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2025-3-19 13:13:05

行动计划制定背景解析:我市特殊教育发展现状与未来方向

一、《行动计划》制定的背景是什么?

近年来,我市实施了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这两期计划推动了全市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全市特殊教育事业在这两期计划的推动下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全市有 5 所特殊教育学校。市本级、长兴县和安吉县通过了标准化评估验收,这使得常住人口 30 万以上的县(市、区)都有了特殊教育学校,实现了全覆盖。还建成了 113 个资源教室、8 个卫星班、5 所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实验学校以及 5 个特殊学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全市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在 99%以上,基本实现了十五年免费特殊教育的普及,有效保障了持证残疾儿童青少年能够“有学上”。全市特殊教育学校中有 1 所尚未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并且存在上门送教比例过高以及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为了能够加快补齐这些短板,推动特殊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我市启动并实施了“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

二、《行动计划》制定的政策依据是什么?

2021 年 12 月 31 日,国务院办公厅把教育部等部门的《“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进行了转发。国家行动计划精神指导下,结合《浙江教育现代化 2035 行动纲要》等文件要求,经过深入基层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市教育局等多个部门研究制订了《湖州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其中包含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卫生健康委和市残联等。

三、《行动计划》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是什么?

https://img0.baidu.com/it/u=3277968465,2040844780&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707

《行动计划》明确了到 2025 年要达成的目标,即建成布局合理的特殊教育体系,建成学段衔接的特殊教育体系,建成普特互补的特殊教育体系,建成普职融通的特殊教育体系,建成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同时,推动形成普及程度显著提高的良好局面,推动形成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良好局面,推动形成保障机制优化完善的良好局面。

四、《行动计划》出台了哪些有针对性的举措?

《行动计划》以拓展服务对象为思路,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以推进融合教育为思路,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以提升支撑能力为思路,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拓展服务对象,将特殊教育体系健全起来。其一,大力推进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的发展。《行动计划》为特殊教育从义务教育向学前教育以及高中阶段教育这两个方向延伸给出了指引,明确了在学前、义务教育、高中和高等教育等各个学习阶段的工作重点。其二,提供广义范畴的特殊教育服务。三是提出更高要求,依据上级文件要求,规定常住人口 20 万以上的区县应至少设立 1 所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以及 1 个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部(班)。到 2025 年,全市特殊教育学校要加快推进特殊教育现代化。

推进融合教育,以提升特殊教育质量。“十四五”期间,推进融合教育并达成高水平融合,是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任务。《行动计划》从六个方面着手,包括加强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的融合等,提出了提升特殊教育质量的具体任务。主要举措如下:其一,在教育安置方面,进一步贯彻普通教育优先的发展理念。推动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敞开大门,接纳残疾儿童青少年。一方面要保障学位的供给,另一方面要做好课程的调适,以提高教育的适宜性。其二,要深度整合教育资源。将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职业教育与特殊教育、医疗康复、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进行科学整合,努力实现各个部门、各类教育以及各个专业领域的资源共享。其三,要加快特殊教育学校的转型升级。普通学校要真正承担起落实融合教育的主体责任,特殊教育学校要逐渐成为区域融合教育的骨干力量。

https://img1.baidu.com/it/u=2483223510,1928482398&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4828

提升支撑能力,将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加以完善。其一,对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进行完善,把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稳固下来,以此提升保障能力。其二,在区域内精准开展特殊教育学位需求的测算工作,确保特殊教育学位的供给得以保障。其三,着力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特殊教育的职业吸引力,让资源教师队伍保持稳定。

五、解读机关、解读人及政策咨询电话

(一)解读机关:湖州市教育局

(二)解读人:顾明明

(三)政策咨询电话: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行动计划制定背景解析:我市特殊教育发展现状与未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