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回复: 0

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正确家庭方式教育教案-正确家庭方式教育的重要性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0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5081
发表于 2025-4-7 01: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选自武汉大学出版社近期出版的《学法赢未来:家长手册》。此书的作者之一郑晓边教授是华中师范大学的教授,同时也是华大新父母教育研究院的院长。原标题是《推行》,本文是其前半部分的节选。

2021 年发布了«湖北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此条例在 5 月 1 日开始施行。同年 10 月 23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对«家庭教育促进法»进行了表决并通过,该法将于 2022 年 1 月 1 日起开始施行。法律明确了家庭教育的相关概念、内容以及方法。规定了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责任实施家庭教育。国家和社会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给予支持并且提供服务。国家机关以及国家工作人员会带头把家庭教育工作做好。基于此,家庭教育被提升到了“国事”的高度。

家庭如何积极参与呢?我的体会如下:在家庭教育迎来春天、大地回暖的时候,如果家庭中有更多负责的家长,课堂上有更多幸福的教师,学校里有更多睿智的校长……那么孩子们就能够感受到阳光,从而茁壮成长。在此,我想谈谈华大新父母教育研究院学术团队在家庭教育领域的教研思考以及社会服务成果,以供广大家长和教师在深入推行《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践中作为参考。

2011 年,我担任湖北省妇联家庭教育立法调研项目的主持人。我带领了一个课题组,其中有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 85 位研究生参与调研和数据分析工作。我们奔赴湖北省的武汉、襄阳、宜昌三个地区,开展家庭教育调研。此次调研有着明确的目的:一是了解湖北省城乡家庭教育的现状;二是探索家庭教育立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三是促进家庭、社会以及人的健康发展。

项目运用问卷、访谈以及网络等调研手段,针对全省 11 个市州的城、乡普通学校和幼儿园中 5 至 17 岁的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总计 7700 人实施了配对问卷调查。并且选取了 7 个市州的 4 类具有代表性的人群,共 56 人进行重点访谈。与此同时,对省市家长学校的 230 名教师展开了调查。此外,还借助“大楚网”对社会人群中的 3412 户家长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调查的主要结果与讨论为家庭教育立法推进提供了参考。

(一)问卷调查显示了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调查显示,有半数以上的调查对象为独生子女。接近一半的人生活在城市。其中 7.6%的对象生活在单亲家庭。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主要集中在初中,以及高中或中专、专科。

家庭教育的理念存在一定欠缺。多数家长通过在家购买书籍来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不少家长没有对孩子进行任何早期教育。家长缺乏系统科学的早教知识。家长对孩子的心情重视程度不足。大多数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并且不让孩子做家务。

亲子互动调查显示,亲子冲突的原因主要包含学习、看电视以及上网等方面。孩子平日里与父母一同进行的活动有看电视,其比例达到 80.8%;还有逛街购物,比例为 73.0%;以及聊天,比例是 61.9%。而孩子平时和父母一起打牌和打麻将的比例为 8.3%。孩子最希望和父母一起进行的活动包括看电视且看书、外出游玩、运动以及聊天。46.7%的孩子最为讨厌的是父母把自己和其他孩子进行比较;37.2%的孩子讨厌父母随意翻动自己的东西;27.1%的孩子最讨厌的是父母动手打自己;26.6%的孩子最讨厌父母在他人面前指责自己。30.7%的父母期望孩子能获得博士学历。然而,孩子所认为自己能达到的最高学历,与父母的期待相比要低很多。仅有 17.0%的孩子觉得自己能够读博士,而 39.1%的孩子认为自己只能读到本科。

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方差分析比较,发现学生问题行为随年级上升而增加;对城乡学生进行方差分析比较,发现农村孩子的问题行为多于城镇学生;对独生孩子和非独生孩子进行方差分析比较,发现非独生孩子的问题行为多于独生孩子。

家庭中人均月收入低于 1500 元的占 37%,然而家庭每年在孩子教育上的投入却不少。数据表明,有 38.1%的家庭每年投入 3000 至 6000 元,23.1%的家庭投入 6000 元以上,由此可见家庭教育负担是很重的。经分析得知,家庭人均收入存在差异的孩子,其问题行为没有显著差别,这反映出家庭经济收入的高低或许不是影响孩子问题行为的主要因素。比较孩子的问题行为时,根据父母受教育程度进行观察,发现存在明显差异。通常的趋势是,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孩子的问题行为就越少。

比较家庭亲子关系后可知,母子间的关系比父子间的关系要好很多。城镇家庭的亲子关系比农村家庭的亲子关系更优。独生子女家庭的亲子关系比非独生子女家庭的亲子关系要好。完整家庭的亲子关系明显比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的亲子关系要好。



对家庭亲子关系和孩子问题行为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父子关系与孩子的问题行为呈显著负相关,母子关系也与孩子的问题行为呈显著负相关。这意味着亲子关系越好,孩子的问题行为就越少。对不同频率的亲子冲突和孩子的问题行为进行方差分析后发现,冲突频率越高,孩子的问题行为就越多。

相关分析表明,父母的监控与孩子的问题行为呈显著负相关,父母的期待也与孩子的问题行为呈显著负相关。这意味着父母对孩子有较高的期待且有约束要求时,孩子的问题行为会比较少。同时,父母的“心理控制”与孩子的问题行为有显著的正相关,即父母越企图控制孩子的心理活动,孩子的问题行为就越多。

近六成的家长主要获取家庭教育知识的途径是书本杂志;近半数的家长是靠自己摸索积累来获得;只有很少一部分家长是通过家长学校的指导来获得家教知识。这显示出目前家长学校尚未切实为家庭提供服务,家庭教育工作也还远远未得到普及。

调查发现,对社区教育了解情况的情况如下:31.1%的家长不了解社区教育,21.2%的家长仅仅只是听说过社区教育。这表明社区教育工作在宣传方面做得还不够。同时,参加过校外青少年教育培训机构的人相对而言比较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参加的是各种学习技能方面的辅导班。选择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人数比较少。这一方面体现出人们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也表明目前的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尚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没有为社区家庭提供服务。

家长普遍认为,目前孩子最需要的是对学习习惯、方法、态度的教育,需要对良好个性的培养,也需要对智力的开发。然而,却严重忽视了对孩子进行美育,忽视了对孩子进行热爱党和社会主义的教育,忽视了对孩子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也忽视了对孩子进行法纪教育等。这反映了家庭教育的应试倾向。

在课余时间的安排上,约半数的家长愿意让孩子在课余时间学习数理化等科技文化知识。而很少有家长愿意投资让孩子在课余时间学习修理技术、手工制作、计算机等。这表明家长非常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对孩子进行生活技能的培养。

学校及社会指导家庭教育的方式方面,大多数家长觉得家庭教育应以集体方式(如专题讲座、家长会等)来进行指导,而很少有家长乐意以个别方式(像家访、来校咨询等)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在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上,绝大多数家长更为重视那些实用且切实有效的指导内容,他们希望能够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年龄特点。

(二)重点人群访谈反映出家庭教育的需求

访谈以小组集中访谈的形式开展,针对家庭教育管理和立法相关的问题,对武汉、襄阳、宜昌、恩施、十堰、荆州、随州这 7 个市有代表性的 56 人进行了访谈。访谈过程中进行了现场录音记录,访谈结束后填写半结构化访谈表格,之后依据录音、访谈表格以及补充的文字资料来对数据进行分析。7. 社区的家庭教育普及化程度不够。

(三)家长学校的教师调查暴露了师资的短缺

湖北省妇联和武汉市教育局举办了家长学校骨干教师培训班,在这个培训班上进行了教师调查,一共回收了 230 名家长学校教师的问卷。5. 半数教师认为政府和家长在重视参与方面的程度不高。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

(四)社会人群网络调查揭示了家庭教育的困难

在“大楚网”进行调查问卷的发布,该问卷网挂了 20 天,回收的问卷有 3412 份(户)。其中,97%的孩子生活在湖北省范围内。填写问卷的家长,其职业大多是公司员工、教师、管理人员、公务员以及个体经营人员。家长普遍关心的内容是孩子的学习态度、习惯和方法,而对德育不够重视。家庭教育主题内容的选择率如下:爱国主义教育的选择率为 3.8%;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教育选择率为 1.3%;劳动教育的选择率为 8%;理想教育的选择率为 7.7%;社会公德教育的选择率为 6.2%;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教育的选择率为 6.4%;文明礼貌教育的选择率为 7.8%;法纪教育的选择率为 4.9%;集体主义教育的选择率为 0.5%;学习习惯教育的选择率为 13%;学习方法教育的选择率为 12%;学习态度教育的选择率为 16%;智力开发的选择率为 7.9%;体育的选择率为 6%;良好的个性教育的选择率为 13.5%;美育的选择率为 5.5%。家庭教育面临的最大困难包括:家教方式存在不当之处,缺乏专业的师资以及相应的指导,父母自身也缺少足够的时间。而家长最为需要的举措有:对父母的家教方法进行改善,开办面向社区的家长学校,进一步加强专业方面的指导。

(五)调查反思与建议



家长对家庭教育很重视,对孩子的期待也很高。调查显示,两代家长都普遍看重孩子的教育事宜。在经济支出方面,他们毫不吝啬;在时间投入上,他们也毫不懈怠。并且,他们还致力于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外部生活条件。家长们都期望孩子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不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就落后,通过自家教育的努力,让孩子能够成才成功。绝大多数家长都抱有这样的心态,希望孩子学习成绩优异,能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希望孩子各方面能力全面发展,能够获得高学历,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更注重智育,而相对轻视德育。调查表明,家长在家庭教育理念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家长将大量精力投入到孩子学习成绩的提升以及能力的培养上,热衷于给孩子报名各种学习班和兴趣班,然而却常常忽视了孩子身体健康以及快乐成长的需求。家长没有重视美育,也没有重视法纪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只是片面地追求学习成绩,他们认为只有高分才是好学生的标志,只有高分才是进入一流大学的通行证,同时忽视了孩子情感与心理的需求,以及道德素质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亲子关系与孩子的行为问题相关,且父母受教育程度也与孩子的行为问题相关。调查表明,亲子关系好的家庭,孩子的问题行为明显比亲子关系不好的家庭少;亲子冲突多的家庭,孩子的问题行为也较多。孩子会模仿父母的行为,若亲子关系处于恶性循环,其发展结果不容乐观。调查还显示,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孩子的问题行为就越少。父母受教育程度高,所以能利用自身文化资源为孩子创造良好家庭环境,让孩子能在更优越的家庭氛围中生活,并且家长更愿意加大对孩子的教育投入。调查显示,父母收入高低与孩子的问题行为并无直接关联,孩子的问题行为更多与家庭亲子关系以及家庭教育质量紧密相关。

父亲对孩子有期待,母亲会对孩子进行监控,父母的“心理控制”会影响孩子的成长。父亲在孩子的教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若父亲对孩子期待多些,孩子的行为问题就会少些。心理学中的“期待效应”指出,在合理范围内,对孩子充满期待,并用鼓励、强化的方式激励他,他就能克服困难,勇往直前。母亲与孩子相处时间较多,会在生活学习方面给予孩子更多照顾和管理。倘若母亲能够加大对孩子的监控管理力度,那么孩子的问题行为就会减少。

父母“心理控制”与孩子行为问题呈显著正相关,这一结果提示了孩子自主的重要性。“心理控制”需以孩子的自主性为前提,要尊重孩子的人格。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大多处于权威者和长者的地位,期望孩子按自己的想法行动,而未将孩子当作平等个体去尊重,因此孩子的行为问题增多。

城乡差异较为明显,特殊儿童的问题也凸显出来。城市家庭的亲子关系比农村家庭要好,并且城市孩子的问题行为比农村孩子少。居住在城市的家长,其文化水平相对较高,他们更注重孩子的教育,能够有效地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也更注重孩子的成长环境,所以城市孩子出现问题的情况比较少。而农村家长较少接受家庭教育方法培训,大部分都忙于生计,这就导致了家庭教育存在不足。

本调查表明,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因为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环境,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父母的矛盾会伤害孩子的心灵。单亲家庭缺乏父母的角色,会致使孩子人格不健全、不完整。家庭的离异或重组,会让父母过度满足或过分要求孩子,最终使孩子成为受害者。

在访谈中发现,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父母外出打工,孩子长期与父母分离,存在情感缺失,也缺乏行为规范指导,所以他们出现很多问题。外出务工人员在家庭经济状况好转后,常常过度满足孩子物质需求,然而家庭心理教育严重缺失,致使很多孩子出现问题。单亲家庭的儿童面临着更多挑战,留守儿童也面临着更多挑战,流动儿童同样面临着更多挑战。如何让这些特殊儿童像正常儿童一样健康成长,如何让他们接受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需要更多社会系统给予支持,也需要健全的法律制度提供保障。

亲子互动以及家庭教育能够满足家庭健康发展的需求。两代家长均缺乏对正确家教方法的训练,并且教养方式不相同。年轻一代的家长大多借助书本杂志来获取家庭教育的方法和知识,而老年家长的传统经验与年轻家长之间存在代沟,在面对孩子成长的具体问题时,常常会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几代家长都需要家庭教育指导。

调查表明,家长对社区教育缺乏了解。很少有家长是通过家长学校来获取家庭教育知识的。居家养老的老年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参与得不好,并且还成为了家庭的负担。在老年人如何参与家庭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的管理体制、组织形式、具体实施、保障措施等方面,都还有待去进行探索。社会对家庭教育重视不够,家长对家庭教育也重视不够。所以,在居家养老模式下,要鼓励老年人学习新知识、发挥新作用,积极参与到家庭教育中,以此促进亲子互动以及家庭的健康发展。

要重视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促使城乡家庭教育实现统筹均衡、健康发展。

郑晓边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委会荣誉委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宏智网络】 ( 京ICP备20013102号 )

GMT+8, 2025-5-15 02:19 , Processed in 0.07804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