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何被称作孔老二?揭秘孔子家族背景与名字由来
孔子被称作“孔老二”,原因是他是他父亲叔梁纥的第二个儿子。孔子的祖上属于宋国的贵族。到了孔子的父亲叔梁纥这一时期,为了躲避宋国内部的动乱,叔梁纥迁移到鲁国的陬邑居住,并且担任陬邑的大夫。
叔梁纥武功高强。然而,他在生育男孩方面并非擅长,他的正妻施氏先后为他生下 9 个女儿,均未生育儿子。他的小妾给他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孟皮,可惜这个儿子有足疾。
叔梁纥那时已是 66 岁的老头。为了再生个儿子,他向颜家求婚并娶了不满 20 岁的颜徵在。颜徵在最终给叔梁纥生下了第二个儿子。因两人住在尼山生下此小孩,且是叔梁纥的第二个孩子,所以给这个孩子取名为“丘”,字“仲尼”。
(叔梁纥与颜氏的塑像)
孔丘三岁时,他的父亲叔梁纥便离世了。自此之后,孔丘在其母亲颜徵的抚养下,凭借自身的勤奋与好学,最终在春秋时期成为一位顶尖的思想家,并创建了儒家学派。后人将那个时期的思想家都尊称为“子”,故而孔丘也被尊称为“孔子”。
孔子的儒家学派,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当时是人数最多且影响力最大的学派。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对包括儒家学派在内的读书人对国家进行指指点点的行为感到不满,于是一怒之下制造了“焚书坑儒”这一事件,大量儒学著作被烧毁,儒家遭遇了历史上的至暗时期。
https://img0.baidu.com/it/u=1716785976,462850794&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1855
汉朝建立后,在刘邦到刘启这段时间里,汉朝居于主流地位的思想是黄老学说。黄老学说是从春秋战国时期流传下来的,其核心是以黄帝和老子的思想为基础。这一学说对当时国家的休养生息有着很大的益处。与此同时,新的儒家学派也在这个时候开始复兴起来。汉武帝上台后,采纳了大儒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以后,儒家学派成为一种官方的正统意识形态,一直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直至新中国成立。
孔子过去一直被称作孔子,也被称作孔丘、孔仲尼。孔子被称为“孔老二”,是在特定年代产生的。那么,在那个特定年代中,我们为何要将孔子称作“孔老二”呢?
(孔子授学)
一、对孔子神性光环的去除。
汉武帝采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之后,孔子开始逐渐被神化。孔子成为了神,儒家学派如同道教、佛教一样,具备了极大的宗教意味,孔子也成为了儒教的教主。后世儒学的继承者朱熹说出了“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样的话,孔子已然像太阳一样,被严重地神化了。
实际上,汉儒兴起之时,汉儒的诸多主张,已然背离了孔子儒学的原本意旨。为何汉儒们的主张会违背孔子儒学的本意呢?一方面,秦始皇“焚书”之后,汉儒们手中已无更多的儒学典籍,故而只能依据自身的理解去进行编造。一方面,汉儒们为提升儒学的社会地位,将儒学与政治统治及国家伦理相融合,借此来迎合掌权的统治者。另一方面,汉儒们的这种行为,成功地吸引了汉武帝的关注,于是汉武帝凭借行政命令,使儒学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意识形态,使其成为阶级统治的工具。
新中国建立后,为了消灭阶级压迫,需消除其在老百姓思想中产生的影响,所以要去除孔子身上的神性光环,将他还原为一个平凡的人。就如同在一般老百姓家里,会称呼“某老大”“某老二”那样,把孔子称呼为“孔老二”。
(汉武帝画像)
https://img2.baidu.com/it/u=3170618068,1265034333&fm=253&fmt=JPEG&app=120&f=JPEG?w=800&h=1067
二、因为无知而产生的轻薄。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因为对儒家文化进行了批评,这就使得很多人在没有理解儒家文化的情况下,对儒家文化缺少了足够的尊重。
当时的人在批判儒家文化时,实际上对儒家文化缺乏了解。小时候,我看过一本书,是关于“孔老二”的介绍。书中提到“孔老二”因死读书且不从事农业生产,所以去给人家当送葬的吹鼓手,其目的是想得到一碗饭吃。并且“孔老二”还对能吃到丰盛的食物而感到得意。显然,这不仅是对儒学的一种歪曲,更是一种因饥饿记忆而产生的无知表现。
由于无知,所以无法理解儒学文化的深厚内涵。因为没有理解,所以也就不会产生崇敬之情。这样一来,就对孔子产生了轻薄的称呼。
在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当下,显然我们需要重新去认识孔子。我们既不能将孔子神化,也不能对孔子这样的先哲缺乏应有的尊重。无论如何,“孔老二”这样的称呼是不恰当的,是不适合被使用的。
(参考资料:《至圣先师孔子》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