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2025-3-25 17:55:26

对话Takurai:从工业设计到城乡规划的转型与专业交流的精彩分享

点击上方“蓝字”,发现更多精彩,为追求,万年不悔!

本文7540字,实际访谈时长,有删减

在对话中成长

失忆先生:为什么想要参加这次对话?

我对规划专业比较感兴趣,平时喜欢和同学朋友讨论相关内容。之前上快题班、软件班时,天南海北的人聚在一起,由于相同的专业我们有同一性,所以我特别喜欢和他们聊天,他们每个人都很友善,还能听到很多有意思的看法。平时与朋友聊天的次数并不多。因此,当有这样一个能够进行比较直接交流的机会时,我觉得是很有意思的。

失忆先生:你当时是从工业设计调剂到城乡规划的?

我们学校的工业设计中,家具设计很强。我当时觉得那些小手工艺品很有意思,还学了一个月结构素描。然而,由于分数不够,我被调剂到了城乡规划专业。不过,学着学着,我也觉得还不错,有兴趣就继续学下去。而且,城乡规划能让我继续保持绘画的爱好,我挺感谢命运的这种安排。

失忆先生:现在怎么来看待这种从微观到相对宏观的转变?

我认为这存在相对性。我现在更倾向于从事城乡规划中较为微观的部分,也就是详细规划层面的城市设计。起初,我还有些想转读建筑,但后来还是觉得城乡规划专业更适合我。我承认自己没有太多的艺术天赋,而规划相对理性的层面能让我把握得更稳。

同济前段时间有一个城市规划系的校庆学术报告会,沈清基教授在这个报告会上演讲的题目叫“致广大而尽精微”,不知道你有没有关注呢?

我正好看到了那个。不过当时我在听别的东西,所以只是看了画面。你可以简单给我介绍一下。

失忆先生表示好的。此句话源自《中庸》,沈老师将其运用到城市规划学科里。城市规划的对象范围有大有小,我们的技术方法既有宏观分析,也有微观分析,同时还涵盖我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态度、能力、境界、使命以及整体格局。

他对“致广大”和“尽精微”的内涵进行了拓展,接着将其应用到了我们城市规划的各个方面。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一个“本质规划”的框架。当时听闻,这个题目是老师临时准备的,原本打算讲解碳中和与文化的关系,后来为了契合继往开来的主题,就临时改为讲解此内容,但我认为这应该凝聚了他很长时间的思考。

这看似是一种文字游戏,然而在他讲述的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案例。很多话想必也是经过了一番推敲,有着诸多的维度,并非单一的可能。以我目前的学识和体验,能够感受到的东西确实非常有限,所以我所理解的也只是一些比较浅显的层面。

你总结得很不错呢。我当时也有那样的感觉。之前听徐涛讲政治的时候,他会说很多看似像废话的东西,然而这些东西其实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等仔细去了解之后,就会发现确实是这样的。

失忆先生说:之前看到你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文章,其题目为“属于女性的城市使用权,请还给她们”。可以再谈谈这方面的内容。

我平时不太常谈这方面的事。因为我担心如果谈得太多,大家会觉得厌烦。并且很多人的看法是不太相同的。例如最具典型性的是厕所问题,由于女性和男性在生理上存在差异,所以女性去厕所的频次会多一些,如厕所花费的时间也会更长一些。

以前我们对于很多东西羞于启齿去谈。如今,我们的思想变得更加开放了。很多问题开始出现争论,也开始有冲突。这可以说是一种百家争鸣的现象吧。在争论的过程中,思想开始逐渐传播开来。

我们大四时需要实习。前段时间,有同学在群里发布了某规划院的内部招聘要求,且这些要求全部写着男生优先。

某学校在研究生招生时未招一名女生,即便该女生知识储备丰富、谈吐得体,各方面条件皆佳,其导师对该女生说很可惜,但导师就是需要两名能吃苦的男生。面对此情形,我不知该说什么。你怎么看待呢?

之前网上流传一个段子,讲的是规划院为何喜欢招男生。原因在于女生最多只能像用男生那样使用,然而男生却能够像使唤牲口那样使用……

大约在 2012 年,关于厕所问题。有好多女大学生在台岛发起了一个行为艺术活动,即占领男厕所。这一活动当时轰动一时,她们通过这种极端方式推动了政府一些政策的调整。现在很多城市开始响应,开始设置一些无性别公厕,对女性如厕问题更加重视了。

现在有很多学者在致力于推动女性友好的空间设计。并且,就像你之前所说的那样,大家都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女性参与到规划工作当中。这些都是令人欣喜的改变。

从以小见大的角度来看,除了我们的城乡规划之外,很多方面实际上都需要女性视角。如果政府部门和人大代表中能够有更多的女性,那么女性权益将会得到更充分的保障。

失忆先生:是的,再来聊一聊你现在对于规划专业的一些认知吧?

我家所在的地方有一个非常美丽的湖,名为巢湖。它的形状如同爱心,属于五大淡水湖之一。然而,后来由于污染问题,它被除名了。最近这几年,对它的治理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在那里有一辆环湖大巴,我乘坐那辆大巴恰好就能够回家。

每次看到那个湖,我都觉得我家很美。我认为,以后若能学成归来,就像对待自己的房间一样,把家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现在首要的目标是让自己先成长起来,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我现在要考研。你要回家乡搞建设,至少不能做出残害一方百姓或者祸国殃民的行为吧,所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是很重要的。

之前在城市体检时,我去一个社区调研。在广场上,有一些小摊小贩。我与他们聊天,聊着聊着,他们的眼神突然变得有些委屈,透露出生气又无奈的情绪。我问叔叔怎么了,他说最近城管管得严,日子不好过。另一位叔叔则说上次城管暴力执法,把他的所有东西都砸掉了。

他们觉得我似乎是个较为靠谱的专业人士,同时又觉得我是个小孩。他们心中有一些希望,但这希望又很渺茫。他对我说,能否给上面反映一下,期望我们填了我的这个问卷之后,真的能够改善我们的状况。我答应他,如果有机会,一定会帮他们传达这个想法。

后来我转念思考,发觉这个问题并非单纯的是非对错之事,意识到自身的无力,这可算是一种对城市的认知。接着看到有些公园会为商贩设置专门摊位,随后又看到地摊经济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这个问题予以关注。

https://img1.baidu.com/it/u=2522543320,1145494703&fm=253&fmt=JPEG&app=138&f=JPG?w=890&h=500

之前我看到一段话特别喜欢,我认为它是我的人生终极奥义。我看到人家的这些公共空间非常漂亮。步移景异,阳光、材料、形式和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接着,与这些空间在一起,最终是为人们服务,为人们的生活服务。

在旅行时,我尤其喜爱广场上摆满摊贩的那种情形。这个广场以及这个空间,并非空洞无物、华而不实,不是为了纪念性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彰显威严。它确实是为了一种生活而存在,是为了让人能够在其中享受这个空间。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生活场景,它不需要很豪华,不需要很神秘,也不需要很高级,它就是很有人情味。如果能营造出这样的公共空间,我认为我的人生价值就会得以实现。

在竞赛中进步

失忆先生询问:聊一聊你参加“文科杯”的经历吧,你当时为何会想要参加这个竞赛呢?

大二暑假刚结束软件班的课程时,之前一直有关注很多竞赛,心里比较心动,于是就想趁这次机会练练手。当时实际上很多东西还不够扎实,准备得也不充分,尽管这是一次失败的经历,但它还是给了我不少收获。

当时为何没得奖呢?最大的原因其实是缺乏经验。交图的那个晚上,我至今仍记忆犹新。那个时候,判断出现了很大失误,以为鸟瞰图能很快画完,以为总平图可以很快画完,当时最大的误区是觉得排版很容易完成,整个处于一种盲目自信的状态。前面花费了很长时间进行理念生成和方案构思,到了最后一天晚上,大家都十分着急,慌慌张张地将其他东西全部排列上去,那场面一度十分混乱。

按规定需在当天十二点之前交。然而十二点时我们还未赶完,整个人都呆住了。我询问该怎么办,在群里问过了时间是否就不能交了,有同学回复说是的。接着便是一场大崩溃,越想越觉得委屈,当时似乎做了两三个月,花费了很多时间。关键并非没拿奖,这自然是拿不到奖的。关键在于这么久了还未做完,实际上要是能够交上去的话,一切或许就都还好了。

我们的专业教室位于地下室。当时已经过了十二点,宿舍门也已经关闭。我一边哭泣,一边继续完成那个鸟瞰图并交上去,大概超出了十几分钟。交完之后,我就在那里哭泣,只有我一个人在哭,我的另外两个小队友没有哭。然而,整个气氛十分严肃且沉闷,就只有我一个人在鬼哭狼嚎,鼻涕一把,眼泪一把,我说道我好难过呀,你们怎么都不哭呢。

当时悔恨不已,出去之后,外面正狂风暴雨。由于无法回宿舍,就打算在那桥洞下睡一晚。交不上图,让自己感觉无家可归,十分可怜。最后去到了同学家,那是她租的房子,到达时已经半夜两点了。当时已经把眼泪哭干了,停止了哭泣。接着写下自己的感想:在冬天的大马路上,独自无助地徘徊着。这种体验十分独特,既有恍惚之感,又有崩溃之态,还伴随着大哭,既少见又深刻。

失忆先生:再来聊一下参加乡村竞赛的经历吧,有哪些感受?

我小时候在村子里长大。我们所在的地方属于半丘陵地区。那里既有层层叠叠的山峦,又有平地上一望无际的花田和水稻。风吹麦浪的感觉,就像希望和梦想的种子,扎根在我的心里。

我认为这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因为现今很多人未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他们对自然的认知和敬畏都有所欠缺。在我进行乡村规划时,一方面怀有美好的期待和对未来的希望,另一方面也保持着务实的心态。我当初参加乡村竞赛的初衷是我对乡村很感兴趣,并且未来也希望投身于这个事业,或许我说得有些夸张,但这是我的真心。

我们当时没有选择指定的基地,而是选择了一个村子。这个村子很普通,它既不是历史文化村落,也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还比较分散。

我在这个竞赛中明白的很重要一点是,普通的村子是全中国所有村子的一个缩影。并非所有村子都有历史感的古建筑,也并非所有村子都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难道就该把这些村子拆掉,只保留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村子吗?当然不是,因为这样的村子才是大多数。我们必须正视它,我们的乡村规划必须重视解决这些村子的问题。

大家第一次看到这个村子的资料时都叹了口气,因为这个村子确实没有什么特点。那接下来该怎么办呢?后来我们查看了 CAD,发现这个村有两大特征。其一,它处于丘陵地带,与平原上那种大村落不同,这里的房子和田地都是顺应地形而分布的,整个聚落形态十分分散,不是挨家挨户都在一起的。其二,这个村子有特别多的小水塘。

我们的初步设想是能否以水塘作为切入点。有些水塘是挨着住房的,这类水塘属于生活塘。还有一些水塘用于养鱼养虾、种水稻等水产养殖,这类塘属于生产塘。此外,还有一些生态塘。

当时觉得能够以这种方式发散思维,然而后来经过思考,觉得这个想法不能深入挖掘,它并非根本性的东西,于是就推翻了这个想法。当时老师说这个想法可以留存,但不能作为根本立论,它可以成为其中一个分支,而我们后来确实也是这样做的。

后来找到的另一个切入点为乡约乡贤。我们做了那种框架逻辑图,构建了那种人才体系。例如有从村子里出去的人,之后他们又回来做贡献。其实我之前会认为这太理想化了,然而后来发现确实有这样的情况。

我们当时前往那个村进行实地调研。他们有一个业态叫稻虾,即在水稻下方养殖虾。接着出现了一位“稻虾大王”,他回到家乡并给予回馈。这个模式已初步形成,村里有些老一辈的人是看着他长大的,他们觉得他既熟悉又可靠,于是跟随他一起干,逐渐带动了一批人去从事这种水稻加虾鱼的模式。

我认为这段时间是我整个大学时代最为辉煌的时刻。他没有让我失望。那天我还在睡梦中,突然被室友大声吼醒。她说道:“我们获奖了!”我惊讶地说:“啊?!!”

马龙曾经说过,他得奖时只是开心了片刻,因为未来才刚刚开始,我也有同样的感受。若要为我们的方案未获一等奖找个理由,我认为如果有学产业规划专业的同学,我们可以与之交流,或许这样就能让这个方案更务实一些。

在孤独中探寻

失忆先生:为什么想要考研?

一方面是期望能拥有一个更优良的平台,这样以后的起点会更高一些。更为重要的是,希望能够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在专业领域能扎得更深入一些。

失忆先生:在备考的过程中有哪些感受?

我希望能考上一个更好的学校、登上一个更高的平台。接着,我身边的长辈们和老师们都劝我不要考这个学校,说我考不上,让我别再执迷不悟了,让我考一个自己能考上的就行。我回应说我知道很难,但我还是会去考。又不是要考清华北大那么难,还是有考上的可能性的,而且我会为之努力,只要不让自己后悔就好。成年人就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承担失败可能带来的后果嘛。

最近两年,疫情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改变。有些人在疫情之后仿佛变了一个人,他们的精神状态与之前截然不同。或许以前就存在这方面的隐患,而疫情促使其爆发了。我自己也受到了一些影响。有时候,我整个人变得极为消沉。也许是闷得太久了才会这样。这是一种很消极的情绪,让人不自信,觉得自己未被认可。说多了,就有点像是伤痛文学的感觉了。

当时的感受很难受,甚至有过一了百了的念头。后来没有那样做,是因为想到了爱我的爸爸妈妈。所以可以看出爱很重要。不过我可能感受到的爱不是很多,这才会有这样的观念存在。

之前有人在微博上提问,倘若明天便是世界末日,那你最先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我的第一反应是想找一块大草坪,接着躺上去,就那样静静等待着腐烂,回归自然,这就是我的期望。随后我点开评论一看,发现 90%的人都说想要和父母待在一起。我得说,确实,我需要反省一下,为何自己不是这样,但这也确实反映出我这个人的人生观或许就是如此。

复习时,许多同学会先快速浏览一遍,接着第二遍进行深入了解。而我只看一遍,却会看得极为细致,会自行整理其框架,之后再向学长学姐请教提问,以此来吸收这些知识。

https://img2.baidu.com/it/u=3109056710,2305454568&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707

我这种一遍过得慢的人会很着急。唉,人在同一性很强时,斗争性也很强。我心里清楚着急没用,但做起来却很难。就如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今天我因一篇阅读理解错了一半而很生气,气到岔气,心里明白不能被影响,可还是控制不住这种情绪。

每天的任务几乎难以完成,然而每天依然要坚持。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有进步,因为事物总是呈螺旋上升的态势。虽然进步较为缓慢,但只要总体方向是前进的,就可以。每天都要这样去剖析自己。

失忆先生:考研的路上会感到孤独吗?

我觉得主要是不确定性使我感到焦虑和孤独。我一直都觉得自己是孤独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这个人比较缺爱,所以也比较孤独。

前几天,我和舍友在半夜十一二点一起去跑步。我去买水时,她在那跳绳。这时旁边有个男生过来靠近她,她变得有点警觉。接着那个男生问她:“同学你也在这啊,你是来考研的吗?”,我同学回答:“是呀。”

他对我室友说自己最近在考研,感觉一个人很孤独,询问是否可以跟室友聊聊天。我室友非常害怕,坚决地说“不!可!以!”,眼中闪烁着正义的光芒,接着说“你可以和你的大兄弟们一起聊天”。就在这时,我正好走了过来,那个男生便转身远去了。

她给我讲述了这段故事。我认为女孩子有这种保护意识是挺好的。然而,我又在想,倘若他是真的因为考研而感到很孤独呢?学校里确实有很多人因为考研而会感到孤独,我个人一直以来就处于这种状态。

高中时遇到了一些难以跨越的坎。那时特别期望有个人能拉自己一把,说得夸张些就是希望能得到救赎。当时心情很难过,心想怎么就没人能来帮帮自己呢。后来哭着哭着,那些坎也就过去了。

后来进入大学后,我渐渐明白,有人拉自己一把是极为幸运的事。平常很多坎,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得靠自己去克服,没有别的办法,那就学会享受孤独吧。

失忆先生:想对上岸后的自己说些什么?

如果能够上岸,我会对她说一句她很辛苦。接着,我会犒劳自己一顿,去做自己一直渴望做的事情。尽管有许多人说兴奋仿佛只是短暂的一瞬,随后便陷入迷茫之中,但我认为那个时候的迷茫依然是不同的。

我当时与同学调侃,说要是考上这所学校,做梦都能笑醒,内心十分开心,简直开心到不行。我的室友每天都在对我进行“洗脑”,这很搞笑,她理所当然地认为我已经考上了,然后说出一些在这种情境下的话。我很感激她,觉得她是在祝福我。

现在不知道为何,求知的欲望比之前大了一些。觉得自己应该再努力一下,去到更高的平台,进一步提升自己。自己还是会很开心,简直太开心了。天哪,我妈都说如果我考上了这个学校,她会立刻把鞭炮从街道的这头放到那头,她会和我一样开心。

但是我觉得有些难过。我心想,如果我没考上,那会让她多么失望啊。所以我时常去劝她,让她不要把事情想得太美好,还是要考虑一下最坏的结果。

在否定中前行

失忆先生说:我看到了你之前曾发过的一条朋友圈。那条朋友圈的内容是:在今年已经是第 N 次进行搜索,想要知道怎样才能让自己变得自信。

嗯,我一直在探寻这个问题。之前我进行过搜索。我认为,一点一点的成就感积累起来,能够减轻这种不自信。然而,这种成就感比较难获得。就目前而言,特别是在考研这样的超长周期中,最后还有可能不成功。正因如此,我又找不到自信了。

每天或许会有一些自信。比如今天阅读差一点就能全对。然而,通常失败的概率要比成功的概率大。所以,现在我还是不自信的情况会多一些。

我大一刚进入的时候,状态是很自信且昂扬的。之后慢慢就变得不自信了,或许是因为受到的各种打击比较多吧。我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个事情,目前仅有的可行办法就是增加一些成就感,然而这又很难做到。并且我还是一个经常会否定自己的人,有时候似乎否定得过度,把自己都给否定掉了,显得有点消极。因为自信是需要有成就感来支撑的。

失忆先生说:你刚才提到,或许每天阅读理解多答对几个,你就会获得一些成就感。然而,这种成就感可能是较为及时、短暂且更具物质性的一种感受。

或许真正的自信需要内心拥有一种长久的底气。就像你这次进行考研,倘若考研取得了成功,那么你或许就能够在往后更长的一段时间里保持自信,这种因考研成功而获得的成就感可能会更为持久。你觉得在之前的大学生活中,是否有什么对你而言比较重要的事情能够一直支撑着你的内心呢?

考研之前我最大的成就之一是那个竞赛获得了二等奖。然而,获得这种成就感之后,我逐渐开始否定它。

我有一种思维惯性,我会觉得自己虽然参与了整个过程,然而却不是主要理念的生成者。因为我属于图纸表现较好的人,主要精力都在这方面。所以我会觉得自己做的这些东西像是花架子,获得这个奖可能和我关系不大,会这样否定自己。但它确实是我能有一些底气的原因。也许是之前经历了太多否定吧。

失忆先生说:在与你聊天的时候,你多次提及缺爱,我们可以聊一聊吗?

真的假的?我真的把它说出来了吗?啊,没错,唉,确实如此,这就是真的。然而,没办法,事情就是这样。或许这与家庭关系有关吧。例如存在很多种家庭模式,可能有些家庭中父母与子女像朋友,像哥俩姐妹那样。但我家的情况是,家人关系都还不错,但也没到特别亲近的程度。

我最近两年才突然知晓自己曾是留守儿童,此前一直浑然不觉。我以前总觉得那些留守儿童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很是难过,后来回过神来,才意识到自己就是那样的。我觉得这或许是有原因的。最近这两年,愈发觉得接纳自己、与自己和解这件事极为艰难,但又着实非常重要。

失忆先生说确实特别喜欢朋友圈的一句话,那就是一切长夜终有尽头。

是啊,我一直用此来勉励自己。我觉得这像是你对我的祝福呢。我的朋友也时常会对我说,你的福气在后面。

去年听到一首歌时,我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刺猬乐队的《火车驶向云外,梦安魂于九霄》,其最后一句为:一代人终究会老去,然而总有人正在年轻。

于2021年8月8日

一切长夜终有尽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对话Takurai:从工业设计到城乡规划的转型与专业交流的精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