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汝瑰:中共最大红色间谍的传奇人生与抗战胜利的隐秘故事
郭汝瑰是载入史册的人物,他是个传奇。他是中共插入到国民党内部的间谍,且是其中最大的红色间谍。他是黄埔5期生,早年加入共产党,后失去组织联系。
在抗战期间,因其具备出色的参谋能力而备受陈诚的赏识,从而成为土木系十三太保中的一员。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他晋升为国防部作战厅长。
他日抗战获得胜利,你身为抗日名将。当你乘舰经过吴淞口时,如果看到波涛如同大山一般,那便是我前来见你了。
故事要从小郭刚从国民党陆军大学毕业开始讲起。
本来,毕业之后,郭汝瑰因为成绩优异,留校教了两年书。
小郭有一位陆大同学,名叫曾粤汉。原本他是要前往师部担任参谋的,然而他却不想去。
他希望能去到十八军下属的四十二旅担任旅长一职。因为旅长能够管理人员、钱财以及枪支等事务,他觉得这比只是个没有实际职权的空头参谋要强很多。
师部需要参谋,所以小曾拉同学郭汝瑰来充当壮丁,以填补他的空缺。
立志救国的小郭决定从书斋中走出。他辞去了教职。然后去了十八军,担任一个师部参谋。
这个十八军属于陈诚的部队,郭汝瑰是机缘巧合之下打入了陈诚的“土木系”。
所谓土木系不是现今的土木专业。它是陈诚起家的老部队,包括十一师和十八军。
十一和十八,将它们的汉字拼在一起就是“土木”。土木系在国军的嫡系当中属于嫡系里的嫡系。
曾旅座的好日子没过多久,淞沪会战就爆发了,接着日寇在上海登陆。
日寇在上海闹市行军
十八军属于右翼军。按照部署,曾粤汉所率领的四十二旅需要在南塘口对日军进行阻击。
红色箭头是国军、蓝色是日军
仗尚未开打,曾粤汉这胆小如鼠之人,就被日本人给吓得茶饭不思,在旅部中对任何事情都不管不顾……
师长看了之后,觉得一将没有才能,会让三军非常劳累。于是,师长赶紧派遣副师长去代理四十二旅的职务。
副师长久经战阵,他明确地表示:自己宁愿被送到军法处,也不愿意跳进这个火坑。
想来想去,你不进入,我不进入,那谁来进入这个地狱呢……谁来代理这个旅长呀?
有个人不知是哪个不懂事的,想到了郭汝瑰——这人说郭汝瑰当初不是去填曾粤汉的那个坑,来担任参谋长的吗?现在他也能够顶替曾粤汉,去代理四十二旅……
当师长找到小郭,准备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苦劝他去代理旅长时。
郭汝瑰令师长感到失望,师长的各种说辞都未能实现,小郭迅速行动,使得师长还没来得及张口,就已经……
就先开口了:“要不我去四十二旅。”
于是,郭旅长走马上任,就要迎来他传奇一生的第一个辉煌时刻。
战局发展迅速。小郭抵达了四十二旅,他在阵地上逐个地认识了各个营团的主官。
接下来的几天里,每当有下级通过打电话或者派遣传令兵来倾诉苦衷,讲阵地守不住的时候……
郭汝瑰就冲出掩体,在日军的狂轰滥炸下督战。
四十二旅的官兵看到旅长都决定拼死一搏,自己自然也不会退缩。他们都把阵地当作自己的坟墓,无论死在哪里,就将埋葬在那里。
淞沪会战中的国军德械师
到了最危急的第五天,八十四团团长邹毓南带伤来哭诉:
说要给团里的兄弟留个念想,倘若都死光了,到了逢年过节的时候连个可以烧纸钱寄托哀思的人都没有……
郭汝瑰那多聪明,听话听音,马上明白邹团长意思是想撤了。
他立即拿出纸笔,刷刷点点就给师长留了一篇遗嘱。
这篇抗战史上最浪漫遗书大意如下:
“我八千健儿已经牺牲殆尽,敌攻势未衰,前途难卜。
如果阵地还存在,那我就能够活着回去晋见钧座。倘若阵地失守了,那我就会牺牲在疆场上,让自己的身体化作泥土滋养野草。
他日抗战获得胜利。你身为抗日名将,当你乘坐军舰经过吴淞口的时候,如果看到波涛如同大山一般,那便是我前来见你了。
我拥有两支钢笔。请给我的两个弟弟每人一支。我那只手表将留给我的妻子方学兰作为纪念。
-—郭汝瑰
人若不到困境绝境,写不出这种直透心灵的文字。
从古至今,我们曾见到过众多文人名将留下的遗书和绝笔。与那些卿卿我我的哀怨诗词相比,在国破家亡的关键时刻所写下的绝笔书信,更能让人深深地为之动容。主编推荐大家通过微信搜索并关注公众号“洪七读书”,这样就可以阅读到更多精彩的好文。
邹团长看到了旅长的遗书,基于此,他自然觉得不好意思提出撤退的要求。接着,他转身返回了阵地,并且与日军展开了拼死的战斗。
看到郭汝瑰遗书的,有一个人是邹团长,还有另一个人,此人后来被毛主席称为“狡如狐、猛如虎”,他就是胡琏。
胡琏当时担任旅长一职。由于实在难以找到合适的民房,所以他只得与郭汝瑰共同使用一个旅部。
某一天,胡琏手下一个团长给他打电话,说没子弹了要补给。
小狐狸没好气,兵荒马乱我到哪给你弄子弹,自己想办法!
郭汝瑰在旁边赶紧打手势提醒:
他要子弹的目的是假的,而想要回撤才是真的。因为没有弹药了所以退下来,这样的话军法处也不好对其进行处罚,我可以借给他一些子弹让他送过去。
这下一语惊醒小狐狸,郭公真是洞悉人心,这都被你算到了……
从此胡琏特别信郭汝瑰。
郭汝瑰带领四十二旅与日军展开反复的冲杀,历经了七天七夜,原本有 8000 多的壮士,最终只剩下 2000 多人。
友军来换防时,主阵地依然在手中,这使得上级对小郭刮目相看,也让同僚对小郭刮目相看。
当时淞沪战场的惨烈状况是这样的:郭汝瑰回忆说,一般情况下,一支国军的一流部队,仅仅能够支撑七天就会全部牺牲掉。
注意!这里是牺牲殆尽而不是四十二旅的剩2000多人。
冯玉祥回忆道:每天都有一个师接着一个师被投入到战场中。有的师在不到 3 个小时的时间里就损失了一半的兵力。有的师在支援了 5 个小时后,死了三分之二。这个战场就如同一个大熔炉一样,将投入进去的兵力都熔化掉了。
郭汝瑰写下了绝命书,他并未牺牲。在八千勇士作战到只剩下两千多人的时候,部队按照部署进行交替掩护撤退,他也因此得以留存下来,继续去完成他一生中更为宏大的传奇。
国军以血肉之躯在正面战场抵挡了日军的枪林弹雨。然而,日寇凭借着制海权,从金山卫的侧翼实施登陆行动,其目的是截断国军的退路,企图将十几万国军精锐像包饺子一样包围起来。
郭汝瑰知道,这时候必须撤了。
https://img1.baidu.com/it/u=1175589087,705385274&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888
但等了很久都没有等到撤退命令……接着就去询问隔壁六十六军的参谋长,而这位参谋长是他在陆军大学的同学。
同学:“啥!你没收到撤退部署?”。
上峰早就下达了撤退部署,并且按照计划,郭汝瑰的四十二旅与六十军进行交替掩护而后撤。
小郭从同学那里获取了自己部队的撤退时间路线,这很可笑。他还将这些信息反向发给了师长。理论上来说,撤退命令应该是由师长下达给他的……
十八军的通讯班也该拖出来毙一毙,他们居然不知道这么大的事。
在撤退的路上,日本人的飞机进行了狂轰滥炸。郭汝瑰忽然察觉到水里有一个人,其穿着国军的军服。将其捞起来后一看,竟然是浑身湿答答的军团长薛岳。
这位后来被日本人称作“长沙之虎”的名将,此次统帅部遭遇日军小分队的奇袭,薛岳通过跳水得以逃脱,幸亏被郭汝瑰救起……
郭汝瑰将薛岳捞起并进行打包,随后带领着四十二旅的兄弟们持续地撤到了武汉的外围地区。
薛岳
这时,曾旅座的病情突然好了,不再需要药物治疗。他能吃得下东西,睡得很香。并且,他又把四十二旅要了回去。
小郭只得回去担任参谋一职。幸运的是,原先的师长晋升为军长了。在这种情况下,郭汝瑰便成为了五十四军的参谋长。
他将以军师的身份,为接下来的武汉会战出谋划策……
一帮高级将领没有看出这个计划的危险,并且真的打算按照这个送葬路线去执行。
这个作战方案如同南京守卫战。武汉三镇环形阵地只要有一处被突破,就会导致全军崩溃……并且和南京战役一样,背水列阵,一旦失利就无处可逃……此战不应该死守武汉三镇,而应借助幕府山和大别山等有利地形,在外围逐次狙击。倘若某部被突破,其余部队也有机会进行撤退。
淞沪会战后,郭汝瑰指挥四十二旅进行撤退。在撤退过程中,他顺路将落水的薛岳救起并妥善安置,随后一路撤至武汉外围。此时,四十二旅的原旅长曾粤汉突然恢复了健康,又将四十二旅要了回去。
小郭只好回去当参谋,成了五十四军的参谋长。
蒋介石早期亲近德国。在蒋纬国留学这件事上,用的是德国的;在武器进口方面,用的是德国的;在军事顾问方面,用的也是德国的。
所以,军事会议上,德国顾问的话语权很大。
原先,在德国顾问韩里西斯的提议下,武汉三镇已成为大工地,国军围绕武汉大力构建环形工事。
小郭再次观察德国人的排兵布阵,丝毫没有汲取南京保卫战的教训,竟然将部队如同撒胡椒面一般平摊在三镇……
武汉三镇被大江分割,没有江面控制权的国军,只会被分割吃掉。
郭汝瑰心中感到不安。他在陆大念书的时候,教官是德国人。如果他胆敢在课堂上做出这种处于绝境、背水一战的部署,那肯定会被严厉批评甚至被批得体无完肤。
现在德国顾问居然这么部署,会不会是德国人要坑我们?
在战前会议到来之时,党国的那一群高级将领竟然没有察觉到这个计划所蕴含的危险,竟然真的打算依据这个送葬路线来执行……
郭汝瑰在心里思考着,如果有一天我将这些人引领到不利的境地,他们很可能察觉不到!
但这次小郭坐不住了,给主持会议的陈诚递了个条子。
陈诚看到郭汝瑰(因郭汝瑰比较矮,同学或上级有时称他为小鬼)要发言,便让他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郭不客气地说:“这个作战方案,就如同南京守卫战的翻版。武汉三镇环形阵地只要有一处被突破,那么全军就必定会崩溃……并且就像南京战役那样,背水而立布阵,一旦遭遇失利,连逃跑的地方都没有……这场战斗不应该死守武汉三镇,而应该借助幕府山和大别山等有利的地形,在外围逐个进行狙击。倘若某一部队被突破,其余部队也有机会进行撤退(后来长沙保卫战就是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作战的)。”
大家听完连呼妙计,连一向自负的陈诚都全盘采用。
果然武汉会战相对南京保卫战,伤亡小得多。
武汉已失守,然而达到了消耗日军的目的。国军并未有重大损失,日军被迫停止了战略进攻,抗日战争由此进入了相持阶段。
陈诚心满意足,四处吹嘘自己用兵如神,觉得自己这波的难度系数几乎能和四渡赤水相媲美。主编推荐大家微信搜索并关注公众号“洪七读书”,以便阅读更多精彩好文。
如果没有郭汝瑰,国军极有可能在武汉保卫战中葬送精锐。那样的话,后来的抗日战争会变得更加艰难,甚至有可能夭折。
陈诚从此,更加对小郭另眼相看,觉得他是个将才。
武汉会战刚结束,陈诚有提拔郭汝瑰的想法,于是让郭汝瑰去接手国军的“暂五师”。
当年在战场上与日本人进行真刀真枪的交锋,都不曾有过畏惧。然而现在面对一群国军手下,却表现出了胆怯。
然而,在国军里,没有外快,你连队伍都带不了。
老郭的回忆录对这段岁月饱含怨念。暂五师每月给他汇的钱,无法维持他与老婆的最低生活。当时他虽在部队编制内,但一个师长的工资竟连两口人的生活都难以支撑,这实在是太过分了。
郭汝瑰最为失望的是:一个像他这样连年抗战且位至师长的人,在当时的情况下,地位并不算低,然而仅仅因为不贪污就没了饭吃。
看看,国土沦陷之后物价开始飞涨,国军发给一个士兵的粮饷已经无法养活这个士兵了……
郭汝瑰的学长王耀武正在开饼干厂、被服厂养活士兵。
郭汝瑰的另一位学长黄维,是个书呆子。
他不像王耀武那样具备经商才能。为了确保士兵能有温饱,他不得已采取了吃幽灵空饷的办法,也就是瞒报阵亡人数,接着用这些已阵亡士兵的薪资去补贴活着的人……然而,这一举措被何应钦举报了,这让黄维非常生气,以至于他卸甲不再干了。
郭汝瑰将要接手的“暂五师”,其所属为湘军何键的部队。蒋校长为了逐步给军阀部队掺入人员,就派遣嫡系将领去逐渐接管以及改编这些杂乱无章的队伍。
但前任师长戴季韬在交接军务的时候(此人并非戴季陶),忽然表现得如同一个小姑娘那般,满脸娇羞,并且扭扭捏捏地说道,师里存在一些账目差了一点……
差一点是差多少啊?
郭汝瑰一查账,哪是差一点!
兵丁、枪支、弹药、被服都不够数,都不是差一点!而是差多了!
幸亏这个暂五师不进行积肥的工作,不然肥料的供应就无法匹配,这位戴师长真的是什么都想要去贪占啊!
新任的郭师长不敢逼得太急,因为他担心把这位前辈逼到绝路,导致前辈拉着部队去落草为寇。之前有过国军军官因为害怕受罚,而带着队伍去落草为寇的情况。
郭汝瑰在那年是一个书生,他是通过考试而获得职位的,就像是小镇里努力做题的人,并没有什么深厚的权谋和阴险的经验。
当时只得无奈地接受了,心里憋屈地在交接表上签了字。从这之后,师里的亏空,就由他郭汝瑰一个人来承担了。
这一签倒让戴季韬不好意思……
按照当时的陋规,这种物资与账面不符的交接都可以讲价。
比如比账上少一万,你返我个三千五千,毕竟亏空要继任者来担。
但看到郭汝瑰没有二话,如此爽快地签字,戴师长内心反而觉得过意不去。
戴师长是场面人,办事敞亮、不能白占郭汝瑰的便宜。
临别前,他对小郭说,他在某个仓库存了几斤米,因为带着麻烦,所以打算把这些米送给郭老弟当作见面礼。
郭汝瑰这小兄弟当时的想象力不足,他认为师长贪污的话,最多也就是贪个几百斤或者上千斤。
结果到地方一看,仓库都满了,至少几十万斤……
原来暂五师编制上有七千人,但实际只有三千。
其中有四千人的差额被师长以及各级军官一起吃了空饷,这在国军当中是一种惯例。
单说吃空饷的口粮,军政部规定每个国军士兵一个月领四十斤米。
https://img0.baidu.com/it/u=1912573358,68827647&fm=253&fmt=JPEG&app=138&f=JPEG?w=759&h=427
四千人有虚报的空饷,而每一份空饷按四十斤来计算。暂五师每月仅在米这一项上,仅因这虚报的空饷就能贪污一万六千斤。
如果只是领取空饷,那还算不上清正廉洁的良心师长。倘若再黑心一些,克扣一些军饷,喝一点兵血,每个月都有可能光着屁股去冲击福布斯榜……
看到这别以为国军伙食好,他们一个月有四十斤大米。有人说在计划经济时代,自己一个月仅有三十多斤。要注意,国军伙食表里没有副食,尤其没有食用油,菜里没油的话,一顿能吃一斤饭就像玩似的,吃了很快就会饿。
小郭看到这都震惊了,这么多米怎么办?
如果他只有百来斤的力气,他就会把这些米扛回家煮粥。然而,这么多的米,他既搬不走,也藏不住。他立刻让人去把戴师长追回来,因为这些米实在是太多了,他受之有愧……
据传信的人回来说,戴师长得知此事后只是淡淡一笑,然后告诉他这些米原本是用来和郭汝瑰讲价的。
没想到郭老弟这般爽快,我戴季韬可不能让兄弟们看笑话。既然郭老弟不要,那就把米送给暂五师吧……
于是郭师长在师部开会,这些米该怎么办?要不要上缴?
师参谋立刻站出来进行阻止。前任戴师长是怀着一片好意的。如果这七十万斤米上缴了,那不就相当于把戴师长给举报了吗?
听到这,郭汝瑰的反应像是做了离子烫,连后脑勺的头发都竖了起来。他心中暗想:“还没来得及清点呢,你怎么就知道有七十万斤?”随即,老郭顿时感觉到有问题。
另一个团长试探道:“既然戴师长说要把米送给师里,那我们就别拂了戴师长的美意……我明确表态,戴师长主要是想送给郭师长,这米郭师长应该占大头……不然我不会答应!谁劝我我就跟谁急!”
下面的团长参谋积极响应:“郭师长与戴师长有着特殊的关系,如同异父异母的亲兄弟一般,兄弟之间互相赠送些东西是很平常的事。”
郭汝瑰冷眼旁观这些艺术家的表演。倘若大米没有这么多,仅仅只有几千上万斤。在这种情况下,郭汝瑰依然敢拍着桌子向他们宣扬三民主义,还会提及什么叫贪生怕死莫入此门,什么叫升官发财请走他路……
但这个米太多了。
足够让这帮家伙铤而走险。
自己在暂五师中,一是没有死党,二是没有亲兵。倘若万一被打了黑枪,那么这帮人肯定会一致地说这是日本特务干的……
郭汝瑰当年在战场上和日本人真刀真枪的干,都没怕过。
现在混在一堆国军手下里,倒是怂了。
不行就得怂,看样子这些人从接到调令开始就一直在惦记这批米,要是吃不到米,就会喝人血!
他提出了一个折衷方案,一部分米用来弥补你们各团的亏空(要知道,账面亏空不只是师部有,各团也存在),而剩下的米如果分掉就太可惜了。我给你们讲讲怎样能够发财,让钱能够生出更多的钱——
于是暂五师的这场“群英会”被分成了两部分。上半场是连哄带吓,师里的各级军官都要分取利益。下半场是郭汝瑰讲授的投资理财课程,内容为“宋美龄是如何让钱去产生更多的钱的!”
宋美龄是在纽约炒房,暂五师没这个资本。
就洞庭湖边买了五百亩淤沙地,办了一个——名叫“守本农场“。
这个命名表明,郭汝瑰没有商业帝国方面的梦想,他只想着守住这一点本钱就可以了。
当然,这五百亩地的主要部分是各级军官的,会给师里的遗孤或伤残军人留下一些微薄的待遇,让他们能够有所依靠。退伍士兵也可以以比较优惠的价格在这里当佃户,这样至少不会出现像三毛那样参军后,退伍就只能去要饭的情况。
这七十万斤米给郭汝瑰带来了危机。然而,对暂五师而言,这却是一笔“天使投资”,使得暂五师的战斗力提升了一个层次。
4、周总理找他借钱订外卖
中原突围期间,李先念率领的五万人被三十万国军包围在一个纵横还不足百里的小山坳之中,以至于想买粮食都无法买到。
1946 年 6 月之际,国、共、美三方组建了一个军事调停小组,其目的是调停武装冲突,并且阻止中国迈向全面内战。
就在会议间隙,周总理私下跟郭汝瑰打招呼——
小郭,希望能借五个亿去购买粮食。让国军充当外卖骑手,给李先念送去一餐。
军调小组三方代表,从左至右:张治中、马歇尔、周恩来
郭汝瑰听闻这个请求后,感到十分困惑。在之前的和谈会上,国军既不允许李先念部撤出,还封锁了粮食进山的道路,这明显就是要将李先念这支队伍置于死地。
现在怎么会借钱给你,还给你送外卖?
国府上层听到郭汝瑰的报告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不但一口答应了下来,并且还暂缓了对李先念部的绞杀行动。
事实表明,郭汝瑰仅考虑到了第一层情况。而国民党的那些大佬们,他们所处的层次已经是第二层了。
国府实际上根本没有打算拿出这笔钱,而是利用这个机会向马歇尔诉说自己的贫穷,让这位美国的五星上将、三军总参谋长提供美元版的借贷服务,给李先念提供一些物资,而国军则负责将这些物资送过去。
到时国军不仅赚了粮食钱、跑腿钱,这些外卖还送不到共军手里。
就算国民党想到了第二层,但周总理这波在大气层。
我方从未幻想过国军能够送外卖。然而,只要马歇尔所提供的这笔美元没有到位,国军就不会舍得将李先念吃掉。
不然人没了,钱就没了。
这笔空头美元为李先念争取到了极为宝贵的半个月时间,使得他能够有机会重新进行部署,之后成功从三十万国军手中实现了“中原突围”。
当初郭汝瑰以国民党代表的身份加入这个军调小组。他那时还很天真,以为和平即将来临。他觉得中国即将结束清末以来一直存在的饥荒战乱。他渴望能够“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
国府这边完全是在敷衍了事,将调停当作赴宴一般。国军的谈判负责人更换得极为频繁,比网约车司机换得还快。后来由于没有重量级人物来支撑场面,便干脆让郭汝瑰来主持谈判。
因为谈判各方的地位需要相互匹配,所以周恩来和马歇尔不直接出席。基于此,各方的级别都降低了一级,在我方这边,由高级参谋童陆生担任领衔人物,而在美军方面,则由上校辛克尔作为代表。
童同志极为谨慎,一直怀疑条文当中存在埋伏。他生怕自己落入国民党的阴谋诡计之中,对待谈判的态度就如同对待高考现场一样严肃认真。
他会先朗读一篇条文,接着逐字逐句进行阅读理解,并且总结出中心思想。对于数学应用题,他也没有落下,童高参常常能够发现国民党的那些小伎俩:
说好是按照我党一个师、国民党五个师的比例来进行整编的呀……按照你所给出的驻地表来看,加起来我们少了一个师的编制呢。
接着存在中英翻译题,由于条约具备英译本,童高参需要进行做题式的逐字逐句翻译,若放到现在,考托福雅思都毫无问题。
但郭汝瑰等不了,多拖一天全面内战的风险就大一分。
他毅然冒着被暴露的危险,对童同志说道:“这部分条文是无关紧要的,不存在圈套。要是有问题,我会给你暗示。你提出要保留疑问,之后回去问董老(董必武),你就会明白了……”
郭汝瑰隶属董必武这条情报线——洪七注。
童听得一脸震惊,两只眼睛瞪出如同 100 瓦镭射光般的光芒。心中暗想:“这个国民党反动派在耍什么花样?他究竟有着怎样的阴谋诡计……”
第二天开会时,童陆生向郭汝瑰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他得知国共双方都是自己人后,三方谈判的速度迅速提升。
郭汝瑰又一次看到和平女神向他招手!
郭汝瑰自曝身份是非常危险的。一方面,一旁的辛克尔上校有可能懂中文;另一方面,即便童陆生在求证过程中十分谨慎,但若有任何走漏,郭汝桂也会立刻面临杀身之祸。
但郭汝瑰属于这样与众不同的“隐蔽战士”,他完全没有风险意识,几乎就像是把“我是共党”这几个字刻在了脑门上……即便如此,这依然没有妨碍他在国民党中迅速晋升,戴上了顶戴花翎。
青年郭汝瑰
没过多久,军调小组彻底解散。
那五个亿到账之后,三十万国军开始对李先念部进行绞杀,李先念将部队兵分两路进行突围。这场为了夺路求生而进行的战斗,在后世被称作“中原突围”。
中原突围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它粉碎了国民党假和谈的遮羞布,还惊醒了像郭汝瑰这样的天真和平主义者……需知委曲求全无法换来和平,正如主席所说: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