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回复: 0

书法临摹技巧:如何通过模仿经典法帖提升创作能力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0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7494
发表于 2025-3-19 13: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临摹与模仿没有文化上的关联,然而它们都是对事物某种相似性的汲取进行的讨论。临摹是模仿中的一种,它是学习书法的必要手段。人们对于模仿的作品总是会感到快感。亚氏对模仿给予了极大的肯定。他认为模仿是人类的天性,并且模仿能够产生愉悦感。人类凭借模仿获取了最初的经验和知识,模仿还是一种求知能力,体现了人类与动物的不同,彰显了人类的高级性。

将亚氏的模仿观点运用到书法临摹中,能够帮助习书者突破创作瓶颈期。绘画的学习可以让临摹与写生交替进行,然而书法学习却只有临摹这一种方式。在书家通过创作来表达个性的阶段,对于临摹的再次探索首先要调整心态,要对自身处于持续程式化创作的输出状态有觉察力。在吸取经典法帖的点画结构章法相似性时,人的呼吸会趋向平缓,心跳也会趋向平缓。面对明确的目标指向且惟妙惟肖,配合生理行动,会使人产生专注感、安全感和使命感,进而获得愉悦感。若习书者敏锐地回归人的本能,重新拾起最初的模仿之愉悦,并且坚持临古,在心态上做到戒骄戒躁,那么就有可能关注到原本看不到的用笔、结构、章法等细节,从而实现技法上的再次突破。因为法帖仅仅留下了古人学书的成果,其方法与经验是隐形的,只有在不断地描摹与运用的循环往复中,才能够不断看到和吸收新的东西,进而剥离出个人的面貌,而这是一个无法快速达成的过程。

三、临摹与模仿中的“创造”



谈到书法中的“创造”,需从临摹与创作的关系开始说起。临摹只是一种手段,并非目的。书法艺术的最终目标是创作出具有个人创新风格的作品。然而,临摹与创作并非是先临摹然后再创作、临摹结束后才进行创作的那种鲜明的转换关系。实际上,二者始终相互交融,并且相互促进,共同向前发展。事实上,书法临摹本身就是一种创作行为。因为在临摹过程中,不可能将原作的每一处一毫一厘都完全复制下来。从法帖中所看到的点画形态、结构体势以及章法布白等,都已经经过了书者的审美选择与教化。哪怕是初学者,在临帖下笔的那一瞬间,创作就已经开始了。只要开始下笔临写,就会有个性融入其中,而这也正是书法艺术性的一种体现。个体间存在固有差异,像天赋、审美、喜好、品性等,这些差异会直接影响临摹的表现力。这种差异源自不同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和取舍,而这也正是书法家创造力的体现,差异其实就是风格。不过,在初学阶段,这种创造力是无意识的、杂乱的、偶然的,然而随着书艺不断精进,这种创造力会逐渐变得有意识、有选择,更加稳定、清晰且充满意趣。

书法中的“创作尺度”即书写时的取法事宜。书法艺术的魅力在于书者不能随意书写,面对符号化的汉字进行毫无缘由的组合拼接线条并非创新之举。一副格调高古的书法作品,其取法元素丰富且与法度有所差异,是从传统中进行创新。“创作尺度”主要通过临摹来获取,临习古帖以学习汉字组合的法度规则,掌握书写的共性规律,进而从共性中提炼出个性。习书者需对临摹时的个性渗入保持敏锐。是放大个性临摹还是弱化个性临摹,这是不同学习阶段的不同选择。而在这过程中,也是一种尺度的把握。



四、从模仿中借鉴的临摹方法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开篇首章指出:“……这些情况实际上都属于模仿,不过存在三点差异,分别是模仿所运用的媒介不一样,所选取的对象不一样,所采用的方式不一样。”他通过对模仿现实的媒介、对象以及方式的不同之处进行阐释,以说明不同的艺术类别。媒介会导致艺术种类有所不同,对象能使不同种类的艺术内部形成不同类型,方式会让艺术产生的形式发生变化,而这些的核心都是对艺术起源的探讨。在书法临摹过程中,把媒介、对象、方式这三者在技法实践方面进行尝试运用,就能够有助于提升临摹的水平,更高效地学习到前人的经验,进而能够更快地进入到独立创作的阶段,使个人的书艺得到精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宏智网络】 ( 京ICP备20013102号 )

GMT+8, 2025-5-3 22:56 , Processed in 0.12123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