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金管理现状分析:领导重视不足与制度缺失的深层问题
企业如何做好资金管理一、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
(一)领导不够重视、没有专门的部门,缺乏专业人才
这种现象在制造企业尤为严重。制造企业具有特殊性。其业务流程最为复杂,通常包含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等过程。这类企业的大多数领导大多是从制造或销售领域起步的。他们往往对企业的资金管理不够重视。许多企业都没有配备专门的资金管理人员。更别说设立专门的资金管理部门了。资金管理一般只是由会计人员来兼任,没有专门的资金管理专业人才。兼职资金管理人员大多充当的是统计员的角色。
(二)资金管理没有一整套完整的制度
制度对企业经营管理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起着基础性保障作用。多数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没有构建起一整套完整的制度。因为缺乏统一的财务资金调控制度,也没有统一的资金管理信息平台,导致信息传递渠道不够顺畅,财务、资金结算、投资、融资等方面的信息无法集中起来。这使得企业决策者难以做到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控资金信息,进而无法实施有效的决策、管理、监督和控制。
缺乏准确且科学的资金预算,难以做到在事情发生之前进行计划,在事情进行过程中进行控制,以及在事情结束之后进行分析。
许多企业未做资金预算。有些企业的资金预算编制较为粗糙,且执行偏差较大。这些企业编制资金预算的时间间隔过长,难以及时且准确地掌握现金流量。还有些企业的预算管理内容仅仅局限于费用预算和利润预算,而没有资本预算和资金预算的内容。这些企业对资金预算的重视程度不足,无法实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以及事后分析。
(四)企业资金风险高,随时处在资金断裂的火山口
多数企业的会计报表显示盈利情况颇为可观,然而其资金状况却十分紧张。究其缘由,主要是存在大量的赊销行为、高额的库存以及随意地向外出借资金等情况。企业面临着较高的资金风险,随时都像是处在资金断裂的火山口之上。历史上曾有一些国际知名的大公司。它们的资产尚未达到资不抵债的地步。然而,因资金运作出现失误,致使资金链中断。这使得经营活动无法正常维持下去。最终,这些公司被迫破产关闭。然而,其中的教训却未被引起重视。
(五)资金收益率低,浪费现象严重
不少企业经营效益良好,手上有大量现金存于银行活期账户以获取利息,然而资金收益率偏低,浪费现象较为严重。部分集团公司内部成员企业存在资金闲置与短缺无法调节的情况,资金充裕的机构对闲置资金缺乏有效的理财方式,而资金短缺的机构却仍向银行大量贷款,导致财务费用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企业存在多头开户的现象,使得集团无法对资金流动进行有效监控。
二、企业资金管理的目标
资金作为金融资产之一,它跟其他金融资产一样具备三个特性。其一,流动性与收益性呈反比,即流动性越强,收益性就越低;其二,收益性与风险性成正比,通常情况下,风险越高,要求的收益也就越高;其三,流动性与风险性呈反比,也就是流动性越强,风险越低。四是要达到流动性、收益性和风险性的最佳平衡。
实现企业资金管理流动性的措施;实现企业资金管理收益性的措施;实现企业资金管理风险性的措施;实现企业资金管理流动性、收益性和风险性三者最佳平衡的综合措施
https://img0.baidu.com/it/u=3731597335,390213135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707
(一)设立内部专门的资金管理部门或人员
财务人员,尤其是财务总监和财务经理,需利用各种可能的时机,与公司领导进行资金管理理念的沟通。其一,要让公司的最高层对资金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是开展工作的前提条件,倘若领导不重视,那么一切都将只是空谈。其二,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专门的资金管理部门或者安排专门的管理员。企业若不属于集团公司,或者只是集团的成员企业,那么可以考虑设置专门的资金管理员;倘若企业是集团公司,就可以考虑设置专门的资金管理部门,并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去选择统收统支模式、拨付备用金模式、资金结算中心模式、内部银行模式或者财务公司模式。
(二)制定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
资金管理制度可分为基础性的制度和操作层面的业务流程制度。
资金管理制度对各项资金活动顺利开展起着基础性保障作用,需大力促进资金运作的合法性与规范性。企业应依据法律法规以及自身管理需求,把资金管理制度加以完善,对资金管理进行强化。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主要涵盖资金授权、批准、审核等方面。仅有基础性的资金管理制度是不足的,还需将操作层面的业务流程制度予以完善。企业设计资金活动相关制度时,需重点明确各类资金活动的业务流程。要确定每个环节的工作内容,以及每个步骤应履行的程序。并且要将这些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人员身上。
对于各项资金管理制度的制定,首先要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可以通过电话、当面、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充分沟通,也可以召开专门会议。同时要听取有关部门和人员的意见。制定出草案后,需发邮件广泛征求意见。要收集整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必要时进行讨论,有时需多次反复讨论。达成一致后,送有权批准的领导审批。审批通过后进行张贴、扫描,再将邮件发至各有关部门人员。各有关部门人员阅后在背面签字认可,然后存档。
好的制度和措施,若仅停留在纸面,未被严格执行,就只能成为形式而无法发挥实际效果。制度执行是否到位,对整个资金活动能否取得实效至关重要。只有严格执行,才能够确保实现企业的资金管理目标。
(三)完善和严格执行科学的资金预算管理制度
科学的资金预算管理对于实现企业资金管理的流动性、收益性和风险性的最佳平衡非常关键。资金预算需贯穿资金管理的全过程,这样有利于公司进行全方位的资金管理,从而提高公司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益,以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
企业的资金预算通常分为年度、季度和月度预算。部分企业还会编制更为细致的周预算和日预算。我们认为,企业有必要编制更细的日预算和周预算,这样能够保障企业资金管理的安全性以及收益性达到最大化。当准确且科学的资金预算编制完成并获得批准后,企业的各级管理层以及各部门管理层都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切实做到“谋定而后动”。科学的资金预算应贯穿于企业全面预算的全过程,年底或年初编制
下一年的年度资金预算,在每个季度的第一个月编制该季度的资金预算,并且在每月月初编制月度资金预算。资金预算的编制需分为经营活动预算、筹资活动预算、投资活动预算这三个部分,首先编制经营活动预算和投资活动预算,之后再编制筹资活动预算。资金预算由资金专员进行汇总编制,同时由财务经理或资金经理进行复核,接着由财务总监进行最终复核。对于年度的资金预算,应当上报给公司董事会进行讨论并获得批准。要切实地推行以“资金预算管理”作为中心的新型且科学的资金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
在预算的分析方法方面,会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分析法以及营运资金管理模型。并且会采用文字、图表、实例相互结合的形式。各级财务总监会亲自对分析进行修改,也会亲自撰写分析点评。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预算与预测分析的质量,从而为管理层团队和董事会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四)严格控制资金管理中的各类风险
资金管理存在着诸多不同的风险,然而风险并不可惧,重要的是能够实现可控。以下是几类风险的情况:
1、对筹资投资合同审核不严导致的风险
https://img2.baidu.com/it/u=3239533358,2733668909&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735
银行提供的筹资投资合同、协议为格式条款,通常会载明筹资投资数额、期限、利率、违约责任等内容,并且条文通常较长,短的有几页纸,长的则达几十页纸。若公司的资金管理人员由会计人员兼任,工作会特别繁重,在这种情况下,对合同的审核很容易流于形式,会匆匆忙忙地让董事长签字和盖章。因此,银行等外部机构提供的筹资投资合同、协议,需让公司专业资金管理人员逐条进行审核把关。在必要情况下,还可借助外部中介机构,以严格控制因对筹资投资合同审核不严而引发的风险。
2、无法支付到期债务风险
任何筹资活动都需支付相应成本。债权类筹资活动的相应筹资成本表现为固定利息费用,它是企业的刚性成本,企业必须按期足额支付,以此作为资金提供者的报酬。股权类筹资活动方面,虽无固定利息费用且无还本压力,但保证股权投资者报酬同样重要。企业需认真制定股利支付方案,涵盖股利金额、支付时间、支付方式等。若股利支付不足或对股权投资者报酬不足,就会致使股东抛售股票,进而使企业股价下跌,给企业经营带来重大不利影响。
3、外汇风险
笔者之一原本所在的公司,其出口业务占比较大。该公司的主要结算货币是美元。而人民币对美元一直在持续升值。这使得公司承受着巨大的外汇风险。公司为应对外汇风险,采取了套期保值等风险屏蔽措施来规避外汇交易风险。2009 年下半年,公司将人民币贷款全部切换为美元贷款。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美元融资利率低,另一方面是可以从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4、税务风险
税务风险容易让人忽视,但是在资金管理中得必须考虑的风险。财税 2000 年 7 号文件规定:企业主管部门或企业集团中的核心企业等单位(以下简称统借方)向金融机构借了款之后,把所借的资金分配给下属单位(包含独立核算单位以及非独立核算单位),并且按照支付给金融机构的借款利率水平,向下属单位收取用于归还金融机构的利息,这种情况下不征收营业税。统借方会把资金分拨给下属单位,不能按照比支付给金融机构的借款利率水平更高的利率向下属单位收取利息。要是不这样做,就会被视为具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性质,应该对向下属单位收取的利息全部征收营业税。所以一定要合理地确定转贷利息标准,以此来降低纳税风险。不同国家的税务制度,在企业现金管理方面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而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现金管理实施的成本效益上。
(五)转变传统的营运资金管理方式,利用闲置资金进行投资理财
1、将资金管理的目标定义为利润中心
传统做法是把资金管理目标定义为成本中心,觉得资金管理部门无法给企业创造利润。随着时间变化,许多企业把资金管理目标定义为利润中心。据调查资料表明,在 2004 至 2005 年期间,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将资金管理目标定义为利润中心,而非成本中心,集团企业更注重资金的增值保值功能。2004 年,这个比例在世界 500 强企业中为 59%。2005 年,这个比例猛升到了 87%。
过去注重利润表,轻视资产负债表,是利润表观;现在转变为注重资产负债表,这是资产负债表观。
传统商业模式过于注重企业盈利,这使得大量营运资金被占用,常常会导致企业出现资金周转方面的问题。2006 年国家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很多变化的地方体现出了重资产负债表观的导向。同样,在资金管理方面,也应该从过去注重利润表、轻视资产负债表的利润表观转变为注重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负债表观。很多企业以“战略库存”为旗号,低价采购了过多存货,致使存货大量积压,形成了“战略包袱”;为盲目追求销售额,进行了大量赊销,应收账期不断延长,库存和应收账款占用了大量现金。企业应当权衡因低价买进过量存货而节省的成本与管理这些存货的额外开支到底哪个更高。企业应当时常对客户进行准时付款的提醒,目的是缩短整体的应收账期。对于应付账款,只要不影响企业的信誉,就应该尽可能地推迟支付。
3、利用闲置资金进行理财
企业通过挖潜,或许能“挤出”大量多余现金,这样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筹资,进而节省大量不必要的筹资费用。倘若企业确实有多余资金,就不要将其放在活期存款账户中,因为目前活期存款年利率仅约 0.4%,如此低的年收益率,无论从何种角度看都是对资金的浪费。企业进行一些风险低、保本保证收益型的投资理财,能够大幅提高资金收益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