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服用中药汤剂的方法与注意事项:温服、冷服、热服详解
大夫,我的中药在什么时间服用呢?我的中药又该如何服用呢?相信很多患者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中药是我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古典和精髓所在。它在人类防病治病以及强身健体方面发挥了极为巨大的作用。然而,由于中药的剂型各异,或者其治疗目的有所不同,所以其服用方法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倘若使用的方法出现错误,那么中药的效果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大打折扣。
掌握中药的服用方法很重要,掌握中成药的服用方法也很重要,所以掌握中药和中成药的服用方法对于科学合理服用它们至关重要。
如何正确服用中药汤剂
1、 服用温度
关于中药汤剂的温度,根据病情需要,可分为温服、冷服和热服。
一般情况下,汤剂需要温服。尤其对于一些对胃肠道具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像瓜蒌仁、乳香等,温服可以减轻其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煎好的中药汤剂放凉后服用即为冷服。通常情况下,寒剂适宜冷服,这种方式适用于热证。像解毒药、止吐药、清热药这些,都应该采用冷服的方式。
热服的方式是将煎好的中药汤剂趁热服下。通常来讲,热剂适合热服,这种方式适用于寒证。例如在外感风寒的时候必须要热服,并且服完之后还需要盖好衣被,或者吃一些热粥,以此来帮助出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药效。
2、 服用剂量和频率
根据病情的需求,有的需要分次服用,有的则需一次性服用,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形等。
小儿服用汤剂的原则:以少量多次为宜,不能急速灌服,防止咳呛。
顿服适用于急性病以及病情较重、需要应急速治疗的患者。一剂汤药可以一次服完。因为这样药力大且猛,所以能够充分发挥药效。
危重患者需少量多次服用;呕吐患者可将药汁浓煎,然后少量频繁服用。当应用发汗、泻下、清热药时,倘若药力较强,就应当留意患者的个体差异,通常见到出汗、泻下、热降的情况就可以停止用药,做到适可而止,以防出汗、泻下、清热过度,进而损伤人体的正气。
使用峻烈药物和有毒性药物时,需从小剂量开始,然后逐渐增加剂量,达到效果就停止,千万不能过量,以防出现中毒反应或伤害到人体的正气。
3、服用中药汤剂注意事项
1. 服用中药汤剂时应忌烟酒,忌食辛、辣、油、腻等食物。
2. 皮肤病及创伤患者应忌食鱼虾等腥物和刺激性食物。
3. 若与西药联用,应与西药错开时间服用。
4. 小儿、孕妇或老年人应遵医嘱。
5. 煎好的中药汤剂应在2℃~8℃冰箱中保存。
如何正确服用免煎中药
1、 服用方法
免煎中药根据其性状不同分为颗粒和粉末两种。
常规服用方法:
将一天药量里的各味免煎中药全部倒入容器内。接着,依据药量添加 200 至 300 毫升温开水。对于粉末状的免煎中药,要先用凉开水调成糊状,之后再用开水冲。可以根据药量的多少,酌情增加或减少水量,搅拌使其充分混合。然后分早晚两次服用,或者按照医嘱来服用。在间隔服用时,可以根据药液的温度进行加热后再服用。
配合汤剂一起服用:
免煎中药包含一些动物药、矿物药以及三七、琥珀、乳香、没药、人参、川贝等。为了提升吸收效果、增强药效,临床上常将这些免煎中药与饮片煎煮后的汤药配合使用,也就是把免煎中药和汤剂按照处方量,在趁热或加热的情况下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后再服用,这样就能达到取长补短、事半功倍的疗效。
煎煮服用:
https://img1.baidu.com/it/u=1695311597,522557872&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6
免煎中药用温开水冲后,有时会有难溶或不能完全溶化的情况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其放在小火上加热 2 到 3 分钟,这样能够促使其完全溶化,进而提高其溶解性和吸收效果。
摇匀或加热服用:
部分免煎贵重中药经超微粉碎入药,无法溶解,可先水冲摇匀后服用,还能在微波炉中加热 20 秒以促进溶解,等水温降至温热后再服用。
蜂蜜调服:
有些免煎中药味道欠佳。这些免煎中药可用蜂蜜调后服用。有些免煎中药也可用蜜调后制成微丸服用。这样做是为了解决儿童服用困难的问题。
制成胶囊或膏方服用:
根据病情的需求,能够把免煎中药装进胶囊,这样就可以随身携带,并且能够长期服用。同时,也可以把免煎中药调制成膏来服用。
外用:
免煎中药能够加入适量的温开水,接着搅拌均匀,之后用于外用熏洗患处;还可以加入温水、香油或者醋,搅拌均匀使其变成膏状,把药膏均匀地涂布在患处,并且进行适当的包扎。
2、 服用免煎中药注意事项
除了要做到服用中药汤剂的注意事项 1、2、3、4 之外,还需额外留意以下方面:
1. 免煎中药应放置在避光、阴凉干燥处保存。
2. 对胃肠有刺激作用的中药,最好在饭后半小时后服用。
免煎中药的每味药工艺存在差异。冲服时,若有部分药物未能完全溶解,也应当一并服用,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影响药效。
包装袋打开后需立即服用。倘若长时间放置,免煎中药就会受潮,并且会沾在袋中,不容易倒出。
免煎中药在冲服时,部分品种会出现不溶解的情况,有的品种会出现部分不溶解的情况,还有的品种会出现溶解较慢的情况。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免煎中药是由药材微粉化制成的。冲服时类似散剂。会出现不溶解、沉淀的现象。例如川贝母、天麻、全蝎、蜈蚣、沉香、西洋参、三七等这些药材。
有些籽仁、根类产品,在冲服时会出现混浊或有絮状物的情况,尤其在药液放冷之后这种现象会更加明显。这是因为这类药物中含有的一些物质,在温度较高的药液中能够溶解,而在温度较低的药液中则会凝聚,像车前子、菟丝子、法半夏等就是这样。难溶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冲服方法不当导致的,比如水温低、搅拌不充分等。
如何正确服用免煎中药
中成药包含两个概念。其一为狭义的中成药,主要指由中药材依据一定治病原则配方制成,且随时能够取用的现成药品,像各种丸剂、散剂、冲剂等,这就是生活中人们常提及的中成药。其二为广义的中成药,它除了涵盖狭义的中成药概念之外,还包含所有经过炮制加工而成的草药药材。毫无疑问,这两种“成药”在内容上是有许多不同的。
一般来说,送服中成药的时候,温开水是最好的。因为温开水不会对药物的吸收以及药性本身造成干扰。不管是哪种剂型的中成药,都可以用温开水来送服。就算是液体的药酒、糖浆等,在服药之后也需要喝几口温开水,目的是冲洗干净残留在口腔和食管内的药物成分。
在某些情形下,特殊成分的饮料有助于中成药更有效地发挥药效,也能帮助弥补已制成的成药在疾病治疗方面的某些不足,让中成药能更好地适应病情需求。像米汤、姜汤、蜂蜜水、黄酒等,都具备一定的辅助治疗功效。
不同制剂的中成药服用方法
丸剂:
丸剂有多种分类,包括蜜丸(大蜜丸、小蜜丸、水蜜丸)、水丸、浓缩丸、蜡丸、滴丸等。服用小颗粒的丸剂时,只需用温开水送服。大蜜丸由于丸体较大不能整丸吞下,应将其嚼碎后或者分成小粒,再用温开水送服。如果水丸质地坚硬,可用开水将其溶化后服用。此外,有些中成药丸剂为提升疗效,会采用药饮送服的方式。比如在服用藿香正气丸或附子理中丸来治疗胃痛、呕吐等病症时,能够用生姜煎汤送服,以此增强药效;痛经患者在服用艾附暖宫丸时,可用温热的红糖水送服,从而增强药物散寒活血的作用。
散剂、粉剂:
通常可以用蜂蜜来调和后送服,也可以用中药汁送服,还能装入胶囊吞服,要避免直接吞服以免刺激咽喉。然而对于具有温胃止痛功效的散剂,像胃活散,就不需要用水送服,直接舔服就行,这样能让药物在胃中多停留一些时间以发挥治疗作用,一般在服药后一小时再饮水比较适宜。
膏剂:
https://img1.baidu.com/it/u=989655362,2951462191&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067
宜使用开水冲服。不要直接倒入口中进行吞咽。这样做是为了避免黏喉而引起呕吐。例如八珍益母膏就是这样。
颗粒剂:
颗粒剂(冲剂)需用温开水冲服;颗粒剂依据溶解性可分为可溶型、混悬型和泡腾型。服用混悬型颗粒剂时,即便有部分药物不溶解,也应一同服用,以防影响药效;而泡腾型颗粒只能加水泡腾溶解后再服用,绝对不能放入口中直接冲服。例如感冒清热颗粒、板蓝根颗粒等。
糖浆剂、口服液:
可以直接服用。如急支糖浆、清热解毒口服液。
片剂:
通常都用温开水来送服。对于咀嚼片,需要嚼碎后服用,四岁以下的儿童不适合服用;含片因为要含在口中慢慢溶化,婴幼儿也不适合服用,以防气管被卡住,比如草珊瑚含片。另外,肠溶片、缓释片、控释片都不适合掰开服用。
胶囊剂:
宜使用温开水来送服。例如血脂康胶囊可以用温开水送服,藿香正气软胶囊也可以用温开水送服,消栓肠溶胶囊同样可以用温开水送服。
气雾剂:
药物喷雾可直接吸入,其主要作用在于止咳平喘或者开窍醒神。同时要特别注意,切不可进行口服。例如复方丹参气雾剂就是这样的情况。
胶剂:
龟板胶单独服用时,可加黄酒或糖、水,隔水加热使之溶化后服用。
茶剂、饮剂:
需用沸水泡汁,频服代茶饮。
外用:
少数像七厘散、玉真散这样的外用药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然而绝大多数外用药都不能内服,尤其是那些含有汞、铅、砷等有毒成分的外用药。外用中成药由于剂型、药性、功效、主治的不同,所以会采用不同的外用法。
中成药散剂:
撒敷法是将药粉直接且均匀地撒布在患处,接着用消毒纱布或者外贴膏进行固定,以此达到解毒消肿、提脓去腐、生肌敛疮的功效。例如生肌散、珍珠散等。
调敷法:将药粉用茶这种液体调成糊状敷于患处,可利用茶叶解毒消肿的功效;用黄酒将药粉调成糊状敷于患处,像七厘散、九分散等就可用黄酒调敷;还可用香油等液体将药粉研成糊状敷于患处。
吹敷法是把药粉装入硬纸筒中然后吹到患处。例如,使用冰硼散进行吹敷可以治疗口腔糜烂和牙龈肿痛。
中成药油膏剂、水剂:
多采用将药物直接涂敷于患处。如紫草膏、獾膏等。
中成药膏剂:
橡胶膏直接将其贴敷在患处,像伤湿止痛膏那样;黑膏药需要先加热烘软,然后再贴敷在患处,如同狗皮膏一般。
中成药膜剂:
将药物贴敷于口腔黏膜处的表面,能使药物发挥局部的治疗作用,像口腔溃疡膜等;将药物贴敷于眼结膜处的表面,可使药物发挥局部的治疗作用;将药物贴敷于阴道黏膜患处的表面,可使药物发挥局部或全身的治疗作用。
栓剂:
药物被放置于肛门或者阴道当中,等到药物溶化并且被吸收之后,就会发挥出局部或者全身的治疗作用,像苦参栓、野菊花栓等这类药物就是如此。
请参考《家庭安全用药一本通(第 2 版)》,该书由王炳彦、董海原编著,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来源/《中国医药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