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2025-3-23 12:21:51

夏坝尊者驳斥大乘非佛说:详细分析与系统论证的佛教开示

尊者在开示里详细地分析了当下流行的“大乘非佛说”的那些主要论据,接着又对这些论据逐一进行了驳斥。他的逻辑十分严密,论证也很系统,在当今这个时代是比较少见的。相信这篇开示能够给大家带来很大的启发。

夏坝尊者:对大乘非佛说的驳斥

导读:本文中,作者凭借自己多年的闻思修体验,并且引经据典,对大乘非佛说的荒谬之处进行了驳斥。

以下内容说明系夏坝尊者弟子整理:

此讲记是依据夏坝尊者在 2008 年 7 月于沈阳住所进行的随机开示而整理出来的。

当今佛教界对于“大乘非佛说”这一观点,有些人处于观望状态,有些人怀有怀疑态度,有些人选择沉默不语,还有些人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默许倾向。为了维护大乘佛教的合法性,一些人退而求其次,主张“尽管大乘不是佛直接所说,但它符合法印,所以也是佛说”。这些种种类似的态度,都体现出了大乘佛教徒自身立场的缺失,实在是非常可惜。一方面,大多数僧俗群众坚决抵制类似说法,他们坚定地认为大乘就是佛说。但是,在应对“大乘非佛说”的责难时,很多人只是用“佛法是不可思议的,不能用学术研究的思维去理解”等理由来应对,也就是说,在这个问题上,他们对理性思辨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这似乎存在不足。夏坝尊者一直主张:既要重视理性思辨,又要坚守佛教徒自身的立场。尊者于开示里对当今流行的“大乘非佛说”的主要论据进行了详细剖析,并且逐一进行了驳斥。他的逻辑极为严密,论证也很系统,在当今是比较少见的。弟子相信这篇开示能够给大家带来很大的启发。正因如此,弟子不考虑自身的愚钝和蒙昧,将当年那些模糊的笔记进行了整理,然后发布了出来,以便让读者能够欣赏。

尊者语速较快,当年记录下来的内容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有很多精彩的观点和论证都没有被收录进来。并且,本文未经仁波切审阅批改,所以本文仅供同修参考。弟子礼进于 2010 年 12 月(2011 年 7 月重校)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大乘非佛说”有着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然而,古代的“大乘非佛说”和现在的“大乘非佛说”存在着差异。

古代的“大乘非佛说”主要有两个论证:

第一,《阿含》中没有说大乘。

第二,大乘的观点是万法皆空;然而,如果万法皆空的话,就没有办法确立四圣谛、二谛、三宝等这些内容。

《中论》每品的行文通常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他人对自己的批判提出;另一部分是进行反批判。即呈现一问一答的形式。《回诤论》等论著的情况也是如此。清辩论师在《中观心论释·思择焰》里列举了诸多主张“大乘非佛说”的理由,接着对这些理由予以驳斥。从这些内容当中,我们能够了解到当时“大乘非佛说”大概的情形。

《大乘庄严经论》从正面展开行动,凭借八条证据去证实“大乘是佛说”这一观点,借此对“大乘非佛说”进行反驳。

大家都可以看看这些。然而这些并不重要,因为它们都已经成为过去。如今的“大乘非佛说”与之前的情况完全不同。

现在“大乘非佛说”存在哪些理由呢?大陆当前的“大乘非佛说”源自主要的台岛,而台岛的“大乘非佛说”主要来源于日本。日本人主张“大乘非佛说”的理由,重要的有以下四条:

第一,从世尊圆寂之后,一直到公元一世纪左右这段时间里,在印度佛教史当中,并没有出现大乘大德的相关名称。基于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大乘是在之后才出现的。

第二,有一些考古遗迹,像阿育王法敕,在这些遗迹当中没有“大乘”这样的字样,也没有“菩萨”这样的字样。

第三,大乘经里存在一些名词,像地名以及草木之类的。在佛陀所处的那个时代,并没有使用这些名称。

第四,最初的大乘经与后来的大乘经相比,不是那么完备。例如《般若》,起初是《道行》,其篇幅相当于八千颂,之后又有二万五千颂、十万颂等。从词汇的运用方面来看,是从简单逐渐发展到复杂,从零星逐渐变得完备。由此可见,大乘佛教是在持续地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中,并非在一个时代就完成了。

他们最厉害的人,提出的主张也就是类似的一些。

https://img1.baidu.com/it/u=1194691455,1676189133&fm=253&fmt=JPEG&app=120&f=JPEG?w=800&h=500

我们暂且不提及大乘佛法,先来审视一下这些“大乘非佛说”的理由存在哪些不妥之处。

世尊圆寂之后到公元一世纪左右这段时间,在印度佛教史中找不到大乘大德的名称。所以可以推断出大乘是后来出现的。

这可视为有形论与无形论的差别。他们不认可无形存在的佛菩萨,基于此,他的道理是行得通的。然而倘若如此,信仰便失去了意义。若否定了这些,实际上小乘也被否定了,因为小乘佛教也提及了四禅八定、五道轮回、神通变化等内容。

再说,如果我们不谈论信仰,要是否定了无形,那就否定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例如手机信号,没有任何人能够看到手机信号的存在。两个手机之间的联系是既无法看见也无法触摸到的。像雷达、X光、电磁波、场等等这些,都可以被否定。他或许会说:“我这是通过科学仪器测出来的,就比如X光。”其实你看到的是经过科学仪器作用后的东西,这与看到它本身是有区别的。

这种反对无形的说法,究其本质,就是只认可现量,而不认可比量。倘若如此的话,那么哪怕是测量一个血压,也是无法做到的。因为血压计也是依据从前发明血压计时,经过千百次的测量并进行推理而得出的标准。

第二,有一些考古遗迹,像阿育王法敕,在这些遗迹当中并没有“大乘”这样的字样,也没有“菩萨”这样的字样。

阿育王法敕中,大乘不存在,小乘也不存在。他把佛经里的道理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接着向天下民众宣告。此前,包括阿育王前期,佛教都未得到如此广泛的推广,很多人并非佛教徒。倘若佛经里的术语被刻入法敕,谁会愿意去看呢?所以,实际上完整的小乘经典词句在阿育王法敕里并未出现。当时有些石碑等上面有一些小乘经典的词句,不过这些词句很不完整。难道那些没有被刻在石头上的小乘佛经也要被否定吗?

第三,大乘经里存在一些名词,比如地名以及草木等。这些名词在佛陀的那个时代是不会被使用这些特定的名称的。

这很可笑。我了解到,说这番话的那个日本人,是依据汉译佛典中词语出现的频度进行统计的。实际上,在罗什大师时代之前,固定的译名尚未出现。倘若存在固定的译名,那么统计词频是可行的。然而,连固定的译名都没有,就去进行统计,其结论必然是毫无根据的。

第四,最初的大乘经与后来的大乘经相比,不是那样完备。例如《般若》,起初是《道行》,其篇幅相当于八千颂,之后又有二万五千颂、十万颂等。从词汇的运用方面来看,是从简单逐渐发展到复杂,从零星逐渐变得完备。由此可见,大乘佛教是在不断地形成并且不断地完善的,并非在一个时代就完成了。

这个问题和上个问题具有相似性。实际上在汉地早期的翻译过程中,与其将其称作翻译,更恰当的说法是介绍。因为当时的民众并不理解,所以无法进行大规模的义理阐释。而到了罗什大师的时代,能够在整体上达到“达义”的程度就已经足够了。至于词义是否准确,暂且可以不去考虑。

另外,我们中国人有喜好简约的特点,翻译时多少得顾及这个习惯。例如《大智度论》,其第一品所占的篇幅达到 30%。从这一情况来看,原文大概应该有四百多卷。但实际上只翻译了一百卷,后面的部分是简略翻译的。

《二万五千颂般若》,若要我来讲,我更倾向于讲罗什译本。因为罗什译本更易理解。实际上,玄奘译本与藏文极为一致。藏译本存在反复倒腾、特别重复的情况。这或许是背诵时期所具有的特点。玄奘大师的《大般若经》第二会也是这样。而罗什大师的译本则相对简略一些。

在此说一说关于《大智度论》的相关问题。姚秦时期翻译的《大智度论》是龙树菩萨所著,我之所以确信,是因为罗什大师确信。罗什大师与龙树菩萨的时间间隔很近。有人说《大智度论》是罗什大师所写,如此轻率地予以否定是很愚蠢的。罗什大师对龙树极为敬重,传承也很接近,他有可能伪造其他东西,但绝不可能伪造龙树菩萨的作品。《般若经》有诸多注解,像圣解脱军论师的《二万五千颂释》以及狮子贤论师的《八千颂光明释》等,这些注解的范围很广。然而,为何单单《大智度论》就被认为是伪造的呢?并且,在梵文注解中也有间接提及它的情况。例如,月称论师在《中论·明句释》最后的《中论赞》里,列举了龙树菩萨的可靠论著,同时还说“更大部头的释文,现今已无法见到了”。可见,当时没有《大智度论》的传本,然而却有关于它的传说。以往存在龙树菩萨的般若广注,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他们说,清辨论师、佛护论师等人的注解中未提及《大智度论》。我认为,在那个仅靠手抄口传的时期,时间相隔百余年,一部论典消失得毫无踪迹,这是很正常的。并且,书的体量越大,就越有可能消失。因为篇幅大,抄写的数量就少。当初全文最多可能也就一两本。在迦湿弥罗和西域或许曾进一步传抄并流行过,但在中印度就不一定了。

龙树菩萨被公认为“千部论主”。大家都认可这一点。倘若将六论视为千部,那实在是有些勉强了。

我这次讲《现观》这部著作时,引用了《大智度论》。倘若它不是龙树菩萨所写,那么也必定是在罗什大师之前约一百年左右创作出来的。不然的话,他不可能没有鉴别能力。这部论传承了一百年,大家都宣称是龙树菩萨所造,他便能够予以相信。

再来说《般若经》的相关问题。在汉地,《放光般若经》于 260 年就已经传入了,有人称其是后造的。《放光般若经》和《二万五千颂般若》是相当的。有人提出:它是与《大智度论》同时被造出来的。但这是不可能的。难道会有一个论师同时造出《大智度论》与《二万五千颂般若》吗?(……此段记录不详)

所以,以“汉地译经史”来推论“印度造经史”,是很不可靠的。

现在我们转换一种思考方式。倘若他们所说的是能够成立的,那么我们要把大乘佛经的“伪造”这件事,放置在什么时间段呢?

首先,阿育王之前不可能,因为他们自己也说不可能。

https://img0.baidu.com/it/u=3896517218,1649981467&fm=253&fmt=JPEG&app=138&f=JPEG?w=667&h=500

其次,据他们所言,初期大乘佛经的完成时间在公元前后的一百多年左右。其数量方面,至少有十万颂般若、二万五千颂般若、一万八千颂、八千颂般若、八十卷华严、《宝积经》等。这些佛经的量是很大的,范围很广,理论具有系统性,逻辑非常严密,这是难以想象的。八现观、七十义、一百七十三行相,既不能多也不能少,并且具备加行、正行、结行。这些内容必须以非常完整的结构布置在《大般若》之中,同时隐义的道次第法相与显义的空性之理要配合得毫无瑕疵。

此外,在“伪造”《大般若》之前,还需通达《华严》和《宝积》。原因在于,《般若经》从一开始就罗列了众多的法相名词,然而这些法相名词在整个《般若经》中自始至终都未被正面进行解释。像一切智的 27 个行相,道智的 67 个行相,一切相智的 107 个行相等等。并且这些解释在《华严》《宝积》中是可以找到的。《般若经》中只是点名,却未作具体解释。那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只有在其他地方才有相关解释。

如此隐秘、严密且浩大的工程,主张“大乘经是伪造”的那些人却无法指出一个具体的人物,这实在是太荒谬了!别说是在当时,即便到了现在,在电脑极为发达、写书极为便捷的时代,要造出这些庞大、精密、严格且无瑕疵的书,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便能够做到,这么卓越的一位大德,他究竟是谁呢?他们却说:没有。的确,恐怕连龙树菩萨都难以造出这样的内容。龙树菩萨主要是因为有六部论典得以广泛弘扬,所以被称作无与伦比的优秀论师。无著菩萨有《瑜伽师地论》《集论》等。那么他要创作早期大乘经,如此伟大,怎么可能找不到呢?

然而他们又声称:是一群人制造的。不过,倘若说一个人制造并欺骗世人,这是有这种可能的;而像你这般浩大且精密的一个工程,恐怕得找出一千个人一同来制造都还不够呢。一千多位有德行的人,集体去欺骗世人,并且还能成功地欺骗这么多年,这合理吗?再者说,一千多个人要相互配合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没有电脑来进行沟通,没有一个在某个方面很出名的组织者、协调者和分工者,主要依靠口头交流以及简单的记录,要把这样一本书做成如此庞大且精密的程度,这有可能吗?

除了这四点之外,他们还有一些矛盾。

比如,菩萨是如何产生的呢?他们讲:最初是守护佛塔的在家人,后来这些在家人成为了菩萨,最后是由这些菩萨创造出了大乘。

这种说法完全是自讨苦吃。的确,菩萨可以是在家之人。如此一来,大乘人就能够是在家之人。那么,你声称阿育王时期不存在大乘,他们这些人到底是自古以来就一直在学习大乘呢,还是新近才开始学习的呢?

其实根本问题在于四无所畏。例如,佛宣称自己证得了等正觉,而现今没有任何人能有充足理由反驳佛具备一切相智。又如,佛所讲的一切苦、苦之因、乐、乐之因的取、舍、断、证之理,已经传承了三千多年,古代没有能予以反驳的优良理论,现在就更没有了。因为四圣谛、菩提心、波罗蜜等,是根本无法被否定的。这些问题我曾经在讲《现观》时说过,以后也会详细地说。

在《释量论·成量品》里,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证。我对此表示认同。我们所说的那个佛,究竟只是三千多年前的那个凡人呢,还是已经断除了一切烦恼并且具备一切功德的那个呢?我们主要应当关注后者。因为他具备度量、能够利他,并且是导师。也就是说,我们从利他以及具备度量的角度,从善逝、导师、怙主等角度来对佛进行理解。

第一,具量。因为佛的言说毫无过失。

第二,利他。佛说法等,不为自己,而是为利益一切有情。

第三,善逝。佛已经证果。

第四,关于导师。佛所说的一切过去、现在、未来的法,是不可能被合理驳斥的。

第五,怙主。……整个《成量品》都在证明。

总之,“大乘非佛说”这种说法纯粹是出于一种情感倾向。因为他们不习惯认可那些无形的事物。例如,当他们看到说宗大师(宗喀巴大师)亲见文殊菩萨时,就会说“这是谎言”!然而,一个提倡不妄言的佛教,却由大德带头犯下妄言之过,而百千万人,无论是佛教徒还是非佛教徒,都不去管他,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所有人都是大骗子,那么,只有那些愚蠢且无所事事的人才会被视为正人君子——这难道不是倒退到了那个时期吗?在那个时期,胡作非为的人成了道德典范,而好人却都是骗子,如此一来,你秉持的与人为善、宽容的态度又怎么能说得通呢?倘若以不妄言为根本戒的佛教都带头欺骗众生,那可就麻烦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说“大乘非佛说”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道德颠覆呢?

我这辈子,想做四件事。

第一,这是一段关于生死的旅程。旨在证明生死轮回是真实存在的。目前已经讲述了其中的一部分内容,相关书籍也已经完成撰写,并且《释量论》《思择焰》等的部分片段也已经进行了翻译。然而,这些内容都还需要进一步加工和增补。因为这些理论在当时对人们的解释是足够的,但在如今却显得有些吃力了。

第二,关于因果论。此说法看似简单,实则极为复杂。善恶业报的情况十分复杂且细密。已经写出了一部分稿子,其中包含对一百四十多个疑问的解答。

第三是解脱论。从四圣谛的角度来看,倘若没有解脱,那么学佛就会变得没有意义。同时,也应当以现代人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进行阐述。

第四,要对大乘佛教的合理性进行论证。这是我在今天与你们聊天的过程中忽然想到的一个想法。倘若真要将其写成文字,那所需要的篇幅恐怕会很大,并且所耗费的时间也会很多。

如果这几部书完成了,我觉得我的生命会很有意义。对于迷信的人来说,这或许不是很重要。但重要的是,在这个崇尚科学和理性的时代,佛教必须要站稳脚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夏坝尊者驳斥大乘非佛说:详细分析与系统论证的佛教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