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回复: 0

作家龚静染拜访方成带五通桥豆腐乳,其背后故事引人深思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7389
发表于 1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0年,作家龚静染前往北京拜访91岁的漫画家方成,他携带的伴手礼是一罐五通桥豆腐乳,方成看到豆腐乳后,仿佛见到了老朋友,不停地说:“好东西,好东西。”

70多年前,方成是武汉大学化学系的一名学生,他随学校西迁到乐山。在后方艰苦的环境中,能吃到的为数不多的“好东西”是五通桥豆腐乳。小小的豆腐乳,给年轻人带来一点安慰,让他暂时忘却祖国沦陷的痛苦。

1938年,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简称黄海社)发现一种霉,这种霉的形状如同雏鹅绒毛,它长在发酵的腐乳块上,黄海社将其命名为“五通桥毛霉”。这一发现引起了世界微生物学界的轰动,五通桥豆腐乳因此被称作“中国黄油”。

·1939年初建设中的永利川厂工地

黄海社是西迁到五通桥的科研机构之一。说起抗战大后方,人们大多知晓昆明、李庄,然而却很少有人了解五通桥。在战火纷飞的那个年代,小城五通桥持续不断地为抗战运送补给物资,除了豆腐乳外,还有盐、棉、碱、纸、粮食、水泥、煤炭、酒精、焦油等 。

龚静染觉得,在抗战时期,提到教育就得讲西南联大,说到文化传承就要讲李庄,而谈到科技和实业必定要讲五通桥。他的新书《燕云在望:“永久黄”西迁往事1927 - 1952》讲述的是抗战时“吾国唯一化学命脉”的故事。所谓“永久黄”,是民国实业家范旭东在天津塘沽创办的永利碱厂的简称,是久大精盐厂的简称,也是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的简称,它是中国近代化学工业的标志。

龚静染创作这本书,一开始进行调查,还写了一些小文章,最终完成成书,耗费了20年时间。这本书涉及的人物繁多,线索分散,细节琐碎,比他之前写的任何一本书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说“为了这本书,真的是从青丝熬到了白发。”

《燕云在望:“永久黄”西迁往事》由龚静染所著,于2024年8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

不要被“工业”两个字吓到

范旭东是一位商业奇才,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他创办的“永久黄”是中国第一家企业,且具有国际声誉,永利碱厂(1924年创立)的产品曾远销日本,1931年,范旭东向国民政府实业部长孔祥熙上书称,“我国产业落后,各方面都比不上别人,以农业立国,但肥料一直不受重视,农民终年辛勤劳作,却吃不饱。”

当时统计数据显示,日本有13家化工厂,这些化工厂每年生产合成氨70万吨。中国耕地面积是日本的30倍,然而却没有一家化工厂。在当时,化肥属于高科技产品。在有识之士眼中,化肥的重要性足以影响一国兴衰。范旭东呼吁:“深切盼望在国家存亡的紧急时刻,能毅然凭借权力促成此事,这也是为中国留存万代千秋的命脉啊!”

1934年,国民政府下达批文,于是,永利公司打算在南京建造硫酸氩厂来生产化肥,按照规划,从建厂到投产需3年时间,且年产硫酸氩5万吨,范旭东精神振奋地表示:“基本化工的两翼——酸和碱已发展起来,任由中国化工展翅高飞了!”

·抗战前“永久黄”团体骨干合影

1937年1月,工厂建设完工。侯德榜担任厂长以及总工程师(没错,就是教科书里的那位化学家)。在南京的长江边,高大的厂房从远处就能望见。然而仅仅投产半年,抗战就全面爆发了。很快日军就攻入南京,工厂被炸,生产被迫中断。历经千辛万苦建设的新厂,眼看就要落入敌手。南京国民政府发表了《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一场大规模的迁徙就此开始。

永利员工中的大部分人撤到了汉口,只留下了两个守厂的人,其中一个叫杨春澄,他是天津永利碱厂的员工,只是到南京出差,却遭遇日军占领,公司进行撤退,导致他回不去了,此时,我认为这是本书最为精彩的部分,该书出现过上百个人物,然而在危难时刻,小人物的选择总是让人印象深刻。

当时首都还没有完全被攻陷,国民党军队仍然在努力抵抗,杨春澄心想,这么大的新兴工业怎么能因为敌人没有占领就突然舍弃呢?然而情况比他预想的更为复杂,盗贼纷纷出现,日军进行了查封。上千亩的厂子,只剩下他孤单一人。他到处写信寻求帮助,可是没有得到回应。他如同一只海上的孤舟,迷茫又无助。



范旭东出生于1883年,逝世于1945年,原名源让,字旭东,祖籍湖南湘阴,生于长沙,是中国化工实业家,是中国重化学工业奠基人,被称为“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 。

有广阔的土地,有众多的百姓,有富饶的天然物产,有绵延数千年的文化,本应使国家在世界上称雄,被其他民族敬仰爱慕。然而却遭受欺凌侮辱,一天天被削弱,亡国的灾祸迫在眉睫,这难道不是天地间最难以理解的事情吗?

杨春澄脑海中浮现出一段话,不禁感慨万分。最终他下定决心逃跑。在他逃走的那个夜晚,又遭遇了强盗的追杀,幸好有工友护送才得以幸免于难。经过一夜的惊魂后,两人抱拳作别,泪水夺眶而出,如雨水般落下 。

写《发现李庄》的作家岱峻表示,《燕云在望》虽说讲述的是工业题材,可别被“工业”这两个字唬住,它背后所写的其实还是人。身为同行,岱峻对书里材料的使用颇为关注。有一则材料,他认为很有意思。

从左边到右边依次是范旭东、侯德榜、赵寿岗、李烛尘、傅冰芝,照片拍摄于永利碱厂的碳化塔旁边 。

当时永利的企业杂志《海王》调侃单身职工,艺徒班孟大法师日前从世界画刊得到一幅美女画,秘密放在床头,早晚欣赏把玩,此事被某君窥见,等他出去后,某君搜遍其枕席才得知,只见在那幅画上,隐约印着吻痕 。

这些文字毫无逻辑,能让人轻轻一笑,却呈现出了真实的人性。他们都是年轻人,都有强烈的欲望,然而在抗战时期,在工业化的环境中,性方面的困惑,青春的困惑,无法得到宣泄与安慰。这些细节揭示了处于困境中的人的尴尬,这是我认为非常好的地方。

“永久黄”的遗产

在当时那种交通条件下,西迁是不容易的 。龚静染在天津黄海社旧址看到了一些史料 ,这些史料记录了范旭东与民生轮船公司老总卢作孚的来往 。两位实业家交情不算深 ,却一见如故 ,惺惺相惜 。在“永久黄”西迁过程中 ,民生公司对永利一路开绿灯 。毕竟 ,抗日救亡离不开实业 。

1938年,“永久黄”的职员乘坐民生轮船西行,此次西行堪称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

到了大后方并非一切顺利,饮食方面存在问题,气候方面存在问题,水土方面存在问题,买地方面存在问题,甚至同行嫉妒等问题同样存在。不过“永久黄”经历过诸多艰难险阻,这些事情都被妥善解决。范旭东鼓励员工,局势万分艰难,我们即便拼命向前,仍担心做得不够,万一有所松懈,必定毫无成果,所以无论为国家还是为自己,目前都是最后的关键时刻 。

《大公报》记者称,“永久黄”是孤臣孽子所从事的事业,其命运注定悲壮,然而,正是在这种悲壮的底色之下,“永久黄”扎下了根,1938年,在五通桥购置了千亩土地用以建设“新塘沽”,至此,这个川南小城,涌入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化工人,为这里带来了现代科学之风 。

·永利川厂旧址

1938年4月,武汉大学师生中出现一种怪病,得病后手脚发软,找不到病因,并且大有蔓延趋势,当地人将其称为“病”,这个病闹得人心惶惶,据统计,在1937年到1943年这4年间,武汉大学因病致死的竟有37人之多。

黄海社的科学家觉得很奇怪,侯德榜安排研究员赵如晏去做调查,半个月之后,事情的真相清楚了,当地的食盐里含有大量钡元素,一旦过量摄入就会对身体造成损害,黄海社将此病症当作一个课题来研究,成功开展了氯化钡与食盐的分离实验,《黄海》杂志分三期刊登了相关研究报告。

·“永久黄”团体重要人物



后来方成回忆,按四川方言所称的“病”从此绝迹了,这是为四川居民做了件大好事,积了大德,国难当头,付出与反哺的双向奔赴,不能不让人感动,这是“永久黄”留给后人的精神遗产。

另一份科学遗产是“侯氏制碱法”,这是每个上过中学化学课的人都熟知的词,然而很少有人知晓它诞生于1941年的五通桥永利川厂,侯德榜1921年加入永利,直至1951年,他将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都献给了中国的化学事业。

在侯德榜孙子侯盛铮的印象里,爷爷整日都投身于工作。他身为留美博士,却是极为传统之人,喜爱大家庭,钟情儿孙绕膝的景象。他并无太多爱好,既不饮酒,也不抽烟,更不喝茶,亦不会跳舞。唯独喜好食用小虾米,将其装于一个瓶子之中,闲暇时便倒出几颗咀嚼,边嚼边思索事情 。

·范旭东为“永久黄”设立了四大信条,侯德榜书

岱峻讲,那一代人有一种特质称作“风骨” ,像侯德榜先生 ,他能够在国外过上十分优渥的日子 ,可为何要回来呢 ,他们首先是我们民族的灵魂 。

岱峻未曾接触过化学,他当知青时种黄豆,撒过磷酸钙,由此觉得化学十分神奇。过去肥皂被称作“洋碱”,原因是中国无法制造肥皂,直至这一代化工人制造出纯碱。“所以抗战不仅是前线将士的抵抗,还是工业的抵抗、教育的抵抗、农业的抵抗,是全方面的抵抗。”

86年已经过去,如今五通桥永利川厂场旧址成为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成为了国家级工业遗产,每年都有许多人怀着慕名之情前来参观。

10年前,龚静染与一帮朋友前往五通桥,去参观永利川厂。在岷江边,他回想起1934年李约瑟的西部之行 。

当时李约瑟前往成都、乐山、五通桥、宜宾、李庄等地,他还参观了永利川厂。在从五通桥到李庄的船上,他吟起南宋词人蒋捷的一首词《虞美人·听雨》,词中写道: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永利川厂就地取石建筑的工厂车间

龚静染对岱峻说,以后能不能再找只船,约一批人,沿这条水路而下,来讲这段历史,自己讲新塘沽,让岱峻讲李庄,那会很精彩 。

岱峻是写“抗战大后方”的作家,他理解龚静染的学术野心,龚静染的写作从家乡五通桥开始,不过读到后记时,他站在了天津的大海边 。

编辑丨Rain

图源丨商务印书馆、龚静染

找到小都

YOU成都小程序丨YOU在场小程序丨YOU在场小红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宏智网络】 ( 京ICP备20013102号 )

GMT+8, 2025-5-3 19:18 , Processed in 0.11303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