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精密生物3D打印与前沿应用研讨会在长沙成功召开,共探医工融合创新路径
2024 年 10 月 19 日,湖南大学国家高效磨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了此次会议。长沙素灵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了承办工作。重庆摩方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协办单位参与其中。“精密生物 3D 打印与前沿应用研讨会”在长沙顺利召开。本次会议将目光聚焦于精密生物制造这一学科,同时也关注生物医疗以及生物前沿应用等学科。会议探讨了精密生物 3D 打印技术在医工交叉领域的创新应用前景。会议邀请多位行业知名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报告分享,以此展现精密生物 3D 打印以及交叉学科的最新成果,还有成果转化的实践经验。同时,携手高校教授、科研学者、企业家代表等,在医工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共同探寻协同创新的有效路径,一起寻找行业应用的进展和产业化的趋势,共同分享生物医疗创新发展的新成果。
本次会议很精彩。会议分为两部分,一是嘉宾报告分享,二是摩方精密技术及产业进展阐述。由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副院长韩晓筱教授等八位嘉宾参与。他们围绕精密生物 3D 打印技术在再生技术研发等精细领域的创新应用展开知识交流,还分享了各自研究领域内的最新科研进展以及产业发展趋势。
报告主题
①《生物活性3D打印生物墨水助力组织缺损个性化修复》
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海蓉教授在《生物活性 3D 打印生物墨水助力组织缺损个性化修复》的主题报告里,介绍了一系列由其团队研发的用于生物 3D 打印的功能性生物墨水。报告讲述了在不同病理条件下实现组织再生的核心问题。团队与临床和产业紧密合作后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这些成果被分享了出来。这些为未来的组织修复和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②《再生型人工组织的激光增材制造研究与应用》
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高成德教授带来了一个主题报告,报告名为《再生型人工组织的激光增材制造研究与应用》。他分享了这样一个情况,即他们的团队运用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借助生物材料制作出了个性化的支架,然后在这些支架上种植细胞,使其形成复合体,之后将这些复合体用于移植手术。他还表示,在理想的情形下,这类支架能够逐步地降解,与组织的生长保持同步,最终完全降解,从而实现器官的再生。目前,团队开发出了多种人工组织产品。其中包括牙槽、牙根骨等产品,还有韧带修复和脊柱手术用的医疗器械。这些产品已经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并且与企业建立了产业化合作关系。
③《类器官与临床研究》
https://img2.baidu.com/it/u=873169047,2958150692&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500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的袁芳芳研究员进行了以《类器官与临床研究》为主题的分享。报告主要介绍了类器官在临床领域的研究应用情况,特别着重分享了在类器官培养过程中怎样获取细胞、怎样进行培养、怎样进行鉴定、怎样冻存细胞以及怎样观察细胞等内容,为研究疾病的分子机制、开展新药测试以及在 AI 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且这种方法适用于多种器官的研究。
④《脑类器官的研究进展与模型构建》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的李娜副研究员所带来的报告为《脑类器官的研究进展与模型构建》。此报告对脑类器官的构建和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报告概述了体外 3D 模型的相关内容,包括其概念、形成机制、培养环境以及优势等方面。同时,还对比了 2D 模型与 3D 模型之间的差异。重点介绍了构建体外 3D 模型的三要素,分别是细胞来源、培养方法以及养分来源。报告最后,李老师分享了体外 3D 模型的操作流程,包括细胞获取、培养等步骤;还分享了注意事项,如改造/扩增/冻存等;同时也分享了鉴定和分析等步骤。并且,李老师在优化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⑤《载细胞组织器官支架的仿生设计和精密制造》
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的韩晓筱教授分享了一个主题报告,该报告为《载细胞组织器官支架的仿生设计和精密制造》。报告指出,全球范围内老龄化现象在不断加剧,这使得器官移植的需求持续增长。然而,由于供体数量短缺,导致器官移植的供需比例出现了极为严重的失衡状况。报告强调,生物 3D 打印在实现人造组织器官方面有巨大潜力,能做到个性化和精准化。不过,目前的技术还无法完全实现复杂的人造器官,但该领域的前景是广阔的。韩教授在研究内容方面特别提到,团队借助摩方精密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3D 打印技术,开发出一种新机制来解决散射问题,这种机制是光吸收与自由基反应的协同作用,从而抑制了光散射。该机制解决了当前生物 3D 打印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实现了载细胞组织支架的设计与精密制造,并且将支架应用于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
⑥《核酸适体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崔承副教授在《核酸适体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报告中,阐述了以下内容:通过开发基于活细胞的系统进化配体富集技术(cell-SELEX),获得了大量能够特异性识别并结合肿瘤细胞的核酸适体,并且将这些核酸适体应用于癌症的诊断和治疗中。崔教授重点探讨了核酸能够以自组装的形式,形成具备生物相容性的功能纳米材料。这种材料可用于癌症的成像与诊断,为肿瘤治疗给出了新的策略,并且目前在生物医疗领域已展现出重要的应用价值。
https://img1.baidu.com/it/u=1385406438,4042895246&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722
⑦《生物3D打印技术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陈海燕副教授作了《生物 3D 打印技术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研究》主题报告。该报告围绕生物 3D 打印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研究展开,重点是皮肤再生研究。陈教授阐述了一种皮肤原位修复系统,此系统具有人工智能化特点,能够结合 3D 扫描和视觉追踪技术,从而实现对伤口的精确修复。此外,报告介绍了一种可注射的水凝胶材料。这种材料可用于支持皮肤干细胞的生长和再生。它不仅生物相容性良好,而且能快速成型,适合用于皮肤修复。
⑧《微纳3D打印及其生物应用产业化思考》
摩方精密亚太营销中心的负责人是徐林建,他以“微纳 3D 打印及其生物应用产业化思考”作为题目进行了分享。报告主要围绕着微纳增材制造技术,还有生物相关的应用以及生物领域产业化的进展等这些方面展开了介绍。摩方精密在全球率先突破了光固化增材制造领域的瓶颈。其突破的瓶颈包括 2 µm 光学精度以及媲美传统精度的±10µm/25 µm 公差。摩方精密不断赋能相关应用领域产品,不断孵化相关应用领域产品。同时,摩方精密发力开启终端应用产品布局。
此次报告会的主题聚焦于精密生物 3D 打印技术。专家们借助生动的实际案例,详细地阐述了微纳 3D 打印技术在为生物医疗研发及产品应用赋能方面所具有的巨大价值。现场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人员进行了交流互动,目的是挖掘精密增材制造技术在助力研发和产业化方面的巨大潜能。
摩方精密会和更多的客户伙伴以及科研团队携手。它将继续发挥作用,搭建一个专业平台,这个平台能促进产业内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还能凝聚行业的力量。它会协同产学研资源,共同谋求医工融合。同时,它会积极探索新型的合作模式,为高精密制造行业构建起研发生产与推广应用相互促进的循环发展的良性机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