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2025-3-19 19:28:09

九种体质养生法:效哥二十余年中医经验分享,体质调理与重建的重要性

亿万苍生,人被分为九种,这“九种体质”与一个人的健康有着关联。体质养生是基础且根本的养生方式,也是最为真实的养生理念。效哥,作为四代中医世家的传人,从医已经二十多年,在众多的临床案例中验证了“体质调理”以及“体质重建”对于一个人健康的重要性。效哥致力于进行体质养生以及调理方面的研究。他专注于对个体化体质进行辨识。始终以人为本,根据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措施。充分重视人的个体化差异,通过采取优化且有针对性的干预办法,帮助人们实现体质重建和体质调理,从而达到不生病或少生病的目的。

曾经,有很多患者或朋友问效哥:“效哥,我湿气重!该怎么办?”效哥询问道:“你是怎么知道自己湿气重的呢?”他们回答说:“找了一位中医给我号脉,那位中医说我湿气重。”效哥会用正统的望闻问切诊断方法,然后给说这些话的人细细查看。其中,绝大多数人没有湿气,有个别人即使有湿气,也不是很严重,能够轻松应对过去。

许多中医常常对患者讲:“嗯,你湿气重!”而许多患者则喜欢询问医生:“我湿气重吗?”嘿呀,这情形,就如同男一号与女一号在对台词,捧哏的和逗哏的在对台词一样。

中医说“你湿气重”这句话为什么很流行?

“湿气”,也称作“湿邪”,它是中医诸多致病原因里的一种。很多“中医”喜欢说你“湿气重”,原因在于:

大多是因为现代人类生活有“好吃、懒做”这个共性,接着看到稍微有点肥,或者有齿痕舌、营养过剩、高血脂之类的情况,就更容易联想到湿气湿邪的积累。然而,对于那些比较啰嗦、总是问来问去、不太信任医生的患者来说,“你湿气重”或许只是一个用来搪塞的话,会让他们问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

还有一种原因,是各种媒体对“湿气”进行了普及。患者被很多养生“糖”洗脑,并且最近十来年“火神派”“扶阳派”因刘力红、李可而流行,他们因此误认为自己湿气重、寒气盛。

“湿气重”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它的范畴很广,可以囊括许多病症。湿气包含寒湿、湿热、暑湿、外湿、风湿、内湿、脾湿、上焦湿气、中焦湿阻、下焦湿气、肝经湿热、湿热困脾、痰饮(湿邪)伏肺、射水凌心、湿毒扰肾、湿犯巅高、湿留四末等多种情况。

你的身体,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包括五脏六腑等各个部位,几乎都能找到与湿邪相关的疾病。而其他的致病邪气,通常没有这么宽泛的致病范围。所以,当说“湿气重”时,说的人心里没有愧疚,听的人则深信不疑。一句“你湿气重”,就如同一把万能钥匙,能够蹭开许多与之相关的病症。

中医和患者会说类似于“你宫寒”这样的话,之后我们会专门写一篇关于宫寒的文章,在此大家只需知道“你宫寒”这句话不太靠谱。确实,在这个社会中,有不少性冷淡的女人,但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每天忙得要命,累得发狂,谁还会有那心思啪啪啪呢?这并不是真的对啪啪啪没兴趣,真正的冷淡是无论怎样都厌恶啪啪啪这件事。如果有一个很放松的环境,有一个很疼人的暖男,谁会不愿意啪啪啪呢?你看,很多人在外出旅游时,往往因为处于放松的状态,啪啪啪更容易导致怀孕。

请参考以下正经的中医“湿气”的国家标准,以此来判断自己是否有“湿气”。

1 肥胖,尤其是向心性肥胖,腹部脂肪多,四肢偏细,

2 舌苔偏厚腻,舌有齿痕,

3 女性白带量多,男性阴囊潮湿

4 小便不利

5 大便稀溏

https://img2.baidu.com/it/u=3359335576,4027087090&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7

6 颜面油腻,头发油腻,口中粘腻感觉,

7 背痛或后背不适,身体痠痛

8 胃胀,进餐后,不适加重,肠鸣较多,平时痰多,

9 关节沉重,活动不利,

10 腿沉,严重时腿肿,

湿气分为 10 度,每 1 度为一条。1 至 3 度时,能够通过饮食运动以及效哥提供的小方子进行调整。4 度及以上,就应当认真找一位中医来进行调理。湿邪比较难以去除,所以,无论找哪位中医,都一定要有耐心。病去如抽丝,不过,无论是谁开的中药,如果 2 周没有任何进展,就可以考虑更换医生了,除非医生事先与你有约定。

那么,什么叫做“去湿气”?什么叫做“湿气”?

“湿气”指的是人体内存在的一类无法被代谢和排出的异常“阴液”,即“水湿”。人体内的各个器官脏器需协作配合,才能将进入人体的各种代谢物排出体外。例如,血糖若代谢不掉,就会导致糖尿病;尿酸若代谢不掉,就会引发痛风;血脂若代谢不掉,就会形成高脂血症等。

主管人体水液代谢和排出的脏器若出现不配合的情况,那么被称作“水湿之邪”的异常“阴液”就会留存于体内,从而形成各种会危害人体的致病因素。通常而言,肺、脾、肾、三焦这几个脏器,是湿邪代谢最为主要的脏腑。

“湿气”的确不佳,应当排出体外,于是有了“去湿气”这一概念,其标准写法为“祛湿气”。人体排出湿气的途径有三种,即黄帝内经中提及的“开鬼门,洁净府,去宛陈莝”,用现代语言来讲,就是“发汗、利尿、攻下逐水”。这意味着“去湿气”需依据“湿气”在人体所处的位置,按照“就近”原则,分别选用不同的方法将其驱逐出人体。例如,内经提出,“肚脐以上肿”,像手肿、脸肿等情况,选择发汗法比利尿法更优;而肚脐以下肿时,利尿法只是三种治法之一,并非全部。

“湿气重”到底是应当“祛湿”呢?还是应当“健脾”呢?“祛湿不如健脾”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呢?

怎么来讲这个话呢?凡事都有个轻重缓急之分,中医对此也很讲究。例如“大小不利治其标”,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人一旦出现大便小便同时不排泄的情况时,不管这个人还有其他多么重要的病症,都必须首先要“通利”大小便。只有等大小便通畅了之后,才可以去治疗其他更重要的疾病。因为“大小不利”会在短时间内对人的生命造成威胁,而其他的疾患即便再严重,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危及到生命。

所以,湿气重,该健脾还是该祛湿?这个问题要把握一个度,

1 如果脾虚很重,湿气也重

应该先进行祛湿的操作。此刻,即便给予了能强壮脾胃的药物,脾胃在短时间内,也无法强大到能够自行去除湿邪的程度。这就好比揠苗助长这个老典故,因为湿邪的去除,绝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所以,在当下这个时候,健脾不如祛湿,正确的治法是“祛湿 7 成,健脾 3 成”。湿气去除得越多,脾胃就会因为负担减轻而加速恢复。

2 如果湿气很重,脾虚不重,

依然要重点进行祛湿。之前说过,倘若把身体比作顺丰快递公司的仓库,那脾就如同快递员,各种揽收的包裹则是湿气。平常快递员数量足够,还有富余。然而,到了双十一时,包裹大量积压,快递员就显得相对不够用了。此时,假如你是这个仓库的经理,是要扩大编制招聘更多快递员(健脾)呢,还是加大派送揽收的频率(祛湿),以使货物减少呢?

3 如果脾虚不重,湿气也不重,

此时此刻,应当先健脾。在其他情况都不严重的情况下,脾健壮了,湿气自然就会因为脾的除湿功率增大而逐渐减少。

祛湿的尺度,如何不伤阴?

https://img1.baidu.com/it/u=1225129196,204521419&fm=253&fmt=JPEG&app=120&f=JPEG?w=475&h=665

上文提及,湿气和湿邪其实就是体内无法正常代谢掉的水液和阴液。因此,即便体内有湿气,也需“中病即止”,不能过度祛湿。不然,人体若没有了多余的湿气,却还要强行利湿,就会导致无“湿”可利,进而变成“伤阴”,这样反而得不偿失。所以,见好就收,往往比渔夫那贪婪的老婆强很多。

这个度的把握很关键。参考上文提到的十条金标准,当你的症状只剩下 1 条时,就能够考虑停止祛湿的过程了。因为剩下的那一点湿气,正常的身体是有足够的能力把它们去除掉的。

常用的祛湿方法:

1 来点靠谱的中药

(1) 中药小汤药,出自张仲景圣人的苓桂术甘汤,

茯苓10-30g炒白术10-30g

水煎煮,先浸泡 1 小时。接着上火煮,待水沸腾后开始计时 30 分钟,此时即可。然后可以喝汤,这是一天的量。如果自觉湿气不重,可以选择各 10g,最大到 30g 就不要再加了。湿邪的去除比较慢,需要时间,正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春天来了,化冰也需要时日。

(2) 中成药,参苓白术散(水丸)

参苓白术散的最大魅力在于健脾。它通过健脾来补益肺,这遵循了所谓的“培土生金”法则。同时,中医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规则。因此,一个参苓白术散能够去除体内的湿气和“痰”。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湿去后一身轻松之外,对于老爸老妈来说,还能去除容易导致患“脑梗”的致病因素——痰。

2 适当、适度的运动

中医认为,脾对四肢和肌肉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中医老司机在把脉时,第一步并非布指,而是先去触摸尺脉部位的肌肉弹性。通过对肌肉弹性的感知,第一步就能够判断出这个人后天之本即脾胃的强弱情况。所以,脾胃功能良好且无湿气的人,其肌肉和四肢会较为壮实。反之,肌肉和四肢壮实的人,脾胃必定是良好的,体内几乎不存在湿气,而他们更多的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气阴略虚的状态。

没必要都前往健身房。健身房里的运动属于中医所说的“作强”动作,过度强迫自己,最终会伤肾。所以,动作过度时,往往会出现阳痿早泄等肾虚情况。因此,这些问题都要把握“度”。在家里,进行仰卧起坐、下蹲起、俯卧撑、倒立、站桩等运动,即便只是站在那里摇晃两臂,或者原地跳,都是不错的。运动起来,气化会增强,湿气会通过气化开始减少。坚持适当、适度的运动,对于去除湿邪一定有作用。

3 如果居住环境很潮

很潮,其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气候潮湿,像南方的梅雨季就是如此;另一方面是地域和楼层的因素,比如四川比较潮湿,住在一楼也会导致潮湿。这些情况都会使屋子变得潮湿,这种湿气属于外湿。人体如果长期居住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便脏腑有很好的排湿系统,早晚也会出现故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配备一台静音除湿机,价格几百块钱,并不贵,甚至比看中医的汤药还要便宜。然而,当你看到除湿机在短短一会儿的时间里就从你的屋子里抽出了几斤水后,你才会明白你的屋子到底有多么潮湿。

4 食物辅助祛湿健脾,

这个基本可被否定。若只是纯食物,其起效会很慢;即便正经用中药调理,也不会很快。食物又怎能让人觉得靠谱呢?当然,药食同源的食品比普通食品稍微好些。在临床实战中,中医一点都不轻松,绝不像“养生糖”里那些夸夸其谈的中医那般轻松。他们口中,各种疾病仿佛都能轻易通过花花草草、果果菜菜就治愈了,可实际上并非如此。

王致效为副教授,出身四代中医世家,其祖籍是山东高密。他的曾祖在民国时期是黑龙江四大名医王守典,祖父王明先则是海伦名医。如今他是中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师从国务院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专家梁贻俊教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梁贻俊工作室的传承人。他先后在北京东钓鱼台炎黄国医馆、太申祥和健康产业集团太医馆出诊长达 20 余年。跟随过肾病专家杨大绮教授进行学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九种体质养生法:效哥二十余年中医经验分享,体质调理与重建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