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2025-3-26 06:31:51

中元节特供:香港恐怖片怪谈系列之聂小倩的传奇故事

高能 E 蓓子是今日头条签约作者,此文是高能 E 蓓子原创的,不允许任何形式的转载,若要转载需后台联系,不过你们可以转发到朋友圈。

中元节我们供应了香港的恐怖片怪谈系列。中元节有特别供应:香港恐怖片怪谈(上)。

今天我们就来把坑填完。

中元节过完了,也要把特供发完

聂小倩,最有排面的女鬼

1987 年,《倩女幽魂》开始上映。这部影片收获了一千八百万的票房,并且在当时引发了全港范围内古装鬼怪片的风潮。

很多年之后,我们才知晓这部电影并非一路顺遂。例如女主角王祖贤,她甚至都未曾被徐克纳入考虑的名单之中。

如若不是她毛遂自荐,恐怕就没有今天的聂小倩。

看徐克聂小倩的首选中森明菜,是这样的↓

如果不是中森明菜,那就是还未嫁给张学友的罗美薇,而王祖贤连备胎都算不上。

但现在重新回味《倩女幽魂》,大家能够察觉到,王祖贤所具备的那种神秘的气质、幽怨的气质,并且还不乏性感的气质,使得聂小倩成为了“又纯又欲”的女鬼当中的第一人。

王祖贤单看外形是摩登的。她换上古装后,眼波流转,白衣飘飘,瞬间充满了古代女鬼的风情和魅惑感。

聂小倩与普通女鬼不同,她被树精姥姥操控,不得不去害人。所以,每当她害死男人后,都会对那些死在她手下的男人,露出悲痛怜悯的神情。

这一点,哭戏很美的王祖贤,也诠释得很到位。

除了女主角,男主张国荣的参演,也是经历过一波三折。

大家都知晓,起初哥哥是对出演这戏予以拒绝的。原因在于他感觉自己并不适宜出演古装片。

后来徐克找来武术指导进行商量。他修改了服装的设计。并且他还说服了张国荣,让张国荣明白那只是一部穿着古装拍摄的现代电影。最终,张国荣才肯点头。

你看看最后改出来的宁采臣,是不是“古装”得来也很“现代”?

甚至原本《黎明不要来》是其他电影的主题曲,只是阴差阳错被徐克拿来使用;剧中很多服装准备得并不充分,而是直接从王童的《策马入林》剧组租借过来。

我记得曾看过一个采访。《黎明不要来》起初是为写一个舍不得恩客的妓女而创作的,后来被《倩女》临时拉来用作了插曲。

可以说,这一切都是“匆匆上马,匆忙结束”。

这样的一部电影,在当年的香港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从影史角度也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王祖贤的出场尤其令人瞩目,那是蓝光闪烁,白纱飘动,青丝在空中飞舞;她的气质清冷,宛如鬼魅,又美得绝伦,这已然成为一个经典瞬间,引得无数人赞叹。

比如《金燕子》里的钟楚红;

《急冻奇侠》中的张曼玉等,都借助蓝光和白纱,展现出充满“氛围感”的清冷鬼魅之美。

只是,有兰若寺,有聂小倩,还有那“十里平湖霜满天”的景象。三十多年的时光匆匆而过,到如今,依然没有人能够超越。

聂小倩在浴室中保护宁采臣,使其不被“姥姥”发现。这场戏既唯美浪漫,又不失香艳,极富想象力和视觉冲击,并且已成为绝唱。

聂小倩并非王祖贤专属

然而,在 87 版《倩女幽魂》风靡亚洲之前,“聂小倩”这个人物就已经成为华语电影的经典形象了。 或者 然而,在 87 版《倩女幽魂》在亚洲大受欢迎之前,“聂小倩”这个人物已然成为华语电影的经典 IP 了。

《倩女幽魂》取材于《聊斋志异》中的“聂小倩”。这是一个关于女鬼报恩并嫁为人妻的故事。最早的相关影片于 1957 年出现,其名为《阴阳配》。

当年的《工商晚报》,用了四分之一的版面制作了一个《阴阳配》公映特刊。特刊里面有导演手记,并且强调了这片具有“惩恶扬善”的教化意义。

https://img1.baidu.com/it/u=1527077567,995091489&fm=253&fmt=JPEG&app=138&f=JPEG?w=799&h=500

当时女主林凤分别饰演了聂小倩和黄小兰这两个角色,她可以算是初代聂小倩。

在导演的评价当中,林凤一人饰演两个角色,表现只是较为普通,没有凭借这个角色而迅速走红;然而,“厉鬼”的扮演者马龙,其表演十分恐怖,竟然把两个女临时演员都吓晕了……

字面描述似乎很恐怖。然而,这部片子实在是太老旧了,到如今也没有留下太多的片段。

现在我们聊起《倩女幽魂》,其源头实际上是 1960 年李翰祥的那个版本。

在那个版本中,李翰祥首次对角色的设定进行了更改。例如,宁采臣成为了收账的书生。

他第一次给这个故事起名为《倩女幽魂》,灵感来源于郑光祖的元杂剧《倩女离魂》。

李翰祥的《倩女幽魂》和徐克的《倩女幽魂》有所不同。李翰祥的版本是“原版”,徐克的版本是“翻拍”。它们的气质差异很大,相隔千里。

李翰祥出了名的追求古典,一件衣服一个配饰也要寻到出处;

徐克去除了时代的限制,用现代的天马行空方式来对这个故事进行包装,正因如此,他才能够用“现代故事”去说服张国荣。

所以你看,李翰祥版的《倩女幽魂》更能代表那个时代的古典审美。它的特效基本不存在,而存在的是通过镜头来营造悬疑。它的恐怖基本谈不上,但意蕴十分浓厚,颇有一定的戏曲韵味。

值得一提的是,这片当年入围了戛纳电影节;更值得一提的是,这片的副导演是胡金铨。

后来他拍摄了两部根据《聊斋志异》改编的电影,一部是《侠女》,另一部是《画皮之阴阳法王》。在《阴阳法王》这部电影中,依然有王祖贤的身影,她饰演的依然是清冷的女鬼,并且还说阳间的人身上有股子味儿……像这样的话,也只有王祖贤说出来才不会让人觉得出戏。

我曾进行过粗略的计算。从 1957 年起,仅聂小倩这一个故事,华语地区所拍摄的电影就有 16 部之多。并且,这里还未将那些乱七八糟的网络电影计算在内。

这其中有台岛恐怖片大师姚凤磐导演的《寒夜青灯》。

姚凤磐凭借恐怖片而获得名声,拥有“鬼王之王”的名号。他的成名作是改编自《聊斋》中《窦氏》的《秋灯夜雨》。在同一年,他还拍摄了《寒夜青灯》。当时的报纸曾提及,《寒夜》比《秋灯》更受人们的喜爱。

当年的观众都是午夜场看这个……胆子特大了

《寒夜》海报画风感受一下,当年的聂小倩是会吸血的↓

据说这片的拷贝也没有了

鲍方的内地合拍片是《崂山鬼恋》。男主变成了画师于江。于江一路上遭遇了很多奇怪的事情。小倩在睡觉。于江却梦到有“怪物”来咬自己。结果于江反咬了对方一顿。那怪物真是太惨了。

这版的小倩也很有古典美

1987 年《倩女幽魂》爆红之后,出现了各种跟风的作品,比如《先生骗鬼》《倩女失魂》等。

《先生骗鬼》实在是极为无厘头,并且极为恶搞,给人的感觉是在整个过程中都散发着一种类似屎屁尿的味道。

这部片里面小倩的妹妹小霜是叶全真演的,非常美。

可惜了,气质清冷的叶全真未曾在一部认真的《倩女幽魂》中饰演过聂小倩。→叶全真,其气质并非适合演绎柔弱苦情的角色,聂小倩的角色特点与之不符。

提及聂小倩的电视剧数量高达 11 部。之前我们写过刘敏涛所饰演的聂小倩。

18年前,刘奕君和刘敏涛居然有过一段这样的往事……

有很多与小倩相关的内容,而在这些当中,我最为喜欢的实际上是由徐克导演的一部名为《小倩》的动画片。

这部动画当年邀请了宫崎骏的团队进行制作。其中有收账的书生。还有能闻到人身上“人味儿”的小倩。另外还有被网友认为与汤婆婆很相似的姥姥……

很多人认为,《小倩》在某种程度上对宫崎骏的《千与千寻》产生了影响。人们觉得,《小倩》在一定程度上对《千与千寻》有影响。不少人认为,《小倩》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千与千寻》。

《小倩》到底是怎样的好呢?我认为它是香港动画的最高作,这一点很明确。它还再度改写了《倩女幽魂》的故事。并且,徐克自己亲自为一条狗配音,这条狗的情感比金还要坚。

蒲松龄或许未曾料到,有朝一日会诞生一种名为电影的事物。他所撰写的那些故事,竟会以这样的方式被反复地进行翻拍。

崂山鬼恋的开头,先讲蒲松龄的墓,再讲故事出自《聊斋志异》

而《聊斋志异》的故事,正在,以及即将继续发生。

七零年代·发轫

传统故事,教化意义

https://img2.baidu.com/it/u=4284684362,2590772195&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208

老实说,在 1980 年之前,香港的恐怖片表现并不出色。尽管有一部很有分量的《倩女幽魂》。

香港早期的恐怖片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取材源自中国传统故事。你瞧,最早的那几部恐怖片,像《古墓冤魂》以及《女摄青鬼》,它们呈现的都是古装女鬼的形象。

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人们对待恐怖片通常持有远观的态度。而恐怖片的题材,大部分是从古典小说中选取而来的。

1966 年的《画皮》,也是取材于《聊斋志异》。当年凭借特效化妆技术曾经很受欢迎。年纪稍大的人或许还有印象,这部电影曾经被引进内地,然而据说在吓死了人之后,就很快被下架了。

传统的电影往往都担负着“教化”的作用,恐怖片也不例外。

早年《夜半歌声》走红之后,香港除了之后张国荣的那个版本,还另外拍摄了三部《夜半歌声》,这三部说的基本上都是同样的人装鬼的情况。

有很多像《夜半的鬼影》这样装神弄鬼的电影,它们的目的大多是引导出某个道理,甚至能触及热门的社会话题。

出现鬼的电影呢,对于当年的长凤新电影公司而言,通常是取材于《聊斋志异》。并且,在电影结尾还会加上几句有教育意义的话,同时配上一个蒲松龄读书图,以此告诉你本故事纯属虚构。

像这部“聊斋之劳山道士”就比较说教,结局还算正能量

这个格局的改变是从七十年代开始的。

七十年代对香港电影而言有几件极为重要的事。其一,粤语片开始兴起;其二,新浪潮得以出现;其三,“奇案”类电影开始出现。

1974 年,麦当雄还在电视台时拍摄了一套名为《十大奇案》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大多取材于社会新闻,并且以每集讲述一个故事的形式,引发了轰动。

之前我们也详细写过其中几个故事:

香江首宗碎尸奇案:健美先生与女歌星的悲情人生

香江奇案之“豪门劫”:霍乱时期的兄弟仇杀

香江奇案之“雾夜飞尸”:她远渡重洋见笔友,却被抛尸楼底

电影界有所行动,开始着手拍摄《香港奇案》系列电影。第一部在 1976 年 1 月上映,其片长为 90 分钟,且被分为三个故事,这部电影同样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我们讲过的龙虎武师出自这个系列,即香江奇案之龙虎武师:讲述了舞女和“软饭佬”的爱恨情仇。

这个系列的火程度如何呢?仅在 1976 年和 1977 年这两年,就上映了五部“奇案”电影。之后,各种“续篇”不断涌现,例如著名的《香港奇案之强奸》(还有《强 J 系列》的各种诱惑等)……然而,那已经不能被称作恐怖片了。

时至今日,我依然清楚地记得“灶底藏尸”的故事。这故事曾是我的童年噩梦,并且它比“雨夜屠夫”还要早,比“伊波拉病毒”也要早……

但,这些都与鬼怪无关。

早年的香港,鬼怪传说相当兴盛,尤其是在娱乐圈,各种怪谈不断,这其实很难让人理解。

李翰祥曾讲过一个关于影城闹鬼的传说,很多人听到了宿舍的敲门声,还听到了女人的喘息声,并且看到了披头散发的女鬼等情况。

而那个宿舍,则是有两个演员上吊而死的地方。

他们请了法师来进行驱魔的行动。说起来也很奇怪,在这之后就再也没有任何人听到过那种奇怪的声音了。

另外,初代的聂小倩林凤,在走红之后选择了急流勇退。1967 年,她嫁给了九巴创始人谭焕堂的儿子谭永成。这样也算是嫁入了豪门。然而,在 1976 年,她却因为服食了过量的安眠药而身亡。

她的独子在 1999 年离世,更为离奇的是,他婚后仅三个月就因服药过量而亡。她的丈夫谭永成在 2000 年因心脏病离世。

当年的香港有很多很多这样的奇闻逸事,然而奇怪的是,很少有人会将其拍成电影。也许是因为人们相信,所以才会心生忌惮。

或许是因为心生忌惮,所以在拍摄恐怖片时经常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例如在七十年代的那部大制作合拍片《七金尸》中。

《七金尸》是一部很特别的影片。它的阵容颇为强大,导演分别是拍摄过《冰海沉船》的罗伊沃德贝克和武侠界的大宗师张彻。主演有拍摄了无数部德古拉形象的彼得库欣以及邵氏电影公司的当红明星姜大卫。

故事讲的是姜大卫与范海辛在重庆将吸血鬼德古拉伯爵消灭掉了。 姜大卫和范海辛在重庆联手把吸血鬼德古拉伯爵给干掉了。 姜大卫在重庆与范海辛一同干掉了吸血鬼德古拉伯爵。 姜大卫携手范海辛于重庆把吸血鬼德古拉伯爵干掉了。 姜大卫和范海辛在重庆一起干掉了那只吸血鬼德古拉伯爵。

土洋混杂且制作规模庞大,其结果就是如今你只能将它当作喜剧片去观看,而在香港影坛,也正因如此,很多年都没有再拍摄过僵尸题材的电影。

恐怖片的真正复兴,则要到八十年代之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元节特供:香港恐怖片怪谈系列之聂小倩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