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详解:构成、工艺、机理及发展趋势
https://img2.baidu.com/it/u=1878303154,3309684603&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19&h=500【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由【祖国的花朵】进行上传分享的,此文档有 33 页,能够免费在线阅读。若想了解更多关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内容,可利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挑选适合自己的文档。以下文字是该文章内的部分内容,若要获取完整电子版,需将此文档下载到设备中,以便于编辑和打印。湿地依据《湿地公约》指出:“湿地是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形成,是永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通常伴有静止或流动的水体,无论是咸水、淡水、半碱水还是碱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米的海滩水域。”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以及退潮时水深不超过 6 米的沿岸带水域。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如生物多样性(遗传资源)、景观价值(九寨沟)、水的生态循环净化功能、对气候的影响以及丰富物产资源等。湿地生态系统是指地表过湿或常年积水,且生长着湿地植物的地区。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人工湿地依据《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它是用人工筑成水池或沟槽,在底面铺设防渗漏隔水层,然后充填一定深度的基质层,接着种植水生植物,通过基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使污水得以净化。
https://img1.baidu.com/it/u=4084225557,4013568651&fm=253&fmt=JPEG&app=138&f=GIF?w=949&h=432
人工湿地的构成基质能够提供植物与微生物生长,同时对污染物起到过滤、吸收的作用,它是一种填充材料。植物为高等维管束植物。微生物和微型生物包括植物根系周围的区系微生物、基质表面生物膜以及周边的微生物。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类型依据污水在人工湿地系统中流动的方式来划分,一般可分为表面流、垂直流和水平潜流。表面流人工湿地属于自由水面湿地。废水在湿地中形成一层地表流,其流速较慢且水平流动,与自然湿地十分相似。污水会直接暴露在大气里,这样容易使污水中的细菌等污染物散播到大气中,从而造成二次污染。并且,这种湿地负荷小,处理效果不佳,运行还受气候影响较大,在寒冷地区污水容易结冰,进而影响处理效果,所以一般不会采用。垂直流人工湿地中,污水从湿地表面纵向流向填料床底部,此时床体处于不饱和状态。O2 能够借助大气扩散以及植物传输进入到湿地系统。该系统的硝化能力比较高,能够用来处理氨氮含量较高的污水,然而它处理有机物的能力不太好,控制起来较为复杂,在夏季容易滋生蚊蝇,并且建造要求也很高,所以使用的情况比较少。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属于地下水流湿地。废水通过布水管道,以水平渗透或垂直渗透的形式穿过填料,在水床的最低位置运行。床体表面种植着处理性能良好且成活率高的水生植物,比如芦苇。净化后的水体经由集水管道收集后进行排放。床底铺设了防渗膜,能够防止污染地下水。BOD、COD 等有机物以及重金属的去除率较高,受气候的影响较小,在夏季不会有臭味,也不会滋生蚊虫,在寒冷地区也能够正常运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