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2025-4-2 11:37:38

卤素1氯气: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相关反应、闻气方法全解析

与金属反应时,如 Cu + Cl₂ = CuCl₂,实验现象为铜在氯气中剧烈燃烧,集气瓶中充满棕黄色的烟,一段时间后,集气瓶内壁附着有棕黄色物质。

色为固体粉末。往集气瓶内添加少量蒸馏水后,棕黄色固体粉末溶解并形成绿色溶液,接着继续加水,溶液变为蓝色。2Na + CI2 反应生成 2NaCI,实验现象是有白烟产生。这表明在点燃或灼热的条件下,金属都能和氯气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氯化物。其中,像变价金属(如 Cu、Fe)与氯气反应时会呈现高价态(分别生成 CuCl2、FeCl3)。在常温、常压下,干燥的氯气不能和铁发生反应,所以可以用钢瓶来储存和运输液氯。“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物质。例如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的棕黄色烟是 CuCl2 晶体小颗粒;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的白烟是 NaCl 晶体小颗粒等。(2)与氢气反应,H2 + Cl2 反应生成 2HCl。注意在不同条件下情况有所不同。

H2 与 C12 均能发生反应,不过反应条件存在差异,反应现象也有所不同。在点燃的情况下,纯净的 H2 能够在 C12 中安静地燃烧,会发出苍白色的火焰,反应所产生的气体在空气中会形成白雾,并且有小液滴出现;而在强光照射下,H2 与 C12 的混合气体则会发生爆炸。物质的燃烧并非一定要有氧气参与,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属于燃烧,像金属铜、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等情况就是如此。“雾”是由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而形成的物质;“烟”则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所形成的物质,要留意“雾”与“烟”的区别。H2 与 Cl2 反应生成的 HCI 气体带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HCI 的水溶液被称作氢氯酸,俗称盐酸。在与水反应时,其离子方程式为:CI2。

C1₂与 H₂O 反应的方程式为:+ H₂O = H⁺ + CI⁻ + HCIO,这表明该反应是 C1₂的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在这个反应中,CI₂既充当氧化剂又充当还原剂,而 H₂O 仅作为反应物。在常温下,1 体积水大约能溶解 2 体积的氯气,所以新制氯水呈现黄绿色。同时,部分溶解在水中的 C1₂会与 H₂O 反应生成 HCI 和 HCIO。因此,新制氯水是一种包含三种分子(C1₂、HCIO、H₂O)和四种离子(H⁺、Cl⁻、CIO⁻和水电离产生的少量 OH⁻)的混合物。基于此,新制氯水具有以下性质:具有酸性(因为有 H⁺),具有漂白作用(因为含有 HCIO),具有 Cl 的性质,也具有 C1₂的性质。新制氯水中含有较多的 CI₂、HCIO,而久置氯水由于 C1₂不断与 H₂O 反应以及 HClO 分解等原因,其性质会发生变化。

IO 持续分解,这会导致溶液中的 C12 和 HCIO 逐渐减少,同时 HCI 逐渐增多。溶液的 pH 会逐渐变小,最终溶液变为稀盐酸,此时溶液的 pH 小于 7。C12 本身并不具备漂白作用,真正起到漂白作用的是 C12 与 H20 反应生成的 HCIO。所以干燥的 C12 无法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而含有水蒸气的 C12 能够使干燥布条褪色,或者说干燥的 C12 可以使湿布条褪色。需要注意“氯水”与“液氯”的区别,氯水是混合物,液氯是纯净物。(4)与碱反应。在常温下,氯气与碱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通式为:氯气加上可溶碱生成金属氯化物、次氯酸盐和水。重要的反应有:C12 + 2NaOH = NaCI + NaCIO + H2O 或 CI2 + 2OH-= CI-+CIO-+H2O。

https://img1.baidu.com/it/u=1811160365,3550387352&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79

当该反应用于实验室制 C12 时,可用于吸收多余的 CI2(尾气吸收)。2CI2 + 2Ca(OH)2 = Ca(C1O)2 + CaCb + 2H2O,这表明 CI2 与石灰乳 Ca(OH)2 的悬浊液或消石灰能发生反应,此反应是工业上生产漂粉精或漂白粉的原理。漂粉精和漂白粉是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 Ca(CIO)2 和 CaCb,有效成分是 Ca(C1O)2。次氯酸盐比次氯酸稳定。漂粉精和漂白粉用于漂白时,通常先与其他酸反应,如:Ca(CIO)2+2HCI = CaCI2+2HCIO。漂粉精和漂白粉露置于潮湿的空气中易变质,所以必须密封保存,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IO)2 + CO2

H2O 与某种物质反应会生成 CaCO3 和 J 。由此可知,漂粉精和漂白粉具备漂白、消毒的作用。氯气有多种用途,比如杀菌消毒、制盐酸、制漂粉精和漂白粉、制造氯仿等有机溶剂和各种农药。次氯酸(HCIO)是一元弱酸,其酸性比 H2CO3 还弱,属于弱电解质,在新制氯水中主要以 HCIO 分子形式存在,所以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应保留其化学式形式。HCIO 不稳定,容易分解,在光照时分解速率会加快,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2HCIO = 2H + + 2CI - + O2 f ,所以 HCIO 是一种强氧化剂。HCIO 能够杀菌,自来水常常用氯气来杀菌消毒(目前已逐渐用 C1O2 代替)。HCIO 能使某些染料和有机色素褪色。

将氯气通入石蕊试液中,试液会先变红,之后又会褪色。在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利用氧化性比氯气强的氧化剂,像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氯酸钾、次氯酸钙等,将浓盐酸中的氯离子氧化,从而制取氯气。因为反应物 MnO₂是固体,浓盐酸是液体,并且反应需要加热,所以应选用“固+液加热型”的气体发生装置。所需的仪器主要包含圆底烧瓶(或蒸馏烧瓶)、分液漏斗、酒精灯、双孔橡胶塞以及铁架台(带铁夹、铁圈)等。

应注意的问题:加热时,需要小心且不停地移动火焰,以此来控制反应温度。当氯气出来速度较快时,可以暂停加热。要防止加强热,不然会使浓盐酸里的氯化物挥发出来。

CI⁻的检验方法是:向待检溶液中加入 AgNO₃溶液,接着再加入稀 HNO₃,若产生了白色沉淀,那么原待检液中就含有 C1⁻。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加入盐酸进行酸化,以防止引入 C1⁻(若要酸化,可以使用稀 HNO₃)。如果待检液中同时含有 SO₄²⁻或 SO₃²⁻,那么就不能用 HNO₃酸化的 AgNO₃溶液来检验 C1⁻,因为会生成 Ag₂S。

固态物质不经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

https://img1.baidu.com/it/u=401953247,638086002&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707

质可用于分离和提纯单质碘。(3)溴(Br₂)、碘(I₂)较难溶于水,却容易溶于汽油、苯、四氯化碳、酒精等有机溶剂。医疗上所用的碘酒,是碘(溶质)溶解在酒精(溶剂)中形成的溶液。借助与水互不相溶的有机溶剂,能够将溴(Br₂)、碘(I₂)从溴水、碘水中提取出来(此过程称为萃取)。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1)卤素的原子结构以及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氟(F)、氯(Cl)、溴(Br)、碘(I)的核电荷数不同,原子结构存在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7 个。卤素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氟只有 -1 价,其余卤素有 -1、+1、+3、+5、+7 价。单质都具有强氧化性,是强氧化剂。单质均能与氢气化合生成卤化氢气体,也能与金属单质化合生成金属卤化物。单质都能与水、强碱反应,溴(Br₂)、碘(I₂)的反应与氯(Cl₂)类似。

10. 卤素单质与水的反应:2F₂ + 2H₂O = 4HF + O₂(置换反应),注意将 F₂通入某物质的水溶液中,F₂先跟 H₂O 反应,如将 F₂通入 NaCl 的水溶液中,同样发生上述反应。

等等。X 为氯(Cl)、溴(Br)、碘(I)时,有 X₂ + H₂O = HX + HXO。(4)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新制且饱和的 2NaBr + Cl₂ = 2NaCl + Br₂,2Br⁻ + Cl₂ = 2Cl⁻ + Br₂,加入 CCl₄并振荡后,液体分层,上层是含有 NaCl 的水层,无色;下层是溶有 Br₂的 CCl₄层,显橙色。新制且饱和的 2NaI + Cl₂ = 2NaCl + I₂,2I⁻ + Cl₂ = 2Cl⁻ + I₂,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生成的 I₂升华,所以残留的固体为 NaCl(Cl₂足量时)或 NaCl 和 NaI 的混合物(Cl₂不足量时)。2NaI + Br₂ = 2NaBr + I₂。

加入 CCI4 并振荡后,液体出现分层情况。上层是含有 NaBr 的水层,其颜色为无色;下层是溶有 I2 的 CCI4 层,呈现紫红色。将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加热蒸干灼烧操作,生成的 I2 会升华,所以残留的固体在 Br2 足量时为 NaBr,在 Br2 不足量时为 NaBr 和 NaI。F2 与 NaX(熔融状态)反应会生成 2NaF + X2(X = C1、Br、I)。需要注意的是,将 F2 通入含 Cl、Br 或 I 的水溶液中,不会发生卤素间的置换反应,而是 F2 与 H20 发生反应。碘单质(I2)具有特定的化学特性,I2 与淀粉溶液反应会生成蓝色溶液,利用这一特性可以用来检验 I2 的存在,因为只有单质碘(I2)遇淀粉才会显蓝色,其他价态的碘不具备此性质。

氟化氢与 SiO2 反应:SiO2 + 4HF = SiF4↑ + 2H2O。需注意,此反应是 HF 的特性,换成 HCl 则与 SiO2 不反应。氢氟酸具有腐蚀玻璃的特性,可用于玻璃刻字。氢氟酸需要保存在铅制容器或塑料容器中。(2)制法为 CaF₂ + H₂SO₄(浓)= 2HF↑ + CaSO₄,此反应不能在玻璃器皿中进行,原因何在?CaF₂是萤石的主要成分,它不溶于水,是氟元素的重要资源。碘的化合物有 KIO3(碘酸钾)、KI 等。人体中的碘主要存在于甲状腺内,若人体缺碘,就会患甲状腺肿症(大脖子病)。为防止碘缺乏病,最方便、有效的方法是食用加碘盐,通常加入的是碘酸钾。需强调的是,X-的还原性逐渐增强;HXO4 酸性逐渐减弱;HF 有剧毒且能腐蚀玻璃;HClO 有漂白性;HF 无感光性;HBr、HI 有还原性,HBr、HI 不可用浓硫酸制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卤素1氯气: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相关反应、闻气方法全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