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研发质量管理培训心得:掌握IPD流程与结构化开发体系
品质管理培训心得篇1[][]
[]
[][][]
[][][]
[]
技术评审最后由谁来拍板呢?是项目经理,还是产品经理,亦或是产品总监?我曾与培训老师进行过特别的交流。目前,我们公司将产品经理定位为负责产品需求管理和市场支持,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起到两头把关的作用。这对产品经理的要求很高,他们常常需要为多个项目提供支持,开会和出差的次数也比较多。而产品总监的事务更为繁多,经常无法参加评审会,相比之下,项目经理对项目的了解则更为全面。培训师提出建议,产品总监应授权给项目经理,让其综合 PDT 成员的意见,对技术评审进行最终的决策。并且我也觉得项目经理拥有这样的能力。
[]需求评审时,PDT 成员需代表自己所在部门提出需求。例如,工艺工程师提出可制造性需求,测试工程师提出可测试性需求,工程部提出可服务性需求等。目前,我们的 PDT 成员除了研发部门外,生产、营销、工程部门还未充分参与。
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发言权,但对项目的了解只是皮毛,所以在产品需求中自然很少体现这方面的内容。有人把研发、市场和销售部比作一个足球队的后卫、中场和前锋,其中市场部如同中场发动机,负责整合资源、进行策划以及组织进攻,而我们现在正缺少一个强有力的中场,因此培养产品经理的市场意识以及建设产品经理后备队伍是关键所在。
研发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质量审计。据我了解,目前我们尚未组织过对任何一款产品或项目进行正式的质量审计并记录相关情况。即便产品在市场上出现了较大问题,我们也没有这样做。我们应该适时启动项目质量审计工作,以便分清发现的问题究竟是态度问题、能力问题还是流程问题。如果是因为能力不够导致的,那就应该给予机会让其提升;要是因为流程存在问题,那就去改进流程;倘若因为态度方面的问题,培训师建议坚决不能姑息。有人提出疑问:如今不是在大力提倡人性化管理吗?培训师的这一句话让大家都陷入了沉思:我们时常会把人情化和人性化给弄混,对不端正的态度予以容忍,其实就是在打击所有人的积极性!
https://img2.baidu.com/it/u=3076452968,2769542839&fm=253&fmt=JPEG&app=138&f=JPEG?w=667&h=500
这次培训提及了诸多我所关心的内容,其中有质量保证人员的任职资格体系的建立以及矩阵组织中项目成员的绩效考核等。然而,当下我们公司研发质量管理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乃是怎样将技术评审切实做到位。我们研发质量保证组下一步的工作将会围绕公司的评审流程以及评审参与人员展开分析,努力做到对评审进行分层分级,以提升与会人员时间的利用效率。
品质管理培训心得篇2
这次深圳研发质量管理培训让我了解到了业界产品研发质量管理的优秀模式与实践,我还学习了结构化的产品开发流程体系,并且重点关注了产品开发过程中技术评审的分层分级以及操作方法。培训讲师在 HW 公司待了很多年,从事流程引导工作。他对新产品开发流程进行讲解,这让我对 IPD 中的一些岗位和角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比如 PAC(产品决策委员会)、PMT(项目管理团队)、PDT(产品开发团队)、PQA(产品质量保证)等。参加此次培训的人员分别来自五家公司。这些人员主要是技术总监,以及项目管理部和质量保证部的负责人。这些公司都是中小企业。我们公司拥有实施 IPD 的经历和研发管理信息平台,并且目前正在实施系统工程(包括硬件可靠性、失效分析、物料认证等)。这说明我们公司具备成长为中型企业的潜力。不过,我们感觉公司之前在对 IPD 流程的理解以及贯彻落实方面的力度还不够。
研发质量管理在产品开发的全流程中都有所体现。它包含了研发质量管理组织的建立,还有研发质量的策划。同时,也涵盖了研发质量的控制,像技术评审以及产品测试。另外,还有研发质量的保证以及研发质量的改进。技术评审在产品概念、计划、开发、验证与发布各阶段中都有穿插。目前,它是我们公司产品开发流程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以往,它有时会流于形式。主要原因是没有对技术评审进行分层分级。我们目前很多评审把研发组内纵向模块级评审和涉及 PDT 多部门的横向产品级评审混在一起。因此,有人对与自己无关的事被讨论而占用大家时间表示不满,甚至有时会不参加会议。解决问题的根源在于分级评审。项目组在进行产品级评审之前,首先要进行研发组内的模块级评审,并且要做好必要的记录以及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在进行模块级评审时,可以邀请其他技术部门的高手参加,技术专家可以提供意见,但无需承担责任,他们可以不签字或者签字注明“特邀”,这样能够明确责任。产品级评审主要是针对 PDT 各部门之间的接口部分以及模块级评审中所提出的重大问题。如果模块级评审能够做到充分,那么产品级评审过程所花费的时间就会降低下来。建议由 QA 组织进行产品级评审,同时要检查项目组的模块级评审记录以及准备提交的产品级评审内容,只有通过检查后才能进行产品级评审。并且要维持会场秩序,避免陷入细节,不能把各村、乡、县里的事情都拿到省级会议上讨论,还要提醒 PDT 中各部门代表真正代表其所在部门发言。因为 QA 人员的数量以及技术水平都有限,所以模块级评审要尽量参与,而产品级评审是必须要参与的。将抓好技术评审当作今年以及明年研发质量保证组的工作重点。
技术评审最后谁来拍板呢项目经理、产品经理、还是产品总监我跟培训老师特别交流过。目前我们公司把产品经理定位于产品需求管理和市场支持,处在产品开发的两头把关。这对产品经理的要求很高,往往对多个项目提供支持,开会、出差较多。产品总监更是事务众多,评审会时常无法参加,对项目的了解项目经理则更为全面。培训师建议:产品总监授权项目经理综合PDT成员意见,对技术评审最后拍板。我也认为项目经理具备这个能力。
需求评审很重要。它对设计和开发的影响最大,变更也最多。要控制好变更,尽量减少变更,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开始就尽量把事情做充分。需求评审时,PDT 成员需代表自己所在部门提出需求。例如,工艺工程师提出可制造性需求,测试工程师提出可测试性需求,工程部提出可服务性需求等。目前,除研发部门外,PDT 成员中的生产、营销、工程部门尚未充分利用自身的发言权,他们对项目的了解较为浅显,因此在产品需求中自然也很少体现这方面的内容。有人把研发部、市场部和销售部比作足球队的后卫、中场和前锋。其中,市场部如同中场发动机,它的职责是整合资源,进行策划以及组织进攻。目前,我们正缺少一个强有力的中场。而培养产品经理的市场意识以及建设产品经理后备队伍是至关重要的。
研发质量管理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质量审计,据我所知我们目前没有组织过对哪款产品或项目进行正式的质量审计和记录,即使产品在市场上出现较大问题。适时启动项目质量审计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分清是态度、能力还是流程问题。如果是能力不足造成,应该给机会再提高;如果是流程问题,则改进流程;如果是态度问题,培训师建议格杀勿论。有人反问:现在不是提倡人性化管理么培训师的一句话使大家都陷入了沉默:我们常常把人情化和人性化混淆了,容忍不端正的态度就是打击所有人的积极性!
这次培训还提到很多我关心的内容,包括质量保证人员的任职资格体系建立和矩阵组织中项目成员绩效考核等,但目前我们公司研发质量管理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还是如何把技术评审做到位,我们研发质量保证组下步工作将围绕公司评审流程和评审参与人员展开分析,力争做到评审分层分级进行,提高与会人员时间的有效性。
品质管理培训心得篇3
公司安排本次全面质量管理培训,目的是提升我们公司员工的管理能力,这对公司而言是一种无偿的举措。然而,对于我们员工自身来说,这是一个绝佳的学习机会。在本次培训中,我们自己学到了诸多管理方面的知识,对全面质量管理有了全面的认知,并且学会了运用统计技术分析方法。
https://img0.baidu.com/it/u=2282519773,2658999856&fm=253&fmt=JPEG&app=138&f=JPEG?w=667&h=500
质量对于企业而言如同生命一般重要,企业的原动力来自质量的控制以及质量的改进。若企业要持续发展,就应当遵循一个科学的管理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涵盖了产品质量、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我原先以为全面管理仅仅是对产品的好与坏进行判定,属于检查类的工作。然而实际上,真正的全面质量管理是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工作,是所有工作质量的提升。我们要成立一整套方法和体系,并能不断完善与提高。
现阶段,我车间的生产能力在逐渐增强,产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们需要思考如何保证设备的稳定性,怎样去发现设备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维护保养好设备,以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的课题。通过这次学习,结合我车间设备品种多以及设备总量大的特点,为了保证设备能够长周期、稳定且安全地运行,开展设备质量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本次培训让我们学习了全面质量管理建设与方案提升体系。在实际工作中,怎样进一步有效地贯彻落实全面质量管理建设方案,怎样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品质以及产品的品质,这成为了持续的工作要求。在自身实际工作中,应着力学习全面质量管理建设方案,并且持续加强专业性。这是提高自身工作品质和产品品质的根本所在。在工作上要不断精细化,这是提高工作品质和产品品质的有效途径。要整合并完善相关信息的收集,不断完善管理系统,这是提高工作品质的必然需求。
本次全面质量管理培训让我学会了运用统计技术去分析问题。在后续的工作里,我能够从以下这些方面去思考问题。
首先要全面认识自己的管理工作,让工作逐步细化。无论是日常的设备管理,还是遇到紧急情况,都要保持头脑清醒,遇事不慌,要有信心做好每项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需多进行思考。遇到不懂的事情,要擅长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此这般,才能够在工作里发现问题。
通过有效的途径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要依据自身发现的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把导致问题的原因一一罗列出来,运用统计技术分析方法,针对影响因素确定改善问题的方式以及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案。我车间拥有近 300 台离心泵,这些离心泵损坏较为频繁。我们运用了因果分析法中的鱼骨图法,对机封损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鱼骨图分析法,我们发现影响机封寿命的主要原因,一是物料对机封 O 型圈的腐蚀,二是个别机泵存在质量问题,而这两个原因导致了机封损坏较为频繁。
在实践中找到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任何方案不实践就只是空谈,所以实践阶段最为重要。通过实践,能更好地验证我们提出方案的准确性,也能发现前期方案不完善的地方。我车间的大型设备就是利用控制图原理来分析机组的运行情况。
事后要善于进行总结。总结是一种非常好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当你发现存在问题时,通过某种方式处理这些问题,这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有总结的必要。总结的目的是根据一件事情的过程,给自身和他人提供一种借鉴,并且能够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通过这次全面质量管理培训的总结,能够体会到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