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2025-3-25 18:32:01

2024年新质生产力发展:民营企业如何引领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

发展新质生产力

——民营企业的时代担当

文/黄世新

【编者按】2023 年 9 月,习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及新质生产力这一词汇。其强调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从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新质生产力列为 2024 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什么呢?有哪些与之相关的新兴产业以及未来产业呢?展望到 2024 年,谁能够引领中国的“新质生产力”呢?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民营企业的时代担当》这篇文章里,作者从四个不同的方面对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了精确的解读,这对于民营经济工作者深入领会新质生产力有着指导方面的意义。

刚刚结束的龙年两会,爆出最热门新词:新质生产力。

3 月 5 日上午,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纳入了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被列为 2024 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这凸显出中国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感。

下面我想从四个方面谈谈两会热词“新质生产力”。

一、何谓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形式。它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党领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深邃理论洞见和丰富实践经验在其中得以凝聚。它也是科技创新交叉融合突破所产生的根本性成果。

2023 年 9 月,国家领导人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这一词汇。此词汇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当代先进生产力,是由技术实现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进行创新性配置以及产业深度进行转型升级而催生出来的。它的基本内涵是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发生了质变,其核心标志是以全要素生产率得到提升。

新质生产力体现了生产力的现代化。它是新的高水平现代化生产力,包括新类型、新结构,具有高技术水平、高质量、高效率且可持续的特点。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的技术水平更高,质量更好,效率更高,也更具可持续性。

传统生产力与之不同,它所涉及的领域是新的,技术含量较高,依靠创新驱动是其关键所在。新质生产力意味着一种生产力的跃迁,在这种生产力中,科技创新发挥着主导作用。

新质生产力被提出,这意味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推动产业创新,同时也体现出以产业升级去构筑新的竞争优势,进而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所以,在 2023 年 12 月 4 日,“新质生产力”成功入选《咬文嚼字》编辑部的“2023 年十大流行语”。

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的产业、新的模式以及新的动能,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我们必须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尤其是要注重原创性和颠覆性的科技创新。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全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战,促使原创性、颠覆性的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从而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词汇释义——

起点为“新”,关键之处在于“质”,最终落脚于“生产力”。生产力乃是推动社会进步最为活跃且最具革命性的要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便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党的二十大着重指出,“科技属于第一生产力、人才属于第一资源、创新属于第一动力”。实验室里所产生的新技术,还需借助新产业,持续形成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能够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为加快科技创新以及推动高质量发展给予科学指引。我们应当深刻地去认识并且把握新质生产力所具备的内涵与特点,进而加快构建新质生产力。

二、新质生产力新在哪里

https://img0.baidu.com/it/u=4248243489,1508555563&fm=253&fmt=JPEG&app=120&f=JPEG?w=760&h=907

新质生产力概括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代表的新制造,以高附加值产业作为代表的新服务,还有以全球化和数字化作为代表的新业态,从而形成的一种聚合体优质高效的生产力。

第一个新是“新制造”。

“新制造”涵盖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制造装备以及新信息技术这五个领域。然而,称得上“新质生产力”的,并非那些寻常的科技进步,也不是在边际上的改进,而是具有颠覆性的科技创新。所谓的颠覆性科技创新,应当具备以下五个标准,并且其中至少要满足一个。

一是出现了新的科学发现。例如量子科学以及脑科学的研究,这些研究有可能促使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以及对自身的认知取得显著的进步,向前推进一大步。

一是新的制造技术,例如未来的生物制造。这种生物制造是通过生物反应器的方式来制造人类所需要的各种蛋白、食品、材料以及能源等。

一是新的生产工具。例如 EUV 光刻机的出现使得 7 纳米、5 纳米芯片的制造变为可能。二是新的生产工具。像新能源汽车制造中的一体化压铸成型技术,让新车的制造成本大幅降低。等等。

一是新的生产要素,除了劳动力、资本、能源等传统要素外,在未来的制造领域中还会出现数据这一全新的要素。二是新的要素介入使得生产函数出现了新的变化。三是这种新的变化会导致产生新的交叉组合以及融合裂变。

一是新的产品,像过去的家用“三大件”“五大件”,如今的家电、手机、汽车等。二是新的用途,未来可能有家用机器人、头戴式 VR/AR 设备、柔性显示器、3D 打印设备和智能汽车等。

当下发展新制造需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培育未来产业为重点。“十四五”规划提出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在类脑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在量子信息等前沿科技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在基因技术等前沿科技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在未来网络等前沿科技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在深海空天开发等前沿科技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在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并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第二个新是“新服务”。

社会分工深化导致服务成为生产力的重要构成。新生产力需要新服务,而此服务的重点在于镶嵌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之中,对全球产业链有着重大控制性影响的生产性服务业。在世界经济版图中,关于服务业现在有三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在各类高端装备当中,服务业的价值通常会占据该装备或者终端 50%至 60%的附加值。例如,一部手机包含 1000 多个零部件,这些硬件所形成的附加值在产品价值中所占的比例约为 45%,而其余约 55%则是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以及芯片的设计专利等,这便是服务的价值所在之处。

整个世界的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在 30 年前,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总量中所占的比例约为 5%,而如今已经达到了 30%。与此同时,货物贸易的比重在逐渐收缩,服务贸易则在不断扩张。

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其 GDP 总量中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美国的服务业在其 GDP 中占比达到 80%,而在这 80%的服务业里,有 70%是生产性服务业,且这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紧密相关,属于高科技服务业。欧盟 27 个国家的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为 78%,在这 78%当中,有 50%是生产性服务业。其他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大体为 40%~50%。G20 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也大体为 40%~50%。

第三个新是“新业态”。

培育新业态的核心在于推动产业变革,并且是产业组织的深刻调整。我觉得存在两个关键的推动力量。

全球化是第一个关键推力。新业态的形成需与全球潮流相融合,以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态势。我们要毫不动摇地推动制度型开放,助力新发展格局的形成。我们的市场体制必须在规则、规制、标准、管理等方面展开改革,打造出内外循环一体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第二个关键推力为数字化。借助数字化构建起产业互联网。当下,我们在消费互联网领域发展得极为兴盛,然而产业互联网基本上才刚刚起步。产业互联网是一个从设计、市场、信息、销售到开发、制造、物流的一体化数字系统,其中涵盖了国际和国内的产业互联网。

三、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今年的首要任务

新的一年里,我国经济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会持续进行结构调整。一系列新产业以及新的发展模式,会成为今年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中国经济会持续展现出韧性,并且稳步向前发展。

第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任务是创新创业。

新型工业化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它需要加快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此来形成多元化的产业体系。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是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它需要加强服务业的创新发展。还要提高服务业的质量和效率,推动服务业朝着专业化、高端化的方向发展。

第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科技创新。

https://img2.baidu.com/it/u=3595918021,2290024044&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49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以科技创新作为主导力量,致力于在关键及颠覆性技术领域达成原创性且引领性的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未来产业,它们代表着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趋向,是我国推动产业创新升级以及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所在与增量之处。实体经济乃是我国发展的基础,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依托,应全面深化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新质生产力发展对复合型技术人才的规模和质量提出了新需求。

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用科技创新来推动产业创新。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而科技成果转化则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科技成果转化能够实现从科学到技术、从技术到经济同步发展,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如果转化道路不顺畅,很多科技成果就会处于一种状态,即“躺在实验室睡大觉”,这些成果不被市场所知晓,从而失去了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第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突破口是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这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有效对接的重要“关口”,同时也是科技成果顺利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所在。从全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实践经验来观察,“科创+产业”在不断加速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持续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迈进,积极推动产业发展质量实现跃升是当前的必然趋势。持续有越来越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就能真正实现科技创新目的,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能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可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还能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进而形成新质生产力。

加快新型研发机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建设,促使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让新质生产力得以壮大,培育并发展新的动能,打造出竞争的新优势。

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评价机制,重点关注科技创新质量和转化成效,以此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着力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以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积极加强科技资源的共享,让科技资源能更好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服务。

加强产学研的对接工作,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转化。通过对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及首批次装备研制支持政策进行优化,来支持重点企业开展创新活动。促使各类先进优质的生产要素能够顺畅地流向发展新质生产力。

第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保证是进一步深化改革。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进一步全面地深化改革,从而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新质生产力既是关于发展的命题,同时也是关于改革的命题。要持续进行体制机制的变革,持续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将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发挥出来,凭借改革创新来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契合的生产关系,把创新活力和潜能释放出来,推动产业升级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起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四梁八柱”。

四、民营企业如何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我们广大民营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创新创业创造的重要主体。应当紧跟时代潮流,加快提升质量、增加效益,以及推进转型、升级的步伐,从而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所以民营企业必须提升信心,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同时优化融资环境。

第一,民营企业必须提振创新创业信心。

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上升。它已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支新生力量,也是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根基。民营企业需立足自身的特点,充分施展自身的特长,始终坚持创新,不断创造出领先世界的科技创举,把民营经济发展成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的问题,党中央一直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一直将民营企业家视为自己人,这种做法的正向作用较为明显。下一步需要学习并贯彻中央经济会议的精神,先确立一些原则,然后再破除一些旧的观念和做法,以更大的气魄进行配套改革,要确保政策能够真正“管用”“好用”“能用”,着力去解决那些一直困扰民营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的阻碍和不通畅之处。

第二,必须加强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

民营企业具有创新优势,能够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具备直面市场竞争以及善于应用转化等优势,并且在推动数智技术、发展数字经济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年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当作新一年经济工作计划的首要任务。完成这项“首要任务”,需依靠民营企业这支生力军。民营企业若不进行科技创新,就无法做大做强,无法实现高质量发展,也无法在激烈的全球和市场竞争中立足。民营企业是经市场选择产生的,只有保持创新才能存活。民营企业本身就具有创新优势。民营科技企业要做大做强,就需要经历持续的竞争以及不断的淘汰。同时,还需要持续降低交易成本,并且要允许在创新过程中出现一定程度的失败。

第三,必须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优化融资环境,需加大民营企业的研发投入,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让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政府要实行减税降费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予以支持,尤其在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领域,以解决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民营企业需创造条件,与高校及科研机构构建合作关系。要引进新技术和新业态,尤其在数字领域方面。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新产业与新模式,从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第四,必须重视民营企业的人才培养。

民营企业需建立激励机制,以此来吸引并培养高素质人才。同时,要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提升员工技能,从而适应科技变革以及产业发展的需求。人才乃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基础。要让教育、科技、人才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并且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以及合理流动等方面的工作机制。依据科技发展呈现出的新趋势,对高等学校的学科设置进行优化,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以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及推动高质量发展而培养出亟需的人才。

民营经济是我省经济蕴含潜力和展现活力的所在。民营企业加快构建新质生产力,这对于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各地应当深入推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展对科技计划项目的资助,设立政府引导性质的基金,增强财政奖补的力度,通过创新驱动来增添发展的新动能,努力开创我省民营经济的新优势。

(作者单位:湖北省民营经济研究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4年新质生产力发展:民营企业如何引领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