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回复: 0

美育一词的起源及新时代艺术教育在美育中的多元发展转变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7389
发表于 1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育”一词是由德国诗人、美学家弗里德里希·席勒在18世纪末首次提出来的。1913年,现代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首次将德、智、体、美同时列为国家教育方针 [1] 。随着时代持续发展,人们的精神追求日益丰富,对美的追求越发强烈,美育能从育人以及审美视角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全面培育人的综合素养,进而陶冶人的情操,温润人的心灵,激发创新创造的活力。在新时代,美育主要把学校当作教育主阵地,借助融入艺术教育等方式,运用不同形式的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与艺术审美能力 。艺术教育发展到现在,不再是职业化的单一技巧性教育,转变成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多元化素质教育,也不再是阶段性的短时教育,而是伴随学生一生的艺术熏陶与培养。在美育视域下的舞蹈艺术教育里,要将“立德树人”当作根本教育目标,把舞蹈当作手段,结合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美学思想,展现中国人民的集体力量、精神力量、文化力量,让学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树立正确且独特的艺术观与审美观,为学生的人生道路增添一抹艺术色彩。美育教育的目标是把美育融入校园教学,以此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让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认识美、欣赏美、体悟美、展现美的进程中,兴趣变得多元,视野得以开阔,审美素养得到提升,个体潜能被挖掘,最终实现化育人心的目的



若想达成美育教育的目标,教师得借助美的形象、美的行为、美的塑造等方式,以情感打动他人,把理性思维融入感性个体里,促使形成自觉的审美高度与审美意识,进而指导实施美育行为。美育与新时代国民综合素质的养成相关,它是一项具备长期性、普泛性、教化性、自为性等特点的系统化教育工程。重视美育教育,将其融入学校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使其有温度,有情感,有想象力与创造力,有审美素养。国家美育教育政策于1999年出台,美育教育正式被纳入国家教育方针,且在近几年愈发受到重视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再次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该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 。国家近几年连续出台有关加强推进美育教育的政策文件,教育部门也在近几年连续出台相关政策文件,这充分体现出国家对各阶段院校开展美育教育工作高度重视,也体现出对各层级院校开展美育教育工作高度重视。美育教育正不断深入我国教育体系,美育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020年国家印发了《意见》文件,该文件最大的突破点和创新点在于提到“学校美育教育课程以艺术课程为主体”,还新增了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三门课程,这三门课程被明确列为国家课程,进入了学校艺术课程体系中。



舞蹈课程是新时代美育下的一种艺术教育形式,它正逐步从一线城市向中小城市扩展,以舞育人的舞蹈美育教育观念也越来越凸显。舞蹈艺术教育不再是单一、固定的职业化、专业化、精英化教育,也不是只针对技能、技巧性知识的强化教育,而是逐渐向培养全体学生素养教育转变,成为陪伴学生一生的艺术教育 。舞蹈美育是中国美育教育课程体系里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在增强学生审美意识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深化情感教育,可陶冶心灵,还能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舞蹈美育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育教育的普及与发展。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美育教育能从育人以及审美视角,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还能全面提升人的综合素养。在新时代,美育主要把学校当作教育主阵地,并且结合艺术手段来开展美育教育。文章在美育教育内涵以及国家美育教育政策背景的情况下,对舞蹈美育的应用价值与发展现状展开分析,提出新时代舞蹈美育培养模式,该模式以“立德树人”“以舞育人”作为根本目标,结合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美学思想,让学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树立正确且独特的艺术观与审美观,为人生道路增添一抹艺术色彩。关键词为:美育,舞蹈艺术教育,舞蹈美育。中图分类号是:J70 - 4。文献标识码为:A。文章编号是:1004 - 9436(2022)12 - 0228 - 0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宏智网络】 ( 京ICP备20013102号 )

GMT+8, 2025-5-3 19:23 , Processed in 0.24413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