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深圳资本市场目标:新增40家上市公司,5家独角兽企业,助力经济腾飞
2023 年,境内外上市公司要新增 40 家。2023 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要新增 100 家。2023 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要新增 1000 家。2023 年,独角兽企业要新增 5 家。2 月 14 日,深圳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拉开帷幕。在此次会议上,深圳市市长覃伟中向大会汇报政府工作,并提出了上述目标。
2022 年已过,深圳取得诸多新成绩且具里程碑意义。世界 500 强企业数量增加到 10 家,比亚迪和顺丰首次进入榜单。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 4.55 万亿元,工业增加值为 1.04 万亿元,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首次在全国城市中位居“双第一”。金融业增加值首次突破 5000 亿元,实现了稳定的增长。
这些成绩亮眼,背后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加持。深圳证监局的党委书记、局长李至斌指出,深圳是证券交易所的所在地,在其 40 年的发展历程中,获得资本市场助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在 2023 年,深圳要实现新增上市公司 40 家的目标。要更好地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中小企业或许会成为重要力量。
金融助力经济发展,生态建设进行时
2022 年,在广东省内的四大“万亿俱乐部”城市之中。深圳的表现较为突出:其 2022 年的 GDP 总量为 32388 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了 3.3%,并且跑赢了全国的整体水平;在工业方面,总产值和增加值都获得了全国城市的“双第一”;出口增长了 13.9%,总量连续 30 年在内地城市中居于首位。
2 月 14 日下午在南山代表团小组会议里,李至斌作出表示。去年深圳市的金融业增长幅度为 8.2%,证券业的增加值超出了 20%,金融业在经济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
数据表明,2022 年深圳金融业增加值首次超过 5000 亿元。其具体数值为 5137.98 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了 8.2%。在过去三年中,年均增长 8.3%。2022 年全年,深圳市证券分支机构的证券交易额达到 84.2 万亿元,增长了 21.9%。在这一年里,深圳市新增了 42 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在全国城市中位居第二。可以看到,深圳市的金融业在发展过程中展现出了很强的韧性。这种韧性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及 2023 年深圳金融业发展规划,明确要加快构建与经济中心城市相契合的金融中心。积极争取创建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着力打造创新资本形成的中心、国际财富管理的中心、金融科技的中心以及可持续金融的中心,并且对深交所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予以支持。
https://img0.baidu.com/it/u=2196509264,3879168988&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760
李至斌表示,为何要建设这些“中心”呢?因为金融注重聚集效应,机构、人才、资金、信息需要汇聚在一起形成聚集,并且它也如同产业链那样讲究产业的集中。
需要形成上述的中心,其核心在于建立起“金融生态”。李至斌持有这样的观点,即当生态得以形成,机构便会聚集在一起,人才也会集聚起来,如此一来,资金就会随之而来。
从具体方面来看,政府工作报告提及要推动福田香蜜湖的风投创投集聚区建设,也要推动南山深圳湾的风投创投集聚区建设,还要推动前海桂湾的风投创投集聚区建设,同时要推进罗湖红岭金融产业带的建设;要达成“20 + 8”产业“一集群、一基金”的全面覆盖;要持续增强深圳创投日活动的品牌影响力。
我们拥有一个数据,2022 年深圳创投的新增资金量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处于首位。由此可见,这一成效非常明显,只要加以把握就能迅速见效。李至斌表示。
据了解,在最新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里,深圳进入了第九的位置,其在金融行业的影响力一直在不断提升。
计划新增40家上市公司,中小企业需“接力”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深圳要培育更多世界一流企业。
2 月 14 日下午的南山代表团小组会议上,深圳证监局党委书记、局长李至斌表明,对于“境内外上市公司 40 家”这一目标,今年他很有信心能够完成。深圳是证券交易所的所在地,在 40 年的发展历程中,获得资本市场助力是很重要的一点。去年,深圳新增上市公司有 42 家,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二,仅排在北京之后。
李至斌认为,总体而言,深圳 2022 年的经济发展状况较为良好。在全国范围内,深圳在一线城市中处于较为靠前的位置。不过,其主要凭借的是排名位列前 10 的大企业。而要让深圳的经济持续发展,就需要有一批又一批不断发展壮大的企业,以实现持续的接力。
让中小企业成功“接力”很重要的一点是用好资本市场这个平台。要抓住全面实行注册制的政策,把上海交易所、深圳交易所、主板、科创板、创业板以及北交所改革的激励充分利用起来,以此推动更多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李至斌称,主板、创业板、科创板等这些不同的板块,是为处于不同阶段且具有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他也期望中小企业在自身发展进程中,依据自身的资质特点以及发展方向,去选择合适的板块登陆资本市场。
https://img0.baidu.com/it/u=3842309129,2854379654&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60&h=434
北交所开始挂牌上市之后,如今正面临着快速扩容的时机。它专门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服务,这方面的空间是很大的。并非一定要等到企业成长到规模很大之后才选择上市,实际上,中小企业在早期发展阶段对资金更为渴求,需求量也更大。李至斌说。
2023年深圳GDP预期增长目标:6%
其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稳步增长。
实现 6%这一目标并非易事,需要全力以赴且全面发力。各部门要积极行动,凭借多种创新举措去“走出去”招商引资;深港恢复全面通关也带来了消费热潮。可以看出,新年伊始,深圳已吹响了“拼经济”的号角。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的执行所长余凌曲表明,2023 年深圳经济将呈现出快速恢复的态势。在投资、消费等主要经济指标方面,可能会走出一条按季度逐步上升的增长曲线。另外,在过去的疫情期间,深圳的产业转型升级呈现出逆势加快的态势。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增长极。并且,在 2023 年,深圳将迎来市场进一步扩张以及产业链加快拓展的新机遇。
“新机遇”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并且加快建设全球领先且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深圳将通过实施产业质量提升、产业平台提效、产业项目提速、市场信心提振以及营商环境提升这“五大行动”,以达成上述目标。同时提出,全年要完成工业投资超过 2000 亿元,并且增长 2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 1.4 万亿元。积极发展金融、研发、设计等现代服务业。
覃伟中指出,我们要拿出一些实际的举措和强硬的办法。要让各类人才能够被吸引进来,能够留得住,并且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让他们在深圳这片充满创新创业氛围的热土之上,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深圳将会积极地培育和引进战略科学家、青年科学家,以及实用型和工匠式的人才,努力争取让研发人员的全时当量达到 38 万人年。
在深化深港合作的新要求与新机遇这方面,报告指出,深圳会主动与香港北部都会区的发展策略相衔接,也会与澳门“1+4”适度多元的发展策略相配合,共同携手去建设世界级湾区,去发展最好的湾区。在全面深化深港合作方面,深圳会竭尽全力推动“三大平台”建设的速度全面加快。
湾区的发展与营商环境的建设息息相关。广东省人大代表韩俊是万商天勤(深圳)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他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今年深圳市委和市政府对大湾区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极为重视,各个部门都针对湾区营商环境开展了一系列的调研活动。
深圳这个城市,其力量体现在法治先行方面。它的一个重要标签是将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当作深圳的金字招牌。这在这次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是非常关键的一点。韩俊表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