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2025-3-19 18:35:18

广州中医药大学专家唐洪梅教你如何正确煎煮有毒中药材,降低毒性保障疗效

受访专家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主任中药师唐洪梅。

我们服用中药时,医生有时会在处方中开具“有毒性”的中药材。不要被其“毒”所吓倒,若使用得当,对许多疾病的治疗能有卓越效果,尤其对恶性肿瘤、白血病、类风湿、糖尿病并发症等疑难病。然而,若使用不当,很容易出现毒副作用,甚至会危及生命。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主任中药师唐洪梅接受了羊城晚报的采访。她特别介绍了怎样正确煎煮有毒性的中药材,并且要在保证毒性疗效的前提下降低毒性中药的毒性。

【久煎】

https://img2.baidu.com/it/u=981501706,301145169&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7

唐洪梅介绍,降低中药毒性最常用的方法是久煎。随着煎煮时间不断延长,毒性成分会发生转化或者随蒸汽而逸出。比如川乌、草乌是中医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中草药,经常因为煎煮方法不正确或者时间过短,导致服用后引发急性乌头碱中毒。乌头类药物适宜先煎并且久煎,煎煮时间要在 1 小时以上,这样就能降低其毒性。乌头类药物中含有毒性较大的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的化学性质不稳定。经过加热水煮之后,它容易水解成为毒性较小的单酯性乌头原碱。单酯性乌头原碱的毒性是乌头碱的二千分之一。同时,它的强心作用会增强。

细辛的有效成分主要存在于其挥发油中,其中的甲基丁香酚是主要成分,同时挥发油中还有毒性成分黄樟醚。细辛全草煎煮 30 分钟后,黄樟醚挥发性远高于丁香酚。煎液内挥发油中有毒成分黄樟醚含量,因煎煮时间延长而较快降低。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主要成分之一甲基丁香酚,其含量下降速度比黄樟醚慢。所以煎液中仍保留着足够量的有效成分甲基丁香酚,而有毒成分黄樟醚含量已显著降低,达不到引起毒害的程度。

【辅料】

唐洪梅介绍,除了长时间煎煮之外,用辅助的药材来煎煮药物也是常用的减轻毒性的手段。汉代的名医张仲景常常使用蜜来煎煮乌头、甘遂,以此来减缓它们的毒性。其中最典型的方剂是治疗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的大乌头煎,在这个方剂中,大量地使用了乌头,采用的是“乌头大者五枚”。仲景为避免中毒采用了特殊煎法,即先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掉药渣,再用二升蜜煎煮,直至煎至水气尽,得到二升药液。乌头桂枝汤也是用蜜来煎煮的。这一方法至今仍被许多喜爱用附子、乌头的所谓“火神派”医家所采用。另外,甘遂半夏汤、己椒苈黄丸、十枣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均为逐水峻剂,都可以用白蜜来制其烈性。

https://img2.baidu.com/it/u=4149834869,2243655088&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8

煎煮时间的长短在久煎过程中会受到毒性中药与其它中药配伍的影响。如果方剂中有毒性中药的味数较多或者用量较大,同时在该方剂中不存在能够解毒或者能够抑制其毒性的中药,那么就需要较长的煎煮时间,煎药时加水量也较大;反之,如果方剂中有毒性的药物味数较少或者用量较小,又或者在该方剂中搭配了能够解毒或者能够抑制其毒性的药物,那么煎煮时间就相对较短,加水量也相对较少。

提醒: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常通过先煎久煎的方式来降低中药的毒性。然而,有的药物,像广豆根,其毒性会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而上升。毒性中药的煎煮方法是保证毒性中药用药安全必须关注的问题之一。因为不合理使用毒性中药而引发的中毒事件,通常是由于医师或药师未将毒性中药的合理使用方法向患者交代清楚,以及患者自行服药等因素导致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州中医药大学专家唐洪梅教你如何正确煎煮有毒中药材,降低毒性保障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