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回复: 0

国内知名车评人评长城 VV7c 存作弊,视频遭公关团队下线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7494
发表于 16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

这两天,一个爆炸性事件登上了汽车新闻的最顶端。国内知名车评人“38号车评中心”拿到了全国首提的四辆长城魏派WEY VV7c超豪版量产车型中的一辆。这里强调是量产车,是正经拿出去卖钱的车子,并非试装车。之后,“38号车评中心”针对这辆VV7c的中配车型进行了评测。

38号提到长城VV7c的车载电脑,在平均油耗方面存在“人为作弊”行为,在平均车速方面也存在“人为作弊”行为,当然这辆车还有其它一些问题,不过那些都不算是硬伤。此视频发布后,微博、微信以及媒体网站针对此视频立刻出现大震动,原本不算劲爆且点播量不多的视频,被长城公关团队利用各种视频网站规则漏洞下线或屏蔽,原本不大的事件,迅速升温成为汽车圈内第一热点 。笔者从最初就持续关注着整个进展情况,直至如今,认为能够针对几个方面讲述这件事情的经过,以及后续产生的一些影响。

(以下观点可能会有尖锐评论内容,如有不适还望海涵)

一、事件的具体情况

不管是什么事件,我们要做的是还原其本来面貌,还要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要是真相被隐藏在层层迷雾里,那么后续的任何评论都如空中楼阁般摇摇欲坠。

首先说说所谓的“车载电脑平均油耗和平均速度人为作弊”事件,若我是车评人,能认定长城WEY VV7车载电脑显示的平均油耗和平均速度,与一般公众认知的平均油耗和平均速度计算方式不一样;若我是计算机软件工程人员(没错,这才是我真正的本行),这显然是一个经过人为修改的计算机算法程序,而非bug 。

汽车评测视频发布后不久,38号针对质疑立即发布了一个有关问题的演示视频,在这个视频中能够明显看到,车辆开始行驶几分钟后,车辆的瞬时油耗和行驶时间都开始正常记录,记录前已经经过数据重置,当行驶一段时间后,把车完全停止在路边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所有干烧的汽油都不会被算入车辆汽油损失内,这意味着,原本应该逐渐增加的平均油耗,现在数值不再变动了。

这种情况所造成的结果是,你依据手动记录的里程以及加油站油枪显示的加油量数据,自行算出的百公里平均油耗为15L/100km,这一数值远远高于电脑显示的百公里平均油耗12.5L/100km。这种情况很容易解释,从软件工程的角度来看,针对这个情况用一个IF条件句就能解决,伪代码如下:



如果车速等于0,那么总油耗量停止累加,否则总油耗量进行累加。

下面我们从事件的另一个主体——长城汽车的角度论述一下。根据我目前对整个事件的了解,以及部分汽车圈内大咖反馈的确实信息,长城在该事件中有如下举动。首先,由于 WEY 品牌是长城今年重金打造的全新国产豪华品牌,长城从各处抽调人员组建了 WEY 的全新公关团队。接着,新车下线交付四辆后,网络上一名真实车主爆出 WEY VV7 的相关问题,公关团队选择了压制删帖的处理方案。随后,该车立即交由 38 号车评中心进行测试,测试结论出来后,公关团队通过部分手段、渠道委托完成了水军反驳、假提车感受文章、删除视频等相关行为。目前,WEY 高层(包括魏建军本人)已知晓相关视频,于是停止了原公关团队的一切行为,并初步与车评人进行了沟通,目前正在等待官方的最终结果。

二、长城在这次事件中暴露的问题

这件事儿的大致情况就是这样了,接下来我讲讲我自己针对整个过程中所看到、所想到的一些内容。先给出结论:在我看来,这件事儿的结论是,WEY研发团队是故意这么做的,WEY公关团队处理危机的水平很低,魏建军是这所有问题的根源,要承担领导责任。但需要注意,这三句话并非从字面上看起来那般简单,我会在本节对前两句进行解释,会在下节对最后一句进行解释,所以接下来的内容是重点,是关键点,大家一定要仔细看。

说这个问题是WEY研发团队有意造成的,这种说法毫不夸张,也不过分,因为任何一台车辆的行车电脑都要经过主机厂研发团队之手。可以这么讲,一个主机厂能够没有自己的发动机、变速箱,甚至可以没有自己的车身底盘,比如RUF;但要是连行车电脑的标定都没了,那基本上这个厂子就只能称作“组装厂”,而不能叫“主机研发厂”了。

WEY VV7是一个全新汽车品牌,其发动机、变速箱都要求自主研发,在如今行车电脑控制一体化的情况下,车辆各个控制芯片与行车电脑集中在一起,这是当前研发趋势,目的是便于数据收集和整体调校,然而你却告诉我WEY VV7的行车电脑如此标定,研发团队却不知情,那么这个标定是谁做的呢?是外包团队吗?就算是外包团队,那么WEY团队总得对外包项目进行测试验收,难道测试团队也遗漏了?还是说测试团队也是外包的?

所以,这事儿从原理上讲无需多言,在有如此明显证据的情况下,所谓“研发团队不知情”“这是研发团队的另一种标定模式”等一系列说法完全不成立 。我猜想这个标定方式一定有开发人员或者测试人员向上反映过 ,但一定是有高层授意按照这个逻辑进行标定的 。前段时间吉利博越也被曝出存在相同的行车电脑标定问题,吉利立刻推出一个行车电脑软件升级包来解决相关问题,这表明这个问题必定经过了研发团队的处理,也就是说此问题是一个经过人为干预的问题。

但是,为什么吉利博越的情况几乎没人知道,然而这次的事件却迅速扩大、发展成了事态呢?一方面,我们得承认车评人的评测使原本处于阴影中的事情得以曝光。另一方面,公关团队在危机处理方面的无能才是造成当前状况的主要原因。任何车都不会有问题,在面对问题时,选择掩盖问题还是解决问题,这是考验一个公关团队能力的重要指标 。从这次事件来看,公关团队的行为让我得出结论,其水平如小学生一般。有一件大事本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明显能解释为“我们标定的计算模式跟其它车型不太一样,未来可以参考公众意见进行调整”,这样的方案我都能想到,然而 WEY 公关团队却没这么做。真的,哪怕上面那句话的解释在专业人士看来十分牵强,但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这么解释绝对说得过去。可他们采用的是已经过时几十年、一眼就能看出是欲盖弥彰的办法来解决当前困境,即限制言论。

但要清楚,这两天就这个行为,各个评论都会引用JK罗琳在《哈利·波特》里的一句名言,我也乐意再引用一回:“想让一件事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最好的办法就是禁止谈论它。”没错,越是公关团队想要遮掩的东西,公众越是会有好奇心,想要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于是,优酷被禁之后,人民群众展现出“求老司机发车”般的主观能动性,在B站等各大非主流汽车视频网站上,对这段视频进行疯狂转发,原本很多不了解38号的人,一下子都知晓了……WEY公关团队费了好大劲,最后投入大笔资金开展的公关行动,全都付诸东流,成了无用功。我认为,除了能力欠佳,没有第二个词能形容这次的危机公关行为了。

三、长城乃至国产品牌目前的困境与机遇

虽然没有相关证据,不过从昨天我从确切渠道获取到的准确结果能够表明,上面的行为长城WEY团队或多或少都有涉及。那么,我们往最好的方向去设想,假设开发团队真的不知情,并且这次的结果是公关团队自作主张造成的,那么为何我会说魏老板要负领导责任呢?

答案是“企业文化”这四个字。长城能从一个小小的地方性汽车品牌发展到如今的国产一流品牌,不管怎样,其企业领导者必定在某些方面有出众之处。然而正因如此,长城内部出现了一种“英雄化团队”的弊端,比如,当A车企的高层将A车企打造成一流品牌后,A车企的基层团队就产生了一种“领导的决策都正确”的心态 。于是基层就拼命地只报喜不报忧 ,只要高层不知道 ,那么产品就被认为是没问题的 。



听起来是不是很可笑,讽刺的是,这样的事件就在我们眼前发生了。据我了解的十分准确的情报,魏老板是直到事情闹大后,才从单独渠道获取了事件的完整报告,其中涵盖视频、口碑反馈、公关行为等所有资料 。也就是说,在这辆 WEY VV7 的整个研发上市过程中,一直到本次事件开始之前,都没有人告知魏老板这个车存在哪些问题 。这还算得上是好的 。更可怕的是 ,与长城在事情发酵之后迅速做出反应并及时进行挽回的行为相比 ,国内众多 B、C、D 等一系列主机厂甚至会采取“我知道问题就在那里 ,但我就是不改”的态度 。造成了这种自下而上的“捧杀”情况,存在这样一种企业文化,企业领导人难道不该反思为什么会到这种地步吗?

四、消费者应如何看待本次事件

事件我已经评论完毕,因此现在应当站在消费者的视角讲讲这个事件所产生的影响了。要是前面的内容看不懂或者不想看,那就直接翻到这里看结论:

本次问题与车辆的可靠性、安全性、性能表现、内外驾乘表现等一系列车的相关指标没有关联,虽说这辆车在油耗显示上采用了“不符合一般常理”(暂且如此表述)的显示方式,然而即便抛开这个问题,整车的油耗水平依然无法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所以此次事件不影响对这辆车的任何性能评价。

本次事件主要影响品牌的口碑,试想一下,一个连油耗显示都会采用特殊手段的品牌,未来要是车子出现问题,会不会也采取同样的手段来对待消费者呢?消费者后期养车信心下降,这是这次事件造成的最大损失。

会不会是这次车评人故意找主机厂的茬进行抹黑呢?我的看法是,并非如此。从本次事件来看,38号指出的这个问题是因为“实在忍受不了”才特意点出并曝光的。实际上,就目前的国产车而言,整个车评圈都还是尽量秉持着鼓励和包容的态度的。圈内人士指出,最近的国产车存在“第三排不如第二排,第二排不如第一排”的通病,比如宝沃BX7、广汽传祺GS8、长安CS95等我近期测试过的国产车,包括这次的WEY VV7,也就是说第三排或者后备箱的钣金工艺、内饰材料、装配水平等一系列基础指标,都不如第二排做得好,而第二排又不如第一排做得好。但几乎没有车评人会在这方面一直针对国产车,因为没有必要这么做。

作为消费者我们要从本次中学到什么呢?从我自身角度而言,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任何我们所知晓的汽车资讯平台都是能够被人为操控的 。所谓的大V车评人 、真实车主故事 、买家秀等形式都存在充值的可能性 。我们能够信赖的 ,是扎实学习到的知识 、日积月累的经验 、辨别是非的能力 ,还有一点点运气 。身为消费者,在对产品缺乏了解时,必然需要通过车评人、真实买家等途径来获取信息,不过一定要秉持质疑精神,带着问题去审视每一辆车。任何盲目迷信主机厂或者车评人的举动,都会给一辆汽车造成毁灭性的后果,而这,正是我这篇文章最想阐述的观点。

羊丢失了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重要的不是事件,重要的不是争论,重要的不是教训,而是我们能从中学到些什么。

作者简介:

是一位撰稿人,善于从独立新颖的视角挖掘每台车的独特之处,最大爱好是无责任提供购车参考,擅长在别人选车犹豫不决时补上临门一脚,欢迎各位在后台联系 。

(部分截图来自"38号车评中心"测试视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宏智网络】 ( 京ICP备20013102号 )

GMT+8, 2025-5-3 22:56 , Processed in 0.09827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