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2025-3-15 01:30:36

楚原拍摄多情剑客无情剑:邵氏老派武侠电影的巅峰之作

楚原曾拍摄古龙系列电影,这开启了邵氏老派武侠电影的最后一轮高潮。

在每一部电影中都投入了心血

一部一个风格,非常精彩。

但这一切,随着《多情剑客无情剑》的开拍,就结束了。

《多情剑客无情剑》是楚原最喜欢的古龙小说,同时也是他开拍时阵容最强的古龙小说。这部小说集合了狄龙、岳华、尔冬升、余安安等演员。并且还能借助其他条件,跑去韩国出外景。其质量也很出色,堪称楚原式古龙电影的集大成之作。

这部戏的开始显得很是儿戏。那天,楚原前往邵氏交付影片,而这部戏就是由尔冬升主演的《三少爷的剑》。他见到的是方逸华,此时的他满脑子都是《三少爷的剑》,他仿佛还身处这部戏中,尚未走出来。

结果,聊着聊着方逸华突然冷不丁地问他,你下一部开什么戏?

楚原顿时被问得愣住了,这根本就不在原本的议题范畴之中呀,我也没有做过准备,这可该怎么办呢?

身为职场社畜,我们都明白老板的意图需要去揣测。楚原作为资深社畜,他懂得这一点。他清楚老板娘问话,实际上就是让他去进行拍摄,只是在形式上是以稍显客气的问询方式呈现的。

机会来了,关键在于能否抓住。如果是职场小白,或许会嗫嚅着说“这题我不会啊,没准备”。接着,就没有后续的事情了。

楚原是个聪明人。他立刻就揣摩到了圣上的心意。因为这件事关系到接下来的开工,所以这道题即使不会也必须得会。

楚原在情急之中想起了两年前交上去的那个剧本,那是他交上来的第一个剧本,名叫《多情剑客无情剑》。

那时候,他把东西交给了更大的老板邵逸夫。然而,六爷却将其按下,不接他的话茬,所以没有进行拍摄。当方逸华询问时,他急中生智,说道下一步是“多情剑客...”,但话还没说完,片名只说了一半,方逸华就嚷嚷着让他去开机了。

就这样,找了很久都没找到,却很轻易就得到了。这是因为方逸华不知道当初楚原曾经提交过同一题材的策划,那时她还没晋升为制片经理。不过她也不想去知道了,毕竟楚原正处于走红状态,此时不拍摄更待什么时候呢。

只是,那份两年前就已经交过的本子,现在究竟在哪个偏僻的角落还不得而知呢。

资本就是这样。

楚原知晓并且理解。他的电影的最后一个景在每一部下一部电影中都会出现。他的古龙电影里始终会有徐少强和顾冠忠。因为当这两位御用演员出现在这个布景准备开机之时,这部电影的故事大纲或许都还未确定。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介绍前面那六部电影,是因为那属于楚原式古龙电影的第一阶段。每一个故事都不一样,每一部的风格也各异。更关键的是,每一部楚原都在用心进行拍摄,是一部一部逐步拍摄而成的。

《多情剑客无情剑》之后,楚原开始参与多部影片的拍摄了,开始同时拍摄多部影片了。由于资本的影响,据说在他的巅峰时期,有八部古龙电影同时开始拍摄。身为导演的楚原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与以往不同的楚原出现了。

当时还是愣头青的王晶就见过这个场景。

他万万没想到很多年之后,自己也会成为连着轧八部戏的牛人。

所以,楚原的故事,我们不得不结束了。

后面那些大路货,也不是不能看,但质量说不上精益求精。

楚原的古龙武侠创造了邵氏最后的巅峰。

但巅峰之外,还有些东西是要谈的。

比如功夫片这个细分片种。

武侠片摆脱了张彻式的复仇故事,开始从武侠小说中挖掘养分,且武侠小说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

而功夫片,此时可以说还没有完全诞生。

功夫片诞生了。它源于一个事件,这个事件在娱乐圈很有分量,但与武侠动作片领域毫无关联。

故事要从方逸华说起。就是那个上面提到的方逸华,她身为邵逸夫的贤内助,最终完成了邵氏的轮岗工作,并且晋升为制片人了。

而刚刚自立堂口的方逸华,急需要一个自己人。

当时的局势是,楚原的古龙电影变得大红大紫,尤其是在台岛,楚原可谓是非常有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张彻的长弓公司彻底走向了失败,算是玩完了。

邵氏曾经是霸主,邵氏有片场,那是张家的天下。张彻在自己失败之前,好歹开启了一个开端,拍摄了许多功夫片,其中就有《洪拳小子》,这一点我们之前已经叙述过了。

张彻是一位大导演,他对功夫片的雏形了如指掌。从开场时先打一遍功夫来镇场,到有一个既鬼马又端着的师父,还有一个诙谐且古灵精怪的徒弟,以及一场精心设计却很老套的复仇等等。功夫片应有的架构,张彻已经为其铺好了很好的道路。

同时,电影结构等硬件方面如此,在软件方面,张彻也做好了铺垫。狄龙和姜大卫被李翰祥借调回港去拍摄《倾国倾城》,结果两人因这部影片而彻底产生分歧。之后,狄龙在刘家良的《神打》中露了一小脸,接着又跟随了楚原。狄龙和姜大卫这两位爷,不知不觉中似乎都与远在台岛的张彻疏远了很多。

张彻在满怀信心地培养着自己的下一批弟子。其中有傅声,还有戚冠军,以及罗莽等等。

可以说,香港功夫片演员中,除了李翰祥的干儿子汪禹以及未来才会登场的成龙之外,有一多半都是张彻的弟子。

当然,南拳宗师刘家良身上有着张家班的气息。他和唐佳都是张彻多年来御用的动作指导。

狄龙在楚原的手下有着出色的表演,这使得古龙电影在台岛大获成功,为楚原赢得了“楚千万”的美名。邵氏因为有楚原的存在,再度兴盛起来。并且,这也间接导致了长弓的终结。长弓公司仅维持了两年,就匆匆结束了。

张彻开启的岭南功夫片掀起了风潮,他还攒下了一群有着腱子肉的演员,然而这些也就只能……

被刘家良摘了桃子了。

当然这是后话,我们先介绍一下南拳宗师,刘家良。

刘家良生于 1934 年,是南拳宗师。他是黄飞鸿亲传弟子“猪肉荣”林世荣的徒孙,其老爸刘湛是林世荣的亲传弟子。林世荣这位师爷爷很了不起,早年以卖猪肉为生,然而练成武术宗师后,不但成为清朝朝廷钦点的福军武术总教官,还得到孙中山大总统的高度赞赏,并且被授予了银质奖章。刘家良是徒孙,幼时见过师爷,他们有过不少接触。在这样的环境中,他耳濡目染,自幼便开始学习洪拳。并且,他在龙虎武师中是“武馆派”的揸Fit人。

港台的其他动作片从业者,大多是戏班中的武生出身。而刘家良与之相比,就显得极为正宗,他出身名门,属于武术世家,自身具备一身真功夫。

上世纪五十年代,香港影坛发展极为兴盛。各路身怀绝技的武林人士纷纷来到此地。刘湛携同一家人从广东新会抵达香港。他凭借自身扎实的洪拳功底,很快就被第一代黄飞鸿的扮演者关德兴看中。关德兴让他既担任动作指导,又饰演林世荣。

https://img1.baidu.com/it/u=2568686970,1189255917&fm=253&fmt=JPEG&app=120&f=JPEG?w=1422&h=800

老爸在黄飞鸿系列电影中大施身手,为儿子铺就了一条星光大道。

后来,刘湛将刘家良带入了电影行业。起初,刘家良在剧组中负责一些诸如端茶倒水、跑前跑后之类的工作,偶尔还会客串一下不太起眼的小角色。

前文已提及,早期的香港功夫片所追求的皆为花俏的套路,从表面看颇为炫酷,然而实际上却都是虚假的招式,属于舞台功夫,并非真正的拳术。刘家良将此看在眼中,内心焦急,他认为既然是进行打斗,就应当是“硬桥硬马”般的实战功夫。

他身为晚辈,所以不敢对前辈们指手画脚。他只能每天向同辈兄弟们诉苦,在诉说的过程中,还真让他遇到了一个知音。

谁啊?

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武术指导袁小田



得意门生

唐佳。

刘家良与唐佳属于世家。刘家良的父亲是刘湛,唐佳的师傅是袁小田。抗战前,刘湛和袁小田就已跟随剧大佬薛觉先在上海的电影公司里进行过合作。刘湛拥有一身硬功夫,他曾担任薛觉先的保镖。袁小田是京剧武生出身,在薛觉先的剧组中担任武术指导。刘湛从上海搬迁到香港之后,与袁小田在关德兴版的黄飞鸿系列里进行搭档。他们搭档合作了很多年,是香港影史上最早的一批动作指导。

刘家良从父亲刘湛处学到了一身武艺,且得到了真传。袁小田将自己的功夫传授给了得意弟子唐佳。他觉得演戏太苦,不想让儿子袁和平、袁仁祥从事这行,而是希望他们去找个班上,做个白领也不错。然而,后来袁和平却青出于蓝,不但胜过了父亲,还胜过了师兄唐佳。不过,这是后来的事情了。

想当初,刘家良与唐佳相遇了。两个年轻人都怀揣着同样的梦想,他们一拍即合。随后,他们跟随父辈的脚步,组建了自己的武术指导黄金组合。

他们努力在银幕上呈现真实的功夫。他们给香港的武打片注入了新的活力。这股活力是清新的。

它的名声越来越响亮。

1966 年他们做出了很大的举动。他们在《云海玉弓缘》这部作品中,首次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运用了“威亚”技术。

当时那个场面是“凌空击剑”。这个场面把整个香港影坛都看傻了。它堪称开创了武打片的新纪元。

这一招绝活立马引来了邵氏电影公司的橄榄枝。

邵氏片场,张氏天下。

唐佳加入了邵氏,之后又加入了张家班,成为了张彻的左膀右臂,是专属武术指导。刘家良也加入了邵氏,接着加入了张家班,成为了张彻的得力助手,担任专属武术指导。

张彻是个颇具趣味的人物。他虽出身文人,对武术全然不懂,却对武打场面有着独特的见解。他希望借助激烈的武打场面来展现男人的阳刚之气,而这与刘家良他们所追求的实战效果恰好相契合。

唐佳和刘家良是一对黄金搭档,在他们的助力下,张彻的电影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一炮打响了,并且一部接一部地创造了票房奇迹。

张彻早期的那些动作片,其背后的动作方面的功臣,全部都需要依靠唐佳以及刘家良。

我们知晓张家班,通常对张彻的弟子较为熟悉。实际上,一个完整的班子,除了演员之外,还有其他人员,比如副导演、武术指导等。在张家班中,除了他的弟子们以外,还有始终不变的副导演午马和鲍学礼,专属的武术指导唐佳和刘家良,他们都是张彻的得力助手和固定搭档。弟子能够不断更新换代,但这几位是不可或缺的。倘若真的缺少了他们,张家班才会真正地垮掉。

张彻的邵氏合约到期了。他满怀信心地跑到台岛去创立长弓电影。这成为了他垮台的第一步。原因是唐佳没有跟随他一起离开。

唐佳有念旧的特点,追求安稳,不希望进行折腾。他不想前往台岛去闯荡,只是想着守住香港的那二亩三分地。基于此,他选择留在了香港,留在了邵氏。

不过,没有张彻的保驾护航,他也没有走多远,可惜了。

不过,唐佳这一系并未垮掉。他的师弟袁和平接过了招牌。袁和平凭借与吴思远、成龙联合打造的《蛇形刁手》《醉拳》,迅速打出了厂牌。他将袁家的招子接续了起来。这是后话,我们在后面讲到成龙崛起的故事时,会讲到这些内容。

刘家良跟着张彻前往了台岛。然而,在这个时候,刘家良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仅仅是希望能够跟随张彻多学习一些东西,其目的是想要实现独立,想要单飞,并非是对张彻死心塌地地忠诚。

张彻忽悠刘家良去台岛的缘由,是答应给他说去了台岛就给他几部好剧本,还让他担任导演。刘家良得知后十分开心,立刻带着义弟刘家辉一同前往台岛。

结果,张彻来到了台岛。他为了给长弓开创基业,发狠说要一年拍摄 12 部电影。然而,他自己肯定拍不了那么多。正因如此,刘家良看到了自己当导演的机会。

结果,张彻让姜大卫这位弟子做了导演,还让狄龙也做了导演。副导演午马也转正成为了导演,然而,就是不给刘家良机会。

这个把刘家良气坏了。

此时,恰好邵氏公司要与英国咸马公司合作拍摄一部《七金尸》,这部影片打算把西方的吸血鬼故事与中国的“湘西赶尸”传说相结合,片中的特技邀请了刘家良来负责。刘家良一看到这是国际合作,还有好莱坞参与,就决定去参与。

那时候张彻和长弓在台岛的发展状况不佳。姜大卫执导的《吸毒者》以及狄龙执导的《后生》都遭遇了失败,他们的处境很不好。

于是,刘家良很痛快地就跳槽了。

张彻的态度向来是,我能够抛弃你,然而你却不能背叛我。唐佳选择留守,这让他感觉不太愉快,但也算是和平地分手了。而刘家良做出这种背刺的行为,使得张彻勃然大怒,他直接撂下狠话:“既然你不给我面子,那可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张彻立刻放出风声,说要动手就动手,要把刘家良赶出台岛,甚至连回香港的路都给堵死。

刘家良仅有一部《七金尸》,心中满是惶惶不安,不知该如何是好。只得去往美国躲避,名义上是去学习,可实际上却无事可做。

这部《七金尸》值得一提,它是香港的僵尸片之祖。此片呈现出土洋结合的特点,然而,片中糅杂的东西过多,既有中国僵尸又有西方吸血鬼,当时的观众难以接受,致使票房遭遇惨败。在其后的十年里,香港电影界都不敢再涉足僵尸题材。直到洪金宝把喜剧元素融入其中,这个题材才得以被救活。然后林正英加入了,这才彻底激活了那个宝库,并且火了好些年。

回说刘家良。眼看他走投无路。可是,天无绝人之路。

方逸华坐上了邵氏的制片人,这话就接上了。因为有了《七金尸》的合作,再加上刘家良之前留下的名声,所以刚好被方逸华看中。

有两个人亟需谋求确立自己的地位,他们一拍即合,分别是方逸华和刘家良,他们的合作正式达成了。

然后,就是《神打》,一鸣惊人。香港动作片新的时代来临了。

此时,张彻已无法继续玩下去。张家班缺少狄龙、姜大卫那样能扛起旗帜的弟子,班底已然散去。楚原也不再有匠心,彻底走向堕落。市场中留出了空白之处,时代呼唤着新人。

刘家良接住了这个盘子。他由此开辟了香港动作片的新局面。也开辟了香港动作片的新格局。还开辟了香港动作片的新气象。最终成为了新的一代宗师。

https://img2.baidu.com/it/u=374382734,173179007&fm=253&fmt=JPEG&app=120&f=JPEG?w=1280&h=800

《神打》的主演是汪禹,据说在片场刘家良与方逸华交流时,汪禹在旁边的赌桌上被提溜过来。全套动作班底是刘家良从张彻那里挖掘来的。张彻处于走下坡路的状态,他的班子很容易被挖。而且,刘家良本身就是这个班底的核心人物,动作基本上是他调教出来的。他在《神打》中展现出的青春灵气,令人眼前一亮。也算彻底夯实了刘家良的地位。

从此,他爆发出了自己的野心。

刘家良推出了一部《陆阿采与黄飞鸿》。这部戏很厉害,能够说是具有开创流派意义的作品。

日后变得极为出名且很有影响力的功夫片巨制《少林三十六房》,也仅仅只是这部片子的一种模仿罢了。

但是,日后刘氏功夫片的衰弱有很多源头,这些源头在本片中能被找到端倪。

刘家良的功夫片和别家有什么区别?

其实和李小龙的动作片和张彻的旧式武侠片的区别一样。

就是武人话事。

李小龙作为一个武术家,同时也是一个懂电影的武术家。他深知只有打人的人和挨打的人,才能体会到那种独特的视角。正因如此,他创造了对着镜头踢三脚的“李三脚”。而那些永远只是在台下看戏的文化人,是无法理解这一点的。

同样地,张彻能够编排出《洪拳小子》这部作品,能够发掘出一身腱子肉的众多弟子,像傅声、罗莽以及戚冠军等。他还能够构思出妙趣横生的师父教导鬼马徒弟的剧情。然而,他终究不是真正的师父,在一些细节方面难以做到细致入微。

刘家良是南拳宗师,他是林世荣的徒孙,也是刘湛的儿子,并且他确实是在武馆中长大的。

因此,只有刘家良,才能拍出真实武馆里授徒的细节。

并且,只有刘家良这位真正懂得南拳的老师傅,才懂得一些功夫方面的哲学。

甚至民俗规矩。

在《陆阿采与黄飞鸿》这部作品中,陈观泰所饰演的陆阿采,教授黄飞鸿五郎八卦棍的首要步骤,是让黄飞鸿手持棍子围绕瓷盘进行绕圈。这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倘若棍子绕得不好,稍微有一点偏差,就会致使瓷盘掉落并摔碎。黄飞鸿绕了 5 天便难以忍受了,在他吐槽之后,才得知绝世高手洪熙官当年也是以这种方式学习的,并且整整绕了 8 个月。

我们读过书,都明白持之以恒的道理。然而,道理归道理,倘若不是一教就会,那道理就始终只是圣贤书上的一行字罢了。那些字你或许都认识,但其中的道理你却一点也不懂。

看懂字和感同身受永远不是一回事。

这种武学哲理,文化人可编不出来。

这种真正武馆里练徒弟的细节更为气人,在《陆阿采与黄飞鸿》中只是初露锋芒,而到了后面的《少林三十六房》,刘家良将少林寺武学的前 35 房编得妙趣横生,并且处处显露禅机,令人不得不服。

从《陆阿采与黄飞鸿》开始,接着上映了《洪熙官》,之后还有《少林三十六房》,由此可以看出刘家良的野心。他打算从黄飞鸿开始,逐步回溯自己洪拳的历代宗师,依次是黄飞鸿、陆阿采、洪熙官,最终回溯到祖师爷三德和尚那里。作为洪拳弟子,这是非常大的荣耀。

当然中间嘉禾出现了一个搅局的,这个我们下期说。

在《陆阿采与黄飞鸿》这部作品里,汪禹不再具备《神打》里的那种灵气了,而是转变成了一位和蔼可亲的大师兄。主角黄飞鸿成为了刘家良的契弟刘家辉。

好莱坞知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有偶像,之后在《杀死比尔》里饰演白眉道长的是刘家辉。

刘家辉饰演的黄飞鸿,也就是香港电影历史上第二代黄飞鸿。

第一代是由粤剧老倌关德兴饰演的经典形象。从《鞭风灭烛》这部作品开始,主要讲述的是黄飞鸿与石坚之间的恩怨情仇,主要说的是这位大侠黄飞鸿的民间逸事。

刘家辉的第二代黄飞鸿,根正苗红许多。他所打的功夫,是真正黄飞鸿曾打的。从木人桩开始,到洪家铁线拳,再到五郎八卦棍,当年林世荣打的那些,他都在打。

这其实是可以做到的。因为会洪拳的人并不是很难找到。就像周星驰找到了赵志凌,然后在《功夫》里再次展现了正宗的洪家铁线拳。

但周星驰无意告知观众套铁环的缘由,套铁环的用处,套铁环的意义以及其背后的民俗文化。

哪怕赵志凌师父懂,导演也不会支持他说。

而刘家良,却在很认真的做这件事。

而且方逸华还支持。

当然,这股纯正且有良好根基的风气,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还不到十年的时间,一位一辈子都投身于革命事业的徐老怪,就将黄飞鸿的形象给改变得偏离了原本的样子。

你得承认,至少在我们八零后的心目中,黄飞鸿就是徐克创造的李连杰。

李老湿已经对这点进行了详细的撰文阐述,所以我就不再多言了。(20 个黄飞鸿的存在,也无法掩盖李连杰版是最经典的这一事实)

我想说,有没有可能呢?真实的黄飞鸿并非那样。他不太擅长醉拳,也没有佛山无影脚。他更像是《八国联军》里的戚冠军那样,擅长打一手南派洪拳。

你可以找李连杰的访谈来验证。当徐克告知李连杰要临空飞踢七脚时,李连杰的第一反应是:“大哥,地球是有地心引力的。”

李连杰不知道,地心引力算不了什么。1991 年的《黄飞鸿》,徐克已经收敛了很多。早在 1983 年,他就整出了具有革命性的武侠片《蜀山》。在那部影片中,仙侠漫天飞舞,别说地心引力了,即使阿凡达的哈利路亚山来了也得叫爹。

有趣的是吊威亚还是刘家良和唐佳在《云海玉弓缘》里先玩的。

这可仅仅是《陆阿采与黄飞鸿》上映的7年后啊。

(没错,上图左一是曾志伟,他时候他还是一名龙虎武师。)

刘家辉所饰演的黄飞鸿没有那么红,我认为这与刘家良的野心过大有着很大的关联。

他的镜头下,有黄飞鸿、洪熙官,还有三德和尚等。洪门祖师爷在他的镜头里演绎了很多角色,最后发现只有三德和尚这个角色火了。刘家辉就如同我们聊过的许多香港御姐那样,顶着秃瓢,在电影中被深入剥削,无法自拔,最终在电影长河中没落了。

刘家良是南派洪拳宗师,他会的不只是武功。他还代表着岭南社会文化。他就是专门从事这些的。

你们千万别以为武馆派就只会武术踢馆。

作为北派戏班派的代表人物且是大师兄级别,有个小名三毛的胖子,此刻在隔壁嘉禾发展得很顺利。常言道“拳怕少壮,棍怕老郎”,这个嘴上没毛的年轻人开始了向老师傅发起挑衅的别样历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楚原拍摄多情剑客无情剑:邵氏老派武侠电影的巅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