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2025-3-20 04:33:37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方法:为什么需要使用抑酸药?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的常规治疗策略

功能性消化不良为什么用抑酸药治疗,胃酸不是促消化的吗?

这是知乎上的一个问题,也是许多读者问过我的问题。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消化疾病。

有些人在餐后会出现腹胀等腹部不适的情况。有时他们甚至吃一点东西就会感觉到饱了。

而另一些人,则可能表现为持续的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

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上常会建议根除幽门螺杆菌。

如果幽门螺杆菌呈阴性,那么通常的治疗手段为抑酸药或者促动力药。

促动力药比较好理解。许多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他们确实存在胃排空延迟这种状况。

但,为什么要用抑酸药呢?

胃酸难道不是促消化的吗?

一、一个矛盾

我们知道,胃酸对于消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生理学》的教科书中,就提到了胃酸的五重生理功能:

① 激活胃蛋白酶原,同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

② 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从而有利于蛋白质的水解;

③ 杀灭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从而维持胃和小肠的菌群平衡;

促进胰液素的分泌,同时也促进缩胆囊素的分泌;这两种激素的分泌进而会引起胰液的分泌、胆汁的分泌以及小肠液的分泌。

⑤ 促进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根据胃酸的重要生理功能,我们可以推测,如果胃酸分泌不足:

-> 胃蛋白酶将无法正常工作

-> 蛋白质将难以得到充分的消化

-> 各种消化液难以有足够的分泌

-> 一些金属矿物质将难以被正常吸收

此外,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风险也将会增加……

我们可以想到,胃酸缺乏的情况下,“消化不良”的问题会更容易出现。

而教科书中也这样写道:

盐酸分泌过多时,会对胃和十二指肠黏膜造成损伤,还会诱发或加重溃疡病;胃酸分泌过少的话,就可能引发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时,常用的是质子泵抑制剂(PPI)这种强效的抑酸药。这类药有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

PPI能够显著抑制胃酸的分泌。

单次使用 PPI ,能够把胃部的强酸环境(PH = 2)提升到接近中性(PH = 6)。

这不禁让人心生疑惑。

吃了抑酸药之后,胃酸的分泌量减少了。既然胃酸分泌不够了,那又怎么能够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呢?

难道不会越治疗越严重吗?

二、确实有疗效,但是…

指南会推荐用抑酸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自然是有其根据的。

2017 年进行了一项系统综述,该综述对 PPI 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进行了评估。

这项研究把 25 项研究囊括其中,这些研究总共包含 8453 名受试者,并且得出了如下结果:

PPI 的疗效比安慰剂好,并且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中或许比促动力剂更有效。低剂量的 PPI 和标准剂量的 PPI 在缓解消化不良方面效果相近。PPI 比安慰剂更具效果,在 PPI 组中,无症状或轻微症状的占比为 31%,而安慰剂组为 26%。PPI 的作用可能比 H2 受体抑制剂更有效。

最后,作者还提到:

尽管这些药物的作用似乎很小,但这些药物的耐受性良好。

效果比安慰剂要好,至少在短期方面没有明显的副作用,这似乎就是 PPI 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被应用的依据。

但这仍然没能回答我们的困惑。

为什么抑酸药会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效?

抑酸药起作用的机理究竟是什么呢?

以往的观点认为,抑酸药有用。许多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会合并胃食管反流,这是抑酸药有用的原因。

同时,胃酸减少后,十二指肠所受到的酸暴露会减少,这也就相当于胃酸对十二指肠的刺激减少了。

但新的研究表明,PPI 能够发挥作用,更为重要的原因或许并非是对胃酸的抑制。

2021 年有一项机制性研究发布在了《胃肠病学》杂志上。

研究纳入了28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和30名健康受试者。

研究人员让他们接受为期 4 周的抑酸药治疗,此药为泮托拉唑,每日剂量 40mg。然后分别在治疗开始前和治疗结束后,测定他们十二指肠的生理指标,以及全身性的指标。

研究发现,在初始状态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十二指肠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健康人群则与之不同。同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十二指肠中的肥大细胞也显著增多,而健康人群的情况并非如此。此外,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肠道的通透性显著增加,与健康人群存在差异。

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十二指肠中,发现存在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这与在其他研究中的发现是一致的

这种隐性的“十二指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极有可能是引发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一个重要机理。 这种隐性的“十二指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或许是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 这种隐性的“十二指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很有可 能是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重要发病机制的一部分。

进行 PPI 治疗之后,这些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异常指标有了改善。

他们十二指肠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水平都得到了下降。

与此同时,这些患者的肠道通透性也得到了改善。

他们的压力荷尔蒙是皮质醇,令人意外的是,皮质醇的水平也降低了。

相关性分析表明,首要因素是肠道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的下降,且这一因素伴随着症状的缓解。

在这里,PPI起效的关键,似乎并不是抑制胃酸,而是抗炎。

事实上,PPI 主要被当作是抑酸的药物。不过,它实际上具备一定的抗炎作用。

它能对上皮细胞起到直接的调控作用。

而这些抗炎作用的机制和抑制胃酸毫无关系。

事实上,在2009年,就有学者指出 :

PPI 具有抑制胃酸之外的抗炎作用;并且我们必须要明确,即便 PPI 发挥了作用,也不能确凿地证明疾病与胃酸存在关联。

PPI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有效。

然而,健康人在使用了PPI之后,却出现了相反的效果。

这些健康人的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有所增加。同时,他们的肠道通透性也有所增加。

简单来说,健康人在使用了 PPI 之后,会有肠道的免疫被激活以及肠漏的情况出现。

这并不难理解。

本来是好好的状态,然而一下子就将胃酸完全抑制住了,这种情况下没有出现问题,那就反而显得奇怪了。

这在某种程度上能说明,PPI 虽能暂时帮助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控制症状,却无法让他们真正恢复健康。

研究者在研究中招募了一群患者,这些患者长期使用抑酸药,其中位使用时长为 3.2 年,然而他们的症状却未能得到良好控制。

他们发现,这些患者停掉 PPI 之后,肠道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出现了下降的情况,并且症状也得到了好转。

所以,这就是抑酸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

短期或能通过抗炎来控制症状,但长期并没有办法将你治好。

三、为什么?

你或许会询问,既然 PPI 或许无法将功能性消化不良治愈,那为何指南依然会推荐这种药物呢?

翻看指南,你不难找到问题的答案。

比如在2021年出炉的JSGE指南中就明确提到 :

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重要目标。

所以,你能看到,指南所给出的治疗目标是“症状能够得到有效缓解”,并非是将你完全治愈。

在这种逻辑指引下,若某种药物被证实能“缓解症状”,那么这种药物就会被采用。并且,在采用这种药物时,很少会去考虑这种药物是否会有长期的不良影响,只要它在短期内是安全的就可以。

这就如同,你有了疼痛的情况,那么就给你开具一些止痛药。症状可以帮助你对疼痛进行控制,然而实际上它并不能处理根本性的问题。

在前面我们提到了胃酸对于消化的重要性。

7. 影响药物代谢,可能降低某些药物的疗效或增加其不良反应。

……

这就是所谓”对症治疗”存在的问题。

为什么不进行因性治疗呢?例如去处理上文中提及的嗜酸性粒细胞的问题、肥大细胞的问题或者肠道通透性增加的问题。

这可能是功能性消化不良这一疾病的复杂性所致。

它的病因有很多种,要明确地进行分型是很困难的,因此很多时候很容易就被“病因不明确”这句话所概括(即便已经有了许多关于机制的研究……)

既然病因不易确定,那么所幸就”对症治疗"。

对于许多慢性疾病,指南给到的方案都大抵如此……

”指南只是治疗的地板,而并非天花板。”

要治好功能性消化不良,我们需要去探究其机制,并且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

在上面提到的研究中,我们至少能看到三个可以干预的方向:

① 肠道炎症

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十二指肠里,有肥大细胞的浸润。同时,在其十二指肠中,也有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

这意味着存在有肠道的炎症。

我们知晓,肥大细胞是过敏反应中的重要介导细胞。同时,嗜酸性粒细胞也是过敏反应中的重要介导细胞。

这提示我们,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情况里,或许存在着与食物过敏以及敏感相关的因素。

② 肠道通透性的增加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存在有肠道通透性的增加,即存在”肠漏“。

这可以解释为何“非甾体抗炎药”会提升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病风险。因为这类药物自身就能够导致肠漏。

所以,那些专门针对肠漏的治疗方法,或许能够应用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当中。 那些针对肠漏的特定治疗,也许能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里发挥作用。 那些为肠漏而设的针对性疗法,或许可以用于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

避免食用那些会引起肠漏的敏感食物,进行调节,补充并修复肠漏所需的营养(如维生素 D、维生素 A、锌、谷氨酰胺等),这些方案或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也同样适用。

③ 脑肠轴的失调

功能性消化不良存在皮质醇水平升高。

这意味着慢性的压力可能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但我们要看到,这种压力或许并非仅仅在心理层面,也有可能在生理层面。

在上述研究中,我们看到,患者的炎症水平降低了,随后他们的皮质醇水平也下降了。

所以,在治疗期间,心理方面需要进行舒压,生理方面需要进行抗炎,并且这两者也许需要同步开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方法:为什么需要使用抑酸药?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的常规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