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渤化集团传承千年盐业文化 踔厉奋发谱写新时代化工新篇章
编者按:新时代的画卷展现出气吞山河的气势,新征程的篇章呈现出气势恢宏的景象。连日以来,津沽大地正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由天津市委网信办进行指导,央广网天津频道策划并推出的《踔厉奋发看“津招”》系列报道,将会集中地展现天津各地以及各部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际行动,让人们感受到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过程中的澎湃动力。盐,从古代开始就被尊奉为“百味之祖”“食肴之将”“国之大宝”,之后又被当作“工业之母”。中国的盐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单单在天津地区,有相关记载的盐业生产史能够追溯到五代后唐时期的“芦台场”。盐业和漕运曾是古代天津城市的两大经济支柱。如今,天津渤海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渤化集团”)以传统百年化工制造业和千年盐业为基础,持续朝着新能源、新材料的方向进行转型发展,正在打造着天津化工行业的崭新名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构建包括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在内的一系列产业增长级,同时提出了关于发展要安全的相关要求。这些内容都深深印在了渤化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田云生的心中。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之后,我们在全集团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大讨论。此次大讨论以“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对标标杆水平、争创国际一流的企业集团”为主题,同时开展了一场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活动。据田云生介绍,渤化集团每年向市场提供超过一千二百万吨的产品,并且这些产品涉及两千多个牌号。经过大讨论后,渤化集团确定了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朝着新能源、新材料方向进行转型发展的规划。并且在未来十年里,它将从绿色转型、安全发展、科技创新以及发展循环经济这四个方面持续用力。
践行“两山”理念五十亿度“绿电”驱动低碳引擎
为做好低碳发展与绿色转型的工作,渤化集团率先采取了三项重要举措。其一,对集团公司的 29 套生产装置以及 1000 多台电机进行了技术改造;其二,关停了大沽化工厂的四台燃煤机组;其三,对永利化工的燃煤机组进行了“绿电”替代改造。改造完成后,渤化集团每年能够节省三百六十万度电,能够节约七十多万吨煤炭,能够减排超过四千吨二氧化碳,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渤化集团在进行改造工作的同时,还与多家大型央企展开合作,在盐田水面之上建设了光伏发电设施。到 2023 年底,全年的“绿电”发电量能够达到五十亿度,此发电量相当于天津市全年用电量的 4%。每年用掉三十亿度“绿电”之后,仍有二十亿度的“绿电”可以提供给市场。田云生如此说道。
守护居民安全系数“两化”搬迁作贡献
https://img1.baidu.com/it/u=4061516809,380939048&fm=253&fmt=JPEG&app=138&f=JPEG?w=1067&h=800
作为传统化工企业,渤化集团对“安全发展”的重要性有着深刻认知。2021 年 1 月 30 日,天津市全市都极为关注的“两化”(渤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搬迁行动按下了启动按钮。这一搬迁工作既为天津市滨海新区腾出了极为巨大的城市发展空间,又为老百姓安全幸福系数的提升贡献了力量。
如今,新工厂已在南港工业区顺利投产且搬迁完成。这有利于渤化集团对产业链重新梳理,开展延链、补链、强链等工作。过去需多个分厂、十几个工种完成的工作,如今在一个厂区就能实现“一条龙”作业。一个千亿级的现代高端石化产业集群正在此地逐步形成。
创新破解“卡脖子”难题化工产业助力“网络强国”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表明,科技居于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创新充当第一动力的角色。这代表着未来的走向。田云生介绍说,渤化集团历经十年研发出了氢氟醚产品,该产品即将投入市场。氢氟醚产品是大数据互联网行业里优良的冷却剂,此项工作切实践行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提出的“网络强国”理念。
与此同时,渤化集团研发的丙烷脱氢催化剂已来到突破攻关的重要阶段。研发完成后,国内二十多套丙烷脱氢装置的催化剂,将不再依赖国外产品,能够完全用渤化集团的催化剂进行替代,从而解决“卡脖子”的问题。
我们正在研发可降解塑料的关键技术。这项技术一旦取得突破,就能够为国家可降解塑料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田云生如此说道。
发展循环经济“海水+阳光=绿色”
据悉,在进行“绿电”发电工作的同时,渤化集团还有一个独特的办法——
https://img2.baidu.com/it/u=3893181006,3013033596&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889
我们把南港工业区海水淡化后产生的废浓盐水引入传统盐田,经过物理作用使其降解,接着送入传统氯碱工厂,利用“绿电”生产出烧碱和 PVC(聚氯乙烯)产品。田云生称,按照此理念,渤化集团未来的烧碱产品和 PVC 产品,实则是用海水和阳光制造出来的,属于完全绿色的产品。
渤化集团会擦亮“老字号”的新名片。
策划:张强
统筹:褚夫晴
记者:周思杨
见习记者:韩雨晨
视频:实习生李骏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