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2025-4-2 07:29:26

杨天真切胃控糖背后:中国糖尿病防治现状及公众认知不足

杨天真发布视频称即将为控制血糖进行切胃手术。在百度的相关搜索中,新浪娱乐的一条消息处于最醒目位置,其标题为“为根治糖尿病切胃,杨天真:控制饮食确实做不到”。

中国糖尿病防治存在这样的现状:中国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发病群体的年龄正日益趋于年轻化。然而,普通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知却非常少,他们不知道糖尿病无法根治,只能通过控制血糖的方式来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在中国,每年约有 83.4 万人因糖尿病而死于各类并发症。在各类疾病中,排名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第一位的是肺癌,而死于糖尿病引发并发症的人数比死于肺癌的人数多了整整 20 万。

文|吕蓓卡

编辑|金石

2019 年,在综艺《我和我的经纪人》里。当着张雨绮的面,杨天真展示了怎样自己给自己注射胰岛素。到了 2020 年 8 月 11 日,她借助一则视频表明,由于无法很好地掌控血糖,她决定去进行切胃手术。在之后发布的长文中,她写道:“我患糖尿病已经有 6 年了。”6 年前的时候,杨天真 29 岁。

Uzi(简自豪)的电竞生涯从巅峰状态到退役,历经的时间仅为两年。这两年里,他在一年内斩获了五个英雄联盟比赛的冠军。他还成为了 NIKE 在全球电竞领域签约的首位代言人,并且与 NBA 球星勒布朗·詹姆斯一同出现在了同一张海报上。去年年底进行的一次体检中,他被确诊患上了 2 型糖尿病。在之后的半年时间里,治疗效果不太好。今年 6 月 3 日,他在微博上发布了长文并宣布退役,他写道“到这里就结束了……再见了我的青春”。此时,他 23 岁。

2019 年 12 月 14 日,视频博主毒角 show 微博粉丝有 863 万。在一则视频里,他这样形容自己的生活方式:半夜时,他一边啃着汉堡,一边喝着可乐,同时还在剪片。不到早上 5 点,他根本不会觉得困。他每天都吃那些油大的、好吃的东西,青菜之类的一概都不吃。他把饮料当作水来喝。这则视频的标题十分醒目,是六个大字——我得了糖尿病。发布这则视频时,他还不到32岁。

毒角show在视频中讲述自己的生活状态 图源网络

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异常导致的慢性病。人体血液中的胰岛素如同钥匙,能作用于细胞表面的受体,打开葡萄糖进入人体细胞的通道。葡萄糖进入肌肉和肝脏细胞后,会被转化为能量以满足人体日常所需。与此同时,多余的葡萄糖会进入脂肪细胞并被储存起来,这会使脂肪细胞变大,从而导致发胖。

脂肪细胞膨胀到一定程度后,会释放出一种物质。这种物质会堵住细胞表面的受体,从而使胰岛素失去作用。这个过程被称作胰岛素抵抗。当这种状况出现时,葡萄糖会在血液中停留。此时,胰岛细胞会接收到信号,即还有很多葡萄糖没有进入细胞。所以,胰岛细胞会加大分泌胰岛素的力度。长期如此超负荷工作,胰岛功能会受到不可逆转的损伤,再也无法分泌出足以满足人体需求的胰岛素。缺少了这把钥匙,血液中的葡萄糖就没有地方可去,血糖指数会超出正常范围,糖尿病也就发生了。

压力大除了会导致肥胖外,也会造成胰岛素抵抗。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胰岛功能一旦受损就无法修复,所以糖尿病一旦发生就无法根治。

临床诊断时,空腹血糖的正常范围是 3.89 到 6.1mmol/L。如果空腹血糖值达到或超过 7mmol/L,或者服用葡萄糖两小时后血糖值达到或超过 11,那么就可以被确诊为糖尿病。

糖尿病在分型方面,有 1 型和 2 型之别。1 型糖尿病大多是因自身免疫系统出现问题,致使胰岛细胞被破坏,从而无法分泌胰岛素。2 型糖尿病是由于肥胖等原因,引发了胰岛素抵抗或分泌不足的情况。后者的患者数量在整体患者中占比 90%-95%以上。

大众普遍认为糖尿病是一种“老年病”,原因是衰老会使胰岛细胞功能下降。然而,现实数据显示,在我国,年轻的糖尿病患者数量在不断增多。

今年 4 月,《英国医学杂志》发表了一份中国糖尿病患病率的最新调查结果。结果显示,目前在我国,18 至 29 岁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达 2%。30 至 39 岁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是 6.3%。而在 1996 年,18 至 29 岁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是 0.56%,30 至 39 岁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是 1.36%。

患病群体越来越年轻,背后有更醒目的数据。在中国,平均每 8 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人患有糖尿病。从 2011 年起,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目前,中国糖尿病成年患者人数达到 1.298 亿,占全球患者总数的四分之一。

杨天真在综艺里自己注射胰岛素

一个普通工作日的下午,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的候诊区里。北京人石明坐在最后一排。他被确诊患有 2 型糖尿病的那天,距离他 25 岁生日仅有 8 天。在他身后候诊区的墙上,贴着一块牌子,这块牌子是用于普及糖尿病预防知识的。牌子上写着:要拨慢糖尿病进展的时钟。

年轻患者想要拨慢这个时钟,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延缓不良生活方式对身体的摧毁速度。

电竞选手具有代表性。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安雅莉称,久坐不动、饮食不规律、熬夜以及由此导致的肥胖,会显著提升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在安雅莉临床接触的糖尿病人群里,甚至有未成年患者。一般来说,有家族史且肥胖的人就是高危人群。

患有糖尿病的年轻人几乎都「完美」地实践了安雅莉的预判。

石明属于其中之一。他具有家族遗传的情况,爷爷以及姑姑均为糖尿病患者。在今年年初的时候,为了将体内那 2mm 的肾结石排出体外,他听从了母亲的一个偏方,即“喝可乐能够治疗肾结石”,于是购买了 8 桶 2L 装的可乐,把它当作水来喝。

当时疫情期间,一家三口仅有一张出入证。他每天的运动范围局限在一百多平米的房子里。并且他每天不停地喝可乐。在两个月内,他胖了 30 斤,他身高一米八,体重达到 235 斤。不久后,他察觉到身体有了变化,上厕所的频次明显增加,并且每次排尿量都很大。尤为重要的是,在每天摄入很多食物且缺乏运动的情况下,他的体重却在下降。之后他才得知,多食、多饮、多尿以及体重下降,这些都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简称“三多一少”。

在上海工作的Max的状况更典型。

他的出生地是湖北宜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由于考中了奖学金,在 2009 年他从宜昌前往新加坡留学。那时,他的身高是一米八,体重为 160 斤。在新加坡那段时间,他经常去参加大胃王比赛,一顿能够吃掉相当于六个人的烧烤拼盘,还有三块牛排、三块羊排、一只鸡、六根香肠以及一条猪五花。毕业后,他前往印度尼西亚工作了一年。他对当地饮食的描述是:很多食物都是用椰浆奶油制作的,味道又甜又腻,然而就是很好吃。

他 3 年前从新加坡回国开始工作。在公司的例行体检中,他被确诊患有糖尿病。当时他 26 岁,体重达到 260 斤。

某匹萨品牌在浙大玉泉校区举办的大胃王比赛图源网络

在缺乏节制的生活里,糖尿病悄然走进了年轻人。很多疾病发病时会有明显临床症状,而糖尿病不同,它在发病之初没有明显临床症状,所以难以察觉它的靠近,这就是糖尿病的狡猾之处,它发生得非常隐秘,但一旦引发并发症,就会让身体陷入无法修复的困境。

4 月 26 日晚上准备睡觉之前,石明点了一份麦当劳。这一件事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在当晚,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发生了。因为人体内的胰岛素不足,当细胞无法利用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时,脂肪就会开始分解来提供能量,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酮体。当酮体积累到一定数量且未被消耗掉时,就会使血液的 PH 值降低,从而引发酸中毒。

石明呼吸困难且四肢无力,被家人送到了医院。当时,他的空腹血糖值是正常值的 4 至 5 倍,尿酮严重超出标准。在现今,酮症酸中毒的死亡率已不足 1%,然而在一些医疗水平不发达的地区,会有患者发病后来不及转送到大医院就不幸离世。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国际部的主任医师李光伟称,在胰岛素还未被用于对糖尿病进行治疗的时候,酮症酸中毒属于糖尿病最为致命的一种并发症,其致死率近乎百分之百。

如今,人工合成的速效胰岛素能够很好地帮助糖尿病患者避开酮症酸中毒。人工合成的长效胰岛素也可以很好地帮助糖尿病患者避开酮症酸中毒。然而,其他并发症在现代医学领域中依然是非常难以攻克的难题。

超标的葡萄糖在血管内堆积,会对全身的大血管和微血管造成损伤,还会威胁到患者的眼睛、肾脏、心脏、大脑等部位。这种情况会导致下肢截肢、失明、心梗、脑梗、肾功能衰竭等后果。一旦这些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生,就无法使其逆转,医学只能通过使用药物来进行控制,以减慢发病的进程。

并发症发生之后,如果血糖依然无法得到有效控制,那么并发症就会迅速失去控制。据 2017 年版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数据表明,在我国的三甲医院当年所有被截肢的患者当中,有 27.3%是因为糖尿病而导致的。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2019 年发布的全球糖尿病地图表明,中国每年因糖尿病死亡的人数为 83.4 万。在中国,在发病及死亡方面排第一位的是肺癌,其每年的死亡人数为 63.1 万。

石明遭遇了并发症。之后,他想起了几位患有糖尿病的家人。其中特别要提到的是姑姑。她因糖尿病并发症而致使大脚趾被截掉。之后又患上了肾衰竭。两年前,她去世了。

https://img1.baidu.com/it/u=2528723526,133741780&fm=253&fmt=JPEG&app=138&f=JPEG?w=631&h=500

安雅莉 1996 年开始工作不久,常常在科室碰到一位三十多岁患糖尿病的患者。之后,经过三四年的转科后再回来,这位患者已经双目失明。安雅莉说,那天,患者听到她的声音后,是从外面摸索着进来的,接着问道:“你是安大夫吗?”她到现在都还记得那一瞬间自己内心的难过。

年轻人患糖尿病,肥胖是最主要的诱因 图源网络

干预生活方式能够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及进展。在成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之前,实际上中国是全世界最早开展糖尿病预防研究的国家。

1984 年,时任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的潘孝仁教授在美做访问学者。他预测,随着中国未来经济不断发展,会如同这些发达国家一样,引发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流行。他回国后,联合了在美国的导师 Peter ,还联合了刚调入中日友好医院的李光伟。他们一起设计了中国糖尿病预防研究方案,去探究干预生活方式能否预防糖尿病。这是世界上第一个针对糖尿病能否预防开展的研究。当时,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仅为 0.67%。

两年后,他们将研究地点选定在大庆。因为大庆当时是中国较为富裕的地区之一,石油会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石油工人,从人口结构方面来看,它能够代表中国。

那时,在北京买吃的需要拿着粮票。然而在大庆,油厂会发放油和肉。当时的电视还是黑白的,退休工人整天在家看电视,也不怎么活动,吃得又好,所以糖尿病就出现了。李光伟回忆道,当时国家卫生部只批准了 5 万元的研究经费,而大庆政府提供的资金和仪器总计有 27 万。

上世纪80年代的大庆 图源网络

研究的第一步,需在当地开展血糖普查工作。通过普查,筛选出血糖值异常的人群,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在测尿糖时,工人们的配合还算可以。然而,到了查血糖阶段,李光伟遭遇了难题。工人们一听,得知还要扎血,且过程如此麻烦,便都拒绝了。后来,油厂领导出面,把大家召集在一起,称谁不配合就不发工资,工人们这才纷纷表示同意。

大庆当时有 28 万成年人。医生团队为 11 万人做了血糖测试。结果表明,大庆当时的糖尿病发生率约为全国的 1.5 倍。这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糖尿病发病的一种学说,即节俭基因学说。

这个学说表明,在饥荒年代出生的婴儿,在母胎期间由于营养不足,会对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起到抑制作用。并且,为了能够适应所处的环境,这些婴儿会在发育的初期形成一种胰岛素节约型的体质。成人之后,物质变得丰富,饮食结构随之改变。这种改变使得他们摄入的糖类和脂肪,更容易加重胰岛的功能负担,从而增大了糖尿病的风险。同时,糖尿病的遗传机制,也会在他们后代的身体里埋下一颗“易感”的种子。

李光伟和同事们最终筛选出 577 位处于糖尿病前期的工人。这些工人平均年龄为 45 岁。他们的餐后血糖值处于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之间。他们尚未达到确诊糖尿病的标准。但他们自身平衡血糖的能力已经比正常人弱。

这 577 名工人被分成了四组。其中有饮食干预组,专门进行饮食方面的干预;还有运动干预组,主要进行运动方面的干预;另外有饮食加运动干预组,既进行饮食又进行运动的干预;以及对照组,该组完全不进行任何干预。

饮食干预的方式是让他们降低糖的摄入,减少油脂的摄入,控制酒的摄入,同时增加蔬菜的比例和水果的比例。运动干预则是每天的运动时间至少要达到半小时。具体的实施工作由当地的卫生所来进行监督,一个卫生所负责 10 到 20 人,每个月会上门督促一次,以确认他们在饮食和运动方面都有所控制。之后,这个督促的频率变为三个月一次和半年一次。

1992 年是六年后,第一篇研究文章得以发布。在完全不干预的对照组里,有 67.7%的人患上了糖尿病。而在干预组中,发病率被控制在 40%至 50%之间。这组报告发表之后,芬兰和美国才开始开展同样的研究。

随后,大庆研究的随访时间得以延长。安雅莉于 2006 年加入到该研究中。在对随访病人进行观察的过程里,她亲眼目睹了对照组患者与生活方式干预组患者在晚年生活质量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有些患者已经失去了肢体,只能坐在轮椅上;而有些患者还能够“耍大刀、骑摩托”。

去年,《柳叶刀》刊发了最新版的大庆研究 30 年随访报告。报告中的数据表明,对照组的糖尿病发病率是 97.1%,而干预组为 90.8%。通过对生活方式进行干预,糖尿病的发病时间被推迟了 3.96 年,心血管病变的发生推迟了 4.64 年,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如肾衰竭、视网膜病变等)推迟了 5.17 年,心血管导致的死亡推迟了 7.25 年,死亡率下降了 26%。

生活方式进行干预,能够预防糖尿病以及并发症的出现。中国是首个得出这些结论的国家,然而,这并未阻碍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

大庆研究开始后的 34 年期间,中国人的营养结构转变迅速完成,从物质匮乏转变为物质过剩,这在短时间内就得以实现。与此同时,高脂高糖的西方快餐文化进入了中国,以肯德基为代表的西式快餐店在中国的数量达到了 175 万家以上,可口可乐在 2019 年的在华营收达到了 407 亿人民币。安雅莉称,每年 7 月是留学生回国的一个高峰期。在这个时候,她常常会碰到许多父母带着孩子前来治疗肥胖和糖尿病的情况。这些年轻人分别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留学。他们自己不会做饭,只能通过购买食物来解决饮食问题。“炸鸡、可乐、蛋糕都是最容易买到的食物。”

2015 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表明,中国居民饮食中脂肪所占比例达到了 30%以上。在 2004 年至 2014 年这段时间里,中国人的肥胖率从 3.3%上升到了 14%。

在这 34 年期间,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发生了变化,从 0.67%变为 12.8%。当年的大庆,如今成为了中国的一个缩影。

图源视觉中国

在门诊,每当有新的患者被确诊为糖尿病时,安雅莉会告诉对方两句话。一句是,患者可以戴上糖尿病的帽子了,因为诊断已经明确。另一句是,糖尿病不能被根治,但可以进行控制,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不要去相信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她听到最多的患者回复有:“什么时候能够根治?”也有:“我没有任何症状,是不是可以不管血糖?”还有的患者会相信各种偏方,结果在血糖控制方面走了弯路,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急性并发症。她形容这些患者说:“在他们眼里,血糖值仅仅是一个数字。”“他们真是无知者无畏。”

患病率较高,知晓率却较低,治疗率也较低,治疗的达标率不高,这就是中国糖尿病患者的现状。安雅莉表示。

在中国,最新数据统计表明,约有 53%的患者对自身患有糖尿病这一情况并不知晓。

在今年 5 月以前,石明的母亲属于这样的患者。她在怀孕阶段曾被检测出血糖偏高,然而她认为生完孩子后情况就会好转,于是之后就再也没有对血糖进行过管理。今年 5 月,她与丈夫在医院进行核酸检测的同时顺便对血糖进行了检查,结果表明,他们两人的血糖均为正常值的两倍。此时,石明刚经历了酮症酸中毒,且被确诊患有 2 型糖尿病。他心中感到害怕,便开始催促父母抓紧进行治疗。他说:“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永远不会觉得事情严重。”

今年 2 月,Max 加入了一个微信群,这个群是由糖尿病患者组成的。在群里,大家彼此称呼为“糖友”。然而,Max 发现,不同的“糖友”,他们所面临的处境竟然有着极大的差异,简直是天差地别。

他确诊之后,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处于“绝望期”。在此期间,他不愿与任何人交谈,晚上会抱着猫哭泣,还会对着妻子发脾气,甚至让妻子离开自己,以免被自己拖累。然而,他很快就开始了自我学习,去查找英文的论文,并且咨询专业的医生。复查时,医生告知他,只要在生活和饮食上做到自律,他就能够和正常人一样。并且,如果能够严格控制血糖以及进行减肥,他还可以拥有一段时间的蜜月期,甚至有可能不用吃药。

但在很多小城市,“糖友”们了解糖尿病知识的途径很有限。他们大多通过百度来获取知识。然而,在百度上,有些医生甚至分不清 1 型和 2 型糖尿病。

治疗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有些“糖友”很胖,他们需要的是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例如二甲双胍。然而,他们得到的却是促泌剂类药物,这类药物会刺激胰岛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从而导致低血糖。低血糖不仅会进一步加重胰岛细胞的负担,还会加重肥胖,进而导致胰岛素抵抗。

药物的使用体现了医疗水平发展的不平衡。安雅莉曾参加医院组织的下基层活动,到过贵州的一些乡村。她发现,在当地的村级医院里,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仅拥有一两种最为基础的药物。然而,在北京阜外医院,医生更倾向于使用那些既能降低血糖,又能对心血管起到保护作用的药物,像 GLP-1 受体激动剂、SGLT2 抑制剂等。

只是,在更优的药物面前,价格依旧是难以逾越的阻碍。2017 年,有一类 GLP - 1 药物已被纳入医保。然而,在价格方面,同样纳入医保的基础促泌剂药物,其价格不超过一百元,价格便宜的仅需十几块,相比之下,后者仍具备很大的价格优势。

GLP-1类药物效果出众,但价格昂贵 图源网络

下乡期间,安雅莉期望村里的大夫能为村民们开展更多糖尿病基础知识的普及工作,像告知大家要少吃且多运动,要及时监测血糖,当血糖长期处于失控状态时要及时前往上一级医院进行治疗。然而,她后来察觉到,村里的大夫都是全科医生,他们自身对糖尿病的了解存在局限性。

https://img2.baidu.com/it/u=3804146443,3644907379&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063

李光伟在与《人物》的交流中多次强调,健康意识的普及对糖尿病防治很重要。安雅莉在与《人物》的交流中也多次强调,健康意识的普及对糖尿病防治很重要。

芬兰和美国紧跟“大庆研究”,很快便开始在国家层面介入糖尿病预防。它们在全国推进预防糖尿病的国家发展计划,加大了宣传力度,也加大了筛查力度,还对高危人群进行了生活方式干预。

2010 年的时候,全球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仅仅是现在的一半。《柳叶刀》杂志曾经发表社论说,持续取得进展的药物研发或许能够赢得控制血糖的战役。然而,如果在公共卫生层面没有进一步的参与,“我们最终会在与糖尿病的较量中失败”。

45 岁以上人群进行筛查,找出高危者并给予生活干预指导,这样将来能节约大量医疗资源。李光伟称,除美国和芬兰外,在德国、日本等国,财政医保支出包含慢性病预防,会先对特定年龄群体进行整体筛查,身体指标异常者被列入重点关注对象,由医疗保险机构干预他们的生活方式,进行健康指导或治疗。

李光伟在进行“大庆研究”的时候,向卫生部门提出过相关建议。然而,由于经费有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糖尿病的基础知识普及工作只能依靠民间志愿者,其力度和范围都非常有限。

在临床方面,安雅莉时常会碰到一些患者。这些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年纪轻轻就已经出现了失明的情况,需要长期进行透析,甚至还需要截肢。她说,当看到这些患者时,她觉得比起感到无力,更多的是惋惜。同时,她也越发感觉到,自己更有责任把这件事做好。

阜外医院每月举办一次糖尿病宣讲会,用以普及诊治方面的知识。不管是不是本院的患者,都能够前来聆听。在安雅莉的观念里,糖尿病的宣传以及预防工作应当由政府和社会一同承担,要从小孩子开始培养他们对疾病的认识,从而减少“小胖墩”和“小糖人”的出现。

在视频节目中讲述大庆研究的李光伟 图源网络

这几年,安雅莉有时会隐约捕捉到一些「事态好转」的迹象。

2019 年初,她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展览中,看到了中国人四十年来年夜饭的对比。从最初的红薯青菜,到后来的大鱼大肉,再到如今的清淡精致食物。她认为,这体现了国人健康意识的变化,至少已经有了防治疾病的意识。

但越来越多的年轻患者仍是她在临床上的重大挑战之一。

所有糖尿病的治疗,其最终目的是控制血糖以及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安雅莉举例,倘若一个人的寿命为 80 岁,在 60 岁时发病,那就意味着要对血糖进行 20 年的管理;然而要是 20 岁发病,血糖管理的时间就会是 60 年。这不但需要一个人拥有更强的意志力,而且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也会更高。

年轻的患病群体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与年长的患者相比,他们的依从性相对更高,并且对血糖管理也更为重视。

石明出院两个月后,体重降至 182 斤。他让身边人别再喝饮料,自己每天至少走一万步。他开始留意遇到的每个人。一天在饭店吃饭时,他顺手拍了一张照片,接着说:“你看这一排人,没有一个身材标准的,中国人的健康存在很大问题。”

Max 确诊之后,就开始像着了魔一样地减肥。他每天会跑十几公里,即便晚上 12 点应酬结束回家,也还是要出去跑十公里。就这样,一个月的时间他瘦掉了 20 斤。并且他还向公司申请了内调岗位,调到了一个不需要太多应酬的职位。

“控糖”成为他生活的常态,他熟悉每一种吃过的食物进入肚子后血糖的变化。他每天吃的蔬菜比以前一个月还多。他每天还要测十几次血糖,并且没事就喜欢扎一下手指来测血糖。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场与血糖的“战斗”并非短暂之事。从确诊的那一天起,它就开始了,并且会一直延续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内分泌科门诊室内,一位患者聆听着医生一遍又一遍地讲述每种药的服用时间,不禁发出感叹:“这样的生活,究竟何时才是尽头啊……”

在血糖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现实的困难。例如,存在疾病的病耻感这一情况。

安雅莉在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坐诊期间,发现深圳的患者里年轻人占比更多。有一位年龄大概在二十五六岁的患者,患病之后不愿意让他人知晓。每天当同事们聚在一起点奶茶的时候,他也会跟着点。然而,他的血糖值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安雅莉建议他住院进行治疗,但是他拒绝了,理由是“请假太久工作就没了”。

北京应急总医院内分泌科的医生王凯亮遭遇过类似情形。有一位四十多岁的患者,其需要在餐前进行胰岛素注射。然而,他不想让他人知晓自己患有糖尿病。在一次聚餐期间,他偷偷地跑到卫生间去打针。最终,他被当作吸毒者进行了举报,从而招来了警察。

餐前注射胰岛素,是令很多糖尿病患者头疼的问题图源视觉中国

还有个人的意志力。

杨天真在宣布切胃的视频里有一句金句,她说“人的自律是有额度的,而我可能已经把额度用在工作上了”,并且她表示自己在生活中的自律能力几乎为零。

Max 承认,在出差期间,他有时会难以抵御酒店房间里的甜食,会“放纵一下”。而石明在意志力薄弱的时候,无法抵挡啤酒的诱惑,会一次喝掉 8L,他说这与以前相比已经少很多了。

安雅莉称,有些患者在患病前并不喜爱吃甜食,然而患病之后却“见到西饼屋就难以挪步”。她认为,对于年轻人而言,漫长的血糖管理着实非常残酷,世间存在着诸多美好的事物,年轻人渴望去享受,可糖尿病却要求他们与那些事物保持一定距离。“这毕竟不是一个仅持续两年的问题,而是一个长达二十年、四十年的问题。”

遇到特别痛苦的患者时,她会告知对方能够偶尔放纵一回,但必须要控制频率。当被问及“具体的频率”时,安雅莉表示这样说只是用于心理疏导,原因在于放纵一次就会致使一个阶段的治疗白费功夫,所以最好一次都不要放纵。

比起患者管理血糖的痛苦,安雅莉需要面对的未来也并不轻松。

《英国医学杂志》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表明,在中国,糖尿病前期人群的比例达到了 35%。安雅莉称,在临床上,实际的数量或许会比 35%还要多。在这个群体里,20 到 29 岁的年轻人占比 20%。这意味着每 5 个年轻人当中,就有一个处于糖尿病前期。这个人群目前尚不能确诊,但已经清楚地表明胰岛功能受到了损害,并且有很大的可能性会发展成为确诊患者。

也就是说,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会有不少年轻人成为糖尿病患者,他们会过上这样的生活:

他的饮食会受到严格管控。一旦碳水摄入超标,血糖就会立刻飙升,身体会发出警示信号。在盛夏时节,抱着西瓜尽情享用将成为一种奢望。路过甜品店时,必须要保持内心的平静,不能被吸引。

他得严格管理自己的作息,不能熬夜,也不能过度劳累。而且他每天都要与血糖仪相伴,安装一次性针头、上膛、扎针、测试血糖这些动作,会成为他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血糖仪能够调节针头扎入的深度。一个值得分享的经验是:手指的侧面比正面更容易出血。

图源视觉中国

没看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杨天真切胃控糖背后:中国糖尿病防治现状及公众认知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