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2025-3-19 20:51:04

云南旅游整改后仍不便接待记者,旅行社解释引发质疑

11 月 25 日,市民苏女士向记者提及,云南旅游在经过近半年的整改之后,又出现了“不方便接待记者”的这种现象。

苏女士介绍,她向电商平台客服人员进行行前咨询,客服告知她不方便接待记者。苏女士提供的对话截图显示,旅行社的预订须知中写入了不方便接待记者的相关字样。

记者向该旅行社客服求证这件事的时候,对方表明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开景区内推销人员所带来的那些困扰。

相关新闻视频截图

https://img0.baidu.com/it/u=3600288698,3323553780&fm=253&fmt=JPEG?w=1306&h=800

该旅行社的回复与问题毫不相关,解释反而让情况更糟。不接待记者和景区内的推销人员有何关联呢?记者在旅游时只是普通游客,虽职业有特殊性,在曝光不合理现象上有一定话语权,但如果旅行社合法合规,推销人员正常推销且合法交易,那又为何会因记者而烦恼呢?觉得记者和律师比较擅长维权,于是就直接把门关上不予接待,这究竟是在害怕什么呢?

这种“行规”是荒谬的,它不是首次出现,也不局限于云南。在 2017 年的时候,央广网就曾有过报道,在网络平台上存在一些“特价旅游团”,这些旅游团设置了很多门槛,对消费者的地域、年龄、团体性别以及组成都有相关规定。并且,一些项目禁止记者、律师以及旅游业从业人员参团。资深旅游行业人士表示,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云南,在全国范围内也都存在。这是旅游行业的一种“不成文规定”,主要是针对“零负团费”的低价团。

相关新闻视频截图

今年 7 月,央广网再度将目光聚焦于这一问题。经调查发现,云南仍有部分旅行社拒绝记者和律师参团。当时,云南省文旅厅表示会进行核实调查,云南省旅行社协会也发布了公开信,邀请媒体朋友参加旅游团。然而,时间过去了 4 个月,回头再看,类似的现象依然顽固地存在着。这只能说明,部分旅游企业确实是对劝告充耳不闻,完全无视法规。

https://img1.baidu.com/it/u=876593595,1151949234&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27&h=469

旅行社依据职业给游客贴上标签,进行挑选和区别对待,实施这种潜规则。这不仅让人感到膈应,而且涉嫌职业歧视,同时还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以及破坏市场秩序。对于商家自身而言,并没有其他好处,反而显得十分心虚。

做人不要做亏心的事,半夜要是有人敲门也不会心惊。只要行为合法合规,又何必害怕记者和律师呢?那些公然拒绝记者、律师参团的旅游团,看起来就像是在“拣软柿子捏”,这样的旅游团又怎么可能是正规的呢?又有谁还敢放心地参团呢?现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自媒体。如果旅行社有违规行为,游客即使不是记者,也能拿起手机进行曝光和举报。各种维权监督的渠道很多。别乱来,乱来必定会被捉住。想捂住嘴是不可能的,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把记者拒之门外,就认为没有其他游客敢于和善于维权,这种心态就像掩耳盗铃,暴露了自身的短处。

旅游行业存在“潜规则”,这种行为违法违规。有关部门虽表示要调查核实,但却没有后续结果。持续对旅游市场进行整改,可一个问题却持续多年仍未彻底解决。这只能说明调查核实做得不够公开透明,整改规范也尚未到位。不能一边是行业协会发公开信欢迎媒体记者去“沉浸式体验云南魅力”,另一边却是部分旅游企业屡教不改,做贼心虚,依然将“歧视进行到底”。这种情况既损害了一地的文旅形象,也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建议公开透明地进行整改,像刮骨疗毒一样彻底,同时完善相关监管制度,制定“一站式”投诉处理流程,让遭遇权益侵害的消费者能更好地维权,也能更方便地维权,以此净化当地旅游市场,还能减轻记者的工作量,这样做是有益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云南旅游整改后仍不便接待记者,旅行社解释引发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