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回复: 0

2024年国考将举行,考生面临公考退费风波与培训套路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5153
发表于 2025-4-4 07: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新网北京 11 月 25 日电,26 日,2024 年国考公共科目笔试将要举行。国家公务员局消息称,本次国考计划招录 3.96 万人。网上报名与资格审查工作结束后,有 303.3 万人通过了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的人数与录用计划数的比例约为 77:1。

有这样一群考生,他们在争分夺秒地准备奔赴即将到来的笔试。与此同时,他们还在经历着一场退费风波,这场风波跨越了两年的公考历程。

近年来,公考培训形成了产业链。一些考生为了在竞争中崭露头角,毅然决定投资自己。可是,他们所等待的并非是即便考试失败也能获得的退费保障,而是公考培训协议班中一个又一个的套路。

套路一:“不过包退”

2022 年公考失利后,程言(化名)开启了长达近一年的维权历程。协议中规定提交退费手续材料并经核实后是 30 - 45 天,而她到今年 5 月底才收到本应早就得到的 4 万元退款。如今,一群报名 2023 年公考培训协议班的考生踏上了她曾走过的道路,在艰难的维权过程中苦苦挣扎。

宋明是其中之一。2022 年 8 月,他报名了某培训机构的公考笔试、面试全程协议班。他与机构签署了协议书,该协议书详细规定了退费的条件、标准及办理流程。宋明未能成功上岸后,向培训机构提出了退还培训费的申请。8 月 8 日提交了退费手续材料,从那之后到现在,他一直没有等到培训机构所承诺的 36500 元退费。

提交退费资料后就没有后续消息了,其他学员也是如此,大家都有好几万块钱被机构扣着。宋明和其他正在维权的学员的这种遭遇,是因为他们当时相信了机构所承诺的“不过包退”。

中新网在社交平台搜索得知,报名“不过包退”式公考培训班的学员数量很多。教育专家分析指出,学员考试能否通过由两方面因素决定,一是教学,二是学习。然而,“不过包退”的商业模式却将通过与否都归咎于教学一方,这就如同给学员开了一张无法兑现的支票。

退费风波持续升温。宋明称,当下他所报名的培训机构已取消全退的协议班,改成未通过考试就退部分款。该培训机构的一名中介向中新网透露,当前 2024 年省考协议班有三种计费方式,其中,学员能够先缴纳 22999 元,若被录用则退还 5000 元。尽管退费费用有所降低,但“不过包退”的“承诺”仍在延续。

套路二:从“没钱退”到“分期退”

去年 8 月,某省省考职位及调剂、递补、补录职位的拟录用名单已公布。刘佳(化名)确定自己省考落榜。当时参加考试正值疫情,刘佳和报名协议班的同学们冒着风险参加了考试的全流程。因为协议规定只有参加考试相关环节,才能在落榜后得到退费。“公考培训都很贵,我还有朋友五六万都往里砸。”她向培训机构申请退费后,10 月时机构称“没钱退不了”并提议让她去下半年的笔试班上课两个月。刘佳拒绝后,在 12 月至今年 1 月这段时间,机构向刘佳提出分期退费。

刘佳与培训机构所签协议书规定,甲方在收到乙方提交的完整退费手续材料,且经核实材料真实、符合退费条件后的 30 至 45 个工作日内,会将退费金额支付至乙方提供的银行账户。此协议中未提及分期退费相关内容。因为不同意分期要求就只能退全款,且不确定何时能退,所以刘佳抱着先拿回一些钱的心态,接受了机构提出的分期退费方式。但在拿到了几期退费之后,到了今年 6 月,机构停止了退费行为。原本承诺退还 19800 元,此时还差约 6000 元。

有学员不同意协议中未写明的分期退费,程言便是这样。那时,网上有很多人建议不要接受分期,所以他拒绝了。他们已经违约了,却又提出分期,谁能确定他们会遵守约定呢?程言觉得,如果培训机构有诚信就应当按时退费,不该“又搞这一套”。

分期退费停止后,刘佳开始向 12345 热线进行投诉,也向教委进行投诉,还向信访部门等多方力量进行投诉。后来,刘佳得知机构那边好像“又有钱了”。经过多次投诉和求助,刘佳在今年 10 月终于拿到了全部退费。与此同时,宋明接受了总价值将近 4 万元的分期退费,但是只收到了一期,之后就再没有任何回音,他们只要不被投诉就当作没这回事儿。

今年 6 月,江苏省消保委公布了一项专项调查结果,该结果是针对考公考研教育培训行业的,其中涉及 6 家考公机构。调查结果表明,退费流程较为繁琐,并且培训机构会推诿责任。调查显示,有 38.9%的被访者称有过退费经历。在这些被访者中,81.1%的人表示在退费时遭遇了机构不合理扣费或者拒绝退费的情况。退费繁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退费条件十分严苛;未按照协议进行退费;退费时间较长;退费手续较为繁琐;原本拒绝退费却改为换课等。另外,从投诉情况而言,在退费的过程里,消费者时常会遭遇工作人员失去联系以及机构之间相互推卸责任的状况,这使得退费变得困难重重。

套路三:“走法律程序吧”

申请退费失败后,一些学员得到了培训机构的回复,内容是退不了,让他们走法律程序。

天眼查数据表明,在某教育培训机构所涉及的司法案件的主要案由里,教育培训合同纠纷的数量为 292 起,并且在这些案由中占据首位。其中,有 117 起案件已经结束,175 起案件还没有结束。

某教育培训机构涉及司法案件的案由统计前十。图片来自天眼查

程言果断拒绝了机构提出的分期退费要求,随后在机构所属地法院的电子诉讼平台发起了起诉。立案之后,法院建议程言撤诉,并且告知她会监督机构在约定时间退还全部款项。程言撤诉后,便收到了退费。整个过程历经了半年多的时间,不过幸运的是,程言最终收到了全部的退费。

程言提及,在协议书中明确了处理协议争议的方式,其中有两种方式,一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二是“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一位从事教育培训合同纠纷相关法律服务的人士向中新网透露,由于每个人的培训协议存在差异,所以“约定了诉讼就只能进行诉讼,约定了仲裁就只能进行仲裁”。申诉人提交仲裁申请并通过预审后,需要向仲裁委员会预交 17000 元仲裁费。案件终结后,这笔仲裁费由败诉人承担。这位法律服务人士介绍说,仲裁是一裁终局的,出结果比较快。

我未曾了解过该如何走法律程序。我仅仅知晓自己已然耗费了诸多精力与金钱。为了能够等到应得的退费,宋明已然身心俱疲。

这场退费风波,仍未完待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宏智网络】 ( 京ICP备20013102号 )

GMT+8, 2025-5-15 05:34 , Processed in 0.07537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