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的营养价值和形态特征:福建桂圆的健康效益与生长特点
目录龙眼又名桂圆、益智。在我国,福建有大量种植龙眼。龙眼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它是兼具食用和药用作用的植物,营养价值高,能很好地调理心脾两虚证及气血两虚证。但实际上,任何时候饮食都有一定注意问题,尤其对于高营养食物更是如此。那么,具体有哪些注意问题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龙眼的形态特征
这是一种常绿乔木,它的高度通常在 10 余米。偶尔也有高达 40 米的,其胸径能达到 1 米,是具有板根的大乔木。它的小枝比较粗壮,被微柔毛,并且散生着苍白色的皮孔。
叶连柄的长度为 15 - 30 厘米或者更长;小叶有 4 - 5 对,偶尔是 3 对或者 6 对;小叶为薄革质,形状是长圆状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两侧通常不对称,长度是 6 - 15 厘米,宽度是 2.5 - 5 厘米;顶端是短尖,有时稍微钝头;基部极为不对称,上侧是阔楔形至截平,几乎与叶轴平行;下侧是窄楔尖;腹面是深绿色且有光泽;背面是粉绿色;两面都无毛;侧脉有 12 - 15 对,仅在背面凸起;小叶柄长通常不超过 5 毫米。
花序较大且多分枝,顶生以及近枝顶的腋生位置都有,被星状毛密密覆盖;花梗较短;萼片接近革质,呈三角状卵形,长度约为 2.5 毫米,两面都有褐黄色绒毛以及成束的星状毛;花瓣是乳白色的,为披针形,和萼片差不多等长,仅外面被微柔毛;花丝被短硬毛。
果近似球形,直径在 1.2 到 2.5 厘米之间。通常是黄褐色的,有时也会是灰黄色。其外面稍微粗糙,或者少有微微凸起的小瘤体。种子呈茶褐色,很光亮,全部被肉质的假种皮所包裹。花期在春夏之际,果期则在夏季。
龙眼的功效与作用
https://img2.baidu.com/it/u=1993783712,3513848025&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6
龙眼肉味甘且性温,其归属于心经和脾经。此药适用于心脾两虚证的患者,也适用于气血两虚证的患者。中医方面认为,心主要掌管血脉与神志,与精神以及意识思维活动存在关联。脾是后天气血生化的源头,能够为全身提供营养。倘若人们思虑过度,使心脾劳累,便会引发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神疲乏力等症状。龙眼肉性温且甘甜,能滋补身体。它可入心脾两经,擅长补益心脾。此果甜美,口感甚好,既不滋腻,也不壅气,确实是补心健脾的优良之品。对于久病体虚或老年体衰的人,常常会有气血不足的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倦怠乏力、心悸气短等。而龙眼肉既能补心脾,又能补益气血,其味道甘甜平和,对这些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龙眼的用法用量
生食,煎汤,熬膏,或浸酒服。
龙眼的用药禁忌
痰火郁结,咳嗽痰粘者不宜。
龙眼有毒吗
无毒。
龙眼的附方
https://img0.baidu.com/it/u=1498784364,2890620339&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067
1、龙眼肉,每日嚼食30克,治心悸怔忡。
龙眼肉蒸熟后每天食用。食用到 500 多克之后,就能够治愈心悸怔忡、失眠、心脾血虚症的患者以及大便下血数日不愈的患者。
此粥可治贫血体弱、心悸失眠、精神不振。
鲜龙眼 500 克,需去掉皮和核。加入 50 克白糖,反复进行蒸和晒的操作,次数为数次。这样操作后,色泽会变黑。最后拌入少许白糖装入瓶中。每次食用龙眼肉 4 至 5 粒,每天吃两次。本品有比人参、黄芪的功效还强之说。能够滋养心血,补充气力,安定心神。适合老人、病后、产前产后身体虚弱、瘦弱、失眠、心悸、健忘等病症。
龙眼肉有 10 克,花生米连红衣是 12 克,将它们水煎后服用,这种方法也能治疗贫血体弱。
龙眼肉 10 克,炒酸枣仁 10 克,芡实 12 克。将它们煮汤,在睡前饮用,可治疗失眠和心悸。
龙眼糖分含量极高。所以,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需要注意。即便体质适合,若血糖过高,也不能大量食用。希望大家平时多加留意。此外,专家提醒,有痰火郁结、咳嗽痰粘的人不能吃龙眼,否则会使病症加重。希望上文小编的介绍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