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进军人工智能市场:机器学习与语音点餐如何改变餐饮业?
神译局属于 36 氪旗下的编译团队。它关注多个领域,包括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并且重点对外国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进行介绍。近年来,餐饮业的巨头们纷纷开始向科技公司进行转型,其中麦当劳也赶上了这股潮流。像机器学习技术、个性化推荐服务以及语音点餐系统等。当麦当劳与人工智能相互结合之后,消费者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呢?那些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麦当劳员工又将会走向何处呢?本文是从《纽约时报》翻译过来的,作者是 David Yaffe-,原标题为“‘Would You Like Fries With That? ’知道这个。”
进军人工智能市场
如今,连麦当劳也开始进军人工智能的市场了。
大约 10 个月前,麦当劳向几家公司投入了上亿美元的巨资。这些公司不是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而是专注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的研究。与此同时,麦当劳在硅谷的中心地带创建了一个名为“McD Tech Labs”的实验室,并招募了工程师和科学团队,专门对语音识别软件进行研究。
这出人意料的投资部署背后,有着麦当劳渴求转型的雄心壮志。长久以来,在消费者眼中,麦当劳只是那个加工特大号汉堡的食品生产商。如今,麦当劳希望借助科技的力量,把自己打造成类似亚马逊的存在。
餐饮业的竞争日益激烈,麦当劳的发展态势似乎不太好。近几个月,麦当劳在北美的销售情况未达预期,并且其股价呈现出下滑的态势。
在未来几年中,麦当劳有希望借助“机器学习”这一技术。它能够彻底改变消费者选择食物的模式,并且还能利用此技术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购买更多的食物。
“机器学习”如何改变点餐习惯?
具体来说,这项技术具备这样的能力:能让麦当劳电子餐牌上的食物以更具智慧的方式呈现。食物是否在餐牌上显示,会与当时的天气情况、该食物的制作周期以及店内的客流量相关联。例如,倘若顾客在一个炎热的下午抵达店里,那么电子餐牌就会自动推荐苏打水,而不会推荐咖啡。每次点单结束后,屏幕会自动弹出推荐条目。这些推荐条目鼓励消费者“捎带着”再点一些。
目前,这一创新技术仅在麦当劳的汽车穿梭餐厅展开测试。若消费者同意,麦当劳会收集诸如车牌等数据,并且依据他们之前的订单,为其下次购物时提供专门定制的“个性化套餐”。
麦当劳的首席信息官丹尼尔·亨利对此表示:大家在生活的其他方面都希望有私人订制,那在来麦当劳买东西时也应该可以有一套私人订制。他觉得快餐应该像亚马逊那样,做产品的个性化推荐。
个性化推荐正在重塑购物模式
如今,购物模式正依托算法和个性化推荐而发生巨大改变,这种改变涉及零售业,像餐饮业、服装店、超市等都在其中。这些行业想要利用新科技来收集客户的数据,并且通过这些数据去鼓励客户进行更多的消费。
在某些实体商店中,店家能够借助蓝牙装置来追踪顾客的行动轨迹,将他们的位置信息进行收集。然后,店家会通过短信以及邮件的方式,向顾客推荐那些在店里被他们看上的、并且已经“徘徊很久却没有买”的产品。另外,还有一些店家正在尝试利用人脸识别技术来进一步收集客户数据,而这些数据被业内人士称作“线下(原本是储存在用户本地终端上的数据)”。
https://img2.baidu.com/it/u=136404026,1048993600&fm=253&fmt=JPEG&app=120&f=JPEG?w=772&h=500
在餐饮行业,外卖服务已成为一种潮流。用户下过订单后,其数据通常会留在第三方外卖平台那里,而餐馆无法获取这些信息。所以,在餐饮业竞争持续加剧的当下,只有将科技运用到自家服务中,才能够在竞争中最终获胜。
这家售卖语音指令技术的公司的老板迈克尔·阿特金森表示:“如今,规模稍大一些的餐饮公司几乎都开始朝着科技公司的方向进行转型。”
达美乐与麦当劳:青出于蓝胜于蓝
美国的达美乐比萨饼在转型方面表现突出。它可以称得上是餐饮界的先行者。
它在几年前就开始在科技领域不断进行创新,通过简化线上订餐系统,对数据收集系统进行完善,同时还密切留意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潮流。
达美乐比萨饼如同麦当劳一样,拥有属于自己的实验室。这个实验室是由各个部门抽调出来的人员所组成的。他们共同去完成一个具体的项目。而这一模式与硅谷的模式极为相似,可以说是对硅谷模式的照搬。
这一转型是否能够取得成功呢?达美乐披萨的首席数据官丹尼斯·马龙尼持有这样的观点,他们成功地对历经 60 多年的传统披萨店经营模式进行了改变。如今,达美乐已然成为了一家电商,并且这家电商专门售卖披萨。
麦当劳与达美乐相比,似乎有后来居上的态势。麦当劳没有抽调自家人员去研发技术,而是直接投入三亿多美元,雇佣了一家叫 Yield 的科技公司。这家公司研发出的人工智能系统已被应用于上千家麦当劳汽车穿梭餐厅中。
人工智能会导致裁员吗?
麦当劳打算把这一系统应用到北美范围内所有的穿梭餐厅中。
今年 9 月,麦当劳进行了收购。收购的是第二家科技公司。这家初创公司位于加利福尼亚的山景城。它主要从事语音识别研究。其目的是用软件区分不同的语种和不同的口音。近几个月,麦当劳在一些地方进行了试点测试。测试的是这一语音识别系统。麦当劳希望能通过此系统取代人工服务。
那么,代替人工服务是否意味着裁员?
麦当劳声称语音系统绝不会导致裁员。然而,近日爆出了性骚扰、员工消极怠工等矛盾。社会各界开始关注这一问题:拥有新技术的麦当劳将如何对待自家员工?这些员工又会如何被科技影响?
毕竟,近两年来麦当劳的收益是可观的。然而,它的基层员工有时候只能拿到不到 10 美元的时薪。
科技:解决人手不足危机的良药?
https://img0.baidu.com/it/u=2044050188,2459320254&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67&h=500
美国的失业率仅为 3.5%。快餐行业正遭遇近十年最为严重的劳动力短缺危机。麦当劳宣称,应用语音系统和其他智能科技,其目的并非是要取代劳工,而是要把这些员工安排在更需要他们的位置上。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高新技术虽已投入使用,然而在某些地方,其效果并不理想。例如,在美国布鲁克林汉密尔顿堡附近的一家麦当劳内,所有的点餐服务仍需由人工来完成。在这家餐厅里,一名记者向语音点餐系统表明“不需要套餐里的免费苏打水”后,该系统开始“变得很困惑”。
不过,在大多数汽车穿梭餐厅中,这种电子屏幕以及基于算法的个性化推荐,让点餐过程变得如同一场网购。 这种电子屏幕使得点餐过程有了变化,基于算法的个性化推荐也让点餐过程不一样了,二者都使点餐过程变得像网购。 大多数汽车穿梭餐厅里,电子屏幕使得点餐过程像网购,基于算法的个性化推荐也让点餐过程像网购。
一名乘客在穿梭餐厅等待时表示:他原本已经点好了几样东西。接着突然跳出一个带有图片的推荐。他一看到图片,就觉得:“嗯!这个看起来还不错!”他觉得用这种方法赚顾客的钱太容易了。
批评:让人类变成AI的奴隶……“肥胖的”奴隶
《纽约时报》记者进行采访时,有些麦当劳的消费者说,为了避免长胖,他们会不去看屏幕上的个性化推荐。只是并非所有的消费者都具备这样的自律性。
许多批评人士长期以来都认为,人工智能很有可能会致使一个社会出现,在这个社会中人类从属于机器人,呈现出反乌托邦的形态。
现在,机器人在毁灭人类之前,可能会先“逼人长胖”。
全美体重与健康中心的医生思考特·卡汉指出,麦当劳的智能应用会产生“极为确切且难以预估的影响,会致使快餐的摄入量增多,还会让肥胖率和糖尿病患病率上升——并且,面对这样的科技,人们无法找到与之对应的平衡膳食办法。”
不得不说,麦当劳和科技公司的合作确实是始料未及的。
今年三月,Yield 的员工听闻麦当劳要收购他们的公司,那时所有人都以为这只是个玩笑。该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艾格摩说:“当你选择投身科技公司时,你难以预料会与麦当劳的员工成为同事。”
消息宣布后的第二天,Yield收到了 250 份麦当劳的汉堡和薯条。从这时候起,员工们终于意识到,这场快餐巨头与科技公司的联姻并非儿戏,而是认真的。
他们庆祝,拥抱,相互祝贺,直到那上百份快餐渐渐冷掉。
译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