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网红欺骗性带货:如何避免被虚假宣传和低质产品坑害
【必须对网红欺骗性带货说不!】君子喜爱钱财,获取钱财有其正当的途径。然而在近日,有一位网红进行直播带货时遭遇了意外情况,很多网友接连不断地倾诉自己所遭遇的“被坑”的事情。
“网红带货”是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在最近几年发展得很迅猛。如果是合法经营,那自然是没有什么可指责的。然而,频繁出现的虚假宣传以及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欺骗性带货行为,使得粉丝们都大呼自己上当受骗了,同时也侵蚀了诚信守法的这条底线。
“网红带货”,必须要有敬畏意识。
短视频直播平台需规范带货行为,并且要加大内容审核的力度。监管部门应当创新监管的方式,以使“网红带货”能够告别野蛮生长的状态。当然,粉丝们必须要保持理性,避免被带货的网红所左右,从而不会“剁手”又“进坑”!
【新闻多看点】
枣的个头很小,暂且不提这一点。里面的核桃带有受潮的味道。这难道不是在坑人吗!10 月 13 日,沈阳市民宋宁在刷某平台时,看到了什锦枣夹核桃的推荐,于是花 115.2 元购买了两件 4 斤装的礼盒。等收到货之后,他才发觉,枣不仅大小变小了,里面的核桃也受潮了,并且口感与推荐中所说的相差非常远。最为关键的是,这个产品还是“三无产品”,仅仅用塑料袋装着。
https://img2.baidu.com/it/u=1127898351,1765650564&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889
宋宁仅是众多被网红带货所坑的消费者里的一个。随着移动互联网渐渐普及,直播以及短视频等内容形式开始迎来爆发式的增长,大量网红随之产生。网红带货这种门槛低且回报高的销售形式,很快就赢得了商家的喜爱。然而,存在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购买劣质产品的情况,还有直播数据造假欺骗商家多给广告费等问题开始显现出来。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局长杨红灿于 10 月 17 日表明,监管部门对网红食品信息予以高度重视。监管部门将会对借助网络、电商平台、社交媒体以及电视购物栏目等这些渠道而实施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网红带货两头“坑”
90 后宋宁在沈阳的一家大型国企工作。她从口红、包包到刚买的雪地靴,都是在网红推荐下于电商平台购买的。这些年她没少在电商平台购物。她坦言,一些产品确实很不错,但也有一些网红在直播时说得非常好,可到手后却发现其实并不好的产品,什锦枣夹核桃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质量不过关,这让宋宁很郁闷。更让她郁闷的是退换货维权难。她是在评论区获取到店铺链接的,为拿到“满 100 元减 5 元”的优惠券,她添加了商家微信号,支付方式是通过微信发红包。7 天后,她提出退货,此时店铺已下架该产品,并且还把她微信拉黑了。
去年 10 月,某平台举办了直播皮草节。网红主播在一晚的时间里卖出了 1.5 亿元的皮草。这样强大的销售数据让皮草店店主胡斐心动了。今年 1 月,她找到了一位粉丝有 100 万的主播来带货。在半小时内,这位主播推荐了 13 件貂绒大衣。然而,结果仅仅卖出了 1144 元。而她投入的广告费却接近 10 万元。事后进行调查发现,该主播的活跃粉丝仅有 6.8 万人。该主播辩称:“数据存在造假情况,只是假数据所占比例不同罢了。我拥有好几万粉丝,产品是否能卖得动取决于产品本身的质量,我只负责推广,而不负责将流量转化为现金收益这一环节。”
问题频出仍火爆不已
“口红一哥”直播仅 5 分钟,就卖出了 1.5 万支口红;“最强带货王”在 1 分钟内,把 19.9 元的牙膏卖出了 3 万单……在网红带货问题频繁出现的情况下,为何它依然如此火爆呢?
我要从 70 款热销粉底里选出持久力强的、控油效果好的、遮瑕好的并且不假面的粉底。你说我得花费多长时间才能选出我中意的那一款呢?宋宁说,她的面部经常出油,还有痘疤,并且没有美妆常识。当她想买粉底液的时候,肯定会听取那些美妆经验丰富,有相关化妆品知识,而且测评试用过无数产品的网红的意见。她们可以让我们拿到优惠价格,并且还能节省大量挑选试错的时间和成本。
https://img0.baidu.com/it/u=4294908453,337948210&fm=253&fmt=JPEG?w=500&h=2757
宋宁告知记者,相比跟风去购买网红产品,更多的是不知道该买什么,需要一个免费的“消费顾问”。她还表示,明明清楚存在入坑的风险,然而总是觉得只要把眼睛擦亮,就还是能够避免的。
刘紫轩 27 岁,是一家门户网站的产品经理。她的淘宝购物车里时常躺着几十件商品,其中有“果冻鞋”“神仙水”“卫衣”,还有“14k 金耳钉”。她每天会花费 3 到 4 个小时去观看网红们的“精致生活”,然后模仿她们,购买一些价格不贵且能提升生活品质的东西。她认为网红们和自己年龄相近,是“自己人”。她们既是销售者又是使用者。所以,与商场专柜的柜员相比,她更倾向于相信未曾谋面且同为 90 后的网红。因为这些网红营造的生活状态十分美好,并且还能与自己亲切互动,这极大地刺激了她的购买欲望。
网红呈现“明星化”态势,粉丝经济的力量不可阻挡。业内人士表明,即便网红带货存在诸多问题,然而借助网红代言来推动电商增长已然成为一种大的趋势。许多商家会选择让网红进行带货促销,部分粉丝有时仅仅是由于喜爱网红所策划的形象,从而带有“打赏性”地进行购物。
保质保量不能只靠“自觉”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针对网红带货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刷单”等违法行为表示会进行严查。在即将到来的从严监管面前,网红带货所存在的“坑”能否被填平呢?
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王磊所长认为,严查仅仅能够肃清已有的存量。带货产品要做到保质保量,不能仅仅依靠网红们自身的“自觉”。如果没有合理的监管制度,那么就只会出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情况。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想要实现长期的良性发展,平台需要提高准入标准,行政主管部门也必须严惩不良网红。
面对这种乱象,一家日化快消品牌的市场推广部经理张小平持有这样的观点:平台若不制订规则来规范网红,那么网红就会坑害更多的商家和消费者。长此以往,大家会对整个平台不再信任。他提出建议,对于被举报发现有虚假宣传行为的网红,应立即让其停止直播,要定期公布“私下交易黑名单”和“虚假宣传黑名单”,行政主管部门也可以按照规定给予最严厉的处罚。
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律师王金海提醒,关于流量造假这一情况。若被认定为虚假流量或刷单,造假者可能会因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而遭受到处罚。并且,“双 11”即将到来,各种广告已然开始猛烈地轰炸。消费者务必擦亮自己的眼睛,切不可轻易相信网红对产品功效的宣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