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学生李兆华和李万坤骑行440公里回家过年,四天旅程锻炼自我
放寒假后如何回家过年呢?郑州大学的李兆华同学和李万坤同学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为了锻炼自己,他们决定通过骑行的方式回家。从起始点郑州大学北门出发,抵达终点千佛山北门,全程 440 公里,历经 4 天时间,平均每天要骑行 100 多公里。虽然他们的身体也出现了不适,但沿途的风景以及自身的毅力促使他们坚持到了目的地。现在,李兆华已经回家了,谈起这段特别的旅程,他直言很值得。李万坤也已经回家了,谈起这段特别的旅程,他也直言很值得。如果未来有机会,他们都将挑战其他的骑行线路。李兆华(左)和李万坤(右)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俩大学生决定骑行440公里回家过年
李兆华和李万坤是郑州大学的在校学生。紫牛新闻记者在他们拍摄的旅途视频中看到,两个年轻小伙长相帅气,人虽瘦但体能优秀,他们是学校国旗护卫队的队员。李兆华正在读大三,比李万坤大一届,平常经常带着李万坤进行体能训练。两人都热爱运动,平时聊起骑行旅游时总是充满憧憬,但始终没有成行。李兆华向紫牛新闻记者讲述,这次骑行的起因是之前的一次聚会。在那次聚会上,大家刚好聊到学校里一位 16 级的学长。这位学长曾在国庆假期,骑着单车骑行 1300 里抵达北京。在途中,他游览了 7 个城市。沿途,他既看到了美丽的风景,也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人和事。李兆华很是佩服。他之前也曾有过这样的想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没想到李万坤心中也怀有一个骑行梦。就这样,两个年轻人意见一致,立刻开始商讨寒假一起骑行回家的事情。
李兆华和李万坤为了让这趟旅程圆满完成,在两个月前就开始对路线进行规划。他们最终确定把郑州大学北门作为骑行的起点,而山东千佛山则是他们回家的必经之地,被定为终点。两地相距 440 公里,预计四天能够到达。并且他们提前把行程告诉了父母。起初,家里反对这个提议。因为天气很冷,爸妈很担心他们的健康和安全,还觉得没什么意义。然而,李万坤和李兆华不这么认为。他们作为学校国旗护卫队的一员,都坚持认为骑行既能锻炼身体,也是对精神和意志力的考验。最终,他们说服了家人,开始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两个小伙在骑行回家的路上合影
为骑行提前两月做准备,踏上旅程后困难接踵而来
https://img0.baidu.com/it/u=4240210867,557324941&fm=253&fmt=JPEG&app=120&f=GIF?w=608&h=342
由于不是专业的骑行选手,为了能够提前做好准备,李万坤和李兆华特意向学校的骑行社团以及有经验的学长请教技巧。他们还提前购买了装备物资,挑选了较为适合初次骑行者的线路,并且制定了每天的锻炼计划。只要早上的天气良好,李万坤就会在学校操场跑步半小时,晚上回到宿舍后用哑铃进行健身。李万坤笑着说,他自己决心很强,然而嘴上还在反对的父母却用实际行动表达了支持。他们专门把家里的山地车快递到了学校。李兆华也信心满满,他认为经过平时的锻炼,再加上在学校国旗护卫队里的严格训练,体能肯定不会有问题。
骑行在路上
1 月 13 日,李万坤与李兆华开启了骑行旅程。原本计划上午出发,但因大雾而延迟。下午三点三十分,两人从郑州大学北门正式出发,途径原阳,接着经过新乡,再到卫辉,最后到达滑县并落脚休息。第一天骑行进展很顺利,沿途的风景以及初次骑行所带来的新鲜感,把疲惫都冲刷掉了。到达旅馆之后,李万坤和李兆华开始对明天的行程充满憧憬。然而,困难却一个接着一个地到来。1 月 14 日凌晨 6 点,两人准时起床从滑县出发,到了中午,体力已经消耗了很多,骑行过程也渐渐变得单调起来。李兆华向紫牛新闻记者坦承,之前因为期末复习的缘故,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进行像这样长时间的运动了。他说,骑车的时候会感觉到腿酸,而一直习惯性地往前蹬的时候反而觉得没那么难受。真正让他难受的是午饭后休息完站起来的那一刻,那时候腿真的非常痛,胯部也特别疼。
李万坤觉得,除了身体的疼痛外,心理的煎熬更难受。骑行过程很枯燥,他们基本上每天得骑 100 多公里,大概 7、8 小时。当身体特别累的时候,一想到距离下一个目标县城还有几十公里,心理就会很疲惫。我们会聊天,会互相鼓励给对方加油。要是实在骑不动了,就推着单车走 1 公里然后继续前进。沿途有许多山路。如果不在规定时间内到达下一个目的地,就很有可能停留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那样就会很麻烦。为了排解寂寞,李兆华随身带着一个蓝牙音箱,用它来放音乐,这样既能提神,又能缓解两人焦虑的情绪。
骑行在路上
沿途趣事:被“宰”过,还吓跑了别人
距离河南台前县约 20 多公里时,夜色将道路完全笼罩。李兆华与李万坤正骑行在一条狭窄小路上,此路没有路灯,路面崎岖不平,旁边既没有专门的自行车道,往来的也都是运送货物的大卡车,无法看清前方通向何处。因为对周围地形不熟悉,且环境较为偏僻,所以两人决定骑行到最近的一家亮着灯的加油站,然后在那里等待沿途的大巴车,以便将他们带到靠近县城的地方。没过多久,加油站就开来了一辆有固定行驶路线的小巴车,它也是用来送乘客的,恰好要经过台城县,于是他们便与驾驶员商量,付钱让其带他们一段路。正常情况下票价每人大概在十几到二十块钱,然而却收了我们每人四十元。”李兆华和李万坤笑着说,感觉自己像是被“宰”了。
https://img2.baidu.com/it/u=111166620,3639026451&fm=253&fmt=JPEG&app=120&f=PNG?w=889&h=500
有不少这样的小插曲。从台前县到济南长清,有很多山路,途中会经过许多小村庄,这些村庄大多住着当地的村民,很少有外人到来,山间的风景格外秀丽。李兆华和李万坤顺着导航一路骑行,穿过了当地的村子,在一个小路口迷失了方向,于是想找一位村人问路。这几天一直在赶路,没怎么留意形象。天气比较冷,我们戴着帽子,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看到路上有个骑自行车的老爷爷,就过去问这是什么村。结果老爷爷被我们吓到了,很快地说了一个村名,我们没听清,他就很快地骑走了。
李万坤向紫牛新闻记者表示,相较于一路上不断变换的美丽景致,给他留下更深刻印象的是形形色色的人。这些人有的温馨亲切,有的内向腼腆。对于他们来说,自己与李兆华只是两个骑行的过客。然而,他们却和这些风景一同融入了这段回家过年的独特旅程之中。在经过河南濮阳时,李兆华和李万坤在一间小面馆里就餐。这家夫妻店很平常,两口子十分热情。一人在店面待客,一人在厨房忙碌,配合得很默契。可能是我骑行时又饿又累,所以吃得特别香。这时我抬头一看,店面的墙上贴了一个条幅,上面写着:开一间温暖的小店,遇见温暖的人。我觉得这家店主一定是既善良又知足的人。他们的生活每天都忙忙碌碌,但内心肯定很充实。我把这种感受告诉了李兆华,他也有相同的感受。可能是受了店主的感染,那天晚上,我心里也很温暖。”
特别回家路带来感悟,还要在未来的新尝试中磨炼意志
1 月 17 日上午十点三十分,经过四天的骑行,李万坤和李兆华抵达了千佛山北门,这标志着郑州到济南的骑行圆满结束。之后,两人在千佛山拍照留念。接着,李万坤从济南继续骑车前往潍坊,而李兆华先去与亲戚汇合,之后便一同返回山东老家。李万坤觉得独自骑行回家的这段路,时间过得更慢了。有同伴时还能聊天排解寂寞,而一个人时就只能和日益疼痛的双腿作伴。当时他已经在机械地往前骑行,不停告诉自己要坚持。快到家的时候,他特别激动,感觉终于要完成了,脚踩得飞快。
到达终点千佛山后,两人合影留念
第二天傍晚五点多的时候,李万坤敲响了家门。他的爸爸妈妈正在等着他。当他们看见儿子终于安全到家后,才开始着手准备晚饭。李万坤对紫牛新闻记者说,实际上当天他的父母并不知道他确切的回家时间,因为骑行的速度难以掌握。但是他们一直等到他回家才开始做菜,“就是为了我们能够一起吃一顿热乎乎的团圆饭。”父母嘴上虽说着不支持,但都以自己的方式向孩子们表达了关心。李兆华称,在骑行的那几天,爸妈们每天都会查看沿途的天气预报,接着通过微信发送给两人,还会叮嘱各种安全事项。到了晚上有空的时候,他们还要进行通话,以了解第二天的行程。
440 公里的距离对于专业骑行者而言不算长。然而,对于这两位初次尝试的小伙子来说,他们却收获满满。他们在这期间遭遇了天气不好的情况,还辗转到了小山村,路过了十几公里都无人的河堤,穿越了崎岖且艰险的山中公路……李万坤表示,身为一个大学生,其有限的人生经历通常是从学校到学校,校园的生活范围主要是宿舍、食堂、教室或者图书馆,呈现出三点一线的状态,生活内容主要就是学习、考试、运动,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去见识社会和自然。骑行旅游扩大了视野,在沿途见识到了别样的风景,也看到了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存状态,这种感觉很新鲜。
这次经历让李万坤对骑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向紫牛记者讲述,之前他对体能很自信,一直期望能骑行川藏线,内心觉得那没什么难度。这次回家,骑行道路主要是平原和丘陵路段,他和李兆华都累得厉害,骑了一天后屁股也磨得很疼。这说明他的体能储备与川藏骑行所需的体能差距还是很大的。体力上的储备远远不足,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技术上和装备上的差距也让我们有深刻的体会。骑车旅行看似简单,然而实际上它很有技术含量,仅仅依靠蛮力是绝对不行的。两人对于未来的计划暂未考虑太多。李万坤是物理学院的学生,李兆华就读于医学专业。身为学校国旗护卫队的队员,李兆华考虑过毕业后参军。我在骑行时看见了祖国美好繁荣的山河和人民,我希望未来能守护住这样的幸福景色,也会尝试更多新活动来磨练自己的意志,持续努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