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大战:比亚迪与特斯拉谁主沉浮?
2022 年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在这一年中,造车新势力销量排名有起有落,这很吸引眼球。然而,美国的特斯拉与中国的比亚迪之间的销冠之争,才是最为令人紧张和关注的。1 月 1 日,造车新势力公布了销量。理想首次实现月销突破两万台。蔚来、小鹏、AITO、极氪的销量相继过万。然而,按年度总销量来计算的话,哪吒汽车以 15.2 万的销量获得造车新势力销冠,这一点是没有争议的。
比亚迪在今天公布全年销量后,特斯拉也公布了全年销量。之后,关于谁最终站在了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的王座,出现了不同的版本。
01.
比亚迪和特斯拉都宣称全年销量超过了对方
比亚迪和特斯拉都发布了自己是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的消息。
不过二者措辞稍有不同。
从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来看,比亚迪全年的销量为 186.4 万台,在全球处于绝对领先的位置。而特斯拉是以纯电动汽车进行分类统计的,在全球纯电动汽车销量方面,特斯拉毫无争议地处于第一的地位。
特斯拉称:“特斯拉再度荣获全球纯电动车销量冠军。”“特斯拉交付了 131 万的电动车,比亚迪的纯电销量为 91 万,特斯拉以 131 万的交付量超越第二名比亚迪的 91 万纯电销量,稳稳占据行业首位。”
而比亚迪则是:“比亚迪全面超特斯拉“、“比亚迪全球第一”。
比亚迪 186.4 万台新能源汽车销量中,有 95.3801 万台是插电式混动汽车,这是两者在数据上的主要差距聚焦点。
在今天各国的汽车政策里,插电式混动汽车属于新能源汽车的范畴。它在新能源汽车中占据着一定的地位,是新能源汽车的一员。
从这个角度来看,比亚迪确实实现了对特斯拉的逆袭。
不可否认的是,比亚迪已成为新能源梯队的绝对第一梯队,它将所有汽车品牌远远甩在身后,且其竞争被中美主流媒体持续关注;特斯拉也成为新能源梯队的绝对第一梯队,同样将所有汽车品牌远远甩在身后,其竞争也被中美主流媒体持续关注。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特斯拉未单独公布中国的年度销量以及 12 月销量。然而,依据 1 至 11 月特斯拉中国市场的销量进行预测,特斯拉在中国的最终年度销量大约为 60 万辆。
比亚迪给出的是全球销量数据。2022 年全年,其乘用车累计出口 55916 辆。与去年相比,增长了 307.2%。尽管占比不大,但依然是巨大的进步。
特斯拉与比亚迪会开启一个电动汽车的绝代双骄时代吗?
二者的这种竞争会持续多久?
电动汽车市场正处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过渡时期。我们觉得这种绝代双骄的局面不会持续太长时间。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国的造车新势力拥有变盘的能力,不过他们还处于成长阶段。
02.
哪吒拿下新势力全年销冠,但“理蔚小”势头回归
从长期来看,我们对中国的造车新势力持高度看好的态度,同时也看好他们在未来具备挑战特斯拉和比亚迪的能力。
这份已经公布销量的榜单里,哪吒全年的销量在新势力中处于首位。不过,哪吒在 12 月份的销量和零跑一样,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外界有“后劲不足”的评论,哪吒对此进行了解释。他说公司在 2022 年 12 月开展了产能升级以及产线调整的工作。一方面是为了导入哪吒 E 新品而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则是在进行基地间生产设备的搬迁、升级以及调试。
https://img1.baidu.com/it/u=2491981752,3426074358&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67&h=500
同时,“蔚小理”的座次再次发生变化正式变为“理蔚小”。
理想汽车在 8 月新老车型迭代时跌至低谷。之后迅速反弹。12 月理想 L9 的交付量超过了 10,000 辆。12 月理想 L8 的交付量也超过了 10,000 辆。最终以 13.32 万辆的交付量结束全年。
蔚来汽车在 2022 年遭遇了疫情以及供应链紧张的轮番冲击。在遭受“掉队”的批评声时,它完成了自身的蜕变,并且在平均售价 41.13 万元的高端市场站稳了脚跟。小鹏汽车呈现“高开低走”的态势,在新车型小鹏 G9 交付之后,于 12 月重新回到了“万辆俱乐部”。预计从明年一季度开始,小鹏将会陆续推出三款新品。
零跑汽车紧随其后,在 2022 年累计交付达 11.12 万辆,实现了自我突破。零跑计划未来按规划行事,将以每年 1 至 3 款车型的速度推进,在 2025 年底前推出 7 款全新的纯电动车型,这些车型涵盖各种尺寸的轿车、SUV 以及 MPV。
当然遗憾的是,岚图的声量很大,但它未能交出满意的答卷,并且它甚至没有卖过创维。
总体而言,造车新势力的交付量呈现出你追我赶的态势,看起来较为激烈。不过,头部选手的年度销量依然集中在 11 万至 15 万辆这个区间。从短期来看,感觉它们与特斯拉、比亚迪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与埃安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但有积极的方面,蔚来完成了其首款车型的全新换代,理想也完成了其首款车型的全新换代。蔚来和理想的产品阵容出现了家族化的套娃模式。蔚来在明年还会发布更多的品牌。这些都为蔚来未来实现销量高增长奠定了基础。
03.
那些年初的目标实现了吗?
过去一年里,中国汽车市场经历着跌宕起伏,处于深度调整状态。目标难以达成,除了比亚迪和极氪等为数不多的企业外,多数企业可能达不到标准,这或许是大多数企业的常态,特斯拉也可能包括在内。
特斯拉宣布其成绩为 131 万辆并成为纯电动汽车全球销冠,然而它并未实现之前所设定的 150 万辆年销量目标。
特斯拉的股价从 9 月开始就一直处于下跌态势,没有停止。马斯克的财富已经减少了 2000 多亿美元。
2022 年第三季度,特斯拉的交付量比生产量少约 2.2 万辆。第四季度,这一差额增大到 5 万辆以上。对于特斯拉来说,交付数少于生产数在之前是比较少见的现象。
2022 年末,特斯拉一直努力寻求提升交付的办法。在最近发给特斯拉员工的一封邮件里,特斯拉的 CEO 埃隆·马斯克让员工尽力在 2022 年底前向客户交付尽可能多的汽车。第四季度,特斯拉于美国、中国、欧洲开展了大幅度的降价和促销活动,以此来刺激需求。
特斯拉方面对此表示,会持续向“针对不同区域市场更趋均衡的批量生产”这一状态过渡,从而让本季度末处于运输途中的车辆数量进一步增多。然而从长远角度来看,在 2016 年至 2022 年的这六年期间,特斯拉的年复合增长率为+60.7%。
一方面,受到疫情冲击,另一方面,受到芯片短缺的影响,还有一方面,受到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新势力们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普遍会不定期地陷入困境,其交付数据没有达到年度销量的预期。
理想汽车率先宣布了 12 月份及全年的交付量。它 2022 年的销量目标是 17 万辆,年销完成率达到 78%。蔚来汽车订立的 2022 年销量目标相对低调,为 15 万辆。结合 2022 年的实际销量,其年销完成率约为 82%。
2021 年在“蔚小理”销量排名中居于首位的是小鹏汽车。它在 2022 年把销量目标设定为确保年销量达到 25 万辆,冲击 30 万辆。但 2022 年小鹏汽车累计交付量为 12.01 万辆,实际销量的完成度还不到一半,仅为 48%,其排名也下滑到了“蔚小理”的末位。
零跑汽车曾一度被视为黑马。2022 年,它的销量目标为 12 万辆。最终,它以 93%的年销完成率,未能达到及格线,与及格线失之交臂。
2022 年初,岚图汽车的 CEO 卢放曾大力宣布,岚图汽车 2022 年的销量目标设定为 4.6 万辆。年中之时,岚图汽车把全年的销量目标进行了调整,明确表示年销量一定要达到 3.1 万辆,并且挑战 3.7 万辆。数据表明,在 2022 年的 1 至 12 月份期间,岚图累计交付了新车 19409 辆,年销售的完成率仅仅为 63%。
因此在销量目标很难完成的情况下,再谈盈利实在有些难为情。
所以对于车企来说,要是想过个好年,不提及去年的目标或许会成为一种默契。
另外电动汽车还面临另外一个问题,即得市不得利。
众多品牌从年度目标的完成度来看是不及格的,但与 2021 年相比依然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 众多品牌在年度目标完成度方面是不及格的,不过和 2021 年相比仍旧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众多品牌从年度目标完成度角度来看不及格,然而相较于 2021 年依然有着爆发式的增长。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会长以及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会长王侠,不久前在广州车展中表明:今年的前 11 个月,新能源车的销量已经突破了 600 万辆这一重要关口,市场的渗透率达到了 25%,提前 3 年达成了国家规划所设定的目标;然而,新能源汽车在获取市场的同时却未能获得相应的利润,对于智能驾驶该如何盈利的这种局面,急需进行扭转。
https://img1.baidu.com/it/u=1502540736,2007018757&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880
众多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明星企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且未得到扭转,它们卖得越多亏损就越多的局面也没有发生变化。
04.
政策春风还会再来吗?
大多数企业未能完成年初定下的目标。然而,在特殊的年份里,大多数企业依然顽强地实现了正增长。这一成果离不开政策的帮扶。
今年5月底,承压下行的汽车产业迎来一剂“强心针”。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 6 方面 33 项措施,涵盖财政及相关政策、金融政策、稳产业链供应链、促消费和有效投资、保能源安全、做好失业保障、低保和困难群众救助等工作。在促消费和有效投资方面,提出要阶段性地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 600 亿元。
财政部、税务总局接着发布了《关于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在 2022 年 6 月 1 日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这个期间购置的车辆,若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 30 万元,并且是 2.0 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车,就可以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
此次政策与此前两轮的购置税减免政策相比,对车辆的排量进行了提升,从 1.6L 升到了 2.0L。并且对车辆的价格作出了限制,30 万元以上的车辆无法享受该减免政策。由此可以看出,政策主要刺激的是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大众型乘用车,不过车型覆盖范围有了很大的扩大,不少豪华品牌车型也被包含在内。
除了国家政策之外,地方性的政策也是频出。
北京市在 6 月印发了相关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出要大力促进汽车等大宗消费。在 2022 年底前,对于符合条件“以旧换新”购买新能源乘用车的,会给予最高不超过 1 万元/辆的补贴。在此之前,2022 年的 7 万个新能源小客车指标已经全部配置完成。
上海市发布的《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表明,在 2022 年 12 月 31 日前,若个人消费者将名下在上海市注册登记且符合相关标准的小客车予以报废或转名,随后购买纯电动汽车,那么每辆车可获得 1 万元的财政补贴。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市推出了纯电动车置换补贴。除此之外,上海嘉定区也加大了购车补贴力度,车价在 15 万元以下的补贴 1 万元,15 万元以上的补贴 2 万元。
深圳出台的《深圳市关于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若干措施》提出,对新购置新能源汽车的个人消费者给予补贴,补贴最高不超过 1 万元/辆。江西省通过购车摇号抽奖的方式来刺激汽车消费,总奖金为 4600 万元,个人最高能够中 5 万元。另外,青岛市、长春市等多个地方发放消费券,针对汽车市场推出了专项促销活动,并且这些政策大多倾向于新能源汽车。
深圳等多个汽车限购城市在增发购车指标政策方面宣布增加购车指标。《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称,上海在年内会新增 4 万个非营业性客车牌照额度。同时,会按照国家政策要求,阶段性地减征部分乘用车的购置税。广州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 3 万个购车指标。深圳直接新增投放 2 万个普通小汽车增量指标。杭州将一次性配置 4 万个小客车指标。天津将增投 3.5 万个增量指标。
一系列政策带来了积极影响。目前中国乘用车的总销量尚未公布,但在今年 1 至 11 月期间,国内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销量达到了 1836.7 万辆,并且同比增长了 1.8%,同比净增了 31.7 万辆。其中,从 6 月到 11 月这段时间,国内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净增了 139 万辆,其增量贡献极为巨大。
目前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已经停止,补贴政策也已停止。目前官方尚未有延续这些政策的迹象。然而,很多厂家依然保持了优惠,这些优惠是由厂家进行补贴的。
没有补贴之后,新能源的强势地位是否会受到冲击呢?这将成为 2023 年汽车市场的一大考验。
目前比亚迪斯已宣布旗下存在多款车型进行涨价操作。同时,马斯克再次给出了特斯拉将持续进行降价动作的暗示。
绝代双骄比一家独大好。
04.
明年会好吗?
没有人会知道,但一定比今年好。
疫情影响逐步消失后,供应链的保障变得更加稳健。大宗商品降价了,锂电池相关原材料也降价了。一切都会回归正常。
另外,今年的消费将会迎来被压抑了很久的报复性反弹。汽车已经成为在这当中的一个必然的选择。
2022 年无论好坏都会过去。在 2022 年,汽车行业的转折点正朝着我们走来。
向前看,保持乐观才是最正确的方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