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年轻人多梦原因揭秘:压力超标、AI焦虑与房贷压力成三大元凶
凌晨 3 点,你再次从混乱的梦境中醒来。梦境中,PPT 没写完,被老板骂了;房租涨价,被房东赶出门了;甚至前任突然出现,问你“最近过得怎么样”……接着,你打开手机,发现朋友圈里满是“失眠打卡”。你心里疑惑:“为什么我天天做梦?这正常吗?”别担心,你不是孤单一人。2025 年第一季度的《国民睡眠白皮书》表明,超过 7 成的年轻人自己讲述“长期多梦”。在这背后,隐藏着比梦境更为真实的时代方面的问题。2025 年做梦有三大“元凶”,其中压力超标是一个重要原因。大脑会在梦里“加班”。
白天进行打工,晚上在梦境里依然继续打工,这种情况成为了新的常态。神经科学方面有这样的发现,那就是当一个人长时间处于高压的状态之下,像职场的内卷、因为 AI 而产生的替代焦虑以及房贷所带来的压力等,大脑就会在睡眠的过程中反复对那些未被解决的情绪进行处理,从而使得梦境频繁出现,并且多数梦境都是紧张的情节。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潘小平医生指出:“多梦从本质上来说是身体在发出求救的信号,这意味着你的神经已经紧绷到了极限。”而睡眠环境对于合租党来说,就像是一个噩梦的放大器。
数据表明,2025 年一线城市的合租率达到了 65%以上。然而,噪音、拥挤的空间以及室友作息的冲突等问题,致使大脑无法进入深度睡眠状态,而是长期停留在容易做梦的“快速眼动期”。有网友调侃说:“隔壁情侣吵架的声音、楼上装修电钻的声响,都变成了我梦里的背景音乐。”这就形成了报复性熬夜这种越累越做梦的怪圈。
白天被工作消耗殆尽,深夜便疯狂地刷剧和打游戏来“找补自由”,如此一来,大脑皮层处于过度兴奋的状态。即便已经入睡,残留的刺激依然会促使碎片化梦境的产生。心理学教授李洪莲发出提醒:“这种不良的循环会使得梦境如同‘短视频’般高频地闪现,而醒来后反而会更加疲惫。”
二、做梦是病吗?关键看这一点
做梦本身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每人每晚平均会做 4 至 6 个梦。然而,当出现以下这些情况时,就需要引起警惕。
2025 年爆火的有三招“断梦术”,其中之一是物理隔离法,也就是给大脑按下“暂停键”。
睡前1小时戴上防蓝光眼镜(电子屏是梦境“燃料”)
使用“白噪音+重力毯”组合,快速切入深度睡眠
情绪断舍离:把焦虑锁在梦境外
写“焦虑日记” :把烦心事具象化后,大脑会减少梦中回放
办公室进行 5 分钟冥想。研究显示,在白天进行正念训练能够使紧张梦境减少 63%。
环境改造:小空间也能造“睡眠茧”
合租时的神器有:遮光窗帘,它能起到遮光的作用;隔音耳塞,可实现隔音效果;还有空调伴侣,能将室温保持在 22℃是最佳的。
嗅觉干预:薰衣草精油扩香,降低杏仁核活跃度
#你敢晒出昨晚的梦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