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2025-3-16 19:08:41

探索二次元文化下的陪伴经济:女仆与执事桌游店的盈利模式与行业规范

澎湃新闻记者 蔡晋

【编者按】

年轻人对新潮玩意很喜爱。二次元文化流行起来后,商家发现了许多商机。各类桌游店以主打“陪伴”和“体验”为主,推出了所谓“女仆”或“执事”服务人员来吸引消费者。这类新兴产业投资门槛不高,客单价也不低。真的能像投资者所说的那样,数月就能回本并实现盈利吗?打着“陪伴”旗号的体验服务是否规范呢?

澎湃新闻的行业观察与产业调查栏目“痛点”推出了一个名为《“陪伴经济”AB 面》的专题。通过对桌游店进行走访,以及对律师和业内人士进行采访,该专题呈现了行业的现状。

颜值一定能转换为消费力吗?

日前,澎湃新闻对以“女仆”和“执事”为卖点的另类桌游体验店进行了走访。走访发现,与已经存在多年的“女仆”桌游店相比,主要客户群为女性的“执事”桌游店的客单价明显更高,其客单价甚至接近“女仆”桌游店客单价的一倍。

有业内人士进行了透露,执事店呈现出高客单价的状况,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其一,执事店招募执事所花费的成本更高;其二,女性消费者的忠诚度比较高,她们更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

桌游体验店在近两年为何孵化出了女仆和执事文化呢?女性顾客在店内消费什么?男性顾客在店内消费什么?女性消费者真的愿意支付更多的钱吗?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副教授徐倩,主要研究消费者行为学、判断与决策、目标与动机。她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女仆、执事店的兴起符合了已经发展到“第三世代”的消费形式,也就是体验经济。顾客不再仅仅满足于产品和基础服务,而是在消费过程中追求更多的参与感和文化附属,所以他们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

徐倩补充说,除了能满足颜值和陪伴的需求之外,女仆、执事的服务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还能够弥补他们所缺失的“权力感”。

以下是澎湃新闻记者对徐倩的采访实录:

澎湃新闻称,市场在讨论女仆和执事店能够兴起时,背后的原因是“颜值经济”或者“陪伴经济”。那么,你认为主要是这两个原因吗?还是存在其他原因呢?

https://img0.baidu.com/it/u=3042608183,1806463160&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93

徐倩认为叫陪伴经济或者颜值经济都无妨,只要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像在颜值审美方面的需求,或是在情感上陪伴的需求。从学术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其统称为体验经济,而这也是第三世代的一种消费形式。

澎湃新闻:什么是第三世代的消费形式?

徐倩称:第一世代主要体现为产品。而在第二世代,我们提升到了服务层面。我们可以回想一下之前的就餐经历,起初,我们仅仅对食物量多且卫生有要求,这处于产品层面的第一世代。随后,我们开始期望能有良好的服务,刚开始服务员每半个小时更换一次骨碟,大家就觉得服务很棒,但后来海底捞提供了令人超乎想象的服务,然而到了现在,这种服务大家也不再感到稀奇了。

到今天,我们来到了第三世代的消费形式。第三世代的体验经济有完整定义,即“以服务为舞台,以产品为道具,以文化为滤镜”。

从女仆和执事的体验角度来看,他们为何一定要有女仆屋、执事屋这样的场地呢?这是因为他们需要有这样一个舞台,并且需要有观众以及参演者。观众自身其实也是参演者,在中国,这种产品是桌游,而在国外,可能就是咖啡或者餐饮,这些都属于道具。最后一定要加上二次元的文化,未来或许也会是汉服的文化。当文化的滤镜被加上去后,所有的消费者就会有这样的感觉:我买的不单单是一杯咖啡,也不只是场地租赁费。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他们愿意在店里以每小时 300 元或者更高的价格进行消费的动机究竟是什么呢?他们能够从中获得的又是什么呢?

徐倩认为,除了颜值和陪伴之外,在中国获取权力感也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例如,此刻她坐在这里,与对方是平级关系,她感受不到什么权力感;而在教室里上课时,她是一位拥有相对权力感的老师;回到学院开大会时,她又会变成权力感比较低的普通职员。这种权力感的缺失实际上会给人的人格带来冲突,并且这种情况在中国会更为明显。

所以当人们的这种权力感发生变动时,就会更希望去寻求一些事物来满足人的权力感。

澎湃新闻询问,男性顾客和女性顾客在女仆或执事店内进行消费时,他们所期望获取的权力感是否相同呢?

徐倩称:在各种消费场景中,与男性顾客和女性顾客交流时能发现,女性顾客获得权力感的方式在于响应她的需求,尤其是情感需求,这样她就能获得权力感。然而对于男性顾客而言,仅仅响应是不行的,男性顾客必须获得别人的认同,才能够获得权力感。尽管都是在获取权力感,但男女在获得权力感的方式上存在差异。

有男性顾客在女仆店内时,需要女性一直去听他讲解武器装备,这是很典型的一个例子。

澎湃新闻询问在消费能力方面的情况。我们能够发现,执事店主要以女性消费者为主,且这些店的客单价更高。这是否意味着女性更愿意为颜值、陪伴或者“体验经济”而付费呢?

徐倩称,在体验经济的消费方面,男性和女性的大脑存在差异。男性即便愿意为体验付费,也会追求性价比,这里的性价比并非指便宜,而是在于他觉得是否值得。人们会发现,男性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其支付意愿有时甚至比女性还要强烈。

https://img0.baidu.com/it/u=4246215548,3986340914&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571

有些很冷门的领域,在你看来没多少能玩花样的地方,然而男性却能玩出各种花样。就像键盘,通常我们觉得市场上能买到的最贵的键盘大概 1000 多,可男性消费者能玩定制。定制的键盘或许既不好用也不漂亮,但他们就是愿意等上一年到两年,然后花费三到四倍的价格去购买。自己不需要之后,甚至还会将其放到二手市场进行交易,并且以更高的价格出售。

我认为男性消费者在精神世界方面的追求,不像女性那样有众多的释放途径。然而,只要能够触及到他的特定需求点,他就会愿意进行消费支付。

女性消费者一方面情绪需求较为强烈,另一方面她们更擅长通过消费来使自己愉悦。所以,那些能够给她们带来快乐的消费更容易促使她们进行付出。

澎湃新闻询问对于像女仆、执事桌游店这类体验经济长期发展的看法是怎样的。

徐倩认为,在不触犯法律的情况下,她看好体验经济的发展。然而,对于是否一定是女仆或执事这个主题,她持不确定态度。她觉得体验经济可以与很多文化相结合,比如阴阳师、欧洲文化、汉服文化以及二次元等都有可能。

体验经济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难以实现规模化。倘若大面积地进行推广,就会失去其独特性。如果没有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无法找到新的利益增长点,仅仅依靠消费者到店进行支付,是很难达成盈利目标的。

另外,我个人会有担忧。这个行业的进入门槛比较低。对于从业人员而言,兼职的从业行为不可持续发展。这种不确定因素限制了这个行业的发展壮大。

女仆执事与模特不同。模特经纪有成熟的进入和退出机制。成为模特需经历一定培训且满足培训条件,甚至可能要考个证才能进入,也有赚钱途径。到了退休年龄,一些模特可退居二线,发展自身品牌或培训新模特,是有退路的。在我看来,女仆、执事这个行业,很多人都是兼职的,干完一次就离开了。因此,我们不能将女仆、执事称为一个行业,它仅仅处于萌芽阶段。

从商家的角度出发,他们要怎样做才能够维持一个良性且可持续的经营呢?

徐倩称:他们需要逐步进行商业挖掘,将自身的全价值链梳理清楚。倘若这个店拥有了网红,便会获得流量,如此一来,很多方面都能够实现变现,例如把场地出租给他人举办派对。又或者派遣店里的员工去为一些门店和企业的开业仪式进行站台,这就如同经营了一家经纪公司。

建议增加利益增长点,也就是要分散风险。一家店如果只专注于执事文化,等这波风潮过去后,进行转型会非常困难。如果是那种成本压缩在 50 万以下,20 万更佳的短平快小店,那么它活下来的可能性会高很多。因为当出现一个新的文化潮流时,店家才能够迅速地进行翻新。

本期编辑 邹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探索二次元文化下的陪伴经济:女仆与执事桌游店的盈利模式与行业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