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剂煎法大揭秘:正确煎药提升疗效,避免毒副作用
中药汤剂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剂型。中药煎法正确与否,对疗效有着很大的影响。历代医家都很重视汤剂的煎法。例如,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说道:“煎药的方法,最应该深入讲求,药物的疗效好不好,全部取决于此。”为了让药物能更好地发挥疗效,就必须注重煎药的方法。忌用铝制器皿,铝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可能会和某些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影响药效,甚至会产生毒副作用。
煎药用水,若处方没有特殊的用水要求,那么水质洁净就可以。水量要根据药量来确定,把中药放在煎药器皿内,通常以高出药面 3 厘米左右这种情况较为适宜。
煎药的火候通常是先使用武火,也就是大火。在煎药开始时用武火,等煎沸之后再改用文火,即小火。
煎药前,需先把中药放置在器皿内。接着加入冷水,将其浸泡大约半小时后再进行煎煮。这样做的原因是,此时有效成分更容易被煎出。在煎药过程中,不宜过于频繁地打开锅盖。因为如果频繁打开锅盖,就会导致气味走失,从而降低疗效。
煎药时间一般是药用武火将其煮沸后,接着用文火再煮 20 到 30 分钟;解表药适宜用武火急速煎煮,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 15 分钟,以防药性挥发,降低疗效;对于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类、骨角类、贝壳类和补益类药,适合用文火长时间煎煮,让有效成分充分溶出,也就是武火煮沸后用文火再煎 30 到 40 分钟。
https://img0.baidu.com/it/u=1175073493,409957729&fm=253&fmt=JPEG&app=120&f=JPEG?w=800&h=1067
一剂药通常要煎煮两次,这被俗称为“头煎”和“二煎”。把“头煎”的药液与“二煎”的药液混合均匀之后,再分两次进行服用。
有些药物由于其性味和质地存在差异,所以有着特殊的煎法。常见的特殊煎法具体如下:
有些毒性药如制草乌等需要先煎,适宜用文火长时间煎一小时,然后再加入其他药,这样可以降低毒性;有些质坚的介壳类、矿石类药物,像生石膏等,其有效成分难以煎出,应当将其打碎先煎,等煮沸后 10 到 20 分钟再加入其他药。
后下凡的药物,其气味芳香,借助挥发油来取效,像薄荷等这类药物,适宜在一般的药物煎好之前才加入一起煎,这样可以防止有效成分走散。
包煎适用于咽喉有刺激的药物,像旋复花等;也适用于细小种子类药物,如车前子等;还适用于研末的矿石类药物,例如滑石粉等。对于这些药物,宜用纱布将其包好,然后放入锅内一同煎煮。这样做可以避免煎煮过程中药物粘锅,并且能防止煎后药液浑浊,从而减少对咽喉和消化道的不良刺激。
烊化凡胶质、粘性大的药物,例如阿胶,适宜单独进行加温溶化。之后再将溶化后的阿胶兑入药液中,并搅拌均匀。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防止在煎煮过程中出现粘锅煮焦的情况,同时避免阿胶粘附在其他药物上,进而影响药效。
https://img0.baidu.com/it/u=3417841204,1968416281&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889
对于不耐高热或贵重的药物,需要研末冲服。例如三七,在服用时要用药液或开水冲服。
另煎主要为了保存其有效成分,减少同煎时被其它药物吸收。
溶化服如芒硝直接用热药液溶化同服。
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药物煎煳了应放弃不要,切勿加水再煎。
武冈市中医医院彭素梅
" style=":non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