻了国内利率下降的影响。然而,区域性银行(包括地方银行和第二地方银行)的经营状况极为严峻。其中有半数银行,即多达 54 家银行,其贷款和劳务交易所产生的本业收益已变为赤字,连续两个财季亏损的银行数量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不良债权相比过去有所减少,且目前未显现信用风险。然而,对于体力已经衰竭的区域性银行而言,倘若遭遇不良债权可能增多的经济环境,那么恐怕它就难以再支撑下去了。

如今,金融界正处于一个关口。这个关口着眼于未来,或许还需要再来一次大整合。银行经营上笼罩着的不透明感,总是让人不祥地感觉到平成时代会旧梦重现。这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

时间平成时代金融界的主要动向

1989年(平成元年)12月

日经平均指数历史最高点38915点(12月29日)

1991年7月

https://img0.baidu.com/it/u=338752632,1804756509&fm=253&fmt=JPEG&app=138&f=JPEG?w=673&h=500

东邦相互银行破产,存款保险首次启动

1994年12月

东京协和信用社、安全信用社破产

1995年12月

内阁会议决定向 7 家住房金融专门公司注入资金,资金额度为 6850 亿。同时,内阁会议决定处理这些公司的破产问题。

1996年4月

三菱银行和东京银行合并,成立东京三菱银行

1997年11月

三洋证券、北海道拓殖银行、三一证券破产

1998年3月

向21家大型银行注入总计达1.8万亿日元的政府资金

1998年10月

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破产

1998年12月

日本债券信用银行破产

1998年12月

金融再生委员会成立

1999年1月

中央信托、三井信托银行宣布合并

1999年3月

向大型银行注入7.5万亿日元的政府资金

1999年8月

富士银行宣布整合经营业务。(次年 9 月成立瑞穗控股公司)

1999年10月

住友银行、樱花银行宣布合并(现在的三井住友银行)

2000年7月

金融厅成立

2000年10月

https://img2.baidu.com/it/u=3339635126,3576904896&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707

三和银行宣布整合经营业务。东海银行宣布整合经营业务。东阳信托银行宣布整合经营业务。2011 年 4 月成立了 UFJ 控股集团。

2001年9月

大和银行、朝日银行宣布整合经营业务(现在的里索纳银行)

2002年10月

金融担当大臣竹中平藏公布金融再生计划。推动不良债权处置工作

2004年7月

东京三菱银行宣布整合经营业务,同时 UFJ 银行也宣布整合经营业务,最终形成了现在的三菱 UFJ 银行。

2005年4月

全面解禁存款保险赔付制度(pay off)

2006年1月

日本邮政成立

2008年9月

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

2008年10月

日经平均指数创下平成时代最低点6994点

2010年9月

日本振兴银行破产(此后再无银行破产)

2011年3月

东日本发生了大地震。欧洲的危机使得日元升值到了 1 美元可以兑换 75 日元的水平。

2012年4月

住友信托进行了合并,中央三井信托也进行了合并,中央三井资产信托银行同样进行了合并,最终形成了现在的三井住友信托银行。

2013年4月

日本银行行长黑田东彦推出超级金融宽松政策

2014年4月

消费税率从5%上调至8%

1989 年 12 月 29 日,这一天是平成元年,在东京证券交易所的收官之时,日经平均指数创下了 38915 点的历史最高纪录,该信息来自时事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平成时代金融动荡:泡沫经济破灭与银行重组的30年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