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2025-3-16 01:02:59

纳兰性德:满清第一词人的生平与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赏析

纳兰性德号称“满清第一词人”,他是清朝叶赫那拉族人,属于满洲正黄旗。他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为纳兰性德。十七岁时进入国子监,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二十一岁参加殿试并补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被赐予进士出身。他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即《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他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的一生很短暂,在而立之年就病逝了,可谓英年早逝。纳兰性德的词凭借“真”而取胜,极为逼真且传神。他的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调高迈,韵味悠远,独具特色。他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今天复习纳兰性德的《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原文如下: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

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

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首词的大意如下:人生若都如初次相遇那般,情意真挚,轻松愉悦,相亲相爱,甜蜜温馨,那该是多么美好啊。那样的话,就不会出现班婕妤“妾身似秋扇”那般被遗弃的悲剧,不会有相离相弃的情况,也就不会导致如今的离别相思之苦。如今,曾经的爱人,如此轻易地就变了心。而你却反而声称,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当初,在骊山华清池,七月七日的长生殿里,夜半无人私语之际,唐皇与杨贵妃立下山盟海誓,那些话语仿佛还在耳边回响,然而最终却作了决绝的分别。之后,明皇在途中听到雨声和铃声而感到悲伤,于是创作了《雨霖铃》曲来寄托哀思。即便最终诀别,他们也没有相互埋怨。如今我身边的这个薄情郎,还比不上当年的唐明皇。他曾与杨玉环有过“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样的誓愿。即便经历了生死离别,身处阴阳两界,也依然对旧情念念不忘,且这份情感刻骨铭心。

从创作背景方面来看,这首《木兰花令》常常被人们当作爱情诗来读。其实,只要稍微花费一点功夫,就能够发现,在这首词的词牌下边,还有这样一个词题:“拟古决绝词,柬友”。分析其字意可以知道,这首词是模仿古乐府的决绝词,是写给一位朋友的信。

纳兰性德的《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属于拟古之作。它是以女子的口吻来控诉男子的薄情,并且借此表明与之决绝的态度。这首词是以一个女子的口吻,表达了被丈夫抛弃所产生的幽怨之情。词中的情感哀怨凄婉,缠绵悱恻。在这“闺怨”的背后,似乎蕴含着更深层次的痛楚,“闺怨”仅仅只是一种假托。有人认为此篇存在别样的隐情,词人借助男女之间的爱情来作比喻,意在表明对待朋友也应当始终保持如一,即便生死也不能改变。

纳兰性德的这首词,“人生若只如初见”最为广为人知。此句道出了人们对感情初见时期的美好眷念。初相遇时,一切皆美好,所有时光都快乐。即便偶有不如意之处,也甘愿承受。因为怀着憧憬,所以相信一切会越来越好。所有困难都微不足道,与意中人相处甜蜜温馨,深情快乐。可蓦然回首,曾经沧海,早已是,换了人间。

自古以来,不论贫富、贵贱,人们都难以逃脱被情所困。然而,即便如此,也无法阻止人们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追求。有些遇见,能够在花季相伴,却未必能在雨季相携;有些缘分,有着初见时的美好,却未必能有再见时的依旧。在滚滚红尘之中,有多少遇见能够经受住时间的磨砺而始终如初见呢?又有多少人能够始终一往情深而永不离弃呢?有多少曾经信誓旦旦的情侣走着走着就分开了呢?人生如果只是像初次相见那样该多好,这简短的一句话语比千言万语都更有力量。遇见是最为美好的,那一瞬间就仿佛成为了永恒。

2021年5月2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纳兰性德:满清第一词人的生平与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