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2025-3-25 17:46:22

张德成师傅重返第二故乡:下乡插队回忆与初恋的深情牵挂

下乡插队的日子是很苦的。回城之后,张德成师傅一直对第二故乡的乡亲们怀着牵挂,对他当年的初恋也有着牵挂。然而,他离开第二故乡后一直没有回去看看。前几天,张师傅梦见了他的初恋,于是他决定回第二故乡看看。可当他回到第二故乡时,却蹲在地上痛哭起来。

事情的详细过程,还要从张德成下乡插队说起。

张德成是六八届的高中毕业生。高中毕业后,他一直在等待着街道安排工作。然而,街道干部突然来到他家进行动员,希望他能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前往广阔的天地去锻炼革命意志,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广播喇叭天天在高喊“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口号。好多同学都积极报名去农村下乡插队接受再教育。张德成受到了感染。他和几名要好的同学回到学校报了名。他们要去闻喜县下乡插队。

图片来源网络

尽管是冬季,地上铺了厚厚的麦秸,睡在上面并不冷。

郭家庄大队的自然条件处于中等偏下。它地处黄土高原地带,耕地大多是坡地,平坦的耕地数量较少。乡亲们的生活水平不算好,但温饱方面还是能够得到保障的。

北京的知青来插队,乡亲们十分热情。乡亲们自发地给知青们送去蔬菜和咸菜。郭队长就如同知青们的家长一般,他为知青们的吃住问题而操心。他还安排自己的侄女郭玉秀帮忙知青们做饭。

第三天上午来到郭家庄大队,张德成的感冒加重了,即便吃了退烧药,依然高烧不退,他躺在铺上,连起身都做不到。一起插队的同学们都十分担心,有人提议赶紧送他去医院治疗。

郭玉秀察觉到知青们都很担忧。她对大家讲道:“在刘庄大队有一位老中医。他特别擅长看病呢。我去请他过来给大家把把脉。只要喝上几副汤药,肯定就会好起来的。”当时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于是就同意让郭玉秀去刘庄请大夫了。

郭玉秀过了大约一个多小时才气喘吁吁地回来。她告诉大家见到刘大夫了,并且说刘大夫一会就来。

过了一会儿,刘大夫抵达了知青们居住的地方。名叫杨方明的知青迅速将放在他行李箱(木箱子)上的棉大衣挪开,好让刘大夫坐下休息。刘大夫微笑着挥了挥手,然后直接走到了张德成身旁。

张德成来看大夫了。他努力想要坐起身来。刘大夫按住他并说道:“你就躺着吧,我来给你把把脉。”

刘大夫把完脉后沉思了一下,接着说道:“喝几副汤药吧。”然后询问道:“看谁跟我去抓药?”杨方明说道:“我去吧。”

https://img0.baidu.com/it/u=4116141117,2257879307&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7

几个同学凑了些钱给了杨方明,杨方明随后跟着刘大夫去抓药。刘大夫被送走后,郭玉秀忙着为大家做午饭。做好午饭之后,她说要去二大娘家借药锅子(熬中药的砂锅),等抓回中药她就帮忙熬。

郭玉秀刚借来药锅子不久,杨方明提着几包草药跑了回来。他一进门就气喘吁吁地说,刘大夫只收了一毛钱,还说这里的风俗是不能白吃药,象征性收一毛钱就可以了。并且还说他们是北京来的插队知青,要不是有这个风俗,一毛钱也不会收。

听了杨方明的话,大家心里都很温暖,也很感动。

郭玉秀年龄不大,仅十七岁。她会蒸窝头、贴饼子、熬稀饭,也会煎(熬)汤药。刘大夫嘱咐后,郭玉秀给张德成熬了一大碗药汤(一副草药),将其分成两半碗,晚饭后喝半碗,第二天早饭后再喝半碗。

当天晚饭后,张德成喝下了半碗药汤。接着,他盖上被子,捂出了一身汗。到了第二天早晨,他感觉轻松了一些。由于张德成生病了,所以郭玉秀专门为他做了病号饭,那是炝汤面页(手擀面的一种)。

郭玉秀关心照顾自己就像亲人一样,这让张德成心里很感动,他的眼泪流了出来。

张德成吃了刘大夫的三副汤药后,感冒彻底好了。他原本打算去刘庄大队感谢刘大夫,可郭玉秀说不用专门去,让她看到刘大夫时说一声就行。正是因为那次感冒得到了郭玉秀的悉心照料,张德成从心底里感激郭玉秀,而漂亮大方的郭玉秀也给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第二年秋后,张德成他们跟着社员们去绛县修铁路。他们当时吃住都在工地上。郭玉秀和一位大伯承担起给大家做饭的任务。

当时劳动量很大,生活条件不佳。顿顿都是由高粱面、地瓜面和少量玉米面组成的三合面发面窝窝头。早晨吃咸菜,中午吃萝卜条炖白菜,晚上喝菜汤。每天在盛菜时,郭玉秀会给张德成多盛一些。若赶上改善伙食,如炖肉或炖豆腐,张德成的菜碗里就比旁人的菜碗里明显多两片肉或多几块豆腐。虽然这算不上什么大事,可张德成心里却感到很温暖。

修铁路期间,郭玉秀帮张德成洗衣服和缝补衣服。棉鞋湿了,是她帮忙烤干。郭玉秀给了张德成许多关心与照顾,张德成打心眼里感激郭玉秀,并且渐渐对郭玉秀产生了喜欢之情。

1972 年 1 月下旬很快就到了,张德成他们再次回北京探亲并过春节。他们从北京回来时,张德成特意买了二斤北京糕点,还悄悄给郭玉秀买了一条绒线围巾。

回到郭家庄后,张德成把围巾、一包糕点以及半斤糖块送给了郭玉秀。郭玉秀原本不想接受张德成送的围巾,然而又觉得不好拒绝,最终只好红着脸收下了。那天,郭玉秀陪着张德成前往了刘庄。张德成给刘大夫送去了两瓶白酒和一包糕点。对于刘大夫那次为他义务看病抓药的事情,他一直铭记在心中。

张德成过了好久才听说,在当地,年轻后生不可随意给未婚女子送礼物。若女子收下后生送的礼物,就意味着答应了后生的求爱。后来张德成再次见到郭玉秀时,觉得有些不自然,因为他虽发自内心地喜欢郭玉秀,却还没到向她求爱的地步。

那年秋后的某一天,郭玉秀来到青年点帮忙知青们摊煎饼。此时,其他知青都去下地干活了,而张德成留在家里帮着推磨糊打下手。就在这时,郭玉秀突然向张德成问道:“德成哥,你是真心喜欢我吗?”

张德成的脸瞬间变红,一直红到了脖子根。他吭哧了好一会儿,才缓缓地说道:“你长得很漂亮,而且人又善良,谁会不喜欢呢……”

https://img1.baidu.com/it/u=170951800,1291988186&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27&h=470

从那天开始,张德成对郭玉秀产生了爱意。郭玉秀则红着脸表达了自己的心里话,她表示非常喜欢张德成,只是觉得自己配不上张德成。于是,两人相爱了。

1973 年秋天,张德成被推荐为工农兵大学生,他即将前往石家庄上大学。那时,张德成内心十分矛盾,因为其父母此前已表明态度,不允许他在农村谈对象。然而,郭玉秀对他真心实意,他也不愿伤害那淳朴善良的郭玉秀。

还有几天就要去学校报到了。张德成正处于百般纠结之中,这时郭玉秀突然来找他。她把那块绒线围巾还给张德成,并且说道:“德成哥,你就把我忘了吧,我们俩之间的事不可能再有结果了。我妈说,你大学毕业后不会再回到农村了,你成为了公家人,我就配不上你了……”

郭玉秀还没说完话,就用手捂住嘴,然后跑出了青年点。张德成没有去追赶郭玉秀,他一直站在原来的地方,神情呆滞,仿佛木头一般,很久都没有移动位置。

离开郭家庄的前一天,张德成让杨方明与一个同学把他的那个大木箱子送到了郭玉秀家。箱子里装着一些张德成用不着的生活用品,同时还有那块绒线围巾。

离开郭家庄的那天,乡亲们都来为张德成送行。在送行的人群中,唯独没看到郭玉秀的身影。当张德成和两名好同学坐上老队长赶着的毛驴车来到村口时,他突然看到了站在村口那棵老槐树下面的郭玉秀,并且她手里拿着那块绒线围巾。那一刻,张德成心痛得仿佛被绞住一般,眼泪不停地流。

张德成离开郭家庄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他回到北京工作后,从最后离开郭家庄的一位同学那里得知,郭玉秀在第二年嫁给了郭家庄小学的民办教师冯吉忠。

2023 年 5 月 19 日晚上,张德成再次梦到了郭玉秀。这次的梦境颇为奇怪,郭玉秀在他眼前瞬间一闪便消失不见了。他哭喊着拼命去追,可追了很远很远,还是没能追上。那晚,他还梦见了老队长以及村里的乡亲们。老队长对他说道:“张德成,你也该回来看看了。你不思念乡亲们,乡亲们却还在思念着你呢。”

第二天早饭刚吃过,杨方明来找张德成。杨方明说他想回自己的第二故乡看看,接着问张德成想不想一起去。

5 月 21 日清晨,张德成与杨方明登上了开往山西境内的高铁。当天下午,他们抵达了分别多年的第二故乡。抵达郭家庄后,他们得知郭玉秀在三天前突发心脏病离世。原来,老队长去世已有近二十年。听闻此消息,张德成和杨方明蹲在地上,悲痛地痛哭起来。

如今的郭家庄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里的房子,一家比一家漂亮。然而,三分之二的房子都成了空房。年轻人都进城打工去了,村里只留下了留守的老人和孩子。张德成和杨方明,已经没有几个熟悉的人了。

张德成和杨方明在郭家庄待了两天。他们看望了村里的几位老人,还去了冯吉忠老师家看望冯吉忠老师,并送上了慰问金。插队的时候,他俩就和冯老师很熟悉,所以去他家表示慰问是情理之中的事。实际上,冯老师知道郭玉秀当年和张德成恋爱的事情,不过他已经对此事释怀了。22 日下午,张德成和杨方明抹着眼泪离开了郭家庄。

图片来源网络

张德成师傅从郭家庄回来后,心里一直处于自责和难受的状态。如果他能早一点回去看看,就不会是现在这样的情况了。事到如今,说什么都无济于事。张德成师傅表示,他只能默默地为第二故乡的乡亲们以及当年一起下乡插队的同学们祈福,希望生者平安,逝者安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德成师傅重返第二故乡:下乡插队回忆与初恋的深情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