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2025-4-2 12:37:40

超市食品标签难辨认成老年人购物绊脚石,北京青年报走访调查

这款矿泉水蓝色透明玻璃瓶身上的生产日期难以辨别

这款坚果的生产日期字体颜色与背景色几乎一致

这款蒜味肠金色的文字配上白色底色看不清楚

火腿肠被捆绑在一起销售,很难看到所有产品的生产日期

劳驾,您能否帮我看看这牛奶的生产日期在哪里呢?它是几号生产的呀?字太小了,我看不清楚……你在逛超市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像这样向他人求助的老年人呢?有没有看到过带着放大镜去购物的老年人呢?作为线下实体百货消费的主要力量,很多老年人在购物,尤其是购买食品类商品的时候,部分预包装商品上那些难以辨认的食品标签,成为了他们选购商品的阻碍。

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走访北京部分超市,针对老年人普遍反映的现象,对牛奶、酸奶、奶茶、矿泉水、巧克力、黑芝麻糊、儿童小食品等近 40 件商品的标签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商品存在标签难以辨认的问题,比如有的商品生产日期难找难认,有的商品配料成分字体袖珍且与包装色相近,部分捆绑销售促销商品把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关键信息都“藏”了起来。

调查一

生产日期难找难认 与外包装“混搭”

消费者选购商品时最关注的信息是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它们与食品安全紧密相关。在调查中,北青报记者察觉到了两大问题。

一是生产日期有固定区域,然而很难辨别。其原因在于颜色过浅,或者是因为与包装背景图案的反差较小。在首航超市(西罗园店)的货架前,消费者张女士正着急于找不到商品的生产日期,她说道:“明明写着生产日期见瓶盖,可我就是怎么都找不到呀。”张女士正在选购的商品是宏润牌红油郫县豆瓣,它每瓶的净含量为 500 克。乍一看,金黄色瓶盖的顶部以及其周围一圈没有任何字样。

北青报记者把商品拿到灯光明亮的地方,然后反复调整角度。最终,在瓶盖顶部发现了一行激光喷码字。这行字的字体颜色与瓶盖颜色完全一样,只有通过光线照射的阴影才能勉强辨别出来,上面写着“2021/12/23”。而且这串数字不能一下子全部看清,需要不停地调整角度才能依次读出来。用手触摸的话,文字会有略微的凸起。我的老花眼无论怎么调整角度都无法看清,这生产日期就好像变成了“盲文”一样!张女士如此抱怨着。

https://img0.baidu.com/it/u=3331988675,3826100600&fm=253&fmt=JPEG&app=120&f=JPEG?w=889&h=500

有一些商品指明了生产日期标示区域但却难以辨别,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在家乐福(凯德 mall 大峡谷店),北青报记者见到一款“果园老农”牌琥珀核桃仁,它的罐身底部中央是一个圆形深蓝色区域,生产日期就隐藏在这个区域里,字体颜色与深蓝色背景几乎相同,要是不放在明亮处调整角度仔细去寻找,就很难看清生产日期。二商白玉牌鸭血豆腐的生产日期标在包装盒正面。其使用了激光喷码的方式,并且与包装背景图案的反差不明显。

瓶装饮料的包装上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比如,物美大卖场(双创中心店)所销售的一款百岁山“本来旺”瓶装苏打汽水,其生产日期被印在灰色玻璃瓶身上,且位于瓶盖下方,然而字体颜色同样是灰色,即便仔细去观察,也难以看清上面的文字,只是隐隐约约能够看到“”这样的字样。百岁山“本来旺”瓶装天然矿泉水,其印在蓝色透明玻璃瓶身上的生产日期难以辨别。

除了上述情况,即生产日期字体颜色与商品包装底色接近,从而难以辨别之外,还有一些商品,其因背景图案“太花”,进而致使生产日期不明显。北青报记者在家乐福(凯德 mall 大峡谷店)看到,一款川味腊肠煲仔饭自嗨锅,其标明的生产日期位于锅顶喷涂码。然而,锅顶上除了有商品名称外,还布满了色彩鲜艳的图案背景,而生产日期是白字黑边且字体非常细,在这样花哨的背景映衬下,毫无存在感。

北青报记者走访发现,存在第二大问题。其一,在包装正面、背面、底部、瓶身以及打码处等多处都能看到相关情况;其二,一些商品的生产日期标注位置较为宽泛,寻找起来颇为费力,需要反复仔细地寻找;其三,不仅标注位置随意,有些生产日期的字体方向还歪歪扭扭的,这给消费者增添了不少难度。

有一款名为“唐啵虎”的原味锡兰手冲奶茶,它的外包装底色是橘黄色,且被一层塑封膜包裹着。杯身的产品信息表明,生产日期标注在收缩膜上,然而并没有固定的区域。北青报记者对三杯同款奶茶进行了对比,发现生产日期的标注位置都不相同:有的印在商品名称的上方,有的印在商品名称靠右的位置,还有的印在产品信息说明的附近。香飘飘牌奶茶存在相同的情况,有的生产日期标注在杯底,还有的标注在外包装收缩膜的不同位置。

北青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不少商品专门设置了区域来喷印生产日期,这样便于消费者识别。像好丽友牌 Q 蒂、格力高牌百奇饼干、江中猴菇饼干、金锣王中王特级火腿肠等商品,都在包装盒或包装袋的侧面、底部等位置预留出白色区域,该区域与包装底色形成鲜明反差,并且用黑色文字注明了生产日期,所以消费者很容易就能识别出来。

调查二

“袖珍小字”考眼力 “字海”茫茫重点难辨

食品配料表中的各种成分除了生产日期、保质期外,也是消费者选购商品的重要参考。像生牛乳、复原乳、含糖量、食品添加剂等这些信息,消费者都需要看清楚,这样才能按需购买。然而,北青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标签的字体十分袖珍,看似内容极为详细,做到了“应标尽标”,但实际重点信息却反而被淹没在茫茫“字海”之中。

在天通苑国泰商城一楼的物美超市里,北青报记者随意选取了一些商品。对这些商品外包装上的标识文字进行查看后发现,商品外包装上的标识文字大小不一致:有的字体很大且清晰,有的标识文字却非常小,像袖珍一样;年轻人得凑到眼前仔细分辨才能看清,而老年人则需要借助放大镜才能勉强看清。

以日常需求量大的牛奶为例,当面对众多牛奶品牌时,消费者在选购时通常会重点关注其蛋白质和钙的含量。特仑苏纯牛奶的外包装箱上,营养成分表被标注在纸盒侧面的蓝色区域,白色字体较为清晰,然而表格内的文字宽度约为两毫米,对于眼神不佳的老年人而言,要想看清这些文字,还是需要花费一些力气的。一盒安慕希希腊风味酸奶的外包装,不同侧面标注着不同内容。“安慕希”三个字,每个宽约 7 毫米、长约 8 毫米。而在配料和营养成分表处,白底蓝字的搭配较为醒目,每个字的长度仅约 2 毫米,宽度仅 1 毫米,要一下子看清楚确实不容易。

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消费者在意的信息,在商品包装上找起来较费劲。像南方黑芝麻糊,其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印在袋子夹缝区域,消费者需翻找许久才能看到这些详细信息。一款进口的黑巧克力,其正面未标注代可可脂字样。它仅在背面的说明区标注了“玛鲁伽咸味代可可脂黑巧克力”,并且标注的字体非常小。消费者如果不仔细去辨别,就很难注意到“代可可脂”这几个字。

商超售卖的产品存在问题,网购产品也一样。北青报记者从网上商城购买了徐福记小丸煎饼,在硕大的包装袋上,贴有配料、营养成分等内容的标签,其面积大概不到包装袋总面积的十分之一。白色标签上,品牌名称几个字比较大,而煎饼本身的配料、致敏物质提示、营养成分表里面的字等,宽度都仅有 1 毫米。

调查三

关键信息被遮挡 捆绑销售有“陷阱”

https://img2.baidu.com/it/u=2461339585,427477228&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889

透明胶布将多根火腿肠绑着,礼品袋包装着瓶装酸奶,整包的苏打水也被绑着……常逛超市的消费者都明白,面包、酸奶、牛奶、豆制品等食品在各大超市中存在捆绑销售的现象,且这种现象较为普遍。北青报记者调查得知,部分商家为利于销售,特意使用障眼法。他们仅在包装上标注生产日期,却对保质期避而不谈。而顾客在挑选商品时,大多只是拿起包装简单看一眼便扔进购物筐,极少有人会认真查看是否过期以及保质期的时长等情况。

在超市的面包货架处,6 根桃李酥皮面包被装入一个“家庭装”塑料袋。货架上贴有醒目的黄色标签,标签上写着:3 月 11 日至 17 日,桃李奶油馅酥皮面包 10 元 6 袋。北青报记者留意到,这个“家庭装”只能看到 2 根面包的生产日期,其余面包的生产日期要么被外包装袋上的大幅字体挡住,要么被压在里面根本无法看到。在不远处的另一个货架处,北青报记者瞧见,有 10 根散装的双汇鸡肉香肠被透明胶带牢牢缠住,仅在个别香肠的外皮上能够看到生产日期。

各大超市的酸奶销售区存在买二赠一、买一赠一等买赠现象。北青报记者在这些超市看到,三元品牌旗下的两款箱装酸奶被胶带捆绑着,且标注着“买一赠一”。整箱的酸奶捆绑在一起后,只能看到表层酸奶的生产日期,而下面一层酸奶的生产日期被遮挡得严严实实。该超市在售的其他酸奶品牌,比如优诺发酵乳,它有因买赠活动而遮挡部分商品生产日期的问题,无法展示出每样商品的标识信息;伊利老酸奶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因买赠活动导致部分商品生产日期被遮挡,无法展示标识信息;君乐宝简醇酸奶同样有因买赠活动而遮挡部分商品生产日期的问题,无法展示每样商品的标识信息。

该超市冷藏熟食销售区,有一款双汇肘花火腿肠捆绑赠送一个瓷碗,二者被胶条牢牢缠住,且根本无法看到火腿肠的生产日期。在散装食品区,果冻、饼干、糖等小零食虽每个都独立包装,但店内工作人员组合后的小食品被放入一个塑料袋封起来,这样消费者就难以看到每款小食品的生产日期和配料表。

日用百货用品中除了食品外,也存在捆绑销售后难以辨别保质期的问题。像威猛先生厨房特惠装、舒肤佳泡沫洗手液特惠装、夏士莲黑亮滋养去屑洗发露等,这些都是厂家原厂出产的买一赠一特惠包装,然而都将商品生产日期给遮挡住了。

追访

食品标识将有更明确要求

预包装食品标签是否有具体标准呢?消费者遇到的这些现实问题何时能够得以解决呢?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当下,市场监管部门在预包装食品标签管理方面主要依据两个文件,一个是《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另一个是《食品安全法》。《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对标签的内容规定比《食品安全法》更为细致。

什么是食品标签呢?就是食品包装上的那些文字、图形、符号以及一切的说明物。《通则》基本要求的第二条明确地表明,食品标签需要清晰、醒目且持久,要让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能够容易地辨认和识读。对于这一基本要求,在文字尺寸方面有着怎样具体的量化标准呢?《通则》提及,当预包装食品的包装物或包装容器的最大表面面积超过 35 平方厘米时,对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配料表、净含量等强制标示内容,其文字、符号、数字的高度需不小于 1.8 毫米。

《通则》涉及了日期的标示。比如,要清晰标示预包装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若日期标示采用“见包装物某部位”的形式,就需标示出所在包装物的具体部位。并且,日期标示不能另外加贴、补印或篡改等。同时,《食品安全法》第 67 条规定,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需要标明以下内容: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成分或者配料表;生产者的名称;生产者的地址;生产者的联系方式;保质期。共 9 项内容。

北青报记者留意到,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食品标签需在包装物上标示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具体部位。然而,这些法律法规并未对此作出更为清晰的规定。那么,类似“见打码处”这样的描述是否可行呢?同时,相关法律法规对于标签文字与包装底色相近、难以识别的问题也未明确规定。北青报记者在调查时发现,有不少“袖珍字”其尺寸达到了 1.8 毫米,甚至还有达到 2 毫米的。然而,对于老年人而言,这些字仍然难以清晰地看到。

北青报记者获悉,为使食品标识标注更加规范。在 2020 年 7 月的时候,《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已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上进行公开征求意见。此办法到目前为止尚未正式出台,不过从征求意见稿中能够看出,对于食品标识的大小以及清晰度有着相对较为具体的要求。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称,部分企业生产的商品,其商标和宣传语等方面的内容会清晰地呈现在消费者眼前,处于最为突出、最为显眼的位置。然而,对于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成分等对消费者有利的重要信息,这些企业却进行了弱化处理。这显然不利于对消费者“知情权”的维护。

陈音江针对这种现状表示,诚信的企业要将消费者的权益置于首位,把消费者关心的重点内容置于更显要的位置。一个小小的食品标签,能够折射出企业的经营理念以及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同时,他呼吁应尽快针对食品标签问题进行标准修订,出台新的规章,以约束企业的行为,并且执法部门也要加大执法力度。

本版文/本报记者 王薇 王斌 赵婷婷 李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超市食品标签难辨认成老年人购物绊脚石,北京青年报走访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