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2025-3-24 06:18:18

今年我县夏玉米播种情况及生长发育分析:从播种到喇叭口期的全面考察

一、夏玉米生长发育情况

今年我县夏玉米的播种时间主要集中在 6 月 10 日到 6 月 18 日这段时间。主要的播种品种有郑单 958、伟科 702、登海 605、沃玉 3 号、联创 808 等。因为今年夏玉米播种期间,全县的平均降雨量为 17.9 毫米。大部分地区是趁着墒情进行播种的。而部分墒情不足的地块,则在播种之后浇了蒙头水,以此来促进出苗。播种密度大概在 4000 株到 5000 株每亩左右。从当前考察结果而言,目前我县的夏玉米正处在小喇叭口期到了大喇叭口期这个阶段。苗情的总体形势较为良好,种植的密度是合适的,群体也比较合理,土壤的墒情十分充足。其中,一二类壮苗的面积较大,占总播种面积的 91.5%。并且,主要病虫害整体呈现出偏轻发生的态势。

二、生产上存在的问题

玉米的播期被拉长了,在少数地块中,出苗的质量比较差。具体表现如下:其一,因为小麦收获期间遭遇阴雨天气,所以玉米的播期变长了,部分晚播的地块,苗龄比较小,田间的长势不均衡;其二,有个别地块对麦茬秸秆的处理比较粗放,导致播种质量较差,进而影响了玉米的正常出苗。播后没有及时进行时间苗、定苗和补苗的操作,从而使得出苗期的苗子大小不一致,植株的整齐度很差;③部分在趁墒播种的地块中,墒情不够充足,播完后又没有及时浇水,这就导致了发芽出苗比较晚,而且苗长得弱、苗的颜色发黄。

个别地势低洼的地块发生了倒伏现象。

https://img2.baidu.com/it/u=3962005109,573023975&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356

个别地块使用苗后除草技术,在施药期间遭遇持续高温天气或者施药方式不正确,致使杂草控制效果不佳且出现药害问题。此外,7 月下旬出现了连续降雨的天气,这使得玉米田间的湿度变得较大,高温高湿的环境容易引发病害。与此同时,受西南暖湿气流向北移动的影响,有利于草地贪夜蛾迁飞并向北移动,需要加强监测和防控工作。

三、田间管理技术建议

(一)重施穗肥、巧施粒肥

大喇叭口期对于玉米来说是需肥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进行追肥,能够促使大穗形成。并且,近期连续出现强降雨,使得土壤表层的水分达到了饱和状态。水分的下渗以及排水过程,会造成速效养分的流失。而在淹水的地块中,还会让玉米的根系活力变得不足,地上部的生长也会受到限制。可以把穗期追肥和灾后施肥这两个行为结合起来。对于那些没有在底部施缓控释肥的地块,每亩需要追施 20 至 25 公斤的尿素。受灾的玉米田块可以追施速效氮肥,还能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和芸苔素内酯,以此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促使植株恢复生长。追肥时,可以在距植株大约 10 厘米处开沟进行深施,也可以结合降水来施用。在有条件的地区,能够使用高地隙施肥机械或者采用水肥一体化的方式进行追施。与此同时,在抽雄开花期追施花粒肥,能够提高光合速率,延缓植株衰老,促进粒重提高。水肥一体化田块可以结合浇水或有效降水亩施尿素 10 公斤左右。

(二)排涝防倒、防灾减灾

一是进行排水防涝工作。遇到积水或过水的玉米地块时,需要及时抢排田间的积水。可以通过开挖排水沟或者运用机泵等设施,尽快疏通沟渠,把田间的积水排出,避免玉米长时间被浸泡。对于叶片上附着有大量污泥的情况,要及时清洗污泥,以此增加叶片的受光面积。在没有明水的地块,要进行挖沟沥水以及中耕散墒的操作,破除土壤的板结。四是对于心叶淤入泥沙的情况,可以割除部分心叶,但要注意割除的叶片越少越好,以避免伤及植株的生长点。三是在玉米抽雄期间,倘若遭遇连阴雨天气或者遭受高温热害,那么就有可能因为光热条件不合适而致使授粉不足、结实不良。此时,可以通过种植雄穗分枝多且花粉量大的玉米品种,或者采取人工辅助授粉的措施等方式来避免产量损失。

(三)加强病虫害防治

https://img1.baidu.com/it/u=56643682,3177065888&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53

雨后利于玉米褐斑病等病害发生;雨后利于玉米大小斑病等病害发生;雨后利于弯孢霉叶斑病等病害发生;雨后利于灰斑病等病害发生;心叶积水利于感染顶部腐烂病;积水田块根系呼吸受影响;积水田块抵抗力降低;积水田块更容易发生根腐病等根茎部病害;积水田块更容易发生茎基腐等根茎部病害;积水田块更容易发生纹枯病等根茎部病害;所以要及时喷药防治病虫害;所以要加施叶面肥缓解根茎部受损玉米褐斑及各类叶斑病可使用丙环唑、苯醚甲环唑或者嘧菌酯等单剂或复配剂,同时加入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或者氯虫苯甲酰胺等进行防治,以预防蚜虫和鳞翅目害虫的危害,避免其造成伤口。需加强对草地贪夜蛾的监测与预报工作,一旦发现,就要采取措施将其歼灭。

进入穗期后,重点要防控玉米螟、粘虫、棉铃虫、蚜虫、褐斑病、穗腐病、锈病等。需根据穗期玉米螟、棉铃虫、穗腐病等病虫的发生状况,精准把握防治适期。在大喇叭口期至抽穗初期,运用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的模式,大力推行“一控双提”(控制病虫、提高产量、提高质量)技术,以控制后期穗腐病、玉米螟、棉铃虫等病虫的发生,实现增产提质的效果。

(四)适期晚收与籽粒直收

在条件允许时提倡适期晚收,这样能保证籽粒充分灌浆且成熟,从而实现高产和优质。各地要依据晚秋时节的天气状况、玉米后期的成熟情况以及下茬作物播种的需求,合理确定夏玉米适期晚收的时间,像我县一般可以推迟到 10 月上旬之后再开始收获。对于采用籽粒机械直收的地块,收获时籽粒含水量通常要降到 28%以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今年我县夏玉米播种情况及生长发育分析:从播种到喇叭口期的全面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