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背景解析:民主自由思想在中华民国的影响与挑战
会员可以分享《新文化运动课件》,并且能够在线阅读该课件。如果想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可在金锄头文库上进行搜索。该课件共 13 页。民国建立之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以及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了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袁世凯为达成独裁专制的目的,颁布了《民国约法》,其中规定“国民教育,应以孔子之道作为修身的根本”。而对于“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呢?又为什么呢?标志:内容为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代表人物是陈独秀。口号:无相关信息。时间为每年。地点在上海。
https://img1.baidu.com/it/u=84965570,1398226205&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80&h=470
创办新青年,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四人提倡民主、科学(德先生、赛先生),反对旧的思想等,他们认定只有民主和科学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道德、学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切黑暗。黑暗。陈独秀及其《新青年》所倡导的自然科学以及看待自然科学和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倡新道德,提倡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之外的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旧道德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五常一般指仁、义、礼、智、信。历代统治者凭借这些(仁、义、礼、智、信)来对人们的思想进行束缚。历代统治者借助这些(仁、义、礼、智、信)来束缚人们的思想。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科学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它积极影响提倡反对民主专制,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弘扬民主科学思想。新道德与旧道德相比,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学:旧文学有利。
https://img1.baidu.com/it/u=4118601793,595072070&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00&h=864
4、在文化的普及繁荣方面存在局限性,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情况。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影响,其兴起标志是 1915 年《新青年》杂志创刊,旗帜为“民主”(德先生)和“科学”(赛先生),主要阵地是《新青年》杂志,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内容方面,前期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以李大钊为代表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同时也宣传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以及“每周评论”的意义。这些宣传批判了封建专制思想,追求民主和科学,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推动了科学事业的发展,为五四运动的发生起到了宣传和动员的作用。运动起到了宣传和动员的作用。新旧思潮发生了冲突,青年杂志开展了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陈李胡鲁作为代表。十月革命送来曙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新文化运动载入史册,使人们的思想得到大解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