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跳动HR体系揭秘:中国互联网人才工厂的崛起与挑战
字节跳动之前,似乎没有哪家中国互联网公司曾如此清晰地展现出它对人的强烈需求。招揽着中国最优秀的年轻人。
阿里从 0 发展到 10 万人用了 19 年。腾讯从 0 发展到 10 万人用了 23 年。字节跳动从 0 发展到 10 万人只花了 8 年。
为了支撑这种极速的增长,字节跳动有“App 工厂”之称,它在内部构建了一个类似“人才工厂”的 HR 和组织体系。在巅峰时期,字节跳动的 HR 部门有着 5000 多名员工。
一家公司的规模达到几万人时,HR 往往会将更多的时间转向组织管理。然而,字节跳动的 HR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专注于一项工作,那就是不顾一切地进行招聘。每年,从中国数十所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的年轻人中,超过 80%都会被这个体系至少联系一遍。
这个体系诞生于 2016 年这个独特的时间点。当时,今日头条正在努力爬坡,以成为国内第一大资讯平台,抖音也刚刚开始立项。字节跳动需要快速奔跑,而这个高效的体系恰好出现了,在之后的五年里,它支持字节跳动团队扩张了 100 倍,并且尽可能长久地帮助这家公司保持了创业状态。
抖音爆发式增长,搅动了全球互联网霸主的神经。字节跳动的 HR 们持续在招聘市场发力,以普遍高于同类岗位平均水平的薪资,努力招揽市场上最优秀的人才。即便在 2022 年,当互联网公司大多放慢步伐、转为降本增效时,字节跳动仍为猎头公司提供了众多机会,是多数渴望进入大厂的毕业生的首要选择。
这个体系融合了诸多优秀公司的特点,并非是另一家公司的简单复制。它大力推行源自[具体公司]的 OKR 制度,做到了从上到下目标统一且考核一致;它借鉴了[具体公司]的成年人文化,注重员工既获得信任又肩负责任;它还与曾经的阿里巴巴和亚马逊有相似之处,愿意投入大量人力去进行前人未做过的尝试。
https://img0.baidu.com/it/u=835976385,174283885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7
很少有公司能像它这般。公司拥有十万名员工时,晋升和激励标准依然模糊,人才和组织发展体系也仍不清晰。只有在创业时代结束,公司规模不再扩大,甚至开始缩减的时候,这些模糊所带来的影响才开始显现出来。
2022 年底,抖音电商的业务负责人们得到通知。新的一年,各团队将不再进行大规模扩张。基本原则是“走一个人再进一个”。一位知情人士称。若新上线的抖音电商——抖音里类似淘宝的商城,没有明显的进展,那么裁员或许将难以避免。电商被看作字节跳动收入的最大推动力量。
同期,字节跳动对绝大部分业务的招聘进行了放缓。多个盈利的业务开始实施裁员举措。而支撑这个体系的 HR 团队也裁减了差不多近千人。
决战第一
2016 年 3 月,张一鸣在字节跳动公司年会上提出了“决战第一”的目标。当时今日头条每天有 3300 万人在使用。它在资讯产品中的活跃度仅次于腾讯新闻。几个月后,在一次全员会上,张一鸣又表示,我们运气很好,遇到了一个有挑战的事情,应该更激进一些。
这个口号当时未引起太多关注,资讯聚合平台既不具备吸引力也不显得很酷,竞争对手大多在门户时期诞生。滴滴在那一年是互联网界最为引人瞩目的公司,网约车是拥有着极大想象空间的行业。这家公司那时刚刚完成了一笔超过 30 亿美元的融资,并且与硅谷的明星公司 Uber 在中国展开了一场一年耗费上百亿元人民币的补贴大战。今日头条上次进行融资是在 2014 年,其融资金额仅为 1 亿美元。
然而,张一鸣此时的野心已经很明确。他下定了决心,要让这家公司达到千亿美元的规模。在 2016 年,全球市值超过千亿美元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仅有腾讯和阿里巴巴。
在某一次会议里,张一鸣进行了一个分析。他指出,在 2016 年初的时候,美国有一大波科技股市值出现了下跌的情况,下跌幅度接近一半。然而,总体市值却仍然上涨了 19%。其原因在于某些方面涨了,同时还有另外一些方面也涨了。他看到,只有公司规模变大才能形成规模效应。全球的互联网广告市场几乎完全被两家公司掌控,即 和 。是这两家公司将 、 等中型公司的广告资源吸走了,所以才出现了现在的股价震动。
https://img0.baidu.com/it/u=2994943897,2427695141&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131
同一时间,今日头条开始了出海的行动。有三款视频产品正在同步进行孵化,其中一款是对标的西瓜视频,一款是对标国内最大短视频平台快手的火山小视频,还有一款是对标 链接 的抖音。这些都是他坚定看好的未来。
而阻碍他目标的最大问题是公司人太少。
2016 年初,字节跳动的员工数量为 1270 名。这个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多个视频新业务以及海外业务的发展需求。与之相比,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的员工总数都超过了 3 万。
张一鸣重视人才的理念有着很长的历史。这位字节跳动战略部门的人士表示,他觉得很多事情从表面来看是战略问题,而从本质上来说则是人才问题。
张一鸣曾以迅雷为例。2008 年,这家公司进入搜索领域,当时很有潜力。但由于人力不足,很多产品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所以掉队了。这是另一个被他评价为“不思进取”的例子,是一家美国的类论坛产品,其流量虽然大,但长年只有几十名员工。
文丨高洪浩
编辑丨黄俊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