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奢侈品价格背后的魔法:为何价格越高越畅销?
价格上涨时,消费就会减少。价格下降时,消费就会增加。这是经济中最基本的规律。但是,名牌违背了这一需求定律所具有的重力。奢侈品具有这样的特点,即价格越是升高,反而越是畅销。
现在的消费者拥有各种信息,他们不会仅仅因为价格高就毫不迟疑地打开钱包去购买。所以,可以明确地说,奢侈品的价格背后必定存在着一种能让人着迷的魔力。
那么,名牌到底为什么这么贵?
第一,名牌本身即为奢侈品。国语词典中,名牌指的是知名、著名、驰名的牌子。而从英语意思来看,它意味着奢侈品、奢华以及奢侈的享受。总之,名牌就是奢侈品。
20 世纪 90 年代,海外知名品牌大量涌入。营销专家们决定,用更具信任感的“名牌”这一术语,去替代带有负面意味的“奢侈品”。
名牌在我国畅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一命名策略。那些被称为名牌、在本土被称为奢侈品的著名产品,最初是为奢华而诞生的。
其始祖一般被认为是法国太阳王路易 14 世。然而,从严格意义上讲,应当追溯到 17 世纪初路易 13 世时期的黎塞留公爵。
黎塞留觉得皇室的奢华对于赢得国内外的敬重是不可或缺的。路易 13 世在 9 岁时登上王位,那时法国的内外局势都不稳定。
黎塞留期望借助王室的华丽去解决这个问题。接着来看路易 14 世的奢华,这是毋庸置疑的。路易 14 世成为了历史上首个真正的“明星”。路易 14 世所穿戴的衣服、假发以及首饰,很快就成为了整个欧洲贵族和皇室追随的潮流。
财政大臣让 - 巴普蒂斯特·柯尔贝尔利用路易 14 世,将法国的奢侈品发展成了产业。波旁王朝的奢侈行为,后来成为引发法国革命的原因之一。然而如今法国被视作时尚和名牌的国家,这可以说是历史的一种讽刺。
这种趋势一直持续着,到了 19 世纪,拿索波三世引入了商标制度。此后,王室供应商香水品牌娇兰成为了名牌;手表和宝石品牌卡地亚成为了名牌;皮革制品爱马仕成为了名牌;综合时尚的路易威登也成为了名牌。
名牌从诞生起就与王室和贵族相关联,它是王室和贵族们使用的物品,这些物品属于奢侈品范畴,所以名牌不可能是廉价的。
第二,生产成本本身处于较高的水平。当提及名牌时,人们会联想到采用的是最好的材料,并且有那些一针一线都倾注了心血的工匠们。
https://img0.baidu.com/it/u=4083958027,2883821527&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586
爱马仕以使用最优质的皮革而闻名,倘若对皮革质量不满意,爱马仕就不会制造该产品,甚至有可能数年都不推出相应产品。此外,若想触摸皮革,需在爱马仕运营的皮革专门学校学习 3 年,并且还要接受 2 年的学徒课程。
这种经过精心培养的工匠手工制作的包,每周仅能制作两个。所以其价格不可能便宜。
当然,并非所有的名牌都这般情况。在法国和意大利这堪称名牌界 G2 的地方,近期遭遇了极为严重的招聘难题。实际上,各个地方都是相似的,原因在于如今的人不愿从事辛苦的工作。另外,家庭手工业正逐渐朝着企业化的方向发展,为了进行价格竞争,有许多产品是在法国和意大利国内的中国工厂生产的。
甚至在罗马尼亚、土耳其、印度、越南等国家,由于人工低廉,成品被明目张胆地生产。
很多名牌如今已并非由匠人们通过一针一线制作而成。然而,这些名牌的价格却依然十分昂贵。由此可见,在名牌的价格方面,确实存在着泡沫。
第三是艺术价值。名牌曾经是贵族专有的物品,那个时代已经过去很久了。同时,名牌只属于富人的时代也早已成为过去。
有买名牌包的聚会,还有大学生为送女朋友奢侈品包而打工。专家们为分析围绕名牌的各种特殊消费行为,常动用各类经济术语和心理术语。
主要涉及购买名牌的原因。一方面存在拥有名牌便会觉得属于上位阶层的帕诺普利效应;另一方面也有因炫耀欲和虚荣心而价格越贵越畅销的凡勃伦效应。此外,还有追随著名名人进行消费的从众效应,以及若商品大众化就不再购买的虚荣效应。
综上所述,购买名牌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自我炫耀是为了给别人看而购买名牌,自我满足则是为了个人欣赏和享受而购买名牌。自我满足型的这种情况中,名牌如同艺术品。然而,艺术品是没有定价的。
它包含了创作者的成本加利润所体现出的热情和独创性,同时也包含了对艺术魂的价值评价。如果是名牌的话,再加上帕诺普利、凡勃伦所提到的从众效应,那么其昂贵的价格就会被大众视为正当的。
如果不是这样的情况,人们就不会将那么多的钱花费在购买保时捷、法拉利、玛莎拉蒂等这些意大利的豪车之上。意大利的产品在技术层面存在着诸多的缺陷。
意大利汽车拥有特有的感性和设计,而这些是技术上完美的德国汽车所不具备的。它就如同艺术品一样,正因如此,很多人会不惜一切代价,花费高昂的价格去购买意大利豪车。
第四是名牌产品属于位置商品。在这个世界的物品中,存在物资本位和位置商品之分。像电视、电脑、手机等大部分物品都属于物质本位,它们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价格是固定的,所以打折销售能迅速吸引购买者。不过,有些物品并非具有绝对价值,而是具有相对价值或社会价值。
https://img0.baidu.com/it/u=1970198078,508559607&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047
位置商品有其代表,即名牌品牌。若位置商品要具备相对价值和社会价值,就绝对不能数量过多。所以,这些物品要么一开始定价就很高,要么在销售数量增加时不断提高价格。
举例而言,爱马仕存在一款铂金包。此包乃是诸多女性包括名人的幻想。这款价值几十万元的包并非有钱便可购得之物。
等待导致排队的人很多,曾经一度要等 5 到 6 年才有机会购买。匠人每周仅能制作两个铂金包,然而现在无需等待,运气好的人就可以购买到。
瑞士的百达翡丽,是名牌手表的终结者。在百达翡丽这里,不是顾客去挑选商品,而是公司在挑选顾客。通常情况下,若想购买价值数百万元左右的百达翡丽高端产品系列,就必须提交之前自己拥有的所有手表的相关信息以及参加面试。
只有经过审核这一环节,才具备自掏腰包购买这款高端手表的资格。爱马仕以及百达翡丽所采用的营销策略在于保持产品的稀缺性,凭借此来持续维持高昂的价格。
最后,这是因为他们成功地激发出了消费心理中的沉锚效应。就如同船下了锚一样,一旦锚定,即便想要移动,船也会围绕着锚点进行旋转。
但是价格抛锚的话会怎么样呢?
在专卖店中间最为显眼的位置,展示着一个价值达几十万元的包。这个包会起到锚的作用,意味着会不知不觉地以几十万元为中心,来对其他物品的价值进行评估。
一个价值几万元的手提包会突然显得价格合理。在专卖店,一开始就没有出售那个价值几十万元的包的打算,那只是一个诱饵。
他们真正想出售的商品,是那些原本价值几十万,因有了几十万的锚而突然看起来像折扣价一样的几万元的手提包。而他们原本就想销售的商品,是一开始就看起来像几千几万元很廉价的钱包、腰带,或者看起来很廉价的围巾、饰品。
事实上,人们难以确切地判断名牌所具有的价值。有的钱包价格高达几万元,有的手提包价格则是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然而,这些名牌企业却总是不断地强调,正是因为它们价格昂贵,所以才成为了名牌。
他们想让顾客相信,价格越高,价值就越高。他们还利用其中隐藏的沉锚效应,一贯的策略就是让消费者对高价产生钝化。
名牌可以被视为人类各种欲望的结晶。它包含了炫耀、区别、认可、拥有、自我满足等多种欲望。现在的文明正是依托于这些人类原始的欲望而建立起来的。
在现代社会里,奢侈品常常被当作是成功的富人所拥有的东西,被视为他们的战利品。同时,奢侈品也常常被指责会产生促进相对剥夺感等负面的作用。然而,要是从文明史的角度去进行观察和思考的话,就能够以更加平和、冷静的心态来对待它。
#奢侈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