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摩擦力教学效果:柏立宽校长摩擦力(2)新授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很多老师在教授摩擦力这一内容时,仅用一课时就能完成新授课的教学。他们先做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接着就给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随后便开始处理习题。看似知识已学完,然而学生的知识建构逻辑存在欠缺。在新授课中,学生凭借兴趣与好奇心本应提升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但这一能力并未得到维持和促进。正因如此,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较低,即便之后进行大量重复练习,也难以取得良好效果。
周三(3 月 12 日)上午,在六合高级中学附属初级中学旭光路校区,学习了柏立宽校长的一节《摩擦力(2)》新授课。整节课着重于问题串的设置以及活动情境的创设。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很高,在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方面效果良好,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也很高。
以下结合听课学习和以前的教学与老师们分享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复习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需要明确学习的三种摩擦力分别是什么,以及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有哪些。学生回答出了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还有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虽然新教材不建议提及静摩擦力,但从学生的回答来看,似乎是在结合生活实例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辨析和分类)
投影出图片和题目,以此来检查上节课的学习效果。接着询问小明是如何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然后探讨选甲、丙两图能够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个因素有关。之后明确实验现象和结论具体是什么。最后思考能不能选乙、丙两图进行探究以及原因是什么。(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依次进行回答,效果良好。)
活动 1:学生通过用手压着桌面向前推这一动作,改变用力的大小。那么,此时会有什么感受呢?(学生回答称,当用较大的力压桌面时,会感觉受到桌面的摩擦力较大。)
通过实验探究和活动,要找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这里的摩擦不限于滑动摩擦,学生需根据影响因素,从压力大小以及接触面粗糙程度这两个方面来回答。
活动 2 为出示儿童自行车,后轮带有刹车盘的更好。接着询问:自行车上存在哪些增大摩擦的地方?自行车上又有哪些减小摩擦的地方?这些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地方都是有害的吗?
学生进行讨论。小组代表负责回答问题,进行补充和纠错,并且对这些摩擦进行分类。其中,属于有益摩擦且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有手柄、脚蹬以及轮胎花纹。属于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有刹车皮或刹车盘、手柄套套紧等。属于减小压力来减小摩擦的有不带人一个人骑行比较容易、旋松螺丝可以升降龙头。属于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的有轴承要加润滑油。(一个情境尽可能研究透)
追问:自行车的轴承安装滚珠,是会增大摩擦还是减小摩擦呢?活动 3:像图中那样,对一次性纸杯进行横吹和纵吹。(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即横吹时纸杯会移动,纵吹时纸杯不易动,由此初步可以得出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的结论)
问 3:存在哪些能够减小摩擦的方法呢?进行观看视频的活动,视频内容为横推和纵推装满油的大油桶,以及气垫船、磁悬浮列车等。活动 4:将两手掌水平相对搓动,接着逐渐让两手掌分开,去感受两手掌之间的摩擦力。引导学生得出把滑动变为滚动、让接触面彼此分离等方法同样可以减小摩擦。
以下是一些减小摩擦的选项供学生练习,老师进行巡视批改。然后对典型错误进行学生评讲,其他学生可以补充并进行红笔批改。同时要求学生说出自己选择的减小摩擦的方法以及其他选项不选的理由。
在 90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摩擦力是多少?改写后的句子:在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的情况下,滑动摩擦力也不变。同时要引导学生明白,滑动摩擦力只等于匀速时的拉力。
用手竖直方向拿着水杯,水杯没有掉下来,那么摩擦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说出竖直向上,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