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2025-3-30 09:54:04

躲过微商骚扰躲不过京东内购群,多人被困扰

中新网的客户端位于北京,时间是 4 月 25 日。(彭婧如报道)“避开了微商大军的烦扰,却没能避开京东内购群。”

职业导游李佩(化名)告知作者,在疫情期间待在家中时,她的微信里有同事开始从事微商活动。因为消息过于繁杂,她索性将朋友圈关闭了。然而,她却开始不断被他人拉入京东内购群,这让她感到非常不安宁。

你被拉进了几个京东内购群?

有相同经历的不只是李佩。不少网友在网上抱怨,说最近的生活就是莫名其妙地被各种京东内购群给包围了。还有的网友说一天之中被 3 个“京东内购”邀请了。更有甚者,退群之后也没能逃脱,比如“我爸偷偷退了亲戚建的内购群,被发现后又被拉回去了。”

某一京东内购优惠微信群截图。

记者大学时加入的那个快递微信群,如今已变为“京东临时内购群”。群里有大量优惠券,价格方面呈现出“京东价”和“内购价”,二者之间的价格差异在几元到几十元之间。点击一款电热蚊香液的购买链接后,会出现“拼购价 xx 元”以及“目前还差 1 人拼购成功”等相关信息,接着可以进入京东的产品页面进行下单,从而享受抵减优惠。

突然觉得京东似乎面临着很大的麻烦?在我的微信里,京东内购群像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就连很久都没联系过、仅仅见过一面的人也开始给我发送京东内购群的邀请。一位关注京东动向的消费者对此感到疑惑,“东西真的便宜到这种程度了吗?还是京东的资金压力太大了呢?”

记者所在的原快递群群主称,他被拉进某一京东内购群后得知,不但自己能享受购买优惠,而且邀请的人多了还能获得“返佣”从而赚钱,这是借助一个叫“芬香”的社交电商来实现的。

现在还没到开学的时候。于是把微信群改成了临时的内购群。这些内购券是京东自己的。里面的信息是由机器人发送的。该群主如此说道。

社交电商“芬香”和京东是什么关系?

https://img2.baidu.com/it/u=3715209440,1899046938&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831

京东的工作人员称,京东与芬香是相互独立的个体。京东客服在回应优惠券事宜时讲,“优惠券属于我们。”然而,客服又着重指出,京东未组建微信群,京东内购群中的人员并非京东官方人员。“应该是我们的商品链接,他们知晓有优惠券。”

在公开宣传方面,芬香与京东的关系较为暧昧。微信公众号“芬香社交电商官方号”的内容表明,芬香是京东的战略合作伙伴,其创始人兼 CEO 邓正平曾是原京东移动电商总经理兼创始人。并且,该平台内的所有商品都来自京东商城,能享受京东的售后服务,其中 99%的商品还能享受特殊优惠或购买返利。

“芬香社交电商官方号”中,有关“芬香”的介绍。

上述微信公众号的账号主体为北京芬香科技有限公司。天眼查资料表明,北京芬香科技有限公司在 2019 年成立,法定代表人是邓正平,京东未在股东名单里出现。然而,持股芬香 8.7%股权的江苏赛夫绿色食品发展有限公司,其股东名册中有刘强东和章泽天,他们分别持有 7.23%和 1.81%的股权。

4 月 20 日,江苏赛夫绿色食品发展有限公司出现了工商变更的情况。在这之中,刘强东不再担任该公司的董事长一职,而由冮建接任了这一职位。

多级分销模式,网友:算不算传销?

打开微信小程序,它散发着芬香。页面会提示,只有输入邀请码,才能注册成为会员,并且能够享受优惠或者返利。据了解,该平台的用户有普通会员和超级会员之分。而邀请码通常是由超级会员通过组建微信社群的方式来发放的。

芬香没有任何套路,所有的参与都是免费的。注册之后,朋友通过我们推广的优惠券去购买东西,我们能够拿到佣金。芬香会员易天(化名)发来的资料表明,在芬香的晋升体系制度里,超级会员之上还有导师和合伙人级别。各个级别拿到的推广收益比例各不相同,通过推广进行裂变发展下级,推广收益会逐步增加。

一“芬香”会员发来的晋升体系图。

折扣券、优惠券的低价,以及所谓的“白菜价”“漏洞价”,让人感觉像是出现了新一轮的传销。最近在京东下面有个叫芬香的东西,从一方面看它说自己不是传销,而且也不需要交钱;但从另一方面看,它又似乎是靠发展下线来获取提成的。很多人都对此感到困惑,希望有大神能够指点一下。

https://img2.baidu.com/it/u=4029341183,3486020762&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27&h=1215

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晓菊律师解释,从表面看,其呈现出“拉人头,多层级”的模式,似乎有传销的特征。然而,本人认为这种方式并非传销。虽然社交电商在销售代理模式中会出现类似于传销组织的多级分销结构,但不能仅仅因为存在多级分销结构就认定为传销。

张晓菊认为,拉人头的目的存在差异,商业营销的本质也有所不同。社交电商的多级分销的经营者是以销售商品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存在着真实的商品在流通,商品具有等值的价值,消费者能够通过真实的电商平台来对比价格,而其所采用的多级分销模式仅仅是增加客流的一种方式。

传销通过不断发展下线来构建“金字塔”盈利模式。它所宣称的商品或服务自身不具备与之对等的价值,也无法确定其市场价值。其目的是持续扩大层级,从而谋取巨额非法利益。张晓菊表示,传销组织者不会在意商品交易本身的真实性,不会在意其是否符合商业逻辑,也不会在意是否合乎交易规范。他们通常是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进行空手套白狼的行为,利用新加入者的钱来向老投资人支付短期回报,以此制造赚钱的假象,从而骗取更多的投资。

有社交电商因涉嫌传销被处罚

社交电商的模式并非只有分销一种方法。

艾瑞咨询发布的《2019 年中国社交电商行业研究报告》表明,依据流量获取方式以及运营模式的差异,当下社交电商能够分成拼购类、会员制、社区团购和内容类这四种。在这之中,拼购类、会员制以及社区团购都是以强社交关系所形成的熟人网络作为根基,凭借价格优惠、分销奖励等手段来促使用户自行进行传播。

张晓菊认为,国家对企业有这样的鼓励,即利用移动社交以及新媒体等新的渠道,去发展社交电商以及“粉丝”经济等属于网络的新型营销模式。

现实中存在社交电商越过了界限,从而遭到了处罚。在 2019 年 3 月 18 日,社交电商“花生日记”由于涉嫌传销(直销)这种违法行为,被相关部门实施了处罚,累计被罚没的金额达到 7456 万元。它的会员层级最多能达到 51 级,累计收取的佣金超过了 4.5 亿元。然而,花生日记曾经收取过会员费用。

达人店是社交电商平台,云集微店也是社交电商平台,它们曾因涉嫌传销而被处以罚款。

电商平台推下单返利,其目的在于增强用户黏性。同时,上面的客户购物方式与团体购买较为类似。张晓菊认为,从法律层面来看,把自身商品的部分利润拿出来分配给平台的注册用户,是符合正常商业逻辑的。

对京东内购群,你怎么看?(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躲过微商骚扰躲不过京东内购群,多人被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