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路到71路B线:探索上海主干线路的历史演变与发展历程
这条申城的主干公交线路是贯穿东西的。你了解这条公交线路的历史吗?上海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账号于 2021 年 7 月 25 日 7 时 42 分发布了相关内容。
31 路之后是 71 路,接着还有 71 路 B 线以及中运量 71 路,这条属于申城的主干线路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线路简史
3路和11路汽车
1946年
该线路全程为 7.566 公里。
公交 3 路,是由道奇 T-234 型改装而成的 500 型公共汽车(依据报刊资料得知)
1947年
1 月 3 日,3 路公共汽车的行驶路线向西延伸到了番禺路。其全程的长度增加到了 8.3 公里。
全程 8.3 公里。
1947“行号路”:公共汽车路线说明表
1948年
3 月 1 日新增辟了 11 路甲线。此线从临青路开始,沿着平凉路前行,接着经由军工路,最终抵达沪江大学(现今的上海理工大学)。全程为 3.8 公里。
1951年
3 路汽车开始分线运营。它从北京东路外滩出发,沿着原来的线路行驶。其中,挂红牌(单号路牌)的车辆行驶至番禺路淮海西路;而挂蓝牌(双号路牌)的车辆则行驶至延安西路凯旋路。
1951地图:3路公共汽车分线部分
11路公共汽车经过外滩(《开国那几年》)
31路汽车→71路汽车
1956年
年初,3 路和 11 路两条线路合并成了 31 路汽车线。这条全线从平凉路军工路一直到天山新村,在当时被认为是全市最长的公交线。另外还设置了绿牌调头车,其行驶路线是从临青路到番禺路。
1956交通指南:31路
11 月 1 日,为防止汽、电车线路编号出现重复的情况。全市的汽车、电车路别编号进行了统一的调整,并且是分批实施的。规定 1 到 40 路的编号归电车使用,从 41 路开始的编号归公共汽车使用。31 路被更名为 71 路。
31 路公共汽车在经过人民游乐场(大世界)时,其前方有(《上海》1958 年画册)。
1957年
2 月,71 路被分拆为 75 路,其走向为延安东路外滩至军工路。同时还出现了新的 71 路,走向是高阳路周家嘴路至天山新村,之后又缩线为北京东路外滩至天山新村。
1957生活手册:71路和75路汽车
1958年
3 月 1 日,71 路的东端终点站被调整到了延安东路外滩。该线路从延安东路外滩到天山新村(天山路娄山关路),全程为 9.461 公里。8 月 23 日,71 路开始实施通宵行驶,其通宵车的运营区间是延安东路外滩至中山西路。
12月30日,71路西端终点站调整至天山支路。
1959公交手册:71路公共汽车票价表
1960公交手册:71路公共汽车票价表
1965票价表:71路
1975票价表:71路
1977年
12 月 12 日,71 路开始增设区间车。此区间车从延安东路外滩出发,前往乌鲁木齐北路华山医院后调头行驶。
71路SK660型公共汽车(线描图)
1978年
5 月 20 日,71 路夜宵车的起站调整为延安东路外滩,终站调整为天山支路。
1978交通指南:71路(夜宵车调整前)
1979年
8 月 15 日,71 路夜宵线开始新辟。这条新辟的线路被命名为 311 路。线路的起讫站进行了调整,变为从十六铺至北新泾。同时,线长增加到了 13.99 公里。
1980年
2 月 16 日,71 路增设了大世界至天山路区间车。此举是为了改善早晚高峰的乘车条件。
1983年
配合施工,71路缩线至江西中路(西侧)。
71路SK661型公共汽车行驶在天山路(《长宁区地名志》)
1983交通手册:71路
1985年
配合施工,71路终点站调整至四川南路。
71路型公共汽车(网图)
1986年
配合天山路施工,71路西端缩线至遵义路。
1988旅游手册:71路公共汽车(《跟我走上海》)
71路延安东路外滩终点站
1990年
1月24日,71路西端终点站调整至古北路茅台路。
1990乘车指南:71路公共汽车(延伸前)
1992年
5月22日,71路西端终点站调整至茅台路水城路。
71路型公共汽车,水城路终点站(网图)
1992交通指南:71路
1993票价表:71路
ZX71路型客车
1994年
10 月 20 日,127 路开始试行无人售票。同时,71 路和 202 路也开始试行准无人售票。
71路型公共汽车(准无人售票)
1994交通指南:71路
71路型和型客车(网图)
1996交通手册:71路
71路型公共汽车驶经金陵东路外滩(朱达艺 摄)
1999年
9 月 16 日,71 路乘客数量较多。当时延安高架路已经建成。巴士四汽公司开辟了 71 路 B 线。该线路从延安东路外滩(江西中路口)出发,到达威宁路仙霞路。部分路段会行驶在延安路高架道路上。
71路型公共汽车(朱达艺 摄)
71路B线型公共汽车(朱达艺 摄)
71路型公共汽车(朱达艺 摄)
71路(FC)型公共汽车(朱达艺 摄)
71路B线(FC)型公共汽车(朱达艺 摄)
71路-3(S2A)型客车(魏家钧 摄)
2004年
7月24日,71路B线改为早晚高峰线,双休日、节假日停驶。
71路型公共汽车(朱达艺 摄)
71路B线型公共汽车(朱达艺 摄)
2003-2004绿页:71路
2005年
2 月,多功能公交电子站牌系统在 71 路、72 路沿线开始试运行。此电子站牌系统配备了 GPS 卫星定位接收设备。系统内每辆公交车都安装了 GPS 定位终端。定位终端每隔 30 秒钟发送一次信息。电子站牌接收这些信息后。可以实时告知乘客下班车的位置。可以实时告知乘客到站时间。可以实时告知乘客沿途施工情况。可以实时告知乘客车辆抛锚情况。
3 月 5 日,71 路以及 71 路 B 线的行驶方向进行了调整。这两条线路往延安东路外滩和延安东路江西中路方向行驶时,从威宁路开始,接着经由仙霞路,再沿着水城路,之后按照原来的线路继续行驶。
8 月 13 日,71 路线路的西端终点延伸至双流路规划终点站,该终点站的站名是“双流路天山路”。同时,71 路 B 线的西端终点也延伸至此处,两条线路的线长增加到了 12.95 公里。
71路(S0D)型客车(魏家钧 摄)
2006年
往延安东路外滩方向会停靠芙蓉江路等 7 个站点。
71路大站快车-3(S2A)型客车(刘祺 摄)
71路大站快车-3(S2C)型客车(魏家钧 摄)
2007年
9 月 22 日,要配合外滩的施工。71 路将其东端的起讫站调整到了延安东路江西中路。
71路(S2F)型客车(李凯 摄)
71路(S2F-700)型客车(刘祺摄)
2009年
3 月 7 日,71 路的走向进行了调整,是往延安东路外滩方向调整的。从双流路开始,线路经天山路后直接进入延安西路,这样做降低了线路的曲折系数。
71路(W0E)型客车(张冰 摄)
2011年
3 月 5 日,71 路的东端终点站恢复为延安东路外滩。并且,71 路的大站快车停止运营了。
71路双流路终点站(张冰 摄)
71路(E12)(SY)型电动客车(张渊源 摄)
中运量71路无轨电车
2017年
1250路(E12)(Z2G)型客车(刘祺 摄)
终点是双流路天山路。
2 月 1 日,中运量 71 路开始运营。它从延安东路外滩出发,一直延伸至申昆路枢纽,全程长达 17.5 公里。此线路是上海贯穿东西的一条主要线路。原来的 71 路被撤销了。
派生线路
202路
1980公交手册:202路
1960 年春,为提升服务质量,经调查研究后,开始试行“三线联运调度方法”。开辟了高峰联运车“屈家桥联运车”,其线路从延安东路西藏中路延伸至屈家桥(北翟路)。此联运车串联起 71 路、54 路和 74 路三线。这样做方便了西区大型国营企业的职工上下班,能够压缩他们的乘车时间,也缓和了以上三线全程行驶车辆的拥挤状况。
1975 年 12 月 26 日开始,“屈家桥联运车”被正式命名为 202 路。它的线路是从延安东路西藏中路到汤更浪,回程的终点设在延安东路外滩,仅用于下客。该线路全长 16.1 公里。之后,起点调整为普安路延安东路。202 路主要的作用是分流 71 路的长途客流。
202路型公共汽车(视频截屏)
1989年,202路西端终点调整至上海农科院。
2007 年 9 月 22 日,202 路进行了大幅缩线调整。调整后的线路为从凯旋路延安西路至诸翟。并且,该线路更名为 202 - 74 路联运车。
2010年3月13日,202路停止运营。
202路-1(H21)型客车(魏家钧摄)
211路(127路)
延安路上的211路型公共汽车(网图)
1978 年 7 月 4 日开始,为了能够让长途乘客的乘车时间得以缩短。71 路新增设了大站车,并且这趟车在沿途会停靠西藏路,还有石门路,以及陕西路,再有江苏路,接着定西路,最后遵义路等主要的站点。
1982 年 12 月 24 日,原先的大站车进行了更改,变为 211 路。其起讫站为延安东路外滩到延安西路凯旋路,另外还有一支线路是前往淮海西路凯旋路。
1985 年,为了改善仙霞新村居民的出行状况。211 路被延伸至水城路,其全程为 11.49 公里。
127路型无人售票客车(《上海公用事业志》)
127路型客车(朱达艺 摄)
127路-1(H21)型客车(朱达艺 摄)
1991年3月10日调整为全日线,线路更名为127路。
2016年7月16日缩线为延安西路华山路至水城路仙霞路。
2017 年 2 月 1 日再次进行缩线,范围是从凯旋路到水城路仙霞路,并且将其更名为 1251 路。因为要“合法”使用 71 路的公交专用车道,所以从同年 12 月 28 日起给它加上了副名 71 路支线 2。
127路-3(S2A)型客车(朱达艺 摄)
127路水城路仙霞路终点站(朱达艺 摄)
311路
311路旧站牌(张渊源 摄)
1958 年 8 月 23 日,为便利工人上下班,71 路开始实施通宵行驶。其运营区间是延安东路外滩至中山西路。当时的通宵车通常从晚上 23 点左右起头,到清晨 4 点或 5 点结束。乘客主要有上早班和夜班的工人,饮食店、菜场的工作人员,以及半夜上下轮船、火车的旅客。这些乘客全靠通宵车来出行,所以乘客数量较多。
1980公交手册:311路
1978 年 5 月 20 日,71 路夜宵车的起讫站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起讫站为延安东路外滩至天山支路。
这样的调整方便了上下码头的旅客以及沿线居民的出行。
311路-3(S2A)型客车(魏家钧 摄)
311路(S2S)型客车(魏家钧 摄)
资料:上海市测绘院·图溯上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